任飞
- 作品数:37 被引量:96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贝朗麻醉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科技厅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罗库溴铵对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2
- 2003年
- 李友清任飞阳红卫马新华蔡宏伟
- 关键词:罗库溴铵心脏瓣膜置换心血管麻醉血流动力学
- 超声引导下脊神经阻滞和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
- 2024年
-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脊神经阻滞(SNB)和椎旁神经阻滞(PVB)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疼痛门诊就诊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超声引导的SNB组和PVB组,每组各26例。SNB组患者接受超声引导的脊神经阻滞治疗;PVB组接受超声引导的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36项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得分和总有效率,同时观察治疗期间并发症。结果SNB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PVB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时间点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SNB组患者VAS评分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各时点均低于PV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NB组与PVB组患者神经阻滞治疗前躯体健康总得分(PCS)和心理健康总得分(M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周、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的MCS、PCS得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均P<0.05),SNB组患者治疗后2周、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后MCS得分显著高于PVB组(均P<0.05),但两组间PC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出现与本研究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脊神经阻滞和椎旁神经阻滞均能安全有效地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超声引导下脊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优于椎旁神经阻滞。
- 张凯罗剑刚朱筱烨李梦琪程智刚任飞白念岳王云姣郭曲练
- 关键词:神经传导阻滞椎旁神经脊神经
- 细胞周期调控基因Chk1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01年
- 目的 研究缺血再灌注时大脑细胞Chk1基因表达及其调控机制。方法 从正常及不同缺血再灌注时点大鼠的大脑提取RNA ,采用半定量RT PCR法 ,图象经分析测出正常及各缺血再灌注时点大脑Chk1基因mRNA的相对水平。结果 在正常成年大鼠大脑皮质中 ,有一定量的Chk1基因的表达 ,约为GAPDH表达量的一半左右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Chk1mRNA的表达有影响。在缺血 6 0min再灌注 6h ,Chk1mRNA表达明显下降 ,与对照组及其它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 任飞张秀清蔡宏伟
- 关键词:脑缺血细胞周期基因调控
- 宫腔镜电切出现水中毒1例被引量:5
- 2004年
- 李民蔡宏伟任飞
- 关键词:电切水中毒宫腔镜发生率
- 不同通气策略对瓣膜置换术病人肺内分流和氧合的影响
- 2004年
- 目的 :比较不同潮气量及呼吸频率对瓣膜置换手术体外循环前后肺内分流和氧合的影响。方法 :30例ASAⅡ~Ⅲ级择期行瓣膜置换术的病人 ,随机分为A组 [潮气量 (TV) =7ml/kg ,呼吸频率 (f) =12次 /分 ) ],B组(TV =5ml/kg ,f=15次 /分 ) ,C组 (TV =7ml/kg ,f=15次 /分 ) ,分别于全麻诱导通气 30min后、转流前 10min、术毕测定动脉及混合静脉血血气 ,计算肺内分流率及呼吸指数 (RI)。结果 :术毕与全麻诱导通气 30min时相比 ,A组患者PaO2 显著下降 (P <0 .0 5 ) ,P(A a)DO2 ,RI,分流率显著增高 (P <0 .0 1) ,B ,C组患者PaO2 ,P(A a)DO2 ,RI,分流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术毕B ,C组与A组相比较PaO2 ,P(A a)DO2 ,RI ,分流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 1)。术毕C组PaCO2 低于正常值 (<35mmHg) ,A ,B组在正常值范围内。结论 :呼吸频率 15次 /min ,潮气量 5ml/kg的机械通气方式可改善瓣膜置换手术后肺内分流及氧合 。
- 任飞蔡宏伟焦赫娜
- 关键词:肺内分流瓣膜置换术氧合病人通气潮气量
-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手术创伤和术后疼痛中表达的变化被引量:1
- 2014年
- 手术创伤及其诱发的应激疼痛反应给机体带来了明显的伤害,严重影响手术的预后.急性手术疼痛向慢性转化的发生率高达10%~50%,其中2%~10%为重度慢性疼痛,其机制未明,需深入研究[1].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1种核蛋白,在炎性反应和组织损伤的过程中持续高表达,可作为组织损伤的信号因子[2].本实验旨在观察剖腹探查术对大鼠脊髓HMGB1的表达和痛阈的影响,探讨HMGB1在手术创伤和疼痛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
- 黄海明蔡宏伟谭素红任飞
-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B1手术创伤HMGB1慢性疼痛剖腹探查术疼痛反应
- 两种圆孔外口穿刺路径射频热凝治疗上颌神经痛的临床比较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比较X线引导下经典和改良圆孔外口穿刺行温控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上颌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2月间我科室收治的8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痛病人,采用入院顺序单双号将病人分为2组(每组40例)。A组采用侧方入路经下颌骨髁突冠突间切迹上穿刺圆孔外口,行上颌神经温控射频热凝术。B组采用改良侧方入路,经下颌骨冠突与上颌骨之间穿刺圆孔外口,行上颌神经温控射频热凝术。观察病人术后6个月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中期疗效及复发率进行随访。结果:80例病人治疗后疼痛均明显缓解,与治疗前比较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明显下降(P <0.01),两组病人术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A组有两例穿刺不成功,改为B组方法穿刺后成功。B组病人均顺利穿刺成功。结论:侧方入路经下颌骨冠突与上颌骨之间穿刺圆孔外口是一条可行的穿刺入路,是侧方入路经下颌骨髁突冠突间切迹上穿刺圆孔外口的改良和补充。
- 焦赫娜任飞
- 关键词:圆孔上颌神经射频热凝
- 上胸段交感神经阻滞疗法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
- 2023年
- 经皮穿刺上胸段交感神经阻滞被广泛用于治疗多汗症、上肢和胸部缺血性疼痛、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等。目前国内临床应用日趋增加和普及,为进一步规范该技术,推动临床合理应用,《中华疼痛学杂志》编委会组织国内相关专家组成上胸段交感神经阻滞疼痛科专家共识编写专家组,参考国内外临床研究,深入探讨该技术临床应用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流程和并发症防治等问题,并形成本专家共识,予以发布。
- 上胸段交感神经阻滞疗法中国专家共识编写专家组过建国杜鑫丹任飞宋涛薛朝霞杨立强金晓红林慧丹陆丽娟吴大胜刘慧姚明唐靖黄冰冯智英
- 关键词:交感神经系统胸部神经传导阻滞射频疗法
- 减轻癌痛的4个阶梯治疗
- 2023年
- 癌痛究竟有多痛?在癌症防治的过程中,治疗肿瘤(“减瘤”)与治疗癌痛(“减痛”)同样重要。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报告显示:初诊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病率在25%左右,而晚期患者疼痛发病率高达60%~80%。癌痛治疗的有效性和可及性应给予足够的关注。
- 任飞白念岳张俊杰
- 关键词:癌症防治癌痛数据报告减痛治疗肿瘤晚期患者
- 控制通气氧浓度对体外循环后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观察在体外循环(CPB)前后予以不同浓度氧通气对肺损伤的影响。【方法】18例择期行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H组:100%FiO2组(n=9);L组:50%FiO2组(n=9)。H组CPB前和CPB再灌注期开始后应用100%氧气机械通气,L组相应时间应用50%氧气机械通气。于CPB前、CPB后1 h、CPB后6 h同步抽取桡动脉血、肺动脉混合静脉血作血气分析并根据公式计算出氧分指数(PaO2/FiO2)、呼吸指数(RI)、肺内分流率(Qs/Qt),同时抽取静脉血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结果】两组患者PaO2/FiO2在CPB后1 h均较CPB前明显降低(P<0.05),CPB后6 h时,L组的氧合指数恢复至CPB前水平,但H组仍明显低于CPB前(P<0.05),且低于同时点的L组(P<0.05)。在CPB后1 h,H组患者的RI、Qs/Qt明显高于CPB前(P<0.05),且高于同时间点的L组患者(RI:P<0.05,Qs/Qt:P<0.01)。CPB后1h两组患者血浆SOD活性均下降,MDA产生增加,H组SOD消耗较多(P<0.05),MDA含量高于L组(P<0.05)。【结论】在瓣膜置换术患者术中予以50%氧气通气,能够减轻缺血再灌注氧自由基损伤,有利于改善肺的氧合功能。
- 李春玲孙蓓蔡宏伟任飞白念岳龚华
- 关键词:体外循环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