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乔培军

作品数:62 被引量:608H指数:17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6篇天文地球
  • 3篇生物学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3篇南海北部
  • 11篇盆地
  • 9篇地球化
  • 9篇地球化学
  • 9篇沉积环境
  • 9篇沉积物
  • 8篇冰期
  • 7篇同位素
  • 7篇锆石
  • 6篇稀土
  • 6篇稀土元素
  • 6篇凹陷
  • 6篇白云凹陷
  • 5篇有孔虫
  • 5篇西太平洋
  • 5篇更新世
  • 4篇地球化学特征
  • 4篇旋回
  • 4篇氧同位素
  • 4篇碎屑

机构

  • 62篇同济大学
  • 5篇中海石油(中...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海洋石油...
  • 2篇中国海洋石油...
  • 2篇中海油研究总...
  • 2篇中海石油(中...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海油海南能...
  • 1篇中海石油深海...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62篇乔培军
  • 39篇邵磊
  • 13篇翦知湣
  • 10篇成鑫荣
  • 7篇赵梦
  • 6篇李前裕
  • 5篇王婷婷
  • 4篇党皓文
  • 4篇万随
  • 4篇向绪洪
  • 3篇朱伟林
  • 3篇苗卫良
  • 3篇庞雄
  • 3篇李昂
  • 3篇谢昕
  • 2篇赵泉鸿
  • 2篇韦刚健
  • 2篇吴国瑄
  • 2篇边叶萍
  • 2篇吴旻哲

传媒

  • 9篇海洋地质与第...
  • 7篇古地理学报
  • 4篇沉积学报
  • 4篇第四纪研究
  • 4篇地球科学(中...
  • 3篇石油学报
  • 3篇科学通报
  • 2篇同济大学学报...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第二届深海研...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质论评
  • 1篇科技导报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质谱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地球科学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7篇2012
  • 5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弧陆碰撞背景下沉积物轴向与横向搬运转换被引量:1
2022年
板块俯冲碰撞拼合带是盆山相互作用最为强烈的地区,发育有弧前、弧间及弧后多种类型的盆地,沉积物的剥蚀搬运作用极为活跃。证据显示,沉积物搬运充填过程在构造—古地理控制型盆地中具有一定的演变规律,伴随盆地演化,沉积物轴向搬运与横向搬运呈此消彼长的互动关系。南海南北两侧均发育了大型板块俯冲拼合带及相关的沉积盆地,在盆地发育早期沉积物沿盆地长轴方向分别形成昆莺琼古河和巽他古河,以轴向搬运的方式分别把越南中部及马来半岛沉积物由西向东输送到南海,形成大型三角洲及前三角洲深水扇沉积,河流发育位置均在板块拼合转折地段。在盆地发育的成熟阶段,沉积物以横向搬运的方式进入盆地,与轴向搬运沉积物形成混合堆积。轴向搬运是洋陆碰撞拼合盆地中一种重要的沉积物搬运途径,主要受盆地形成时的构造古地理控制。
邵磊鲁毅乔培军崔宇驰任建业曹立成马琼
南海北部深水区沉积物稀土元素特征及其物源指示意义被引量:14
2012年
对南海北部白云深水区沉积物稀土元素的研究表明,渐新世至中新世的物源发生较大变化。渐新世时期,白云深水区不同区域稀土元素的分布特征差异明显,表明沉积物物源不同。深水区北部沉积物主要来自古珠江物源区,深水区东、西部沉积物中含有较多中基性火山物质,南部则主要包含基性火山物质,说明当时南海北部地区构造活动较强,存在较多火山活动,火山活动由北向南基性成分增多。渐新世末的白云运动使南海北部深水区产生强烈持续沉降,造成陆架坡折带北移,白云深水区从渐新世浅海陆架环境演化为中新世陆坡深水环境,中新世期间沉积物主要来自深水区北部的珠江三角洲物源,深水区东部存在东沙隆起源区,而深水区南部沉积物在中新世仍受到基性火山活动的影响。
吴梦霜邵磊庞雄乔培军向绪洪赵梦
关键词:稀土元素南海北部白云凹陷沉积学
利用有孔虫壳体B/Ca比值再造古海水pH值及[CO_3^(2-)]的潜力被引量:2
2012年
有孔虫壳体B/Ca比值是一个极具潜力并且受到广泛关注的古海洋学方法,适用于恢复古海水pH值及[CO23-]。对于表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再造大气CO2浓度;对于深层水,可以指示洋流变化及水团变迁。且与硼同位素方法相比较,B/Ca比值分析更简易、稳定性更好,受溶解及沉积埋藏作用影响小,因而更适合于高分辨率的古海洋学分析。但是,由于该分析方法较新,与之相关的有孔虫吸收B元素的生物过程不是很清楚,采用B/Ca比值恢复pH值及[CO32-]的机制也不是很了解,方法的建立主要基于经验公式基础之上,因而为该方法寻找理论基础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乔培军王婷婷翦知湣
关键词:PH值
南海北部深海盆地上中新统浊积砂体物源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IODP367/368航次在南海北部深海盆地多个站位发现上中新统厚达数百米的大规模深海浊积岩。采用碎屑锆石U-Pb年龄谱系分析方法对U1500站上中新统浊积砂体进行源汇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U1500站上中新统浊积岩碎屑锆石年龄谱系与其西侧琼东南盆地和北侧珠江口盆地中新世沉积物特征类似。多维排列分析(MDS)结果也显示,该站位样品与珠江口盆地、琼东南盆地沉积物关系密切,表明南海北部深海盆地内厚达数百米的上中新统浊积砂体为南海北部物源和南海西部物源混合堆积形成。南海西部陆源输入物质以浊流搬运的方式,沿中央峡谷从西到东搬运至南海东部深海盆地;南海北部珠江物源以重力流的形式,经南海北部陆坡峡谷搬运至深海盆地中,两种来源的沉积物在深海盆地发生混合沉积,形成U1500站厚达数百米的浊积砂体。南海北部深海盆地厚层浊积砂体物质来源的准确识别,对深刻理解南海新生代盆地的构造演化、沉积物充填过程、物源演变以及古地理特征均具有重要意义。
周俊燊邵磊乔培军崔宇驰孙珍侯元立杨逸凯
关键词:浊积岩IODP
莺歌海盆地沉积物特征及其物源指示意义
邵磊赵梦梁建设乔培军
新生代雅鲁藏布江-伊洛瓦底江连通可能性的探讨——来自缅甸中央盆地重矿物组合和锆石年代学的证据
<正>雅鲁藏布江和伊洛瓦底江曾经连接的假说已经争论了超过半个世纪,为了验证这一假说,采用锆石U-Pb年代学和重矿物组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缅甸中央盆地新生代地层的"源-汇"路径进行研究。古新世和始新世中大量铬尖晶石的存在...
鲁毅邵磊Si Si Thu乔培军黄湘通
珠江流域沉积物重矿物特征及其示踪意义被引量:26
2011年
珠江流域沉积物重矿物组合与源区岩石特征具有极好的相关性,不同支流的重矿物组合及其代表性特征矿物差别明显。根据重矿物组合类型、重矿物特征指数及相关性分析可以把珠江流域源区类型从西到东分为3个区带,西部区带为西江上游源区,其重矿物组合类型为磁铁矿+钛铁矿+锆石+白钛石+磷灰石,特征矿物为磁铁矿、钛铁矿、磷灰石、铬铁矿,在该区域除大面积分布的碳酸盐岩外,发育变质岩和基性岩组合,有少量超基性和酸性岩浆岩;中部为西江中下游源区,重矿物组合类型为锆石+钛铁矿+磁铁矿+电气石+白钛石+绿帘石,特征矿物为辉石、白钛石、锆石、绿帘石,母岩出露区以碎屑岩类沉积岩为主,有少量变质岩和基性、酸性岩浆岩,其重矿物组合特征除了反映源区母岩的组合特征外,还由上游搬运而来的重矿物组合改造而成,属混合来源;东部为东江和北江源区,重矿物组合类型为角闪石+电气石+磁铁矿+钛铁矿+绿帘石+石榴子石,特征矿物为角闪石、电气石、榍石、石榴子石、矽线石,代表该区域大面积覆盖的酸性岩浆岩组合特征,夹部分变质岩及碎屑岩类沉积岩。研究结果显示,利用重矿物组合特征示踪珠江流域物源演变历史具有可行性。该研究结果对揭示珠江流域沉积物剥蚀-搬运-沉积规律,开展源汇对比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向绪洪邵磊乔培军赵梦
关键词:重矿物分析珠江流域
南海北部深水底流沉积作用被引量:65
2007年
南海北部深水陆坡区存在极为活跃的深水底流沉积作用.通过浅地层地震剖面解释发现,该地区由于深水底流的搬运作用,在水深1000-2700m左右的陆坡地带形成NE-SW向分布的迁移水道.在水道东侧断续形成由东北向西南方向推进的高沉积速率堆积体,堆积体内部叠加层呈NE-SW向前积堆积特征,由牵引流沉积而成.发育在东沙群岛东南侧的高沉积速率堆积体就是其中之一,其12ka以来沉积速率高达97cm/ka,是南海目前所知沉积速率最高的海区.地震剖面显示,该深水底流极有可能是由进入南海的西太平洋环流演变而成,挟带南海北部来源的沉积物沿大陆坡由东北向西南方向搬运沉积,最终消失在中央海盆中.由于深水底流作用的存在,造成南海北部深海区复杂的搬运沉积格局.
邵磊李学杰耿建华庞雄雷永昌乔培军王嘹亮王宏斌
关键词:深海沉积浅地层剖面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45)Sc的背景原因和处理方法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在众多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实验室里,均可发现该类仪器在45 U谱线上存在着偏高、极不稳定的背景信号。本工作在识别此类干扰的实验基础上,提出背景干扰的两种形成机理。一种是样品基体元素(如C,Ca,Al等)在45 U位置上形成的多原子离子干扰,一般表现为进样系统中的记忆效应;另一种是离子透镜被含碳的气溶胶污染,上面积累的碳可以与离子束中的氧氢离子反应形成干扰离子(12C16O21H+)。二者的主要差异是后者信号在进样冲洗状态下衰减缓慢,而且进样系统的清洗对它无效。这二者常常同时出现,造成了该质量数处的高背景信号和严重的不稳定现象。本实验采用动能歧视效应来抑制多原子干扰离子,极大地改善了45Sc的信背比,检出限可小于1.2ng/L,背景等效浓度(BEC)值小于16 ng/L,同时改善了分析数据的重现性。国家沉积物和岩石标准物质(SRM)的Sc元素分析结果显示,同一份样品溶液浓度重复测定3次的内精密度小于1.5%(RSD),平行样品(n=4)的外部精度回归到正常水平(在2.3%~5.23%之间),分析结果在国家标准物质的允许误差范围内。
陆秉源乔培军邵磊
关键词:ICP-MS
西太平洋807A孔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的记录被引量:7
2010年
通过对ODP807A孔上部60.77m样品进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揭示了晚上新世3.2Ma以来的沉积物元素含量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元素含量在中更新世过渡期均发生明显变化,具体表现为与陆源碎屑密切相关的元素含量下降,生物源元素含量显著上升,而同期物源区岩石类型没有发生明显变化。陆源元素含量的降低是由陆源碎屑含量降低导致的,反映出中更新世过渡期风搬运能力较弱。生物源元素含量的上升主要受生物生产力提高的影响。稀土元素总和(∑REE)的频谱分析显示了元素地球化学对中更新世气候转型的响应,即主导周期从41ka过渡到100ka。
吴旻哲乔培军邵磊
关键词:中更新世气候转型稀土元素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