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邵磊

作品数:147 被引量:1,839H指数:26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2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8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7篇天文地球
  • 12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8篇盆地
  • 23篇南海北部
  • 21篇地球化
  • 21篇地球化学
  • 16篇沉积物
  • 15篇沉积环境
  • 12篇锆石
  • 12篇矿物
  • 11篇地质
  • 10篇物源分析
  • 10篇凹陷
  • 9篇示踪
  • 9篇重矿物
  • 9篇渐新世
  • 8篇油气
  • 8篇碎屑
  • 8篇稀土元素
  • 8篇白云凹陷
  • 7篇地球化学特征
  • 7篇化学特征

机构

  • 110篇同济大学
  • 23篇中国地质大学
  • 16篇中国科学院
  • 14篇中海石油(中...
  • 1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0篇西北大学
  • 7篇中国地质调查...
  • 6篇中海石油(中...
  • 5篇中国海洋石油...
  • 4篇哈尔滨学院
  • 4篇许昌学院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海洋石油...
  • 3篇中海石油(中...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广州海洋地质...
  • 2篇安徽省地质调...
  • 2篇山东理工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吐哈石油勘探...

作者

  • 147篇邵磊
  • 39篇乔培军
  • 20篇李长安
  • 13篇朱伟林
  • 13篇张玉芬
  • 11篇李前裕
  • 10篇韦刚健
  • 10篇吴国瑄
  • 9篇李文厚
  • 8篇李献华
  • 7篇康春国
  • 7篇赵梦
  • 6篇袁胜元
  • 5篇赵泉鸿
  • 5篇耿建华
  • 5篇赵信文
  • 5篇王节涛
  • 5篇黄长生
  • 5篇刘颖
  • 5篇梁细荣

传媒

  • 14篇海洋地质与第...
  • 13篇地球科学(中...
  • 10篇同济大学学报...
  • 9篇沉积学报
  • 8篇古地理学报
  • 6篇石油学报
  • 4篇地质论评
  • 4篇西北大学学报...
  • 4篇第四纪研究
  • 4篇中国科学(D...
  • 3篇科学通报
  • 3篇地学前缘
  • 3篇地质科技情报
  • 3篇地质通报
  • 3篇地球科学
  • 2篇中国地质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质力学学报
  • 2篇油气田地面工...
  • 2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1
  • 8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7篇2015
  • 13篇2014
  • 10篇2013
  • 10篇2012
  • 4篇2011
  • 7篇2010
  • 6篇2009
  • 7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 6篇2005
1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海北部沉积物特征及其对珠江演变的响应被引量:19
2013年
采用沉积地球化学、沉积物矿物成分分析等手段研究发现,自渐新世以来,南海北部沉积物成分具有阶段性改变的特征。在早渐新世,沉积物反映出其母岩以花岗岩和区域变质岩为主;到晚渐新世,母岩中区域变质岩类型消失,而以花岗岩、沉积岩和接触变质岩为特征;进入中新世,沉积物主要反映出碳酸盐岩等沉积岩为主的源区特点。这种沉积物成分演变特征与南海北部盆地基底及珠江流域不同区域物质组成特征极为一致,反映出珠江流域演化与南海北部沉积充填之间的对应关系。因此,通过这种研究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32Ma以来南海北部沉积物成分发生改变的原因。同时,可以通过对比南海北部古珠江来源沉积物各时期的成分特点,建立珠江流域的侵蚀-搬运-沉积过程,探讨珠江流域演化历史。
邵磊赵梦乔培军庞雄吴梦霜
关键词:南海北部沉积学重矿物
西沙地区碳酸盐台地发育过程与海平面变化:基于西科1井BIT指标分析数据被引量:7
2015年
为了探讨南海碳酸盐台地的发育过程及控制因素,采用有机分子化合物指标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有机分子化合物指标BIT(branched isoprenoid tetraether)是沉积物中源自陆源的细菌膜脂支链甘油双烷基链甘油四醚(branched glycerol dialkyl glycerol tetraethers,简称bGDGTs)与主要来自海洋泉古菌中的类异戊二烯GDGTs(isoprenoid GDGTs,简称iGDGTs)的含量之比,在古环境研究中,用来区分沉积物有机质的来源、判断沉积环境.通过对西科1井的数据研究发现,西科1井BIT指数随深度呈现三段式规律性变化,从下到上呈现高-低-高的变化,反映了中中新世以来南海海平面变化及碳酸盐台地生长发育的过程:在中中新世晚期,受全球及区域海平面变化下降影响,西沙地区碳酸盐台地形成礁-滩交互的沉积地层,由于大气淡水的影响,造成BIT指数呈现高值;到晚中新世至上新世,全球及区域海平面出现持续上升,有利于西沙碳酸盐台地的生长发育,使该井沉积环境以礁内泻湖相为主,造成BIT指数呈现低值;在第四纪冰期,全球及区域海平面出现总体下降趋势,西沙碳酸盐台地又频繁暴露于地表,造成BIT指数又呈现高值.研究表明,西沙地区碳酸盐台地受区域相对海平面变化影响更大,说明南海海平面变化既受全球海平面变化的影响,也受南海区域构造沉降的控制.
王振峰崔宇驰邵磊张道军董茜茜刘新宇张传伦尤丽肖安涛
关键词:生物礁海洋地质
秦岭刘岭群风暴沉积的基本特征被引量:2
1990年
风暴沉积(storm deposits)是由风暴浪引起的一种密度流沉积,主要发生在具开阔海面的浅海陆棚区。风暴岩(tempestite)一词是由凯林(G.Kelling,1973)提出,用以描述受风暴扰动后再沉积的浅海盆地的递变浊积岩。库马尔和桑德(N.Kumar和J.E.Sander,1978)以及艾格内尔(T.Aigner,1979)将其含义扩充为风暴沉积,泛指非正常天气风暴作用所形成的一系列沉积。近十余年来,世界上许多地方都有风暴沉积发现。
李文厚邵磊林晋炎梁金哲
关键词:浊积岩风暴岩纹层
南海北部古近纪沉积物碎屑锆石U-Pb年龄及物源演化被引量:15
2018年
长期以来,由于地质资料的限制,有关南海早期裂陷过程中的沉积演化问题一直缺乏相对深入的认识与了解.采用碎屑锆石U-Pb定年方法,对南海北部古近纪沉积物进行"源-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时期南海北部不仅接受来自北部河流搬运的陆源碎屑物质,同时还受到盆地内部局部隆升区物源的影响.其中,始新世沉积物以下白垩统物源为主,至早渐新世,琼东南盆地接受了来自海南岛及西沙隆起带的沉积物,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同时期的锆石磨圆度较高,年龄谱系同华南沿海地区一致,说明很可能接受了来自华南沿海地区的陆源物质;而处于盆地南侧的白云凹陷同时期存在自形程度极高的锆石,反映其物源极可能为盆地内近源的局部隆起区.到晚渐新世荔湾凹陷沉积物中开始出现较多元古代锆石,与其北部同时期沉积物明显不同,琼东南盆地N6井也开始出现较多元古代锆石,其物源可能与南海西侧隆起有关.资料显示,在古近纪,现代意义上的珠江并未形成,其在早渐新世仅影响到珠一坳陷,到晚渐新世影响到珠二坳陷北侧.因此,珠江在古近纪具有从小到大逐步演化的特点.
崔宇驰曹立成乔培军陈淑慧庞雄邵磊
关键词:沉积物锆石U-PB定年白云凹陷琼东南盆地古近纪
相对海平面变化与南海珠江深水扇系统的响应被引量:130
2005年
根据微体古生物分析建立起来的珠江口盆地第三系相对海平面曲线,具有与全球海平面变化相一致的三级旋回和不一致的二级旋回。三级海平面升降导致了各沉积层序体系域在宽广陆架和陆坡之间的迁移,研究证实,位于南中国海北缘、珠江口外的陆坡深水区广泛发育第三系多层序叠置的南海珠江深水扇系统。区域性构造作用使得珠江口盆地二级海平面变化与全球海平面变化具有不一致性,并形成与全球海退趋势相反的海侵型海平面曲线。受相对海平面变化的控制,现今处于陆坡深水区的白云凹陷自32Ma南海扩张以来经历了三台阶式的海侵事件,形成了台阶式退积层序组合,具有下粗上细的沉积序列;造就了23.8Ma以前的浅水三角洲-滨岸砂泥岩沉积组合;23.8~10.5Ma的深水扇砂泥岩为主的沉积组合;以及10.5Ma以来主要为远端的细粒沉积为主。
庞雄陈长民施和生舒誉邵磊何敏申俊
关键词:海平面变化层序地层学
东海丽水凹陷早新生代沉积特征及物源演化被引量:3
2022年
东海陆架盆地新生代发育大型弧后盆地,接受了海相及陆相沉积,油气资源丰富,勘探前景广阔.其中,丽水凹陷发育了古新统-始新统扇三角洲、河流三角洲及滨浅海相沉积,其沉积环境及沉积物源研究一直存在争议.通过古生物学和碎屑锆石U-Pb年龄谱系综合分析,对丽水凹陷古新统-始新统沉积环境及潜在源区进行系统的源汇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丽水凹陷古新统及下中始新统以滨浅海相为特征,凹陷东侧海水较深,沉积物主要来自周边燕山期岩浆岩古隆起.然而,凹陷东、西次凹在沉积物源上存在明显差异,西次凹沉积物锆石U-Pb年龄谱系仅发育燕山期单峰,东次凹还存在明显的印支期物源;特别是进入始新世,东次凹温州组物源发生明显改变,出现大量古老锆石,沉积物来自北部渔山低隆起,显示该时期在凹陷北侧发育较大规模的三角洲沉积.晚始新世,由于玉泉运动,丽水凹陷发生隆升剥蚀,直到中新世再次接受沉积.丽水凹陷古新统-始新统以海陆过渡环境为主,有利于烃源岩及储集体的发育,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
刘正华侯元立陈淑慧廖凯飞邵磊朱伟林
关键词:丽水凹陷沉积环境锆石定年石油地质学
南海西南部晚更新世500ka以来的古海洋学特征被引量:17
2005年
对湄公河口外MD01-2392孔浮游有孔虫的定量分析,并采用FP-12E转换函数、MAT现代类比法及温跃层转换函数的计算,结合氧同位素分析结果,揭示了南海南部晚更新世近500ka以来的古海洋学演化特征.发现冰期MIS12、MIS8、MIS2-4冬季表层水温明显高出相邻的间冰期,特别是间冰期MIS9、MIS5、MIS1表层水温都较低.温跃层在MIS5与MIS1最浅,MIS9其次.主要表现在浮游有孔虫深层高营养种的含量增高,表明上升流增强.间冰期的低水温很可能主要是由于上升流影响所致,当然表层盐度由于多雨而降低也可能影响到间冰期的水温估算.冰期时较高的表层水温,喜暖高盐型次表层种Pulleniatinaobliquiloculata的大量繁殖,说明冰期时南部海区受来自北部强冬季风的制约使上升流活动减弱,海平面降低后与邻区通道的关闭也造成水体置换明显减弱,可能有淡水盖层发育,最终导致上层海水分层增强和冬季表层水温保持相对较高.晚更新世时期的南海南部由于冰期低海平面造成半封闭的海盆环境和季风变化,是影响其浮游有孔虫对冰期旋回响应与北部和开放大洋不同的根本原因.
郑范李前裕陈木宏邵磊乔培军成鑫荣向荣
关键词:更新世冰期旋回浮游有孔虫
吐鲁番—哈密盆地的砂岩特点及构造意义被引量:24
1999年
吐哈盆地的砂岩主要属杂砂岩类,总的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均较低,形成于强烈剥蚀、快速搬运的沉积环境中。物源类型主要为源自大陆壳内的中、酸性火成岩。砂岩成分按分布特点以二叠纪、三叠侏罗纪以及白垩第三纪划分为三阶段,分别代表盆地三个重要演化时期。在晚二叠世,砂岩的成分成熟度及CIA指数均较低,代表了构造活动较强的快速剥蚀、快速搬运的沉积环境,是海西运动在本区的反映;而三叠侏罗纪砂岩的成分成熟度及CIA指数均明显提高,显示盆地发育稳定而广阔,化学风化作用加强;在中生代晚期,由于燕山及其后喜山运动的影响,使吐哈盆地及其周边地区构造活动性加强,造成砂岩的CIA指数再次降低。
邵磊李文厚袁明生
关键词:沉积岩石学地球化学哈密盆地砂岩吐鲁番盆地
南海沉积物中过剩铝问题的探讨被引量:36
2003年
本文分析了南海两个沉积物柱样的全、酸溶解残余物质和酸溶解组分的Al2O3、TiO2含量和Al Ti值,结果显示其存在明显的非碎屑Al组分(占沉积物总Al含量的20%~70%)。因此通常使用沉积物的Al含量来估算陆源碎屑的比例可能会导致过高的结果。而Ti则不存在自生富集现象,是估算陆源碎屑比例的最佳代用指标。
韦刚健刘颖李献华梁细荣邵磊
关键词:沉积物沉积速率氧化铝氧化钛
南海北部深水区古近系沉积物源演变及古地理意义被引量:1
2024年
南海北部深水区古近纪经历了由陆到海的环境转换过程,沉积物源也随时间发生明显改变。由于水深的限制,目前对深水区的沉积物来源及古地理背景存在争议。通过碎屑锆石U-Pb年龄谱系源汇对比方法,对南海北部珠二坳陷古近系沉积物来源进行系统研究。结果发现,在早中始新世,珠二坳陷沉积物以近源输入为特征,沉积物主要来自坳陷周缘的局部隆起区;晚始新世,源自坳陷西侧的昆莺琼古河为盆地提供大量沉积物,坳陷北侧的珠江沉积物对珠二坳陷影响较小;渐新世,珠江沉积物从北向南越过番禺低隆起进入珠二坳陷,与昆莺琼古河沉积物在白云凹陷北部和中西部混合沉积,形成大型河流三角洲体系。南海北部深水区古近系物源演变过程明显受中生代末区域构造古地理控制,查明该时期物源演变对恢复区域古地理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向绪洪张丽丽鲁毅乔培军陈淑慧吴梦霜马琼邵磊
关键词:古近纪古地理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