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剑

作品数:22 被引量:300H指数:8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项目浙江省科技厅重点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腰椎
  • 4篇融合术
  • 3篇椎间盘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结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骨髓间充质
  • 3篇骨髓间充质干...
  • 3篇骨折
  • 3篇干细胞
  • 3篇充质干细胞
  • 2篇蛋白
  • 2篇形态发生蛋白
  • 2篇血浆
  • 2篇血小板
  • 2篇肉瘤
  • 2篇手术
  • 2篇顺铂
  • 2篇切除
  • 2篇细胞

机构

  • 19篇浙江大学医学...
  • 5篇第二军医大学
  • 5篇浙江大学
  • 3篇解放军第11...
  • 1篇绍兴第二医院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作者

  • 22篇陈剑
  • 11篇范顺武
  • 5篇方向前
  • 4篇宋滇文
  • 4篇赵凤东
  • 3篇赵兴
  • 3篇刘伟
  • 2篇颜少峰
  • 2篇虞和君
  • 2篇袁文
  • 2篇宋佳
  • 2篇胡志军
  • 2篇万双林
  • 2篇张建锋
  • 2篇谢磊
  • 1篇林伟
  • 1篇王喆喆
  • 1篇丁献军
  • 1篇任宏
  • 1篇彭晓慧

传媒

  • 5篇中华骨科杂志
  • 3篇全科医学临床...
  • 2篇中国实验诊断...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乡村医药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国外医学(骨...
  • 1篇浙江创伤外科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5
  • 1篇2004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Z-评分在胎儿主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正常胎儿与主动脉狭窄(AS)胎儿主动脉内径Z-评分、主动脉/肺动脉内径比值的差异及Z一评分在A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300例孕龄为16~40周的正常胎儿进行研究,测量收缩末期主动脉瓣环内径(A0)及肺动脉瓣环内径(PA)。以双顶径(BPD)、股骨长径(FL)作为自变量,AO、PA作为应变量建立最佳模型,并分析标准差(SD)与自变量BPD及FL的相关性,计算正常胎儿AO及PA的Z-评分。对106例孕龄为15~40周的AS胎儿进行研究,通过上述回归方程计算AS胎儿AO、PA的Z-评分,计算PA/A0值,与正常胎儿进行统计学比较。分别根据AO Z-评分、PA/A0值及AO百分范围同时计算AS的诊断准确性。结果两组AOZ-评分及PA/A0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AZ一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组96.2%胎儿的AO Z-评分〈一3,95.3%AS胎儿PA/A0值分布于95%置信区间之外。AOZ-评分对AS的诊断准确性最高,阳性预测值为89.5%,阴性预测值为98.6%,灵敏性为96.2%,特异性为96%,约登指数为0.9223。PA/A0值次之,百分范围的最低。结论胎儿AO Z-评分位于±3之外与PA/AO值增大(〉1.4)相结合,在AS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较百分范围更能准确地定量评估AS胎儿心脏结构的生长发育。
童小贞赵博文王蓓潘美彭晓慧陆红妤陈剑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胎儿主动脉狭窄生物统计学
二分髌骨的再认识
2016年
二分髌骨临床相对少见,常因查体发现,有时伴有外伤,甚至会被误认为髌骨骨折,导致误诊误治。笔者现就二分髌骨的再认识作一综述。1什么是二分髌骨1882年Gruber首次报道,成人髌骨出于某种原因导致两个及以上骨化核不能愈合成一个髌骨,即形成二分髌骨。二分髌骨一般无症状,常被影像学检查附带发现,有症状者多为青少年及年轻运动员,发生率在0.2%~1.7%,其中1%~2%为有症状者。
孙方贵陈剑王德鑫王毅李大成胡裕桐
关键词:二分髌骨髌骨骨折融合术骨化中心误诊误治
关节突关节螺钉在腰椎融合术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2
2004年
关节突关节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接近于椎弓根螺钉,在腰椎融合术的融合率及临床效果也相似,是除椎弓根螺钉之外另一个较为可靠的选择。本文综述了关节突关节螺钉的生物力学特性和在腰椎融合术中的应用进展。
陈剑范顺武
关键词:关节突关节腰椎融合术椎弓根螺钉生物力学性能
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7共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被引量:3
2012年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最主要的作用是诱导骨形成,但因提取困难、代谢速度快、难以准确控制其使用浓度、价格昂贵等限制了其在体外和体内相关研究中的应用。目的:构建含特异细胞生长因子基因骨形态发生蛋白2,7的腺病毒载体,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骨形态发生蛋白7基因共转染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促进作用。方法:将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得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3代,分为5组,空白组和常规诱导组分别以常规培养基和成骨诱导分化培养基培养;骨形态发生蛋白2,7腺病毒转染组:分别单独以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形态发生蛋白7腺病毒进行转染;联合转染组:以2种骨形态发生蛋白腺病毒联合转染。结果与结论:转染第7天,联合转染组成骨相关基因Runx-2、Osx、Ⅰ型胶原和碱性磷酸酶mRNA表达均较其他各组增高(P<0.05);骨形态发生蛋白2,7腺病毒转染组上述指标较空白组和常规诱导组增高(P<0.05)。转染第14天,联合转染组4个指标均较其他各组明显增高(P<0.05);同时,4个指标表达均高于第7天(P<0.05)。病毒转染后第7天,联合转染组Ⅰ型胶原和骨钙素蛋白表达均较其他组明显增高(P<0.05)。提示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骨形态发生蛋白2腺病毒和骨形态发生蛋白7腺病毒共转染后,较单基因转染和成骨诱导液诱导更能促进成骨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
陈剑袁文宋滇文胡凯猛范立星刘厚奇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形态发生蛋白7共转染成骨诱导成骨蛋白
后路椎间盘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
2007年
目的比较分析后路显微椎间盘镜与传统的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探讨后路显微椎间盘镜的临床优越性。方法对12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两组回顾分析,一组采用后路显微椎间盘镜手术治疗52例;另一组采用常规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简称开放组)治疗69例,两组作对比分析,观察两组病人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和术后第一天直腿抬高角度,计算直腿抬高角度改善率,改善率=(术后患腿抬角度-术前抬高角度)/70×100%,比较术后起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3月疗效。结果后路显微椎间盘镜下手术组优良率为98.08%,开放组优良率为88.4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5,P>0.05);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直腿抬高角度改善率、术后起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30.27、22.75、1.46、11.47、13.85、14.69、16.04,P均<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6,P>0.05);后路显微椎间盘镜下手术组出现1例术后疼痛加重的并发症,开放组出现2例硬脊膜撕裂。治疗后均好转。结论后路显微椎间盘镜虽然在术后总的优良率上和手术时间上与传统的开放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相似,但具有对腰椎结构的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越性。
颜少峰方向前范顺武陈剑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切除术内窥镜
超声ARFI技术对小肝癌诊断价值的初步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应用声脉冲辐射力成像(ARFI)技术对小肝癌(SHCC)及肝内局灶性良性病变的组织硬度进行评估对比,探讨ARFI在小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ARFI技术对小肝癌组54例及良性病灶组60倒病灶进行检查,对比分析两者的VTI弹性图像特征和VTQ值。结果小肝癌组硬于周围肝实质即VTI评分4-5分者36例,占66%,硬度类似周围肝组织即VTI评分3分者12例,占22%;肝局灶性良性病灶组软于周边肝组织即评分1—2分者51例,占85%;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肝癌组vTQ平均值(3.01±0.76)m/s,范围1.08-4.85m/s;良性组平均值(1.32±0.54)m/s,范围0.66-3.13m/s。肝恶性病灶VTQ值明显高于肝良性病灶(P〈0.05)。结论AFRI技术对小肝癌的无创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李玉惠陈剑许寿星许国庆何慧灵魏华星
关键词:声脉冲辐射力成像ARFI小肝癌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和鉴定的方法。方法全骨髓贴壁法提取兔骨髓中的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子CD14、CD29、CD34、CD44、CD45和CD90等标志的表达以及不同代次兔BM-SCsDNA含量。通过定向分化检测兔BMSCs的多向分化潜能。结果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形态较为均一的小梭形、克隆样生长。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传代至第12代和20代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检测对数生长期细胞的DNA含量结果显示细胞为正常二倍体细胞,无明显变异。细胞表面表达CD29(61.71%)、CD44(60.2%),不表达CD14(0.4%)、CD34(0.34%)、CD45(0.64%)和CD90(0.04%)。兔BMSCs的定向分化结果显示其可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及成软骨细胞分化。结论成功获得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其具有特定的细胞表面抗原,具有容易获取、增殖能力强等特点,是优良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
刘伟陈剑宋佳宋滇文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表型多向分化
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20例观察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在多节段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前路分节段椎体次全切除+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所有患者定期随访,应用改良JOA评分法评估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MRI或者CT检查,观察植骨融合、畸形矫正和并发症情况。结果2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42月。患者术前不适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改良JOA评分术前平均9.2分,术后13.8分,平均改善率59.4%,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意义(P〈0.05)。所有患者的颈椎畸形矫正后基本恢复至正常的曲度,未出现假关节形成、植骨块脱出、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颈椎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具有减压彻底、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好、椎间植骨融合率高、颈椎生理曲度恢复好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颜少峰范顺武方向前陈剑赵兴
关键词:多节段颈椎病前路
胸腰段骨折经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内固定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38
2009年
目的前瞻性对比研究Wihse经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在胸腰段椎体骨折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中对脊旁肌损伤的差异。方法自2004年6月至2006年12月,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47例,ASIA分级均为E级。随机采用脊旁肌间隙入路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19-49岁,平均37.6岁;传统骶棘肌剥离入路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16-65岁,平均40.1岁。患者术前及术后1、3、5、7d测定肌酸激酶水平。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前1天及术后1、6个月进行视觉模拟数字法疼痛评分,并在末次随访时行多裂肌肌内静息肌电图评估。结果肌间隙入路组与传统入路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肌间隙入路组术中平均出血明显低于传统入路组;术后肌酸激酶水平均明显低于传统入路组。肌间隙入路组与传统入路组术前1天VAS评分无明显差异,而术后1、6个月VAS评分均明显低于传统入路组。肌间隙入路组术后肌电图未发现失神经电位;而传统入路组术后肌电图存在明显失神经纤颤电位。结论肌间隙入路相比开放入路具有置钉容易,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和对脊旁肌的损伤、干扰少等优点。
方向前胡志军范顺武赵兴黄悦赵凤东陈剑
关键词:胸椎腰椎脊柱骨折
以肌肉肿块为首发症状的结节病被引量:4
2005年
陈剑范顺武董永强
关键词:结节病首发症状肿块肉芽肿性病变胸内淋巴结系统器官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