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兴
- 作品数:102 被引量:802H指数:16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失败后前路人工椎体重建内固定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4
- 2019年
- 目的探讨前路人工椎体重建内固定在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失败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4年1月— 2017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14例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失败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6例;年龄29~69岁[(43.6±11.9)岁]。损伤节段:T11 1例,T12 2例,L1 5例,L2 4例,L3 2例。骨折AO分型:A2型4例,A3型6例,B1型2例,B2型2例。胸腰椎损伤分类及严重程度评分(TLICS)4~8分[(5.3±1.1)分]。骨折不愈合6例,骨折不愈合伴内固定松动或切割3例,骨折不愈合合并断钉3例,神经功能障碍2例。翻修方案:术前存在内固定松动、断裂或置钉过长者,首先拆除内固定,然后Ⅰ期行前路翻修术。内固定完整者,仅行前路翻修。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后凸角度变化等。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54个月[(25.9±13.0)个月]。前路手术时间为100~180 min[(137.9±23.6)min]。术中出血量为280~750 ml[(452.9±145.4)ml]。患者均未出现脊髓损伤、脑脊液漏、大血管损伤、腹腔脏器损伤、切口感染出血等术中或术后并发症。VAS由术前(6.1±0.9)分降低至术后3个月时的(1.9±0.7)分、末次随访时的(1.4±0.5)分。ODI由术前30.4±7.1提高至术后3个月的7.9±6.4、末次随访时的8.1±4.3。后凸畸形由术前(-20.1±6.5)°降低至术后3个月时的(5.6±6.4)°、末次随访时的(5.4±6.8)°。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VAS、ODI评分和后凸畸形均得到明显改善(P<0.01)。结论对于后路手术失败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前路人工椎体重建内固定术可明显改善患者腰背部疼痛、功能状态和后凸畸形,临床疗效良好,是一种理想的治疗选择。
- 祁海鸥沈潘洋胡子昂范顺武赵兴
- 关键词:胸椎翻修
- 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20例观察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在多节段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前路分节段椎体次全切除+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所有患者定期随访,应用改良JOA评分法评估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MRI或者CT检查,观察植骨融合、畸形矫正和并发症情况。结果2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42月。患者术前不适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改良JOA评分术前平均9.2分,术后13.8分,平均改善率59.4%,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意义(P〈0.05)。所有患者的颈椎畸形矫正后基本恢复至正常的曲度,未出现假关节形成、植骨块脱出、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颈椎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具有减压彻底、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好、椎间植骨融合率高、颈椎生理曲度恢复好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 颜少峰范顺武方向前陈剑赵兴
- 关键词:多节段颈椎病前路
- 肌间隙入路与肌内入路在小切口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中对脊旁多裂肌损伤的对比研究
- 目的对比研究Wiltse肌间隙入路与肌内入路术式,在单节段小切口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TLIF)术中,对脊旁多裂肌损伤程度的差别,为肌间隙入路术式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2008年4月至2010年2月,应用小切口...
- 范顺武胡志军方向前赵凤东赵兴徐文斌
- 关键词:多裂肌
- 文献传递
- 胸腰椎爆裂骨折椎体后缘骨折块的形成机制和动态变化被引量:10
- 2017年
- 胸腰椎骨折是最常见的脊柱损伤。排除病理性骨折,美国每年新增近35000例胸腰椎损伤患者。在Ⅰ级创伤中心,有4.4%的患者为胸腰椎骨折,其中19%~50%的患者伴脊髓损伤。胸腰椎爆裂骨折是胸腰椎骨折的常见类型,约占所有脊柱骨折的10%-20%,占胸腰椎骨折的50%。胸腰椎爆裂骨折往往伴随更高的脊髓损伤风险,
- 赵兴范顺武
- 关键词:胸腰椎爆裂骨折椎体后缘骨折块胸腰椎骨折病理性骨折伤患者
- 腰椎及腰骶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的退行性病变
- 随着对下腰痛认识的提高和外科技术的进展,腰椎及腰骶椎融合手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脊柱融合术后潜在的各种并发症,包括融合椎体邻近节段发生的各种病理性变化,即所谓邻近节段退行性疾病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一、发病机制: 邻近...
- 赵兴范顺武赵凤东
- 文献传递
- 海绵状血管瘤合并骨化生二例报告
- 2007年
- 血管瘤是常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查经常可见到钙化现象,但是大面积骨化现象非常少见,尤其是合并骨化生的四肢血管瘤更为罕见。我们收治2例海绵状血管瘤合并骨化生的患者,报道如下。
- 虞和君赵兴黄悦苑顺武
- 关键词:海绵状血管瘤骨化生软组织良性肿瘤组织学检查影像学
- 改良肘关节前侧入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被引量:17
- 2015年
- 目的 探讨经肱动静脉和正中神经间隙的改良前侧入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2年6月-2013年1月应用改良前侧入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11例,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19 ~55岁[(42.7±9.8)岁].致伤原因:交通伤7例,摔伤3例,击打伤1例.单纯尺骨冠状突骨折4例,“恐怖三联征”7例.按Regan-Morrey分型:Ⅱ型6例,Ⅲ型5例;按O&#39;Driscoll分型:冠状突尖骨折4例,冠状突前内侧面骨折5例,基底部骨折2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等.术后随访记录伤肘和正常肘的屈伸旋转活动度,并与正常侧进行比较.应用梅奥肘关节功能指数(MEPI)评分评价肘关节功能. 结果 改良前侧入路肱动静脉与正中神经之间纵向分离长度约8 cm,横向牵拉宽度约5 cm,在桡侧和尺侧的手术操作角度达50°,远侧和近侧达60°.患者均获得随访,骨折愈合良好.屈肘(130.7±5.0)°,为正常侧的96.6%;伸肘(7.6±8.1)°;,为正常侧的84.0%;旋前(86.9±3.8)°,为正常侧的98.2%;旋后(85.6±6.0)°,为正常侧的96.7%.MEPI评分均>75分. 结论 改良前侧入路相对安全且操作简单,术后功能恢复满意,为冠状突骨折的手术治疗提供一种新的入路选择.
- 朱刃周均明赵兴方向前范顺武俞文俊
- 关键词:肘关节尺骨
-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下腰椎疾患者的临床效果及相关影像研究
- 2022年
- 目的 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下腰椎疾患者的临床效果及相关影像变化。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及协作医院收治的下腰椎疾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经治疗后,患者VAS评分、OD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椎间孔高度(IFH),椎间隙背侧高度(DH),椎间隙腹侧高度(VH)、椎间隙前凸角和腰椎前凸角变等影像学参数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3例发生出现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用于下腰椎疾患者治疗中效果满意,可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也能促进影像学指标恢复,值得推广。
- 骆定省赵兴王献军徐安鹏
- 关键词:腰椎疾病
- 下腰椎椎间融合的相关研究
- 范顺武方向前赵凤东赵兴顾传龙胡志军张晓明虞和君黄悦
- 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并发症如假关节形成、融合器沉降、“融合病”等已引起广泛关注。这些并发症除了与手术病例的选择和外科医生的经验相关外,还与手术技术的选择、融合器的选择和植入等明显相关。通过对腰椎终板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研究,...
- 关键词:
- 关键词:融合器手术并发症生物力学
-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椎体后上缘骨折块与椎基静脉孔的相关性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椎体后上缘骨折块形成与椎基静脉孔的关系及椎体后上缘骨折块的形成机制。方法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带有椎体后上缘骨折块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62例,术前行胸腰椎CT扫描及矢状面重建。在横断面图像上测量后上缘骨折块长度(RL)和椎体长度(VL),并计算RUVL值。在矢状面图像上测量后上缘骨折块宽度(RW)和椎体宽度(vw),并计算Rw,vw值;测量后上缘骨折块高度(RH)和椎体高度(VH),并计算RH/VH值,进而确定后上缘骨折块与椎基静脉孔的位置关系。选取8个新鲜冰冻腰椎标本行Micro-CT扫描,将图像分为三层、每层九个区域进行分析(上层SR1-SR9,中层MR1-MR9,下层IR1MR9),比较各个区域骨微结构——骨体积分数、骨密度、连接密度、结构模型指数、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的差异,观察椎基静脉孔能否影响其周围的骨小梁分布。将腰椎标本制作为体外爆裂性骨折模型,观察椎体后上缘骨折块的形态及影像学表现,进一步分析椎体后上缘骨折块与椎基静脉孔的解剖位置关系。结果RL/VL、RH/VH值接近1/2(分别为0.497±0.059、0.485±0.036),RW,VW值接近1/3(0.319±0.025),提示骨折块位于椎基静脉孔所在区域上方。Micro-CT结果显示椎基静脉孔所在区域MR2、MR5骨微结构参数(骨体积分数、结构模型指数、骨小梁数量)明显较同层其他区域薄弱,上层SR5相应参数较同层其他区域薄弱,提示椎基静脉孔可能改变其上方区域的骨小梁分布而使强度降低。体外模拟爆裂骨折模型显示骨折线经过椎基静脉孔的顶角或上缘,椎基静脉孔的上缘为骨折块的底面,后纵韧带损伤的位置主要邻近椎基静脉孔边缘。结论作为骨质缺损区,椎基静脉孔是正常椎体最薄弱的区域,且影响其周边区域的骨小梁分布。�
- 张旭阳李生鋆虞天明赵兴范顺武赵凤东
- 关键词:胸椎腰椎骨折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