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祥春
- 作品数:17 被引量:35H指数:4
- 供职机构: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回顾性分析脑分水岭梗死的分型及影像学表现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分析脑分水岭梗死的分型及其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脑分水岭梗死疾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间42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的CT分型如下:皮质前型8例,皮质后型13例,皮质下型10例,皮质上型4例,小脑型3例,混合型4例。CT表现为脑分水岭区低密度灶,MRI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结论:脑分水岭梗死的分型有其特定的部位及影像表现,CT、MRI各有其特征性征象,MRI判断梗死的位置及范围优于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在判断颈内动脉及其它动脉狭窄或闭塞中有重要作用。
- 阳祥春刘艳平赖宇林
- 关键词:脑梗死影像表现
- 儿童鼻咽部气道狭窄的多层螺旋CT表现
- 2009年
- 目的利用低荆量多层螺旋CT(MSCT)儿童序列及多平面重组(MPR)技术探索儿童鼻咽部气道狭窄的CT征像。方法收集鼻及鼻咽62例3~14岁患儿临床资料及CT表现,将其中31例主要表现为张口呼吸,手术证实有腺样体肥大者设为狭窄组;另31例鼻出血或鼻部外伤儿童,CT平扫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者设为对照组。在横断住、冠状住、矢状位观察鼻咽部形态学特点,并在正中矢状住测量狭窄组及对照组鼻咽部A值、N值,计算A/N值。结果狭窄组正中矢状位鼻咽部气道后缘呈锯齿状或小丘状,A值均数为(14.37±3.5)mm,N值为(19.3±3.9)mm,A/N值〉0.7;对照组正中矢状位鼻咽部气道后缘光整,鼻咽腔呈弓向上的镰刀形,周围脂肪间隙清晰,A值均数为(9.23±4.85)mm,N值为(20.6±3.5)mm;A/N值范围为0.2~0.6。两组A值均数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儿童鼻咽部气道狭窄者在正中矢状位上气道后缘呈锯齿状、小丘状,A/N值〉0.7。
- 陈竹碧刘学彬曾云富张君海阳祥春肖世强
- 关键词:X线计算机鼻咽部儿童口呼吸
- 肝脏小结节性病变诊断中128层螺旋CT的价值分析
- 2017年
- 目的:讨论肝脏小结节性病变诊断中128层螺旋CT的价值分析。方法:选取本院近年经手术的肝脏小结节的患者50例,回顾分析其128层螺旋CT检查和超声检查,对两种检查的结果实行比较。结果:以病理结果为标准,与病理结果相同为准确检出,与病理结果不同,为出现误诊。CT检查中有45例发现肝脏小结节,有5例CT未发现肝小结节但被磁共振发现;超声检查中有27例发现肝脏小结节。128层螺旋CT检查的检出率大于超声检查,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脏小结节的检测中使用128层螺旋CT检测的检出率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赖宇林曾丽阳祥春
- 关键词:128层螺旋CT
- 成人腹部淋巴结结核动态CT值分析
- 2011年
- 目的探索腹部淋巴结结核在多层螺旋CT(multi-layered screw CT,MSCT)扫描中CT值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8月,收集经诊断性治疗或诊断性活检确诊的17例患者腹部淋巴结结核,记录肿大淋巴结数量、大小、位置,测量兴趣淋巴结中心、次中心、边缘部平扫及注药后20、60、120、180、360s的CT值。结果共检测出肿大淋巴结269个,主要分布在肝十二指肠韧带、门腔间隙、肝胃韧带、肠系膜根部和腰3平面以上腹主动脉周围,CT值(49.2±13.6)Hu;强化淋巴结215个,选择21个兴趣淋巴结,测得注药20、60、120、180、360s后强化区CT值分别为(67.7±15.3)、(75.2±14.6)、(76.3±18.7)、(75.6±13.4)、(72.6±17.4)Hu。结论腹部淋巴结结核动态CT值表明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及延时扫描强化值维持在动脉期水平呈平台样改变,反映了淋巴结结核慢性感染的病理状态。
- 陈竹碧左稳贺军曾云富阳祥春何晓东
- 关键词:腹部淋巴结结核体层摄影术CT值
- 低剂量CT扫描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诊断准确性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在对肋骨骨折临床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抽取82例肋骨骨折的患者,均在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抽取的8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1例。通过采用常规剂量的CT扫描检查(对照组)与采用低剂量CT检查(观察组)两种不同剂量的CT检查,进行临床诊断对比。结果在对骨折的诊断中,观察组的诊断符合率为90.24%,对照组的诊断符合率为95.12%。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在患者的检查中,观察组颗粒均匀、界面清晰的情况略低于对照组,出现伪影的情况略高于对照组,但相对对照组无差异性(P>0.05);经过观测,观察组患者的CTD1和DLP数值较对照组相比,呈现出更低的显示(P<0.05).结论在肋骨骨折的诊断中,采用低剂量CT扫描能够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保证影像质量,与常规剂量的检查无异,同时所产生的辐射剂量更小,安全性更高,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 刘林贺军阳祥春
- 关键词:低剂量CT肋骨骨折
- 高血压脑出血病发时脑血管CT血管造影预测血肿扩大特点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HICH)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神经科急重症,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1]。部分HICH患者还可能由于多种因素而导致血肿进一步扩大,加大对患者的安全风险。目前对血肿扩大的有效疗法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但选取最佳的治疗时机至关重要。及早对HICH患者的血肿扩大症状进行诊断与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本研究中共选取43例HICH患者,通过比较颅脑CT及脑血管CT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对脑血管CTA预测血肿扩大的特点进行总结,并探讨预测的准确性。现将具体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 阳祥春刘艳平赖宇林
- 关键词:CT血管造影血肿扩大脑血管脑出血病HEMORRHAGEHICH
- MSCTA对腹部巨大肿块定位定性的诊断价值
- 2010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腹部巨大肿块定位定性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5年6月-2009年12月98例腹部巨大肿块,作MSCTA检查,观察供血动脉来源和肿块与血管关系。结果 98例肿块发现有主要供血动脉76例,其中恶性肿块69例,血管受侵改变51例。结论由于MSCTA快捷、无创、经济、方便、空间分辨率高等优点,对腹部巨大肿块定位定性有较高诊断价值。
- 王建秋陈刚文阳祥春
- 关键词:腹部巨大肿块造影
- 35例小儿肺结核的临床及X线分析
- 2010年
- 本组病例35例,男性患儿20例,女性患儿15例;最小年龄2岁,最大年龄12岁,平均年龄7岁,2-9岁26例,10-12岁9例.大多表现为咳嗽,本组有25例,咳痰10例,颈部表浅淋巴结增大9例,盗汗、消瘦6例,精神不振7例.全部病例均多次行胸部正侧位摄影、PPD或OT试验及血细胞沉降率检查,8例行痰培养检查.
- 阳祥春陈刚文
- 关键词:小儿肺结核X线分析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不同b值及表观扩散系数值与膀胱癌T分期、浸润、复发情况关系研究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不同b值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膀胱癌T分期、浸润、复发情况的关系。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病灶部位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检查,分析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DCE-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以及DCE-MRI、DWI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对患者复发情况预测价值间的差异。结果不同临床病理分期及疾病类型膀胱癌患者的DCE-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ADC值明显降低,且b值为800 s/mm^2的ADC值显著高于b值为1 000 s/mm^2的ADC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DWI联合检测对膀胱癌患者的诊断曲线下面积高于DCE-MRI、DWI单独检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膀胱癌复发患者的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不同T分期、浸润情况及ADC值均为膀胱癌患者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ADC值及b值的选择,对确定膀胱癌患者的T分期、浸润情况及复发情况具有积极的作用。DCE-MRI、DWI联合检查对膀胱癌患者的复发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罗颖曾云富阳祥春刘江黄琦
- 关键词: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扩散加权成像膀胱癌
- 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腹腔巨大肿块的定性诊断价值探讨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腹腔巨大肿块(≥5cm)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61例经B超或CT平扫发现的腹部巨大实性肿块行多期CT增强扫描检查。扫描层厚1.0mm、间距1.0mm。原始资料经0.625mm层厚、0.625mm间距重建,获得轴面源图像(ASI),数据传输至工作站。选取动脉期扫描数据行肿瘤供血动脉MIP、VRT重建。结果 CTA血管造影54例,成功率为88.5%。显示肿瘤供血动脉113支:单支动脉供血22例,多支动脉供血32例。35例癌性肿块显示肿瘤血管92支,其中多支动脉供血30例;非癌性肿瘤19例,肿瘤显示21支供血动脉,多支动脉供血2例。在肿瘤供血动脉的数量上,癌性肿瘤与非癌性肿瘤间存在显著差异性(2=9.71,P<0.005)。癌性肿瘤普遍存在多支动脉供血情况,与非癌性肿瘤间有显著统计学意义(2=9.12,P<0.005)。结论腹部巨大恶性肿瘤普遍存在多支供血动脉。CTA可以清楚地显示肿瘤的供血动脉来源、形态及数目,判定肿块的良、恶性,从而为肿块的进一步治疗指明方向。
- 阳祥春龙学红陈刚文王建秋易先武谢明辉
- 关键词:巨大肿瘤CT血管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