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军
- 作品数:16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宜宾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CTA成像中扫描技术优化的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CTA成像中扫描技术的优化方案及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行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CTA成像扫描的10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2组,各54例。Ⅰ组患者给予对比剂浓度实时监控触发技术模式,Ⅱ组给予对比剂小剂量峰值测试扫描模式,对两种扫描技术的显像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组患者在主动脉根部、肺动脉对比剂浓度上差异显著(P<0.05);Ⅱ组患者的对比剂符合率与Ⅰ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CTA成像进行扫描,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扫描技术,其中小剂量峰值测试扫描模式可降低个体差异对检查结果的影响,提高后续血管重建成功率和对比剂符合率,值得推广。
- 贺军王建秋李凯
- 成人腹部淋巴结结核动态CT值分析
- 2011年
- 目的探索腹部淋巴结结核在多层螺旋CT(multi-layered screw CT,MSCT)扫描中CT值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8月,收集经诊断性治疗或诊断性活检确诊的17例患者腹部淋巴结结核,记录肿大淋巴结数量、大小、位置,测量兴趣淋巴结中心、次中心、边缘部平扫及注药后20、60、120、180、360s的CT值。结果共检测出肿大淋巴结269个,主要分布在肝十二指肠韧带、门腔间隙、肝胃韧带、肠系膜根部和腰3平面以上腹主动脉周围,CT值(49.2±13.6)Hu;强化淋巴结215个,选择21个兴趣淋巴结,测得注药20、60、120、180、360s后强化区CT值分别为(67.7±15.3)、(75.2±14.6)、(76.3±18.7)、(75.6±13.4)、(72.6±17.4)Hu。结论腹部淋巴结结核动态CT值表明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及延时扫描强化值维持在动脉期水平呈平台样改变,反映了淋巴结结核慢性感染的病理状态。
- 陈竹碧左稳贺军曾云富阳祥春何晓东
- 关键词:腹部淋巴结结核体层摄影术CT值
- 低剂量CT扫描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诊断准确性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在对肋骨骨折临床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抽取82例肋骨骨折的患者,均在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抽取的8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1例。通过采用常规剂量的CT扫描检查(对照组)与采用低剂量CT检查(观察组)两种不同剂量的CT检查,进行临床诊断对比。结果在对骨折的诊断中,观察组的诊断符合率为90.24%,对照组的诊断符合率为95.12%。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在患者的检查中,观察组颗粒均匀、界面清晰的情况略低于对照组,出现伪影的情况略高于对照组,但相对对照组无差异性(P>0.05);经过观测,观察组患者的CTD1和DLP数值较对照组相比,呈现出更低的显示(P<0.05).结论在肋骨骨折的诊断中,采用低剂量CT扫描能够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保证影像质量,与常规剂量的检查无异,同时所产生的辐射剂量更小,安全性更高,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 刘林贺军阳祥春
- 关键词:低剂量CT肋骨骨折
- CT尿路造影与磁共振尿路成像用于泌尿系统结石诊断价值探讨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研究比较CT尿路造影与磁共振尿路成像在泌尿系统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泌尿系统结石患者90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泌尿系统结石,其中45例行CT尿路造影检查,另45例行磁共振尿路成像检查,就两组影像学检查的准确率与总体图像质量评级展开比较,并予以统计学处理。结果:CT尿路造影的诊断准确率为95.6%,与磁共振尿路成像的75.6%准确率相比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尿路造影图像质量评级中1级、2级、3级、4级分别为2.2%、4.4%、53.3%、40.0%,与磁共振尿路成像的2.2%、6.7%、48.9%、42.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尿路造影在诊断泌尿系统结石的准确率较磁共振尿路成像更高,但两种检查方式均具有扫描范围大、图像质量清晰等优势,而且磁共振尿路成像作为一种非侵袭性、无需造影剂的检查方式,在泌尿系统结石诊断中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临床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诊断方式。
- 张荣林何晓冬贺军王建秋
- 关键词:CT尿路造影磁共振尿路成像泌尿系统结石
- 128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斑块成分与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应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探讨冠状动脉不同成分斑块与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0年3月-2012年10月150例临床拟诊冠心病及确诊冠心病患者的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冠状动脉影像表现由两位心血管CT诊断医师独立判断冠状动脉斑块成分及测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应用Circulation血管分析软件,分析冠状动脉斑块成分与狭窄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50例患者中,共发现319处斑块,其中软斑块104处,纤维、混合斑块103处,钙化斑块112处。冠状动脉轻度狭窄114处中,钙化斑块86处(75.4%);冠状动脉中度狭窄113处中,纤维、混合斑块75处(66.3%);冠状动脉重度狭窄92处中,软斑块68处(73.9%)。结论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够有效检测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的成分及准确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 左稳陈竹碧王建秋罗颖韩文彬贺军
- 关键词: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鼻咽部多层螺旋CT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疑似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临床怀疑为OSAS的各年龄组儿童30名(Ⅰ组1~3岁,Ⅱ组4~8岁,Ⅲ组9~14岁),分别进行鼻咽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及多导睡眠监测(PSG)。CT横断图像经薄层重建后传递至工作站行多平面重组(MPR),于正中矢状面测定腺样体的厚度(A)及鼻咽腔宽度(N),以腺样体鼻咽比率(A/N)反映腺样体大小。结果:以A/N比率≥0.71为腺样体病理性肥大为参考标准,CT诊断OSAS29例;经PSG证实OSAS33例,其中A/N比率≥0.71者24例,A/N比率<0.71者9例。CT与PSG疾病检出的符合率为72.7%。儿童腺样体肥大与OSAS的诊断无明显的相关性(r=-0.991,P>0.05)。33例各年龄组OSAS儿童的A/N比率分别为:0.73±0.04、0.75±0.04、0.72±0.03,非OSAS(单纯性鼾症)各年龄组的A/N比率分别为:0.52±0.06、0.54±0.05、0.51±0.05。各年龄组OSAS儿童与单纯性鼾症儿童的A/N比率有显著差异性(P<0.01)。CT显示并发症:伴分泌性中耳炎9例,副鼻窦炎21例,鼻甲肥大18例。结论:MSCT能准确测定OSAS儿童腺样体的大小、评价鼻咽腔阻塞的程度,并且可清楚地显示并发症。MSCT可广泛地运用于临床对疑似OSAS的普查、筛选。
- 王建秋陈刚文陈竹碧蔡苗肖世强石明芳高兴蓉贺军
-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腺样体
- 薄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对枢椎齿状突骨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09年
- 枢椎齿状突由于解剖及位置结构复杂,该部位的骨折X线平片极易漏诊。本人收集本院近年经X线平片及螺旋CT扫描确诊的30例枢椎齿状突骨折进行统计分析,以探讨薄层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PR)对枢椎齿状突骨折的诊断价值,并比较薄层螺旋CT与x线对枢椎齿状突骨折的诊断能力。
- 贺军
- 关键词:多平面重建技术枢椎齿状突骨折
- 探讨CT联合MRI在小儿脑瘫解剖学改变诊断及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CT及MRI联合在小儿脑瘫解剖学改变诊断及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20年5月~2022年10月医院收治的120例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实施CT和MRI检查明确解剖学改变,并进行康复治疗。统计CT、MRI及联合对小儿脑瘫解剖学改变的诊断结果;采用CT、MRI及联合方法对患儿的康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CT联合MRI诊断小儿脑瘫无解剖学改变占比为0.00%,低于MRI的8.33%和CT的15.00%(P<0.01),且MRI诊断小儿脑瘫无解剖学改变占比低于CT(P<0.01);CT提示康复治疗后,52例小儿的脑内病灶有所改善;MRI提示康复治疗后,55例小儿的脑内病灶有所改善;联合检查提示康复治疗后,62例小儿的脑内病灶有所改善;基本康复和显著性改善患儿治疗后CT检查脑白质面积、MRI检查中央前沟体积和额上沟体积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基本康复和显著性改善患儿上述指标均高于无明显疗效患儿(P<0.05),基本康复患儿上述指标均高于显著性改善患儿(P<0.05)。结论在小儿脑瘫解剖学改变诊断及康复效果评价中,CT及MRI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且二者联合的效能更高。
- 贺军李凯刘天然桑词兰
- 关键词:计算机断层扫描小儿脑瘫康复治疗
- ATCM技术结合IR降低下肢动脉CTA辐射剂量的可行性研究
- 2016年
- 目的探讨自动管电流调制(ATCM)技术结合迭代重建算法(IR)降低下肢动脉血管成像(CTA)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在本院行下肢动脉CTA检查患者5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设置管电流时间为300m As,采用传统滤波反投影法重建算法(FBP)后处理;观察组设定噪声指数(NI)为固定值10,采用ATCM结合3级(约50%)权重IR后处理。分别测量选择层面血管CT值及各层面CT值标准差(SD)、图像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CT剂量容积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吸收剂量(ED)及扫描长度,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结果两组扫描长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CTDIvol、DLP、ED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股浅动脉、腘动脉和胫后动脉CT值、SD均高于对照组(P<0.05),SNR与CNR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主观图像质量得分为(4.20±0.58)分,与对照组得分(4.08±0.57)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TCM结合IR扫描方案可在保证图像整体质量的前提下,有效降低辐射剂量,为患者提供无创、准确和有效的检查方法,可作为下肢动脉CTA低剂量扫描手段之一。
- 贺军王建秋李凯
- 关键词:下肢
- 采用改进型摄影方法提高0~3岁婴幼儿胸部数字X线摄影甲片率的临床研究
- 2023年
- 目的 探讨采用改进型摄影方法对0~3岁婴幼儿胸部数字X线摄影甲片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5—8月在医院行常规胸部数字X线摄影的100例0~3岁婴幼儿的临床影像资料并设为对照组,另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1月在医院行改进型摄影方法胸部数字X线摄影的100例0~3岁婴幼儿的临床影像资料并设为试验组,统计甲片与非甲片数量、摄片不良因素发生率,比较两组甲片与非甲片变化及摄片不良因素发生率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甲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非甲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头部未居中放正、胸廓未对称居中、屏气较差、体表异物的摄片不良率因素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拍摄范围不当、曝光不当、防护不当,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改进型摄影方法对0~3岁婴幼儿进行胸部数字X线摄影,能够提高甲片率。
- 罗旋贺军李凯刘天然牟静平
- 关键词:婴幼儿数字X线摄影影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