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财

作品数:160 被引量:621H指数:16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0篇专利
  • 7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8篇农业科学
  • 9篇文化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48篇玉米
  • 39篇小麦
  • 32篇间作
  • 31篇土壤
  • 22篇作物
  • 19篇免耕
  • 19篇还田
  • 18篇秸秆
  • 15篇绿肥
  • 15篇绿洲
  • 15篇绿洲灌区
  • 14篇地膜
  • 14篇秸秆还田
  • 13篇播种
  • 12篇豌豆
  • 11篇农田
  • 10篇水分
  • 9篇豆科
  • 9篇施肥
  • 8篇灌溉

机构

  • 160篇甘肃农业大学
  • 2篇甘肃省农业工...
  • 1篇河西学院
  • 1篇青海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60篇赵财
  • 124篇柴强
  • 113篇殷文
  • 110篇胡发龙
  • 96篇于爱忠
  • 30篇冯福学
  • 27篇樊志龙
  • 15篇陈桂平
  • 14篇郭瑶
  • 8篇谢军红
  • 8篇黄晓霞
  • 6篇刘畅
  • 5篇黄高宝
  • 5篇李广
  • 4篇景锐
  • 3篇朱静
  • 3篇赵武云
  • 3篇陈建平
  • 3篇张锋伟
  • 3篇刘辉娟

传媒

  • 1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0篇甘肃农业大学...
  • 7篇作物学报
  • 7篇农业图书情报...
  • 6篇中国生态农业...
  • 5篇干旱地区农业...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农业现代化研...
  • 3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农业网络信息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沙漠
  • 1篇甘肃农业科技
  • 1篇草业学报

年份

  • 3篇2024
  • 16篇2023
  • 16篇2022
  • 22篇2021
  • 21篇2020
  • 12篇2019
  • 19篇2018
  • 11篇2017
  • 11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1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氮耦合对地膜玉米免耕轮作小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8
2018年
前茬地膜玉米免耕种植后茬小麦水氮高效利用生产技术是绿洲灌区作物高效生产的新型农田管理技术。为构建该区地膜减量和水氮高效生产技术, 2015—2017年通过3年田间试验,研究两种耕作方式、2种灌水水平和3个施氮量组合对小麦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协同效应,其中耕作方式为覆膜玉米茬免耕直播(NT)和玉米茬传统耕作(CT),灌水量为传统灌水(I2)和传统灌水减量20%(I1),施氮量为纯N 225 kg hm–2(N3)、180kghm–2(N2)和135kghm–2(N1)。结果表明,耕作方式、灌水水平、施氮量对小麦群体生长速率、干物质积累量均有显著影响。与CT相比,NT显著增大全生育期生长速率,提高22.0%~28.0%,NT促进小麦地上干物质积累,提高6.4%~7.4%,收获期生物产量提高5.4%~15.1%。免耕低灌(NTI1)较传统耕作高灌(CTI2)的生长速率增大7.7%~13.4%,干物质积累量提高3.1%~5.9%,收获期生物产量提高8.7%~10.5%。免耕低灌中施氮(NTI1N2)较传统耕作高灌中、高施氮(CTI2N2、CTI2N3)生长速率分别增大6.9%~20.5%与4.1%~14.0%,收获期生物产量分别提高7.8%~9.7%与4.8%~10.2%。NT比CT增产10.1%~10.4%,NTI1较CTI2、CTI1分别增产13.0%~14.8%与9.4%~10.1%,NTI1N2比CTI2N2、CTI2N3分别增产3.7%~9.8%与15.2%~22.0%。从产量构成因素分析,NTI1N2提高了单位面积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NTI1N2处理组合更有利于穗数、千粒重的增加。通径分析进一步证明,NTI1N2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单位面积穗数和千粒重。因此,在施氮量为180kghm–2的基础上,玉米茬地膜再利用免耕技术组装减少20%灌溉量(1920m3hm-2)轮作小麦模式是河西灌区小麦高效生产的可行措施。
赵财王巧梅郭瑶殷文樊志龙胡发龙于爱忠柴强
关键词:水氮耦合耕作措施干物质积累作物生产力
数字化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选择与收集
2011年
文献资源建设一直是图书馆事业的核心问题,而文献资源的选择与收集是实现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以甘肃农业大学图书馆为研究案例,分析了数字化环境对图书馆文献资源选择与收集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图书馆构建合理馆藏体系的发展途径。
赵财黄晓霞刘涛
一种新型地膜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装置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新型地膜回收装置,包括转轴,转轴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滚轮,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滚轮,转轴上垂直且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并且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位于第一滚轮和第二滚...
谈燕柴强李广赵财于爱忠樊志龙殷文胡发龙
文献传递
氮肥后移对绿洲灌区玉米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构成的调控效应被引量:67
2017年
【目的】针对绿洲灌区传统施氮技术下,全膜覆盖玉米生育后期土壤氮肥供应不足、早衰和减产等问题,探讨氮肥后移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构成的影响,以期为优化试区氮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2—2015年,于河西绿洲灌区进行大田试验,在总施氮量相同且基肥和大喇叭口期追肥分别占总施氮量20%和40%条件下,设3个施氮处理:氮肥后移20%(拔节肥10%+花粒肥30%,M1)、氮肥后移10%(拔节肥20%+花粒肥20%,M2)和传统施氮(拔节肥30%+花粒肥10%,M3),研究不同氮肥追施制度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动态和产量构成的调控效应。【结果】氮肥后移增大了玉米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和干物质平均增长速率,提前了干物质最大增长速度出现的天数。在氮肥后移20%施氮制度下,玉米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和干物质平均增长速率分别较传统施氮处理提高15.6%和6.6%,玉米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出现的天数较传统施氮提前2.9 d。施氮制度对玉米生物产量、籽粒产量、收获指数、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有显著影响。氮肥后移20%施氮制度下,玉米生物产量较传统施氮处理高6.6%,但氮肥后移10%处理生物产量与传统施氮处理差异不显著;氮肥后移20%和10%处理玉米的籽粒产量分别较传统施氮处理提高14.1%和5.1%;氮肥后移20%施氮处理收获指数较传统施氮处理高7.5%,但氮肥后移10%施氮处理与传统施氮处理差异不显著;氮肥后移20%施氮处理下,玉米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较传统施氮处理高8.9%、12.9%、5.8%,但氮肥后移10%处理的千粒重与传统施氮处理差异不显著。通径分析表明,氮肥后移主要通过提高有效穗数,进一步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提高产量。说明氮肥后移20%施氮处理通过优化玉米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对产量产生了调控作用。【结论】在河西绿洲灌区,总施氮量450 kg·hm^(-2)时,玉
魏廷邦胡发龙赵财冯福学于爱忠刘畅柴强
关键词:绿洲灌区氮肥后移玉米干物质积累
马铃薯清洗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马铃薯收获用清洗用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马铃薯清洗装置。其特点是包括安装在支撑架上的罐体,所述的罐体上部设置有入料口,入料口左右两侧设置有喷水头,喷水头通过水管与设置在罐体外侧下方的水泵相连接,罐体...
胡发龙柴强樊志龙于爱忠赵财刘畅冯福学殷文
文献传递
不同供水水平下丁香酚和间作蚕豆对小麦根系生长的互作效应被引量:8
2014年
作物根系分泌物通过土壤或其他介质产生的化感作用极为普遍,与作物连作障碍密切相关,对作物根系生长和产量具有一定影响。为寻求减小作物连作障碍的途径,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了不同供水水平(田间持水量的75%,60%,45%)下小麦根系分泌物丁香酚(2-甲氧基-3-烯丙基苯酚)和间作蚕豆对小麦根系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协同影响。结果表明,丁香酚对单、间作小麦根体积和根干重及根长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表现为化感负效应。随供水水平的提高丁香酚对小麦根系形态的化感效应呈减弱趋势,其中丁香酚对间作小麦根体积、根长和根干重化感效应在75%供水水平处理下较45%供水处理分别低54.69%,26.70%和18.67%,单作小麦根体积、根长和根干重在75%供水处理中所受化感抑制作用较45%供水处理分别低33.32%,49.55%和55.41%,单作和间作模式中丁香酚对75%供水处理的小麦根系形态的化感作用与45%供水处理差异显著。间作与单作小麦相比,75%供水水平下的丁香酚对间作小麦根系的化感效应小于单作小麦,并且种植模式与供水水平对根干重的交互效应显著。因此,生产实践中,通过合理的间作和优化灌溉可减轻造成连作障碍的化感负效应,进而克服连作障碍。
赵财周海燕柴强黄高宝刘辉娟朱静
关键词:丁香酚间作根系特性化感作用
一种平衡玉米间作豌豆氮素供给与需求关系的施氮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平衡玉米间作豌豆氮素供给与需求关系的施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按照2~3:4的行数比进行玉米和豌豆间作种植,玉米带与豌豆带的行宽为8~11:8;向玉米带和豌豆带施加基础纯氮,并配合施加纯磷,施肥后进行...
胡发龙柴强赵财于爱忠樊志龙殷文范虹
文献传递
一种箭筈豌豆播种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箭筈豌豆播种机,包括料斗、下料室和播种杆,所述料斗的底部与下料室的顶部相通连接,所述下料室内部通过下料室相通安装有播种室,并通过播种室的底部设置有种子排出槽,所述播种杆内部通过转轴安装有下料板,所述播种室...
赵财柴强于爱忠樊志龙殷文胡发龙
文献传递
小麦秸秆还田方式对轮作玉米干物质累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8
2016年
研究茬口对轮作作物的产量贡献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的影响,对于优化作物高产高效栽培理论和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前茬小麦不同秸秆还田方式(25 cm高茬收割免耕,NTSS;25 cm高茬等量秸秆覆盖免耕,NTS;25 cm高茬等量秸秆翻压,TIS;低茬收割翻耕,CT)对轮作玉米干物质积累和分配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该区前茬小麦轮作玉米生产模式提供优化依据。结果表明,与CT相比,NTSS、NTS、TIS提高了玉米抽穗后干物质的积累量,两年平均高4.8%~12.7%,NTS较NTSS、TIS具有更高的干物质累积作用;NTSS、NTS、TIS可提高玉米叶、茎、鞘对籽粒的贡献率,提高幅度平均为12.8%~25.0%、6.3%~11.3%、18.3%~78.4%,其中NTS较NTSS、TIS提高作用更突出。NTSS、NTS、TIS提高了玉米的籽粒产量,增幅为11.3%~17.5%,其中NTS两年籽粒产量最高,分别达到13 470 kg hm–2和13 274 kg hm–2,较TIS高5.6%~9.0%;穗粒数增加是小麦秸秆还田提高轮作玉米产量的主要原因。同时NTS获得较高的收获指数,提高比例为6.4%~8.4%,说明NTS较其他处理增产的另一原因是提高了收获指数。本研究表明,其前茬小麦秸秆覆盖结合免耕(NTS)可作为绿洲灌区优化后茬玉米干物质累积规律及获得高产的理想耕作措施。
殷文冯福学赵财于爱忠柴强胡发龙郭瑶
关键词:秸秆还田轮作干物质分配
一种基于小麦、玉米间作插播绿肥的可持续种植模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小麦、玉米间作插播绿肥的可持续种植模式,其可持续种植模式的步骤是:S1、当年春季布局小麦间作玉米,间作的小麦、玉米带宽均为110cm,小麦种8行,行距12cm,玉米种3行,行距40cm,株距25cm;...
殷文苟志文柴强于爱忠赵财樊志龙胡发龙
文献传递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