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瑞廷

作品数:28 被引量:87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博物馆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项目北京市科委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历史地理
  • 6篇文化科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艺术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显微镜
  • 5篇出土
  • 4篇文物
  • 4篇墓葬
  • 4篇博物
  • 4篇博物馆
  • 3篇玉器
  • 3篇器形
  • 3篇纹饰
  • 3篇显微观察
  • 3篇XRF
  • 3篇出土玉器
  • 2篇银器
  • 2篇战国
  • 2篇纸张
  • 2篇酸化
  • 2篇体视显微镜
  • 2篇去甲
  • 2篇去甲基
  • 2篇朱砂

机构

  • 26篇首都博物馆
  • 4篇北京市文物局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北京印刷学院
  • 1篇内蒙古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江西省文物考...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8篇赵瑞廷
  • 5篇何秋菊
  • 4篇邵芳
  • 4篇李玉玲
  • 3篇于平
  • 2篇武望婷
  • 2篇闫丽
  • 1篇黄洁
  • 1篇张健萍
  • 1篇康宇凤
  • 1篇罗武干
  • 1篇李涛
  • 1篇凡小盼
  • 1篇施继龙
  • 1篇王昌燧
  • 1篇李健
  • 1篇何海平
  • 1篇于平
  • 1篇吕淑玲
  • 1篇张蕊

传媒

  • 5篇文物保护与考...
  • 3篇内蒙古师范大...
  • 2篇草原文物
  • 2篇博物院
  • 2篇首都博物馆论...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内蒙古大学学...
  • 1篇文物
  • 1篇南方文物
  • 1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北京文博文丛
  • 1篇人类文化遗产...

年份

  • 5篇2022
  • 3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葆台西汉墓出土玉器加工工艺判断
2019年
就玉器分期,"商周、战汉"已经约定俗成。商周玉器器形纹饰相似,战汉玉器器形纹饰也较相似,而商周与战汉差异明显,研究商周、战汉出土玉器此种体会更深,本文选取大葆台西汉墓出土的6件玉器,以科技手段获取的显微图像为依据,推断西汉(或早于汉代)大葆台玉器加工的高效与精细,起决定作用的是使用了较商周青铜工具优异的钢铁工具与高效的工艺,钢铁已成为汉代(或早于汉)玉器加工的普遍工具,钢铁砣机转速、效率很高。
赵瑞廷于平张振松李玉玲邵芳张雪鸽
关键词:玉器
后魏太平真君二年鎏金铜佛造像制作工艺科技研究
2015年
关于铜佛造像制作工艺研究,华觉明、王安才在《传统熔模铸造工艺的调查和复原试制》一文中,通过调查民间佛作老艺人门殿普有过叙述。凌业勤关于中国古代传统铸造技术研究中也有提及。具体到科技研究,早期澳洲学者巴纳有过关于南亚及印度尼西亚7尊铜佛造像的研究,初步涉及制作工艺研究,但有的科技方法对文物有损。
赵瑞廷
关键词:显微观察XRF
首都博物馆馆藏天保二年北齐铜鎏金小造像无损检测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利用体视显微镜、X射线荧光能谱仪两种科技手段,从佛像制作工艺入手,对首都博物馆馆藏的北齐天保二年铜佛造像开展文物无损科技研究.结果表明,造像为青铜失蜡法铸造,然后錾刻细部,最后进行鎏金.此外,北齐錾刻技术中的錾刀类别、錾刻步骤及顺序等具体细节以及这个时期汉字与现代汉字的对比,都在该造像的研究中得到解读,这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早期铜佛造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赵瑞廷
关键词:北齐体视显微镜无损检测
明代定陵万历墓出土三件玉带钩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明代定陵万历墓出土玉器文物属于皇家器物,在明代玉器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万历皇帝棺内出土的三件玉带钩,在器物形制,宝、玉石矿物学材质,金属合金成分以及器物加工工艺(包括器形、纹饰)等方面,既相区别又有相近之处。三件器物的对比研究,反映出明代皇家同类器物(同属玉带钩)所蕴含文化、技术等方面的多样性以及同一时代同类器物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本研究首次利用体视显微镜、三维视频显微镜、X射线荧光能谱仪、激光拉曼光谱仪等无损科技检测设备,结合相关史料,对器物开展综合研究。
赵瑞廷于平宋磊高尚武
关键词:显微镜
唐代金银工艺对辽代金银器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公元907年,唐王朝灭亡,为辽、宋所代。由于辽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其统治策略,早期金银工艺几乎完全承接了唐的风格,有些金银器可能就是唐的遗存。
赵瑞廷康宇凤
关键词:器形纹饰辽代
对战国楚地贵族墓葬出土玉器黑色水银沁现象的再认识--以湖南省博物馆藏战国玉器黑色沁为例被引量:1
2016年
一、引文中国古代出土玉器部分存在黑色沁现象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玉器黑色“水银沁”或“黑漆古”的提法古已有之,清代学者将口口相传的关于玉器“水银沁”的说法记录书中,并将其与汞元素的关系明确道来。宋代直至清代,玉器玩家对黑色“水银沁”现象情有独钟,刻意模仿,利用“老提油”(烟熏火烤,将炭黑沁入玉中,本研究认为老提油的办法除部分炭黑沁入玉的瑕疵部位产生黑色现象外。
赵瑞廷于平黄雪寅
关键词:XRF朱砂
湖南战国楚地贵族墓葬出土玉器黑色水银沁现象再研究
2020年
战国墓葬出土的部分玉器存在黑色沁现象(有别于齐家文化及清代玉器提油做成的黑色沁),俗称黑漆古"水银沁",是否存在玉器"水银沁"现象?通过对湖南省博物馆藏4件战国贵族墓葬出土玉器的科技检测分析及实验室模拟实验研究认为:黑漆古水银沁现象与汞(Hg)元素有着必然的联系,古人称其为"水银沁"有一定道理。再结合周代高级别墓葬(芮国、叶家山、三门峡虢国墓地、晋侯墓地等)大量使用红色朱砂作为丧葬习俗而随葬玉器没有黑漆古水银沁现象可知(玉器多附着有红色朱砂),"水银沁"的形成不是红色朱砂(HgS)所为,而清代徐寿基、民国刘大同所言"古三代"用水银作为殓尸材料而在玉器上形成水银沁的说法有逻辑依据。本研究通过历时三年半的实验室模拟研究,进一步确认了是黑色硫化汞(HgS)浸入玉器内部,形成了黑色汞元素沁色,而非金属汞单质浸入玉器内部,也非红色硫化汞朱砂(HgS)形成黑漆古"水银沁"。
赵瑞廷于平邵芳李玉玲张雪鸽
关键词:朱砂
曹村窑青黄釉陶表面腐蚀物成分及形成原因初步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河北临漳县曹村窑出土的青黄釉陶器残片表面覆盖着一层有光晕的层状腐蚀物。为了明确这层腐蚀物的来源,以便为后续的考古修复提供参考,采用了显微观察(OM)、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EDXRF)、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分析(RAMAN)、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对该腐蚀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腐蚀物可分为三层,最上层土褐色,中间金黄色,最下层银白色,主要成分是白铅矿和石英。曹村窑地下埋藏环境很潮湿,釉中的铅离子和土壤中的碳酸根等可溶性盐类在表面析出。沉积物与釉面的接触并不紧密,故水份仍能进入空隙继续溶蚀。反复进行后层次不断增多。达到一定厚度时,由于光线的干涉作用,就产生银白色光泽,氧化铁含量较高时便呈现金黄色甚至土褐色。目前,器物上的"银釉"作为一种历史的记录,一般不予去除,在保存中要注意防潮,防污染。
何秋菊吕淑玲裴亚静李玉玲赵瑞廷
唐代金银器对中国传统金属工艺的承接被引量:7
2006年
受“丝绸之路”影响,以东汉为界,金银器工艺开始脱离青铜器制作的窠臼,逐渐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工艺.到唐代,受异域文化的影响,金银器技术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但仍体现着中国传统工艺的特点.从唐代金银器的工艺、器形和纹饰3个方面,论述了它对中国传统金属工艺的承接.
赵瑞廷
关键词:唐代金银器器形纹饰
一种X射线防护铅玻璃的移动设备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X射线防护铅玻璃的移动设备,属于X射线防护领域,一种X射线防护铅玻璃的移动设备,包括铅玻璃框架,铅玻璃框架靠近底部的两侧对称安装有三角支撑架;本实用新型,移动铅玻璃框架时,多人同时转动铅玻璃框架端部两...
赵瑞廷张雪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