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晓芃

作品数:17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大连外国语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政治法律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环境治理
  • 4篇全球治理
  • 3篇东北亚
  • 2篇印度洋海啸
  • 2篇知识
  • 2篇主权
  • 2篇外交
  • 2篇SARS
  • 1篇地区主义
  • 1篇东亚地区主义
  • 1篇行为体
  • 1篇学科
  • 1篇学科人才
  • 1篇学科人才培养
  • 1篇学科融合
  • 1篇硬法
  • 1篇有毒废物
  • 1篇政府
  • 1篇知识产权
  • 1篇知识产权保护

机构

  • 10篇大连外国语大...
  • 4篇大连外国语学...
  • 3篇外交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17篇薛晓芃
  • 2篇张罗丹
  • 1篇张海滨
  • 1篇刘宏
  • 1篇陈维

传媒

  • 3篇理论界
  • 2篇理论视野
  • 2篇外交评论(外...
  • 1篇国际论坛
  • 1篇现代国际关系
  • 1篇东北亚论坛
  • 1篇东方论坛(青...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国际政治研究
  • 1篇太平洋学报
  • 1篇教育国际交流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无”状态下的海地救援与重建模式
2010年
2010年1月,海地发生强震,这击垮了原本就十分脆弱的海地政府,国际社会第一次面临既无国家政府又无有序国际救援的困境。由此产生的权力真空使联合国在国际救援与重建中的领导地位受到挑战,美国积极行动试图力担海地重建的领导重任。在海地重建中美国和联合国的作用互有所长,也相互依存,海地的现状决定海地重建是多层而非单极模式,参与救援和重建的各个组织和国家都在某些阶段发挥特殊作用,海地重建不是"独唱"而是"多声部合唱"。联合国作为协调中心毫无疑问应当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全面协调海地救援和重建。国际社会应该在学习中成长,在混沌中寻找秩序,帮助海地涅槃重生。
薛晓芃
关键词:联合国
国际公害物品与国际减灾合作
2009年
本文通过解析国际公害物品这一概念,分析了国际公害物品的特性,并据此提出了当前国际社会合作治理国际公害物品所应遵循的一些原则。对国际公害物品的研究是国际社会处理突发性灾难事件的基础,也是国际社会更为有效地治理国际公害物品的前提和着力点。
薛晓芃
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身份建构及发展历程被引量:4
2018年
197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年,也被视为中国对外政策的转折点,中国转变自身形象的拐点。此后,中国便开始作为负责任大国参与国际事务、履行国际责任,中国"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与身份开始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参与度进一步深化,所要承担的责任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不同时期,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角色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都体现着不同的时代特色。
薛晓芃
关键词:外交思想国家身份韬光养晦奋发有为
东北亚地区环境治理的路径选择:以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机制为例被引量:8
2020年
由于政治、历史和文化因素,以及地区主义的缺失,东北亚地区各国的安全关切集中在国家领土和主权安全,而非像地区主义较为成熟的区域更加关注人的安全。在这样的背景下,东北亚地区的环境合作很难形成制度化程度较高的治理体系,而是要依靠非正式和非强制的制度安排促进各国认知形成,依靠软法实现治理目标。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机制(TEMM)在21年的合作实践中不断构建环境共识,相互给定合作身份,继而创造了东北亚地区环境共同体社会;借助国际环境协定安排,帮助并促进各国履约,通过提升各国国内治理能力来实现区域治理目标,形成区域治理规范,探索出东北亚地区环境治理的可选路径。因此,这一机制在众多东北亚环境合作机制中,虽然起步较晚,但是级别最高,对各国环境政策具有重大影响力,成为东北亚地区连接国家治理、区域治理和全球治理的协调中心。该机制的治理实践为复杂地区形势下的环境治理提供了必要的合作经验。
薛晓芃
关键词:硬法软法
国际公害物品的管理——以SARS和印度洋海啸为例的分析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以国际公害物品的理论为框架,寻求国际社会解决流行性疾病和自然灾害问题的有效途径。 在政治经济学领域,有益的公共物品概念始终存在,但公害物品的概念却一直没有得到学者们的应有重视。事实上,减少一种公...
薛晓芃
关键词:SARS印度洋海啸
从“共克时艰”到“增长发展”——中国对G20治理进程的引领和塑造被引量:2
2016年
为应对肇始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G20成为全球治理机制中一个新的重要组成部分。G20发展至今呈现出两种转型态势:一是从应激性机制向常设性经济治理机制转型;二是从协调全球经济事务的平台向更为综合的全球治理平台转型。中国作为G20的成员国,始终积极参与其转型进程,成为G20全球治理机制中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通过考察中国在G20发展进程中的贡献,分析了杭州峰会对G20未来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
薛晓芃张罗丹
关键词:全球治理G20峰会可持续发展
“后威斯特伐利亚”公共卫生体系——难以实现的设想被引量:1
2008年
SARS留给国际社会的思考是如何改进全球公共卫生体系,以应对下一场疫情。其中,"后威斯特法利亚"公共卫生体系的提出颇引人关注。但是这种体系的设想并没有否定国家的存在,存在无法自恰的矛盾:假定主权的存在,又要建立一个无需主权原则的全球公共卫生体系。因此,这种体系的概念具有逻辑上的错误,它高估了非政府组织的默契和能力,也低估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支柱的坚固程度。目前各国的主权观均发生了改变,国际流行性疾病的管理仍然要以在威斯特伐利亚规则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世界卫生组织为中心,并只能在这一基础上进行改善。
薛晓芃陈维
关键词:主权原则主权观
国际公害物品的全球管理被引量:1
2007年
本文提出了国际公害物品以及全球管理的概念,并试图构架全球管理的框架。全球管理主要通过各种国际制度发挥作用,其理念是增强各国政府自身的管理能力,并将国家、非国家行为体以及其他参与管理的行为体整合为一个整体,在全球管理的框架下研究制度设计是本课题的研究方向。
薛晓芃
关键词:政府
网络、城市与东亚区域环境治理:以北九州清洁环境倡议为例被引量:2
2017年
近年来,东亚区域环境合作出现了一些特殊的治理现象,跨国城市网络合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尤其是以地方政府为合作主体的城市环境网络激励了成员的自主贡献,形成了"自下而上"的治理模式。东亚区域国家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面临的环境问题各不相同,在区域环境治理上要形成协调一致的立场确有难度。在合作实践中,环境网络提供了新的选择,化整为零地将区域环境问题本地化,松散的结构和弹性的合作方式倡导成员自愿参与、自主贡献。城市是国家环境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在环境政策方面有着相对独立的自主权,因此在环境合作中比中央政府有着更大的活动空间,能够更有创新性地解决合作难题,从而成为东亚环境治理新的增长点。本文考察了北九州清洁环境倡议网络的结构及其权力来源,分析了其治理过程,考察了城市合作的优势,旨在揭示网络、城市与东亚区域环境治理的关系。
薛晓芃
关键词:网络治理城市
全球治理转型与中国的责任定位:基于全球问题属性的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冷战结束以来,国际体系中两极对抗的体系特征消失,一方面国际社会因缺乏主导性力量而进入混乱无序的状态,另一方面各国之间又因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而史无前例地相互依存,从而产生了种种新的威胁。尽管国际社会一直在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但收效甚微。全球治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都面临重大困境和挑战,亟须变革。全球治理转型研究应当从全球问题本身的特性出发,基于不同类别的全球问题,选择不同的治理主体和治理路径,合理引导全球事务及其治理。中国应主动引领这一转型,一方面实现全球问题的善治,另一方面在新的国际治理体系中谋求有利的地位。
薛晓芃
关键词:全球治理公共管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