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慕湘
- 作品数:78 被引量:392H指数:10
- 供职机构: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重点基础研究项目河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预防兽医学教学团队特色与建设实践被引量:1
- 2012年
-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预防兽医学教学团队是在长期的教学科研中形成的一个优秀教学群体,从团队设置、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等方面阐述了该团队的特色与建设实践。
- 张艳英史秋梅高光平马增军葛慕湘房海
- 关键词:预防兽医学教学质量教学团队
- 嗜水气单胞菌对三种鱼血红蛋白的影响被引量:2
- 2009年
- 以嗜水气单胞菌感染鲤鱼、鲫鱼、乌鳢,并检测了第4d和第8d的血红蛋白含量。同时,观察感染后鱼所出现的症状。结果表明,鲤鱼、鲫鱼出现典型的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败血症症状,乌鳢则为腐皮病症状;与对照组相比,三种感染鱼的血红蛋白含量在第4d都显著下降(P<0.05),到第8d均极显著降低(P<0.01)。
- 张文香蔡小辉葛慕湘靳晓敏王志敏
- 关键词:嗜水气单胞菌鲤鱼鲫鱼乌鳢血红蛋白
- 牙鲆致病性迟钝爱德华菌毒力基因的检测及序列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为探讨牙鲆致病性迟钝爱德华菌毒力基因携带与分布,以毒力基因为分子靶标研究其致病机理及建立快速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上的基因序列,设计2对引物扩增致病性迟钝爱德华菌毒力基因fimA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毒力基因irp2,结果在7个供试牙鲆病例的130株致病性迟钝爱德华菌中,irp2毒力基因的阳性率为46.15%(60/130),fimA毒力基因的阳性率为100%,且均与已发表的参考菌株相应序列高度同源,同源性分别为97.32%和97.59%。可见耶尔森菌强毒力岛(HPI)在牙鲆致病性迟钝爱德华菌中广泛分布,但不同病例分离菌株间存在差异;fimA毒力基因存在于所有的被检致病性迟钝爱德华菌中,可以作为快速检测致病性迟钝爱德华菌的标志物。
- 朱文进陈翠珍苏咏梅葛慕湘张艳英靳晓敏房海
- 关键词:牙鲆毒力基因
- 石鲽细菌性败血感染症及其病原细菌研究被引量:10
- 2006年
- 2001—2002年,分别对两起养殖的石鲽(Stone flounder,Kareius bicoloratusL.)病害进行了检验,均表现为败血症感染特征。经以20尾病(死)石鲽(每起病例各10尾)做病变组织中细菌检查、细菌分离与鉴定、人工感染试验等的病原学检验,表明两起被检病例均为同种的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感染;另在其中1起病例所检10尾石鲽的2尾中,同时检出了呈继发感染的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通过对所分离后做纯培养的60株杀鲑气单胞菌6、株不动杆菌分别进行较系统的表观分类学指征(Phenotypic information)及代表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学分析,表明其中的杀鲑气单胞菌为一个新亚种,不动杆菌为琼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junii)的一个新形态型;又择代表菌株送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进行了表观性状、DNA中C+Cmol%的测定等的复核鉴定,并将其中的杀鲑气单胞菌新亚种定名为杀鲑气单胞菌杀鲽亚种(Aeromonas salmonicidasubsp.flounderacidasubsp.nov.)、将其中的琼氏不动杆菌新形态型定名为琼氏不动杆菌形态型Ⅰ(Acinetobacter juniimorphovarⅠ)。
- 陈翠珍房海张晓君王秀云巩元芳葛慕湘
- 关键词:石鲽细菌性败血症病原细菌
- 中草药对大菱鲆源哈维氏弧菌的体外抑菌效果被引量:16
- 2018年
- 为了解中草药对大菱鲆源哈维氏弧菌的体外抑菌效果,采用琼脂扩散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了哈维氏弧菌菌株对18种中草药的敏感性。结果显示:五倍子、石榴皮、大黄、乌梅和苏木的抑菌作用最强,最小抑菌浓度(MIC)<12.5 mg/m L;黄连、马齿苋、鱼腥草、穿心莲、公丁香和桉树叶的抑菌作用次之,MIC为12.5~25mg/m L;沙棘、黄柏、辣蓼、甘草和薄荷抑菌效果较好,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00~500 mg/m L;而陈皮、石菖蒲的抑菌作用不明显,MIC均大于500 mg/m L。结果表明,18种中草药中五倍子、石榴皮、大黄、乌梅和苏木对大菱鲆源哈维氏弧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可为防治大菱鲆哈维氏弧菌病中草药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 张永刚栾林林任海葛慕湘靳晓敏叶仕根
- 关键词:中草药
- 改善鲤鱼肉质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改善鲤鱼肉质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它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杜仲2-4份,蒲公英2-4份,白芷3-5份,山药3-5份,菊花3-5份;该添加剂的制备方法是:按重量配比称取杜仲,蒲公英,白芷,山药,菊花中草药饮片,并分...
- 高桂生史秋梅张文香葛慕湘高光平何振平
- 文献传递
- 牙鲆迟钝爱德华氏菌吲哚阴性变异株感染症及其病原特性研究被引量:7
- 2004年
- 目的 分离鉴定了牙鲆 (Flounder ,ParalichthysolivaceusL .)病原迟钝爱德华氏菌吲哚阴性变异株 (E .tardain dole negative)并对其特性进行了研究。 方法 对牙鲆迟钝爱德华氏菌 (Edwardsiellatarda)感染病例进行了自然病例检验 ,病原细菌的分离与鉴定、血清型检定、致病力检验、荧光抗体检验及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 通过对牙鲆迟钝爱德华氏菌感染病例发病情况、临床特征、病理变化等方面的检验及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表明所检病例为迟钝爱德华氏菌吲哚阴性变异株感染。对分离后做纯培养的 2 0株菌进行了主要生物学性状及血清型的测定 ,表明 2 0株分离菌对所测各项特征的结果一致 ,且均为同种血清型。分离代表菌株做对健康牙鲆鱼的人工感染试验表明了相应的原发病原学意义及较强的致病作用。药敏试验结果表明 ,对供试 37种抗菌药物中的头孢唑啉等 2 2种药物敏感、对青霉素G等 7种药物耐药、对氨苄青霉素等 8种药物表现了株间差异。以荧光抗体技术对纯培养物、人工感染病死鱼肝脏中细菌的检验 ,均呈现了特异荧光反应。结论 从牙鲆病例分离鉴定了迟钝爱德华氏菌吲哚阴性变异株 ,研究报告了其主要生物学特性 ,为对由此类病原菌引起的牙鲆感染症的有效检验与防治及进一步研究等奠定了基础。
- 张晓君陈翠珍房海战文斌葛慕湘巩元芳
- 关键词:牙鲆感染症生物学特性
- 中华绒螯蟹病原鳗利斯顿氏菌生物学特性被引量:12
- 2006年
- 从一起自然发病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H.Milne-Edwards)肝胰腺中,分离做纯培养的6株(HQ010516A-1至HQ010516A-6)鳗利斯顿氏菌(Listonella anguillarum),进行了形态特征、主要理化特性等方面的检验.同时择代表菌株(HQ010516A-1)测定了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另外,以代表菌株(HQ010516A-1)对健康蟹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了该菌株在所检病例的病原学意义;用37种抗菌类药物对3株菌所做的药敏试验,结果均表现对头孢噻肟等29种药物呈现敏感或高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在16-40 mm)、对头孢唑啉等3种药物呈低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在10-12 mm)、对青霉素G等5种药物耐药(无抑菌圈形成).
- 陈翠珍房海张晓君葛慕湘王秀云靳晓敏
-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鳗利斯顿氏菌生物学特性
- 几种鱼类血细胞的形态观察被引量:4
- 2006年
- 采用尾椎采血制作血涂片,并用姬姆萨和瑞氏两种染液染色,最后对血细胞形态进行观察比较的方法,研究了草鱼(C 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鲤鱼(Cyprinus carpio)、乌鳢(Channa argus)梭鱼(Liza haemato-cheila)、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共5种鱼的血细胞形态。结果表明:在红细胞大小比较上,草鱼>鲤鱼>梭鱼>乌鳢>牙鲆;在红细胞形态比较上,牙鲆红细胞最为狭长,梭鱼最圆,乌鳢的红细胞核最为细长;在白细胞形态大小比较上,生活在不同水域的各鱼的白细胞形态有所不同,牙鲆的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最小,草鱼最大,鲤鱼的血栓细胞最小;在红白细胞比上,草鱼>鲤鱼>乌鳢。
- 葛慕湘靳晓敏王华彬张文香韩维娜
- 关键词:鱼类红细胞白细胞
- 格氏乳球菌分离株的血清同源性及血清学检验被引量:1
- 2007年
- 以分离于病(死)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 L.)的格氏乳球菌(Lactococcus garvieae)的代表菌株(T030817-1株),分别制备全菌(OK)及热处理(121℃作用1h)菌体(O)免疫原,强化免疫接种家兔制备相应抗血清,对10株格氏乳球菌分离株进行了血清同源性检验。结果表明,供试10株菌均存在同种的表面K抗原和同种的菌体O抗原(血清同源),其中O抗原具有强免疫原性、K抗原免疫原性及O凝集抑制阻断作用弱;以相应OK抗血清为第1抗体、标准的羊抗兔IgG荧光抗体为第2抗体,对10株格氏乳球菌的纯培养物及用代表菌株(T030817-1)人工感染病死牙鲆的肝组织进行了间接荧光抗体染色,结果显示了特异的荧光反应;同时,对从人工感染死亡牙鲆分离的6株纯培养菌以凝集试验进行了检验,亦显示特异凝集反应。
- 房海陈翠珍张晓君靳晓敏王秀云葛慕湘
- 关键词:牙鲆血清学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