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善云

作品数:28 被引量:69H指数:6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科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输卵管
  • 7篇细胞
  • 4篇大细胞
  • 4篇蛋白
  • 4篇粘膜
  • 4篇粘膜上皮
  • 4篇上皮
  • 4篇家犬
  • 4篇肥大
  • 4篇肥大细胞
  • 4篇附睾
  • 3篇动情周期
  • 3篇衣原体
  • 3篇粘蛋白
  • 3篇沙眼
  • 3篇沙眼衣原体
  • 3篇输卵管粘膜
  • 3篇输卵管粘膜上...
  • 3篇周期
  • 3篇小鼠

机构

  • 13篇武汉大学
  • 8篇湖北医学院
  • 7篇湖北医科大学
  • 3篇湖北中医学院
  • 1篇新乡医学院
  • 1篇郧阳医学院

作者

  • 28篇罗善云
  • 18篇孟运莲
  • 8篇王燕舞
  • 5篇雷森林
  • 5篇陈敏诲
  • 5篇方萍
  • 4篇谈新提
  • 3篇刘超凡
  • 3篇刘俊
  • 3篇汪琳
  • 3篇吴仁敏
  • 3篇王国荣
  • 3篇覃业军
  • 2篇刘爱军
  • 2篇张玲
  • 2篇梁浩麟
  • 2篇晏长荣
  • 2篇王中丽
  • 2篇袁华
  • 1篇王敏

传媒

  • 5篇中国组织化学...
  • 4篇数理医药学杂...
  • 3篇武汉大学学报...
  • 2篇解剖学报
  • 2篇解剖学杂志
  • 2篇湖北医学院学...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癌症
  • 1篇国外医学(妇...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 1篇解剖学研究
  • 1篇中国解剖学会...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年份

  • 1篇2004
  • 3篇2003
  • 7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 3篇1992
  • 1篇1989
  • 2篇1987
  • 1篇1986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组织内纤维成份的彩色图象分析
1992年
取正常鼠肝,狗胸主动脉和狗腹腔淋巴结,Bouin液固定,常规石腊包埋,切片厚8μm。肝胶原纤维Masson染色,血管弹性纤维Weigert染色,淋巴结网状纤维Foot染色。测量使用IBAS全自动图象分析系统(德国KONTRON公司)每张玻片随机顺序选择6个视野,10倍物镜下经JVC KY-110彩色摄象机输入,横/数转换后暂存于帧图象存贮器。
李发乾罗善云曹祥新梁浩麟方萍
关键词:图象分析胸主动脉腹腔淋巴结血管弹性摄象机图象增强
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2年
目前多数人认为沙眼衣原体在女性生殖道的感染是一种免疫病理反应。作为一种细胞内的专性寄生物 ,沙眼衣原体诱发机体产生的免疫防御反应在对病原体进行清除的同时 ,也会给机体造成病理损伤 ,这是导致输卵管性不孕、宫外孕等严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该文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对沙眼衣原体感染后机体所产生的保护性免疫防御反应及其免疫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以期为临床提供预防、诊断。
王燕舞孟运莲罗善云
关键词:沙眼衣原体女性生殖道免疫机制热休克蛋白
“组胚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克服不适应大学学习特点的倾向被引量:9
2001年
在教育观念和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医学院校进行优化课程设置迫在眉睫.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处理好第一学年的公共基础课和医学基础课的比例是培养一名符合时代需要的医学人材的关键.本文从教研室的一次调查结果出发,结合组胚的教学实践经验,论述了如何进行同组胚有关的教学改革.
王燕舞孟运莲罗善云
关键词:组织学胚胎学教学改革课程设置高等医学教育
经CyA治疗的实验性血吸虫病的小鼠肝脏的核酸定量分析被引量:2
1994年
本实验通过组化定量分析的方法,观察经环孢菌素A(CyA)治疗的实验性血吸虫病的小鼠肝脏的核酸代谢,以进一步探讨CyA抗血吸虫病的作用机理。我们的实验结果证实:CyA进入小鼠的体内后,干扰了小鼠肝细胞的核酸代谢,表现为经CyA治疗的小鼠肝细胞的核酸灰度值降低。我们认为,CyA通过干扰宿主的核酸代谢,影响蛋白质合成,从而造成不适合血吸虫生存的环境而起抗血吸虫的作用。
孟运莲罗善云袁华陈静卿操继望倪永辉张苏川汪艳
关键词:环孢菌素A血吸虫肝脏核酸
生殖周期中输卵管粘膜上皮细胞的量变和质变被引量:1
1994年
哺乳类动物的输卵管为一对细长管状器官,分列于子宫两侧、子宫阔韧带上缘,由外到内依次称漏斗部、壶腹部、峡部和间质部。漏斗部起始端状如伞故称伞部。输卵管是一重要的生殖器官,是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的场所。亦如卵巢、子宫一样其结构和功能存在周期性变化。与卵巢内卵泡发育、成熟、排卵以及黄体形成相对应,该过程被分为卵泡期、中期(排卵前、后)和黄体期。输卵管粘膜上皮主要由纤毛细胞和分泌细胞组成。
田玉兰罗善云覃业军
关键词:生殖周期输卵管粘膜上皮
米非司酮对大鼠输卵管粘膜上皮生长的影响被引量:8
2002年
目的 :利用米非司酮 (RU4 86 )阻断孕激素受体 ,观察孕激素作用被抑制后雌激素对输卵管的效应。方法 :实验动物选用成年SD雌鼠 ,体重 2 0 0~ 2 5 0g,随机分为RU4 86处理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动物根据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又分为动情前期 (PE)组、动情期 (E)组、动情后期 (ME)组和动情间期 (DE)组。结果 :①光镜观察见RU4 86处理组输卵管粘膜上皮为假复层柱状 ,粘膜上皮细胞分化完全 ,由纤毛细胞和分泌细胞构成。经检测计量分析RU4 86处理组输卵管壶腹部粘膜上皮细胞高度较对照组各组明显增高 ,峡部粘膜上皮细胞高度未见明显变化。②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发现大鼠输卵管壶腹部粘膜上皮细胞PCNA面积阳性率以RU4 86处理组最高 ,对照组中各组变化趋势为动情期 >动情前期 >动情间期 >动情后期 ,各组峡部粘膜上皮仅偶见PCNA阳性细胞。结论 :当孕激素效应被RU4 86拮抗后 ,雌激素对输卵管壶腹部粘膜上皮持续发挥了促细胞增长、增殖作用 ,继而可能导致输卵管的功能活动增强 ,并与正常生理状态具有一定的差异 ,但这一效应在峡部体现并不明显。提示雌、孕激素的相互拮抗作用对维持输卵管的正常功能活动 ,尤其对于壶腹部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
刘俊孟运莲罗善云
关键词:米非司酮输卵管上皮
家犬实验性附睾淤积症及其超声波治疗对附睾起始部超微结构的影响
1989年
实验性附睾淤积症引起家犬附睾起始部主细胞超微结构异常改变,但较附睾体部所见为轻;经超声波处理后(功率0.75W/cm^2,每日一次,每次8min,连续7日)则见其明显改变、或完全恢复,且未造成附睾起始部主细胞新的损伤。本实验结果在与附睾体部主细胞相应变化进行比较后,发现由于附睾淤积症对附睾管不同部位的影响是不同的,因而这种形态和功能均已不同程度改变了的附睾不同部位的主细胞对超声波作用的反应也各不相同,这除因主细胞功能状态不同外,尚与超声波声场的不均匀有关,提示探寻超声波治疗最适宜的量不仅必要,而且是有可能找到的。
罗善云梁浩粦方萍雷森林陈敏诲刘超凡吴仁敏王国荣
关键词:输精管结扎术附睾
增龄对大鼠甲状腺组织结构及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以功能组织学观点观察不同发育状态SD大鼠甲状腺组织 ,并比较其功能变化 ,以期揭示甲状腺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方法 :对 3月龄、8月龄和 18月龄SD大鼠甲状腺进行HE染色、琥珀酸脱氢酶活性 (SDH)反应、酸菁蓝染色 ,及过碘酸 雪夫氏 (PAS)反应。并用放免法测定其功能。结果 :18月龄大鼠甲状腺被膜结缔组织增厚 ,脂肪细胞易见 ,滤泡较大 ,滤泡腔内胶质染色较浅淡或着色不明显 ,滤泡腔中尚见由胶质形成的无结构圆形小体 ,且SDH活性反应、酸菁蓝染色、PAS阳性反应均较 3月龄、8月龄减弱。FT3(游离T3)、FT4 (游离T4 )水平呈下降趋势 ,TG(甘油三酯 )呈上升趋势。结论 :随SD大鼠月龄增长 ,甲状腺组织学呈现明显结构变化 ,SDH活性反应显示能量代谢水平逐渐降低 ,PAS反应显示蛋白质合成和分泌功能逐渐减弱 ,酸菁蓝染色显示DNA空间结构改变导致着色浅淡。
王中丽罗善云谈新提王敏程金童
关键词:增龄组织化学甲状腺激素
大鼠去卵巢前后血清雌二醇浓度变化及其对输卵管粘膜上皮的影响被引量:7
2000年
目的 研究哺乳动物血清雌二醇与输卵管粘膜上皮细胞高度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据阴道涂片检查将动物分为 :动情间期 (DE)组 ,动情前期 (PE)组 ,动情期 (E)组 ,动情后期 (ME)组和去卵巢 (OVX)组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雌二醇浓度 ,同时在光镜下对输卵管壶腹部、峡部的形态结构进行测量分析。 结果 大鼠血清雌二醇浓度依次为 :动情期组 >动情前期组 >动情后期组 >动情间期组 >去卵巢组 ,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输卵管粘膜上皮高度在动情周期中变化为 :动情期组 >动情前期组 >动情间期组 >动情后期组 ;去卵巢后 ,输卵管粘膜上皮萎缩。 结论 上述两项检测结果经回归分析发现 ,从动情间期至动情前期再至动情期两者呈正相关。
刘爱军罗善云孟运莲
关键词:雌二醇去卵巢
沙眼衣原体感染后大鼠输卵管粘蛋白Muc-1的变化
2004年
本研究旨在探索沙眼衣原体原位感染输卵管后,对输卵管粘膜上皮中,分泌细胞粘蛋白Muc-1合成和分泌的影响。选取成年有规则动情周期的雌性Wistar大鼠(体重200-250千克)60只,在动情后期,从卵巢囊内接种沙眼衣原体E型株105IFU/ml,对照组接种沙眼衣原体运送液。分别于感染后1/2d、7d、14d取输卵管和血液。
王燕舞孟运莲罗善云
关键词:输卵管粘蛋白感染后动情周期分泌细胞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