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敏诲
- 作品数:47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皮肤烧伤愈合过程中的组织学及组织化学的研究 Ⅲ.脱氢酶活性的观察
- 1965年
- 为了阐明烧伤愈合过程中的组织再生及其分化的机制,我们曾观察了豚鼠皮肤烧伤愈合过程中的糖元、核酸、碱性磷酸酶及SH-基的改变[1,2],至于脱氢酶在这方面有何变化,了解的非常不够。就现有的资料看来,只有少量关于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报导.
- 陈敏诲姚子贵谭仪良张世明
- 关键词:皮肤愈合过程脱氢酶组织学组织化学MDH皮肤烧伤
- 实验性小鼠宫颈癌和(或)阴道癌中HSV—2抗原的检测
- 1992年
- 为进一步探索HSV—2与宫颈癌的关系,本实验采用PAP方法检测了HSV—2诱发的实验性小鼠宫颈癌或阴道癌中的HSV—2抗原。19例癌组织中有18例为HSV—2抗原阳性,阳性率为94.27%。在24例无癌宫颈阴道组织中,12例为HSV—2抗原阳性,阳性率为50%。两组阳性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本实验进一步完善了HSV—2诱发宫颈癌动物模型。
- 胡丽萍罗善云陈晓张慰英陈敏诲
- 关键词:小鼠子宫肿瘤阴道肿瘤
- 黑线姬鼠肺泡Ⅱ型细胞及表面活性物质的电镜观察
- 1984年
- 本文对经免疫荧光证明为流行性出血热抗原阳性的黑线姬鼠肺泡Ⅱ型细胞及表面活性物质进行了电镜观察。以抗原阴性的黑线姬鼠,实验室的大、小白鼠的肺组织作为对照。在上述所有的肺组织的肺泡腔面,均可发现髓膜样结构及指纹状结构。后者由髓管组成,其横断面呈晶格状,类似病毒颗粒,与Lee在1978年报道的流行性出血热的病毒样颗粒,几乎一致。本研究描述了由髓膜样结构发展为指纹状结构及肺泡Ⅱ型细胞中,多板层小体发展为髓膜样结构的过程。在肺泡Ⅱ型细胞中尚观察到由线粒体发展为多板层小体的多种过渡形态。
- 陈敏诲姚学军梁浩粦陈保平雷森林向近敏朱宝莲杨明瑞朱光奇
- 关键词:板层小体表面性质黑线姬鼠电镜观察
- 宫颈疾患中人乳头瘤病毒抗原的检测及其与组织学的关系
- 1988年
- 通过特异性强的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PAP)法,我们对一系列临床宫颈疾患中人乳头癌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抗原进行了检测,并分析了空泡细胞与抗原检出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31.3%(5/16)的宫颈不典型增生中和2.1%(1/48)的浸润性宫颈癌中测到了 HPV 抗原,而19例慢性宫颈炎标本中无一例阳性;16例宫颈不典型增生中有11例存在空泡细胞,而这11例空泡细胞阳性的标本中仅有4例 HPV 抗原阳性;16.6%(8/48)的浸润性宫颈癌中存在空泡细胞,但仅有1例标本 HPV 抗原阳性。实验结果提示,HPV 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空泡细胞作为诊断宫颈 HPV 感染的特征性标志,值得怀疑。
- 孟祥金孙瑜陈敏诲刘知慧张有新李新志胡伦颖曾维坤谭树中
- 关键词:免疫酶技术
- 实验性小鼠宫颈癌组织切片的改良制作法
- 1987年
- 由于小鼠阴道、宫颈细小,肉眼不便观察;按常规方法制作病理切片时,组织经脱水剂及透明剂处理后,易发生皱缩,扭曲、管腔塌陷,致组织原有排列规律发生改变,因而难以得到满意的切片供病检。为克服上述弊端,我们对常规制片法进行了改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这一改良方法也适应于小鼠气管、血管、输卵管、肠管等空腔脏器的制片。现具体报道如下:
- 满延高张尉英陈敏诲
- 关键词:宫颈空腔脏器纯酒精狗尾草禾本科牧草
- 疫苗在单纯疱疹病毒Ⅱ型诱发小鼠宫颈癌中的作用
- 1990年
- 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人们对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与宫颈癌的关系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大量资料提示:HSV-2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 胡丽萍陈敏诲
- 关键词:疫苗单纯疱疹病毒宫颈癌
- 雄性抗生育剂α-氯丙二醇对大鼠附睾作用的组织化学研究被引量:1
- 1990年
- 通过给雄性 Sprague Dawley 成年大鼠(体重280~320g)α-氯丙二醇(20mg/kg/日)使其不孕的同时进行了附睾的组织化学研究,结果发现于停药后1~21天,附睾头、体部的 ACP 活性增高,而 PAS 反应减弱,RNA 含量减少;附睾尾及附睾精子未见此种变化。停药21天后上述变化都逐渐恢复正常,结果提示,α-氯丙二醇干扰大鼠附睾头及体部的上皮细胞的生理代谢。α-氯丙二醇引起的抗生育作用,可能由于精子在附睾进一步成熟的适宜微环境受到破坏,从而使精子丧失受精能力。
- 李腾珊陈敏诲张俊英刘薇茜陈红斌张蔚英姚学军
- 关键词:附睾组织化学
- 紫外线灭活Ⅱ型单纯疱疹病毒体内感染能力的研究
- 1990年
- 为探讨灭活的单纯疱疹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本实验研究了紫外线灭活 HSV-2的体内感染能力。将灭活 HSV-2接种于小鼠阴道后,取感染急性期阴道拭子和潜伏期腰骶神经节以组织培养法分离病毒。结果显示:急性期灭活病毒组分离阳性率为71%;未灭活组为80%;潜伏期灭活病毒组病毒分离阳性率为65%,未灭活组为75%。灭活组与未灭活组病毒分离阳性率在急性期和潜伏期均无显著性差异。
- 胡丽萍陈敏诲陈晓张蔚英刘汉燕
- 关键词:疱疹病毒紫外线致病力
- 无血清培养人表皮细胞的研究被引量:4
- 1994年
- 作者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人的表皮细胞获得成功。实验结果证明无血清培养基比含血清培养基更有利于表皮细胞生长增殖,为解决大面积烧伤救治中皮源不足的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 陕声国龙道畴谢宝珊余墨声王松山张端莲孟运莲王瑞绵罗政良陈敏诲郭淑芳
- 关键词:无血清表皮细胞培养培养基
- 人类HSV-2对小鼠白血病病毒诱发小鼠白血病的促进作用被引量:1
- 1991年
- 本实验研究证明紫外线灭活的人类单纯疱诊病毒Ⅱ型(HHSV-2)可以提高小鼠白血病病毒(MuLV)在新生小鼠中诱发白血病的发病率。单独接种 MuLV和接种 HHSV-2+MuLV的小鼠中白血病的发病率分别是44.74%(17/38)和75.00%(27/36),其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此动物模型可用于研究 MuLV 与 HHSV-2在诱发恶变过程中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原理.
- 刘建军陈敏诲杨占秋胡珍姣钱奇珍
- 关键词:人疱疹病毒白血病病毒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