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相东

作品数:34 被引量:195H指数:6
供职机构:防灾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地震局教师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2篇理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篇地质
  • 3篇地质灾害
  • 3篇断层
  • 3篇年代学
  • 3篇盆地
  • 3篇教学
  • 2篇弹性模量
  • 2篇地下水
  • 2篇地下水污染
  • 2篇地震
  • 2篇动力学模式
  • 2篇岩石
  • 2篇震源
  • 2篇震源机制
  • 2篇震源机制解
  • 2篇水力
  • 2篇水力学
  • 2篇水污染
  • 2篇凸起
  • 2篇组构

机构

  • 29篇防灾科技学院
  • 12篇中国地震局工...
  • 9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西北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北京京桥热电...

作者

  • 34篇白相东
  • 15篇张艳
  • 14篇袁四化
  • 12篇关成尧
  • 8篇刘晓燕
  • 5篇赵国春
  • 4篇迟宝明
  • 4篇刘智荣
  • 3篇邱楠生
  • 3篇黄静宜
  • 3篇梁文天
  • 3篇刘俊来
  • 3篇漆家福
  • 2篇孟健
  • 2篇宋洋
  • 2篇陆丽娜
  • 2篇杨桥
  • 2篇洪顺英
  • 2篇张莹
  • 2篇李春雷

传媒

  • 8篇防灾科技学院...
  • 5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地震研究
  • 1篇应用数学和力...
  • 1篇矿床地质
  • 1篇岩石学报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岩土力学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地质通报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中国科教创新...
  • 1篇科技创新导报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地球科学前沿...
  • 1篇纪念李四光诞...

年份

  • 3篇2019
  • 7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6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鄂尔多斯南缘构造带现今地块运动模式被引量:5
2015年
依据研究区内断裂体系及GPS地体运动矢量数据,将鄂尔多斯南缘构造带分割成A-K共11个断块群,将差异性GPS数据转化为断块之间的细部相对运动,给研究地块细部运动差异提供一种全新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模式。鄂尔多斯南缘中东部现今构造应力场整体为挤压应力环境。在渭河盆地西部,从西南方向中秦岭动力楔传递而来的挤压应力峰点在武功-咸阳-口镇一带形成应力主轴,应力主轴两侧楔形地块普遍存在侧向挤出逃逸,逃逸使GPS运动矢量偏离区域主应力方向。渭河盆地东部则存在左行走滑,显示出豫西断隆的阻隔碰撞作用。鄂尔多斯南缘现今地块相对运动规律符合"三头碰撞"模式,四川地块、鄂尔多斯地块、豫西断隆三个地块的"三头碰撞"形成高应力区,"头间逃逸带"形成走滑带和相对低应力区。本次提出地体之间的"多头碰撞"和"头间逃逸"构造模式有一定的普遍性,研究清楚地块之间哪里是"头"接触点、哪里是"头间逃逸带",可以成为研究大中地块周围震源机制分布规律的有效途径。
白相东迟宝明关成尧张艳袁四化梁文天
关键词:渭河断陷
基于GPS矢量的河套–银川盆地“橡皮楔”拖带与斜张模式论
2018年
本文根据河套-银川盆地及围区的GPS矢量规律,经分析认为目前河套盆地正在NNW-SSE向伸展拉张。研究发现,从武威到临洮所经过的四个地块“威洮四块”存在明显的GPS矢量发散,“威洮四块”西部向北运动,东部向东运动,两个GPS矢量分道扬镳,陇西地块正在向东推挤鄂尔多斯地块。针对这些GPS矢量格局,河套盆地目前的运动可以用“橡皮楔”模式来解释,“威洮四块”遭受到SSW方向来源的挤压力作用,由于“威洮四块”塑性伸展,其东部拖动鄂尔多斯地块向东南运动,西部拖动阿拉善地块向NNW向运动,由于阿拉善地块和鄂尔多斯地块被拖曳的运动方向不同,导致了河套盆地和银川地堑目前的伸展成盆。这种刚性地块和造山带的塑性伸展关系可以理解为造山带的“橡皮泥”受到的垂向挤压转化成平行于造山带方向的伸展,“橡皮楔”模式可以解释目前河套-银川盆地的运动。银川地堑的形成过程中,并不是单一的“挤开式”或“拉开式”,而是“挤开式”和“拉开式”共同作用的结果,属于斜张成盆模式。河套-银川盆地及围区盆地是“橡皮楔”拖带与右行斜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成尧白相东张艳刘晓燕袁四化
关键词:河套盆地
大兴安岭北段三道湾子磅化物型金矿床:矿床地质与成矿年代学研究
三道湾子碲化物型金矿是我国乃至世界首例独立的碲化物型金矿,工业类型为石英脉型。寄主岩石为塔木兰沟组火山岩,石英脉内部和近矿围岩中最重要的蚀变为硅化,表现出多阶段及多样化,同时还发育有黄铁矿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绿泥石化...
白相东
关键词:成矿构造成矿年代学
文献传递
滦县地面塌陷成因类型及稳定性分区被引量:1
2012年
地面塌陷是滦县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之一,地面塌陷灾害孕灾环境复杂,致灾因子多样,承灾体脆弱,灾害后果严重。人为因素是地面塌陷的主要诱发因素。本文通过对滦县地区由开采铁矿和岩溶作用引起的塌陷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地面塌陷的稳定性区划,为滦县地区地面塌陷灾害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刘晓燕李海君张耀文白相东张艳孟健
关键词:地面塌陷铁矿岩溶塌陷
山东地区乳山震群双差重定位及发震构造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采用双差重定位方法,对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山东乳山地区1442个ML1.0以上地震事件进行重新定位。重定位后震群震中更加集中,条带状更为清晰,总体呈NW向优势分布;震群震源深度集中在6~10km,其中优势分布深度为7~9km,破裂主要发生在上地壳。通过P波初动法对乳山震群部分ML3.0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进行了求解,其震源机制均为走滑型,震源机制的节面A方向与乳山震群重定位分布方向基本一致。综合考虑精确定位结果及较大地震震源机制,初步推测乳山震群发震断层为NW向走滑型隐伏断裂。
张斌白相东申金超苏道磊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发震构造
地壳的拆离作用与华北克拉通破坏:晚中生代伸展构造约束被引量:89
2008年
伸展条件下的地壳拆离作用是岩石圈减薄的重要浅部构造响应。晚中生代时期的伸展构造(包括拆离断层、变质核杂岩构造和断陷盆地)在华北、华南、东北和东蒙古及贝加尔地区普遍发育,它们切过上部地壳(断陷盆地)、中、上地壳(拆离断层)或中部地壳(变质核杂岩)。地壳拆离作用具有运动学极性(NWW或SEE)、几何学宏观(区域)对称与微观(局部)不对称性、遍布全区但不均匀性,以及形成时间的跨越性(140~60Ma)等特点,并使得地壳和岩石圈发生显著的减薄。本文研究揭示出现令岩石圈厚度变化与晚中生代伸展构造的发育程度和分布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其变化的基本规律是,除新生代裂陷发育区岩石圈厚度明显较小且厚度有迅速变化外,从华北向贝加尔地区总体的变化趋势是逐渐加厚,也即东亚地区岩石圈具有楔形形态。晚中生代时期的地壳(或地幔)拆离作用伴随着广泛的岩石圈减薄作用,区域岩石圈同时遭受到一定程度的减薄和破坏,华北克拉通在这一时期的破坏仅仅是区域岩石圈减薄在华北的具体体现。
刘俊来Gregory A.Davis纪沫关会梅白相东
关键词:岩石圈减薄华北克拉通破坏
基于梯度下降法反演于田Mw7.1地震同震滑动分布被引量:5
2012年
利用InSAR技术与ENVISAT ASAR雷达数据,获取了2008年3月21日于田7.1级地震同震形变场;结合野外考察优化了于田地震三分段破裂模型;并基于梯度下降法反演获得了于田地震的同震破裂模式与深部滑动特征。结果表明:滑动分布集中位于断层面0~14 km深部,最大滑动量位于中段F2深部2.05 km处,为5.47 m;北段F1为左旋与正断基本相当的倾滑破裂,而中段F2、南段F3-N/F3-S以正断为主、兼具一定左旋走滑分量;滑动量主要集中在中段与南段,北段滑动量较小,反演获得的地震矩Mo=5.16×1019N.m,相当于矩震级7.07级。
刘智荣黄静宜白相东洪顺英陈耀飞
关键词:于田地震INSAR梯度下降法反演
异质材料凸起切向变形动摩擦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基于三角形凸起假设,提出截止研合角、截止位形角等概念,建立不同材料弹性模量下的凸起切向变形摩擦模型。讨论等倾角异质材料弹性模量、凸起变形、摩擦因数三者之间的理论联系。认为坚硬材料副三角形变形符合n/(n+2)原理,软材料副三角形变形符合1/(2n+1)原理。异质材料的情况,摩擦因数的"决定因子"主要由坚硬副来决定。弹性模量不同的同粗糙度的两个材料,摩擦因数一般倾向于比同材料的大,摩擦因数倾向于由高刚度材料决定。凸起在长期变形下形成左右不对称的三角形,接触面逐渐平缓,倾角逐渐变小,摩擦因数逐渐变小。这就是三角形凸起的跑合后的摩擦因数变小的重要原因。提出放大系数、细观摩擦因数等概念、计算了理论动静比(理论的动摩擦因数和静摩擦因数之比值)、放大系数和凸起倾角、n、细观摩擦角几者之间的关系。经实例计算分析,材料的动摩擦因数随着凸起倾角和细观摩擦角的增加而增加,细观摩擦角减小,放大系数也明显减小,静摩擦因数大约为动摩擦因数的1.4~1.5者居多,也许导致静摩擦因数存在巨大差异的原因。
关成尧杜成旺刘广虎白相东张艳袁四化
关键词:弹性模量
黑龙江三道湾子碲化物型金矿床流体包裹体及硫同位素研究被引量:16
2010年
三道湾子金矿床是新近发现的一个典型的碲化物型浅成热液金矿床,金银以碲化物形式赋存于石英脉中。含矿石英脉中石英内流体包裹体的主要类型为液体包裹体,其气相分数大多集中在5%~15%。对应于早矿化阶段、主成矿阶段、晚矿化阶段的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分别为230~396℃;220~320℃(峰值260~280℃);140~300℃(峰值180~240℃)。激光拉曼探针原位成分分析表明,各阶段流体包裹体的气、液相成分主要为H2O,部分气相含有甲烷、丙烷、丁炔等烃类;主成矿阶段的纯气体包裹体的成分为甲烷,其次为丙烷、丁炔等,可能是深源流体的启示。δ34S值在0附近,为较小的正值或负值,具有地幔硫的特征。上述分析揭示出,三道湾子金矿床是中低温热液矿床。伴随着早白垩世区域伸展作用期间的亚碱性火山作用,深源流体与大气水混合,促使热液携带的成矿物质在浅部地壳卸载、沉淀和结晶,并以裂隙充填占主导的成矿作用方式多阶段成矿。
赵胜金刘俊来白相东赵海滨吕军陈越陈美勇
关键词: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硫同位素
潮白河下游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早期地层粒度特征被引量:5
2018年
通过潮白河下游第四纪剖面测量,采集光释光样品2个,显示剖面年龄为(12.36±1.76)^(5.15±0.80)ka,沉积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到全新世早期。结合地层厚度,计算出该地区平均沉积速率为0.038 cm/a。采集并测试37个粒度样品,频率曲线特征是双峰、左偏双峰、右偏双峰及三峰,说明沉积物成分复杂。概率累计曲线特征是三段式,滚动组分含量存在变化,说明水动力条件存在强弱的更替。地层自下而上沉积模式是黏土-粉砂-粉砂质黏土。结合区域地质特征,综合分析潮白河下游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早期沉积环境为泛滥平原沉积。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潮白河下游沉积过程研究、地下水综合利用与开发提供重要地质资料。
白相东张艳关成尧袁四化陆丽娜马旭东李开玉
关键词:粒度分析光释光泛滥平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