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福玲

作品数:70 被引量:356H指数:12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唐山市科技计划项目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4篇医药卫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7篇对刺
  • 17篇中风
  • 16篇哮喘
  • 12篇脑中风
  • 11篇推拿
  • 10篇下肢
  • 9篇眩晕
  • 9篇小儿推拿
  • 8篇感觉性
  • 7篇中风患者
  • 7篇小儿
  • 7篇关节
  • 6篇中医
  • 6篇卒中
  • 6篇小儿哮喘
  • 6篇慢性
  • 6篇脑中风患者
  • 6篇本体
  • 5篇支气管
  • 5篇支气管哮喘

机构

  • 59篇河北联合大学
  • 9篇华北理工大学
  • 6篇河北联合大学...
  • 5篇山东中医药大...
  • 2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无锡市第三人...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唐山中医医院

作者

  • 68篇田福玲
  • 59篇李旗
  • 43篇马树祥
  • 42篇王洪彬
  • 42篇李雪青
  • 42篇崔建美
  • 34篇郑德松
  • 28篇陈金铭
  • 25篇刘国荣
  • 8篇王凤玲
  • 4篇贾永森
  • 4篇吴范武
  • 3篇李继安
  • 2篇闫红梅
  • 2篇高秀娟
  • 2篇马会霞
  • 2篇齐峰
  • 2篇张庆祥
  • 2篇高晓珊
  • 1篇宋思奇

传媒

  • 9篇中国妇幼保健
  • 5篇中医药学报
  • 4篇中国全科医学
  • 4篇辽宁中医药大...
  • 3篇针灸临床杂志
  • 3篇上海针灸杂志
  • 3篇成都中医药大...
  • 3篇世界科学技术...
  • 3篇中华中医药杂...
  • 3篇河北联合大学...
  • 2篇华北煤炭医学...
  • 2篇中国针灸
  • 2篇中医杂志
  • 2篇广东医学
  • 2篇贵阳中医学院...
  • 2篇科技信息
  • 2篇西部中医药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河北中医
  • 1篇江苏中医药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8篇2015
  • 40篇2014
  • 10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天气通于肺”理论的支气管哮喘寒饮蕴肺证大鼠自噬功能及中药干预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天气通于肺”的理论渊源及主要内容,分析雾霾的特性及其与哮喘寒饮蕴肺证的关系,研究烟熏环境下寒凉刺激诱发的支气管哮喘寒饮蕴肺证大鼠的致病机制,以及中药对肺组织内细胞自噬的干预机制。  方法:本文采用理论探讨与实...
田福玲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烟熏细胞自噬温阳化饮方
针灸治疗颈源性眩晕临床选穴规律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通过对针灸治疗颈源性眩晕临床文献的研究,探寻临床治疗颈源性眩晕常用腧穴。方法:借鉴文献计量学及数据挖掘的相关方法,对针灸治疗颈源性眩晕的常用腧穴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目前临床上针灸防治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研究文献共42篇,涉及86个穴位,出现382频次。所选取的穴位中以风池、颈夹脊、百会使用频率最高。结论:针灸治疗颈源性眩晕的选穴规律研究,为临床合理配穴提供依据,对针灸治疗颈源性眩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李旗张宇佳魏旭王凤玲田福玲马树祥崔建美王洪彬李雪青
关键词:颈源性眩晕针灸选穴规律
中风后抑郁症的中医证候学研究
目的:总结中风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病史资料,探讨其发病的病因病机和证候分布规律。  方法:对104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病史进行统计分类,归纳证候,观察患者证候分布规律。  结果:观察、总结104例患者的症状...
田福玲
关键词:中风后抑郁症发病机理中医证候学
文献传递
小儿推拿对哮喘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观察小儿推拿在小儿哮喘慢性持续期临床疗效和周围血T细胞和免疫蛋白变化情况。方法:将慢性持续期哮喘患儿120例,入选病例严格遵循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为常规雾化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小儿推拿,各观察3个月,在治疗前后观察哮喘临床症状,取外周血检测CD3+、CD4+、CD8+、CD4+CD25+、CD4+CD25+Foxp3+、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E(Ig E)、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M(Ig M)。结果:两组治疗后哮喘患儿活动受限、哮喘症状、心理情绪、对刺激原反应、自我关心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活动受限、哮喘症状、对刺激原反应、自我关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哮喘患儿周围血T细胞中CD3+、CD4+、CD8+、CD4+CD25+、CD4+CD25+Foxp3+、TGF-β1、Ig A、Ig G、Ig M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周围血T细胞中CD3+、CD4+、CD8+、CD4+CD25+、CD4+CD25+Foxp3+、TGF-β1、Ig A、Ig G、Ig E、Ig 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哮喘患儿可能通过小儿推拿有效地提高免疫功能,来改善其临床症状。
田福玲李旗崔建美马树祥王洪彬李雪青
关键词:哮喘推拿免疫
小儿推拿对小儿哮喘急性期肺功能损害预防作用的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观察小儿推拿对小儿哮喘急性期肺功能损害变化的影响。方法:将急性期哮喘患儿100例,遵循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应用小儿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未作任何治疗。待患儿急性发作时未作任何治疗前进行肺功能检测。结果:两组患儿进行急性期肺功能损害程度评价并对发生率进行统计观察,两组FVC、FEV1、PEF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FEF25~75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大气道功能改善上,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小儿推拿手法可以改善急性期哮喘大气道肺功能。
田福玲李旗崔建美刘国荣郑德松陈金铭马树祥王洪彬李雪青
关键词:哮喘小儿推拿肺功能
电针刺激呼吸中枢对气管插管引起呃逆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呃逆是膈肌不自主的间歇性收缩运动,空气突然被吸入呼吸道内,并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发出的短促声响,其发作频率可以在4~60次/min。我们对52例气管插管引起呃逆的患者,应用电针与肌注胃复安对比治疗,观察其疗效,报告如下。
李旗田福玲
关键词:呃逆电针气管插管
小儿推拿在小儿哮喘不同期对NO及H2S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观察小儿推拿在小儿哮喘不同时期对NO及H2S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16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分为推拿组和哮喘组,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各30例,缓解期各20例。哮喘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推拿组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儿推拿手法,测定治疗前和治疗后14天呼出气NO、血清NO及H2S水平。结果: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NO及呼出气NO水平急性期高于慢性持续期,慢性持续期高于缓解期;急性期治疗后推拿组和哮喘组血清NO及呼出气NO水平均有下降,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慢性持续期及缓解期治疗后推拿组血清NO及呼出气NO水平有显著下降,且推拿组下降幅度大于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H2S水平急性发作期组显著低于慢性持续期组,慢性持续期组低于缓解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O水平及H2S水平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炎症程度密切相关,小儿推拿能有效缓解小儿哮喘症状及降低血清NO及呼出气NO水平,提升血清H2S水平。
李旗田福玲闫红梅崔建美刘国荣郑德松陈金铭马树祥王洪彬李雪青
关键词:小儿哮喘小儿推拿
枕-项针刺与口服西比灵治疗本体感觉性眩晕平衡功能的对照性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枕-项针刺对本体感觉性眩晕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颈本体感觉性眩晕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口服西比灵5mg,2次/d,治疗20d。实验组使用枕-项针刺法进行治疗,留针30min,1次/d,治疗20d。应用B-PHY型平衡功能检测训练系统进行检测:Mean X、Mean Y、Max-X、Max-Y、LSKG、SSKG、LFS、体质量分布系数和稳定性系数。结果: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Mean X、Mean Y、Max-X、Max-Y、LSKG、SSKG、LFS、稳定性系数、体质量分布系数均有改善(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除SSKG显著性差异(P<0.05)外,Mean X、Mean Y、Max-X、Max-Y、LSKG、LFS、稳定性系数、体质量分布系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枕-项针刺法可改变颈本体感觉性眩晕症状,提高平衡功能。
李旗田福玲王凤玲郑德松陈金铭马树祥崔建美王洪彬李雪青
关键词:眩晕西比灵
阴-阳对刺呼吸补泻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的疗效观察
2014年
目的了解阴-阳对刺呼吸补泻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周期变化的影响。方法将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足阳明胃经平补平泻法治疗,试验组采用基础治疗+阴-阳对刺呼吸补泻法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对患者进行运动学时间参数测定比较。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步行周期〔(1.75±0.21)比(2.02±0.37)〕、患侧支撑相时间〔(65.41±5.20)%比(68.37±6.24)%〕、健侧支撑相时间〔(70.99±6.47)%比(74.51±5.19)%〕、双支撑相时间〔(36.91±5.10)%比(41.22±5.39)%〕、患侧摆动相时间〔(36.08±4.86)%比(33.65±2.94)%〕及健侧摆动相时间〔(31.04±3.41)%比(26.77±2.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阳对刺呼吸补泻法可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偏瘫步态运动周期,提高步行功能。
李旗田福玲刘国荣郑德松陈金铭马树祥崔建美王洪彬李雪青
关键词:步态卒中
针灸治疗急性脊髓炎临床选穴规律探讨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通过对针灸治疗急性脊髓炎临床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探寻临床治疗急性脊髓炎常用腧穴及经络,以期为临床选穴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借鉴文献计量学及数据挖掘的相关方法,对针灸治疗急性脊髓炎的常用腧穴及经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治疗急性脊髓炎所选取的穴位中以足三里、三阴交、伏兔、悬钟、阳陵泉穴使用频率最高;十四经脉中胃经、胆经及脾经应用最为广泛。结论:针灸治疗急性脊髓炎有一定的疗效,应加强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以便于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提高临床疗效。
李旗邢雪连田福玲崔建美马树祥王洪彬李雪青高晓珊
关键词:急性脊髓炎针灸穴位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