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道远

作品数:127 被引量:493H指数:14
供职机构: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青年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文化科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91篇期刊文章
  • 23篇专利
  • 11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7篇建筑科学
  • 90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文化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社会学

主题

  • 88篇隧道
  • 18篇隧道工
  • 18篇隧道工程
  • 16篇盾构
  • 16篇围岩
  • 16篇衬砌
  • 15篇模型试验
  • 14篇寒区
  • 14篇寒区隧道
  • 10篇地震
  • 10篇冻胀
  • 10篇断层
  • 10篇浅埋
  • 8篇盾构隧道
  • 8篇混凝土
  • 7篇纤维混凝土
  • 7篇烈度
  • 7篇客运
  • 7篇客运专线
  • 7篇高烈度

机构

  • 113篇河北交通职业...
  • 58篇石家庄铁道大...
  • 39篇西南交通大学
  • 33篇北方工业大学
  • 13篇河北建设集团...
  • 7篇河北建设集团...
  • 5篇中建路桥集团...
  • 4篇石家庄铁道学...
  • 4篇四川省交通厅...
  • 3篇中铁十四局集...
  • 3篇北京市市政工...
  • 3篇北京中铁隧道...
  • 3篇中冶交通建设...
  • 2篇中铁二院工程...
  • 2篇河北科技大学
  • 2篇中铁隧道集团...
  • 2篇陕西铁路工程...
  • 2篇河北水利电力...
  • 1篇广州大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作者

  • 126篇王道远
  • 63篇袁金秀
  • 19篇朱永全
  • 17篇朱正国
  • 12篇李现者
  • 8篇崔光耀
  • 8篇刘柳
  • 8篇申骞
  • 7篇梁艳
  • 7篇刘炳华
  • 5篇王记平
  • 5篇刘佳
  • 4篇李栋
  • 4篇郑阳
  • 4篇闫新勇
  • 4篇曹胜语
  • 4篇曹文龙
  • 4篇尚新鸿
  • 4篇魏建华
  • 4篇郝晓龙

传媒

  • 17篇铁道工程学报
  • 8篇现代隧道技术
  • 7篇河北交通职业...
  • 6篇岩土工程学报
  • 6篇公路工程
  • 4篇岩石力学与工...
  • 3篇中外公路
  • 3篇四川建筑
  • 3篇铁道标准设计
  • 2篇城市轨道交通...
  • 2篇岩土力学
  • 2篇中国铁道科学
  • 2篇国防交通工程...
  • 2篇地下空间与工...
  • 2篇高速铁路技术
  • 1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教育探索
  • 1篇世界地震工程
  • 1篇建筑结构学报
  • 1篇铁道建筑

年份

  • 12篇2023
  • 10篇2022
  • 10篇2021
  • 10篇2020
  • 14篇2019
  • 10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11篇2015
  • 5篇2014
  • 8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11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1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线暗挖隧道下穿既有城市主干道施工方法比选被引量:5
2013年
以某双线暗挖隧道下穿既有城市主干道为工程背景,利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对WSS加固条件下上下台阶法、上下台阶增设临时仰拱法和上半断面预留核心土法进行对比分析,着重研究了既有主干道沉降,在建暗挖隧道受力、收敛、掌子面挤出位移以及塑性区开展深度进行分析。分析表明,上下台阶增设临时仰拱法达到了经济与安全的平衡,是较为合适的穿越方法。
李现者袁金秀王道远郑阳
关键词:双线隧道施工方法
寒区隧道冻害防治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寒区隧道冻害防治结构,涉及隧道技术领域,包括防水层、钢板层和保温层;所述防水层贴紧设置于寒区隧道的衬砌上,由涂抹于所述衬砌表面的乳化沥青层和与所述乳化沥青层粘结的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组成,所述钢板层...
王道远崔光耀崔海龙孙永杰袁金秀王悦杨杰李晓华吴昊刘剑南徐丽英扈光明杨君华李广盼
文献传递
浅埋偏压双连拱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方法研究被引量:23
2009年
由于双连拱隧道与单拱隧道在跨度、施工方法等方面的区别,对于双连拱隧道采用经验法或依据单拱隧道的荷载计算方法是不合理的。通过对双连拱隧道开挖平衡拱影响范围的分析,对双连拱隧道深浅埋分界深度的判别基准进行初步探讨,并由此对双连拱隧道荷载计算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建立双连拱隧道围岩压力荷载合理的计算方法。
王道远袁金秀
关键词:浅埋偏压双连拱隧道围岩压力
浅埋软弱围岩隧道快速进洞方法及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被引量:12
2018年
浅埋软弱围岩隧道一般采取CD法、CRD法和侧壁导坑法进洞,这些常规进洞方法需设置或拆除大量临时支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座隧道的工程进度。文章以某高速公路隧道为依托,建立了在超前大管棚和小导管联合预支护条件下采用CD法、CRD法、双侧壁导坑法和三台阶七步法进洞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对比分析了不同开挖方法控制围岩变形和支护受力的优劣,提出了"地表注浆+扩大拱脚+拱架Z型连接+拱脚槽钢纵梁"稳定性控制措施下的三台阶七步法快速进洞方案。数值计算和现场实测结果表明:该进洞方案更有利于发挥支护结构的棚架效应,可有效控制地层变位,减小支护应力,在保障安全进洞的同时,加快了施工的进度,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王道远袁金秀袁金秀王记平王凯夏勇王海蛟
关键词:浅埋软弱围岩隧道稳定性控制
交通隧道纤维混凝土衬砌承载机理及动力稳定性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王道远崔光耀杨彦岭许海亮常杰金家康闫红强田小路杨长
中国陆地地震占全球陆地地震的1/3,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高达全球的1/2,如何建造御灾能力更强的韧性工程成为工程建设者不得不面对的技术难题。依托京津冀及云贵川陕甘宁已建和在建工程,基于韧性工程建造理念,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
关键词:隧道设计
季冻区隧道离壁式波纹钢板保温套衬及其保温效果研究
2022年
为防治季冻区隧道中频繁出现的冻害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离壁式波纹钢板保温套衬,该套衬具有施工简便、防水性能可靠、防止混凝土掉块、提高聚氨酯使用寿命等优势,采用数值仿真对季冻区施作离壁式波纹钢板保温套衬隧道的温度场及其保温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季冻区隧道施作新型离壁式波纹钢板保温套衬后,阻隔了寒冷空气对衬砌结构的影响,围岩正温区范围增大,隧道冻结线由距衬砌0.48 m围岩处前移至保温套衬,有效防止了季冻区隧道冻害的发生;季冻区隧道贴壁式聚氨酯保温层的保温效果为89.90%~96.43%,新型离壁式波纹钢板保温套衬的保温效果为101.94%~107.14%,离壁式波纹钢板保温套衬的保温效果要优于贴壁式聚氨酯保温层。
崔光耀蒋梦新王道远王雪来
关键词:隧道工程保温效果
边坡抗滑结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边坡抗滑结构,属于抗滑结构技术领域,包括排水槽、多个排水单元和进水管。排水单元包括挡墙体和管路组件,管路组件包括连接管,挡墙体内设有容纳腔,连接管的第一端与挡墙体固定连接且与容纳腔连通。其中,当连接管位于...
舒国明陈前进王广州臧俊玲刘柳刘洁石鑫郝晓龙尚新鸿王道远
不中断交通的高速公路下大型框架结构顶进施工技术研究
冯卫星王道远王志强刘雪荣刘高锋任兴荣冯平均任保国赵洪勇赵银同李新辉王增敏郑欣丁军霞袁金秀魏建华李现者
该课题在调研分析国内既有高速公路大型框架结构顶进工程的基础上,提出了“管棚护顶、整箱预制、边挖边顶、监控量测、整体到位”的框架结构顶进技术,并应用弹塑性理论和计算机仿真技术对多形式、多工况的施工工艺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应用...
关键词:
关键词:高速公路施工工艺箱涵
基于浆液黏度时变性的盾构壁后注浆模型研究被引量:6
2020年
研究目的:盾尾同步注浆是盾构施工过程中重要环节之一,其浆液包裹促使管片处于"悬浮漂移"状态,稍有不慎极易造成隧道结构上浮或错台,进而引起管片开裂破损.基于Magg柱面扩散理论,推导考虑浆液黏度时变性与否两种情况下盾构隧道壁后注浆浆液扩散半径和注浆压力公式,通过算例对比分析注浆过程中隧道管片压力随时间、同步注浆浆液初始压力、扩散半径变化规律,为盾构管片设计施工提供理论基础.研究结论:(1)无论考虑浆液黏度时变性与否,管片所受压力及浆液扩散半径均与时间呈正向增长关系;(2)浆液扩散半径与初始注浆压力呈正向增大关系,管片所受到的压力与初始注浆压力呈指数增长关系;(3)不考虑浆液时变性的计算结果均高于考虑浆液时变性的计算结果的5%~10%,最大可超过70%,实际盾构同步注浆应予以重视;(4)实际工程可以通过调节初始浆液黏度比来降低管片压力,其初始浆液黏度比有效调控范围在2~6之间;(5)本研究成果可为盾构隧道结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曹胜语王道远袁金秀刘佳朱永全李现者
关键词:盾构壁后注浆
正断层黏滑错动作用下隧道抗错断技术模型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为提高穿越黏滑断层隧道的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开展了正断层黏滑错动作用下隧道抗错断措施作用效果室内模型试验。通过分析结构纵向应变、接触压力及安全系数,对未采取措施、结构加强、结构加强并施设减错层、结构加强并施设减错缝、结构加强并施设减错层和减错缝5种工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减错措施(减错层/缝或减错层+减错缝)后,沿隧道纵向结构纵向应变、接触压力增加倍数由剧烈变化变为较均匀变化;仅采用结构加强措施抵抗正断层黏滑错动对隧道结构的影响,效果有限;通过采用减错措施消减正断层黏滑错动对隧道结构的影响,效果明显,结构安全系数最小值增加8倍以上;通过采用结构加强并施设减错层和减错缝措施抵抗和消减正断层黏滑错动对隧道结构的影响,效果显著,结构安全系数最小值增加25.45倍。研究成果可为高烈度艰险山区黏滑正断层隧道的抗错断设防设计提供参考。
崔光耀祁家所肖剑王道远
关键词:隧道工程正断层模型试验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