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育英

作品数:28 被引量:153H指数:8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科大学校长研究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耐药
  • 6篇血培养
  • 6篇细菌
  • 6篇耐药性
  • 6篇病原
  • 5篇药敏
  • 5篇病原菌
  • 5篇病原学
  • 4篇药敏试验
  • 4篇药性分析
  • 4篇耐药性分析
  • 4篇杆菌
  • 3篇阴道
  • 3篇阴道微生态
  • 3篇原菌耐药性
  • 3篇菌病
  • 3篇菌药
  • 3篇抗菌
  • 3篇抗菌药
  • 3篇病原菌耐药

机构

  • 28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市朝阳区...
  • 1篇北京市西城区...

作者

  • 28篇王育英
  • 22篇王培昌
  • 16篇闵嵘
  • 15篇张丽丽
  • 14篇曹敬荣
  • 11篇谢威
  • 8篇张红艳
  • 8篇尚静
  • 7篇白书媛
  • 6篇段园园
  • 5篇王岩
  • 5篇李燕
  • 4篇张晓耕
  • 3篇王岩
  • 3篇赵琪彦
  • 2篇刘丹
  • 2篇王力红
  • 2篇张京丽
  • 2篇赵霞
  • 2篇白淑媛

传媒

  • 8篇中华实验和临...
  • 3篇检验医学与临...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医学综述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当代医师
  • 1篇中华医学检验...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第二届药物性...
  • 1篇2012北京...
  • 1篇第二届全国药...

年份

  • 1篇2020
  • 4篇2018
  • 1篇2017
  • 7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0
  • 2篇1998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分离胶法与十二烷基硫酸钠法在血培养阳性瓶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病原菌直接鉴定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评估分离胶促凝管法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法两种阳性血培养瓶前处理方法联合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快速鉴定病原菌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微生物室阳性血培养需氧瓶120例和厌氧瓶80例(经革兰染色镜检确认为单一菌),利用分离胶促凝管和0.5%SDS前处理后与转种纯培养菌落MALDITOFMS鉴定比较,评价两种方法的鉴定准确率。结果分离胶法和SDS法质谱鉴定与培养鉴定的符合率为86.0%和87.0%;分离胶法鉴定需氧瓶和厌氧瓶中病原菌的准确率为86.7%和85.0%,SDS法为85.0%和90.0%,两者鉴定需氧瓶中病原菌的鉴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DS法鉴定厌氧瓶中细菌的准确率显著高于分离胶法(χ~2=11.13、P<0.05);分离胶法和SDS法对革兰阴性杆菌的鉴定准确率(94.3%和94.3%)显著高于革兰阳性球菌(80.6%和83.3%)和真菌(50.0%和6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4.7、40.3、15.1,P均<0.01);分离胶法和SDS法鉴定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的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SDS法鉴定真菌和厌氧菌的准确率显著高于分离胶法(χ~2=11.05、P <0.01,χ~2=14.05、P <0.05);分离胶法和SDS法鉴定分值> 2.0分者分别占37.5%和45.0%(χ~2=20.48、P <0.05),1.6~2.0分者分别占33.0%和25.0%(χ~2=11.14、P <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1.6分者分别占15.5%和1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9、P> 0.05)。结论分离胶法和SDS法均可快速直接鉴定阳性血培养瓶中常见病原菌,显著缩短鉴定时间,在真菌和厌氧菌鉴定时以SDS法前处理MS鉴定效果较好。
王岩曹敬荣常玥陈典典段园园王育英闵嵘王培昌
关键词:十二烷基硫酸钠
肺鼻疽奴卡菌病并发多发脑脓肿的病原学鉴定与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肺鼻疽奴卡菌病合并多发脑脓肿的病原学分离鉴定特点,为临床和实验室认识及诊疗该类疾病提供帮助。方法: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诊疗经过和实验室对病原菌的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和16SrRNA序列测定并复习相关文献...
王育英
关键词:奴卡菌病脑脓肿
一株苯丙酮酸摩拉菌在血液及骨髓中的分离及鉴定
1998年
1997年4月我们在一位女性患者血液及骨髓中先后3次分离出一株革兰阴性球杆菌,经鉴定为苯丙酮酸摩拉菌。患者血清与该分离菌的凝集价为1:8。介绍如下。患者,女,45岁,因受凉后出现咳嗽、低热,体温在37~38℃之间,在门诊对症治疗无效。持续一个月后,体...
张秀梅杨珑王育英王育英
发热患者血液标本中Rothia aeria的分离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
2016年
目的总结Rothia aeria血流感染的临床与实验室鉴定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方法复习由该菌引起的血流感染病例,综合其形态学特征、生化特性、MALDI Biotyper质谱和16S r RNA序列相似性和系统发育分析对该菌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Rothia aeria血流感染为国内首例(Genbank登录号为KF691779)报道,经质谱和16Sr RNA可准确鉴定Rothia aeria。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其对左氧氟沙星、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庆大霉素、亚胺培南、哌拉西林和头孢他啶均敏感。临床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氨苄西林舒巴坦足量足疗程治疗,患者好转出院。结论 Rothia aeria引起感染临床少见,16S r RNA和质谱能准确鉴定Rothia aeria,血培养对病原诊断有重要价值。
曹敬荣王培昌沈定霞闵嵘张丽丽王育英王岩
关键词:血培养RRNA系统发育分析MALDI
2006-2009年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调查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15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的趋势,为合理选用抗菌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09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住院患者的血、尿、痰、脓液等标本中分离培养的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采用常规方法和梅里埃VITEK32型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研究所(CLSI)2008年版标准判定。结果:2006-2009年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分别为8.7%(251/2885)、7.6%(218/2868)、7.6%(172/2263)和13.1%(396/3023),2009年的分离率明显升高;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率分别为14.5%(417/2885)、13.3%(382/2868)、14.1%(319/2263)和10.7%(322/3023),分离率呈下降趋势。2006-2009年鲍曼不动杆菌对12种抗菌药的耐药率均上升,其中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从2006年的10.4%和11.2%上升至2009年的56.3%和57.1%,对头孢吡肟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从2006年的22.7%和20.3%上升至2009年的64.1%和52.5%,2009年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26.8%),其余14种抗菌药的耐药率均高于50%。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分别从2006年的22.8%和18.6%上升至2009年的29.2%和38.8%,2006年对亚胺培南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42.4%和45.8%,2009年分别下降至35.4%和37.9%,对其余11种抗菌药的耐药率无明显变化,2009年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15.0%)。结论:分析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有利于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和预防耐药菌株的传播。治疗该两菌引起的感染,可考虑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
白书媛王培昌李燕张丽丽闵嵘张红艳王育英尚静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细菌耐药性
构巢曲霉致肺曲霉病患者二例临床特征和病原学分析
2018年
目的探讨构巢曲霉致肺曲霉病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7年1月2例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病例信息,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对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两例患者均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史及多种基础疾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喘息等,胸部影像学显示肺部斑片状高密度影;实验室检测G试验和GM试验均为阳性;痰液直接涂片镜检可见隔菌丝,分支45°角,分离菌经质谱和测序分析确定为构巢曲霉。临床根据病原学结果改用伏立康唑治疗后患者症状及体征好转出院。结论构巢曲霉致肺曲霉病相对少见,病原学诊断对临床早期有效治疗肺曲霉病很重要。
王育英曹敬荣兰贺赵越谢威王岩闵嵘王培昌
关键词:构巢曲霉肺曲霉病
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微生态环境与真菌药敏分析被引量:24
2015年
目的分析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VVC)患者的阴道微生态环境及真菌药敏结果,为治疗VVC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对本院2013年7月至12月收治的447例VVC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微生态分析,对其中复发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真菌培养及体外药敏试验。结果447例VVC患者平均年龄32.99岁(17-67岁),79.19%的患者分布于21-30岁(44.52%)和31-40岁(34.67%)年龄段;单纯性VVC患者317例(70.92%),VVC+BV/BV中间型患者81例(18.12%),VVC+AV患者39例(8.72%),菌群抑制10例(2.24%);镜检看到假菌丝者372例(83.22%),仅看到芽生真菌孢子者75例(16.78%);VVC患者阴道菌群分布示优势菌为革兰阳性大杆菌326例(72.93%),革兰阴性小杆菌81例(18.12%),革兰阳性杆菌32例(7.16%),革兰阳性球菌7例(1.56%)以及无细菌10例(2.24%)。110例复发者经真菌培养与鉴定示白色假丝酵母菌92例(83.63%),热带假丝酵母菌10例(9.10%),光滑假丝酵母菌8例(7.27%);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白色假丝酵母菌对克霉素、咪康唑、制霉菌素的敏感率依次为58%、16%和65%,耐药率依次为2%、34%和27%;热带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对克霉素、咪康唑和制霉菌素的敏感率显著低于白色假丝酵母菌。结论VVC为育龄妇女多发病,白色假丝酵母菌仍是VVC的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提示临床应重视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阴道微生态环境分析,能为临床提供客观、全面的评价,对临床及时、准确的诊疗和预后判断提供帮助。
王岩曹敬荣闵嵘张丽丽王育英谢威段圆圆王培昌
关键词:阴道微生态细菌性阴道病真菌培养药敏试验
不同年龄段妇女阴道微生态状况分析被引量:37
2016年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女性阴道微生态构成及微生态失调的病原分布,为阴道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7月至2014年2月妇科门诊就诊的4 714例患者,按年龄分为6组(组距10岁),取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革兰染色、Nugent评分、功能评价等阴道微生态检测,分析各年龄段阴道微生态状况与病原间的相关性。结果 4 714例患者中微生态正常者842例(17.86%);阴道微生态失调者3 872例(82.14%)中菌群抑制474例(10.06%),优势菌群异常138例(2.93%),菌群正常但阴道p H值、乳酸杆菌功能异常者1 294例(27.45%);单纯性阴道感染者1 654例(35.09%),包括细菌性阴道病(BV)564例(11.96%)、BV中间型214例(4.54%),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658例(13.96%),滴虫性阴道炎(TV)12例(0.25%),单纯性需氧性阴道炎(AV)206例(4.37%);混合性阴道炎(MCVI)298例(6.32%)中主要为BV/BV中间型+VVC 156例(3.30%),其次是AV+VVC 74例(1.57%)。阴道微生态失调者年龄集中于21-30岁组(36.57%),31-40岁组(29.87%)和41-50岁组(16.63%)三组;混合性阴道炎、BV/BV中间型和VVC主要集中于21-30岁组(2.46%、4.62%和6.41%)和31-40岁组(1.87%、4.67%和5.01%)。随年龄增加及阴道微生态失调,阴道p H、Nugent评分和乳酸杆菌密集度变化显著(χ^2 =8.45、28.53、4.55,P=0.02、0.005、0.04)。结论育龄女性阴道感染发病率高,阴道p H和乳酸杆菌密集度与患者年龄及感染状况相关,应重视各年龄段女性阴道微生态检测。
曹敬荣王培昌闵嵘张丽丽王育英谢威段园园
关键词:阴道微生态年龄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混合性阴道炎
RAPD、ERIC-PCR联合REP-PCR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基因型的鉴定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基因型鉴定。方法以随机多态核苷酸序列(RAPD)、肠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ER IC)、基因外重复回文序列(REP)为引物进行PCR扩增,对43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基因分型,应用SPSS 16.0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三种方法均扩增出丰富的区带,将分离到的43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别分为3、4、4个谱型;将43株菌聚为3群,菌间的同源性较近。结论重症监护病房中存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流行,主要是由同一克隆株在不同科室及感染个体间相互传播所致。
刘丹王培昌赵霞王力红张京丽白淑媛张丽丽王育英张红艳
关键词:鲍氏不动杆菌细菌分型技术
临床标本分离的丝状真菌实验室检测与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出丝状真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结果,提高对该类感染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宣武医院临床标本分离到丝状真菌的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微生物学结果。比较肺部感染组和定植/污染组及存活组和死亡组的差异,分析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结果:共收集分离丝状真菌的患者110例,男70例,女40例;年龄(69.81±13.93)岁,年龄范围为26~97岁,≥60岁占82.73%。70例(63.64%)确诊为丝状真菌感染,其中肺部感染组62例(56.36%),致病菌以曲霉菌为主(87.10%,54/62)。定植/污染组40例(36.36%),均来自呼吸道标本,分离菌株包括曲霉菌(82.50%,33/40)、青霉属等。2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患者发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36,P<0.05)。2组标本均主要来源于呼吸科、急诊科和老年科。菌种分布均以曲霉菌属(烟曲霉和黄曲霉)居多,肺部感染组菌种分布更广。肺部感染组主要危险因素为有肺部基础疾病、糖皮质激素使用和糖尿病,肺部感染组较定植/污染组病死率高(35.48%比5.00%,χ^2=12.55,P<0.01)。肺部感染组患者住院期间均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好转40例(64.52%),死亡22例(35.48%)。死亡组患者年龄显著高于存活组(t=4.83,P=0.01),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是死亡主要危险因素(χ^2=8.40,P=0.02)。G试验和GM试验在肺部感染组检测阳性率高于定植/污染组(P值均<0.05)。结论:丝状真菌感染病死率高,通过对丝状真菌感染患者的微生物检验与临床特征研究,有利于提高丝状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曹敬荣王育英谢威王岩陈典典李文军刘云屹闵嵘王培昌
关键词:真菌定植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