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士梅

作品数:10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天津市急救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7篇急救
  • 5篇院前急救
  • 3篇院前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创伤
  • 2篇中毒
  • 2篇中毒患者
  • 2篇伤患者
  • 2篇流行病学特征
  • 2篇流行病学特征...
  • 2篇按压
  • 2篇创伤患者
  • 2篇创伤急救
  • 1篇低血糖
  • 1篇低血糖症
  • 1篇电图
  • 1篇心电
  • 1篇心电图
  • 1篇心电图示

机构

  • 10篇天津市急救中...
  • 1篇天津市第一中...
  • 1篇天津医院
  • 1篇天津市第三中...
  • 1篇天津市第四中...
  • 1篇天津市海河医...
  • 1篇天津市人民医...
  • 1篇天津市中医药...
  • 1篇天津市第二人...

作者

  • 10篇王士梅
  • 7篇唐峰
  • 3篇胡楠
  • 3篇李帅
  • 2篇张擎
  • 2篇刘向
  • 1篇杨积明
  • 1篇任怡
  • 1篇傅强
  • 1篇刘莉
  • 1篇王湘
  • 1篇潘三改
  • 1篇谢祎
  • 1篇于维莉
  • 1篇田丽
  • 1篇张富玉
  • 1篇万振
  • 1篇耿莉
  • 1篇朱欢
  • 1篇刘媛媛

传媒

  • 4篇中国城乡企业...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年份

  • 6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5
  • 2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5G技术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及探索
2024年
随着数字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往的创伤医疗救治模式已不能适应未来医学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大数据共享背景下的5G技术助力创伤急救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并已在一些救治过程中尝试应用。探索出更多5G技术应用于创伤识别、救治及预防的新场景,有望实现区域急救资源合理调配、生命体征信息实时传输及创伤救治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提高创伤患者的救治效果。
刘洋王士梅
关键词:创伤急救
院外心脏骤停复苏成功一例被引量:1
2015年
患者,男,41岁,于2012-07—18“游泳时突发意识不清”由第一目击者将之转移至池边确认颈动脉无搏动后给予胸外按压,并呼叫120,8min后急救车到达现场。现场查体及入院查体:现场患者面容青紫,呈叹气样呼吸,血压未测到,心电图示“室颤”,给予除颤后出现房颤,
唐峰王士梅刘向
关键词:院外心脏骤停入院查体胸外按压意识不清心电图示急救车
低血糖症602例院前急救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低血糖症及低血糖危象的院前急救措施,减少误诊漏诊。方法回顾天津市急救中心2 012年12月-2 0 1 3年1 2月救治的6 0 2例低血糖患者的临床资料,5 6 4例患者院外应用快速血糖仪检测末梢血糖予以确诊,给予院前治疗措施。结果(1)神经系统症状占呼救原因的首位;(2)现场快速血糖检测是防止低血糖症漏诊的有效方法;(3)快速、足量补充葡萄糖是治疗低血糖症的有效治疗方法。结论院前急救应加强对低血糖症的重视,强化对低血糖症的认识,重视低血糖危象的识别,对可疑患者进行现场血糖检测,避免漏诊。已确诊的患者给予快速、足量补充葡萄糖,避免低血糖对机体的进一步伤害。
王士梅唐峰
关键词:低血糖症院前急救
297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院前急救流行病学分析
2024年
目的 分析天津市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院前急救流行病学特征,为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和院前抢救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天津市急救中心院前病历记录系统数据库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2月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基本信息,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院前急救的性别、年龄、出诊时间等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97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院前急救中,男女比例为1:1.01,中青年患者240例,占80.8%。院前救治中毒人数最多的时间段是20:00—24:00,共76例,占比25.6%;最少的时间段是4:00—6:00和8:00—10:00,共19例,占比6.4%。一年中冬季院前救治人数最多,共107例,占比36.0%;夏季最少,共41例,占比13.8%。结论 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无明显性别差异,年龄以中青年患者为主,每年冬季中毒患者较多,冬季来临前加强多方媒体力量进行预防知识宣传,培训医护人员相关知识和技能,遇到中毒患者进行规范救治并送往有抢救能力的医院,有效降低一氧化碳中毒率,提高救治有效率。
李春喆唐峰王士梅
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院前急救流行病学
新冠病毒感染"乙类甲管"期间定点医院集束化院感防控体系的建设体会被引量:1
2024年
波及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持续3年,对人类生命健康和经济活动造成了严重影响。中国的疫情防控经历了应急性超常规防控阶段、应急常态化防控阶段和应急常态化向"乙类乙管"常态化过渡转段阶段,取得了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天津市新冠病毒感染救治定点医院在疫情防控的各阶段均圆满完任务,积累了宝贵经验。本文总结定点医院"乙类甲管"期间院感防控(感控)体系建设经验,概括为集束化"3、2、1"感控体系,即外、中、内"三环",绿、橙、红"三区",前、中、后"三事";"两天预净化"和"双点长制";"一个模块"化管理。应急情况下,可采用简化版的集束化感控体系,其特点为:一是强调"集束化",即关键措施的整体效能,避免任何短板的发生。二是强调感控理念的转变,使感控最大化地为医疗服务提供安全保障。三是强调流程的优化,防控措施既要全面和重点突出,又要防止过度;利用最少的资源,达到最佳的感控效果。四是强调对感控工作的质量控制,关注流程的重要性,提倡"制度瘦身,流程增肥"的理念。五是强调未来的发展寄希望于人工智能,以期最大程度地提高防控质量和效率。六是强化持续的培训和再培训,利用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多样化的培训方法,确保感染控制的政策和程序清晰易懂、易于遵循,并建立实施评估和反馈机制,使医务人员随时保持应急状态。
杨万杰刘先夺王西墨徐卫国张磊傅强杨积明钱静张富玉田丽张文龙张宇陈征邵世峰王湘耿莉任怡王莹史丽霞万振谢祎刘媛媛于维莉韩晶刘莉朱欢于自江刘宏阳王士梅
关键词:防控体系
紧急医疗服务自动派车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紧急医疗服务自动派车系统,包括控制主机、信号发出模块、救护资料模块、车辆监测模块、路况获取模块和车辆调派模块,所述控制主机接收信号并发出执行命令,所述信号发出模块的终端为固定电话、手机和专用软件,人们通过手机...
唐峰张新升张擎李帅胡楠谭沛泽王士梅李峥
院前急性中毒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分析院前急性中毒患者流行病学规律及其特点,为院前急性中毒患者诊治转运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2月天津市急救中心院前急性中毒患者的基本情况,分析其中毒特点。结果共收集中毒患者7064例,中毒高发中位年龄为37(27,51)岁,男女性别比为1.93:1。中毒病例数前3位分别为急性乙醇中毒4724例、占比66.87%,药物中毒1703例、占比24.11%,一氧化碳中毒293例、占比4.15%。冬季中毒人数最多,春季最少;每日20:00—24:00中毒患者最多,4:00—8:00最少;中毒人数公共场所最多,其次为家庭,工作地点最少。中毒途径以消化道为主,共6629例、占比93.84%。结论院前急性中毒患者以急性乙醇中毒最为常见,药物中毒和一氧化碳中毒亦占有一定比例,这3类中毒以中青年为主,冬季多见,中毒途径以消化道为主,呼救地点以公共场所和家庭为主。医疗机构应加强中毒的诊治培训,并在冬季来临前做好各类中毒高峰救治准备,从而有效控制急性中毒的发生。
唐峰王士梅谭沛泽李帅胡楠
关键词:院前急救中毒流行病学
天津市中心城区及环城区100974例院前急救创伤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天津市中心城区及环城区院前急救创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建立科学全面的创伤预防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天津市急救中心接诊、救治和转送的院前创伤患者100974例相关资料,并将性别、年龄、事件时间和地点、致伤原因和受伤部位等特点进行分析和概括。结果本研究共纳入院前创伤患者100974例,创伤患者例数总体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男性占比57.12%,女性占比42.88%,男女比例为1.33:1。创伤高发年龄段为35~64岁,占总例数的43.76%。按照致伤原因分类,跌倒伤占比最高(36.80%),其次为交通事故伤(29.00%),≥65岁的人群以跌倒伤为主要致伤原因,<65岁人群以交通事故为主要致伤原因。除跌倒伤外,在各类原因所致的创伤例数中男性患者均多于女性。夏秋季创伤患者量较多,跌倒伤主要发生在秋季,交通事故伤主要发生在夏季。上午时段创伤发生例数最多,占33.17%。创伤好发地点首位为交通道路,占39.16%。创伤主要发生在头颈部和下肢部,分别占25.07%和21.28%,跌倒伤常见于下肢部,交通事故伤常见于头颈部。结论天津市中心城区及环城区院前创伤急救的发生与人群、时间及区域分布特点等因素密切相关,充分掌握创伤病例特征,对于指导院前急救资源合理配置以及建立有效的创伤预防体系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刘洋王士梅胡楠毕丛
关键词:院前急救创伤流行病学
按压止血模型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按压止血模型,涉及急救人员培训技术领域,包括头部模型和连接信号线,所述头部模型的底部设置有颈部模型,且颈部模型的底部设置有背部模型,所述背部模型的中部设置有主控制器,且主控制器电性连接有指示灯、压力传感器...
唐峰张擎邵小颖李开涛李帅谭沛泽王士梅潘三改刘向刘尔斌
天津市院前创伤患者颈托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2014年
目的调查分析天津市急救中心对院前创伤患者颈托使用的现状,为院前急救中预防性使用颈托提供依据。方法对院前创伤患者进行调查,分析颈托使用的现状,查找不合理使用的原因,提出合理使用的方案。结果院前创伤尤其是意识障碍患者和意识清楚伴头背部损伤患者并没有引起院前急救医生的足够重视,颈托使用率不容乐观。结论应加强急救医生院前创伤急救的培训,提高对院前创伤急救过程中保护颈椎的重视。
唐峰王士梅
关键词:院前急救创伤急救颈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