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光辉

作品数:62 被引量:147H指数:6
供职机构:四川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手术
  • 19篇肿瘤
  • 19篇外科
  • 11篇内镜
  • 10篇沟通性
  • 9篇外科治疗
  • 8篇颅底
  • 8篇沟通性肿瘤
  • 7篇入路
  • 7篇切除
  • 7篇外科手术
  • 6篇前颅底
  • 6篇鼻内
  • 6篇鼻内镜
  • 5篇手术治疗
  • 5篇缺损
  • 5篇细胞
  • 5篇颅内
  • 5篇麻醉
  • 4篇软骨

机构

  • 46篇四川省肿瘤医...
  • 22篇四川大学华西...
  • 6篇解放军452...
  • 2篇山东省肿瘤医...
  • 2篇成都市第一人...
  • 2篇解放军第45...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成都市第二人...
  • 1篇泸州医学院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62篇王光辉
  • 30篇刘劲松
  • 28篇吴宇平
  • 23篇马杰科
  • 15篇吕扬成
  • 15篇朱江
  • 14篇吕杨成
  • 14篇梁传余
  • 10篇张虹
  • 9篇牟虹
  • 7篇李成
  • 6篇李文
  • 5篇张勤修
  • 5篇殷雁斌
  • 5篇王力红
  • 4篇王闽
  • 4篇刘世喜
  • 4篇邹剑
  • 3篇汤磊
  • 3篇孙昌进

传媒

  • 9篇四川医学
  • 6篇实用医学杂志
  • 5篇中国耳鼻咽喉...
  • 5篇华西医学
  • 2篇中国内镜杂志
  • 2篇四川肿瘤防治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 2篇中华整形外科...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西南国防医药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肿瘤预防与治...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重庆医学

年份

  • 4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1篇2009
  • 9篇2008
  • 10篇2007
  • 8篇2006
  • 7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扁桃体肿瘤2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扁桃体良、恶性肿瘤病理分型及临床特点 ,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研究 1997~ 2 0 0 2年收治的有完整资料的扁桃体肿瘤 2 5例。结果 扁桃体良性肿瘤 7例 ,占 2 8% ,恶性肿瘤 18例 ,占 72 % ,分别采用不同方法治疗 ,随访 2 0例 ,随访时间 6个月至 4年 ,4例出现局部及远处转移 ,已死亡 3例。结论 扁桃体良、恶性肿瘤临床易出现误诊 ,综合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王光辉梁传余
关键词:扁桃体肿瘤误诊
鼻源性眶内脓肿的诊治体会
2009年
目的探讨鼻源性眼眶并发症的治疗体会。方法26例鼻源性眼眶并发症患者在全麻或局麻下分别用鼻内镜、鼻侧切开以及眼眶手术治疗,手术开放了病变的鼻窦,清除了鼻腔、鼻窦内不可逆的病变,对眼眶脓肿彻底引流,行眶内容物减压。结果21例患者的病变鼻腔鼻窦以及其所累及眼眶的感染均治愈,1例与术前视力一致,另1例因视神经萎缩而视力下降。3例在其他症状消失后仍残留不同程度的眼球运动障碍。结论鼻源性眶内脓肿应在脓肿切开的同时治疗原发病灶,鼻内镜对此类手术有优势,但仍需注意并发症的发生。
卢松王光辉刘真君陶远孝
关键词:鼻窦内镜手术鼻部疾病并发症
鼻内镜下额隐窝区域手术的应用解剖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为鼻内镜下额隐窝区域手术提供相应的解剖基础。方法:(1)成人干颅骨5例(10侧),从正中矢状位锯开,观察额窦、额隐窝及毗邻骨性解剖结构;(2)成人湿性尸头5例(10侧),从正中矢状位锯开,观察额窦引流部位,以量角器、直尺等测量工具测量相关解剖数据;(3)另选成人湿性尸头标本5例(10侧),模拟经鼻内镜鼻丘径路额窦开放术,鼻内镜下观察额隐窝及毗邻结构解剖特征。结果:(1)额隐窝作为额窦引流通道,具有复杂的三维空间结构;(2)鼻内镜下经鼻丘径路额窦开放手术可充分暴露额隐窝范围,鼻丘、钩突和毗邻结构的解剖关系决定了具体的手术方式;(3)筛前动脉距鼻小柱与鼻翼交点(58.0±2.9)mm,与鼻底夹角(51.0±3.9)°,是辨认额窦口及前颅底的重要标志。结论:鼻丘、钩突及筛前动脉为鼻内镜下额隐窝区域手术的重要解剖标志,准确辨认额隐窝及毗邻结构的解剖关系,有助于提高手术的彻底性及避免严重的手术并发症。
邹剑张勤修刘世喜王光辉安会明梁传余
关键词:额隐窝鼻丘鼻内镜
亲属活体供肾肾切除术30例的麻醉体会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亲属活体供肾肾切除术的麻醉处理要点。方法通过对30例亲属活体供肾肾切除术围麻醉期麻醉处理的观察,分析总结出此类手术的麻醉要点。结果本组30例手术均获得成功,围麻醉期均较平稳,患者恢复良好。结论麻醉前准备充分,麻醉操作合理准确,术中加强监测和管理,术后积极镇痛并随防,此类患者的麻醉是安全有效而且舒适的。
牟虹王光辉殷雁斌
关键词:亲属活体供肾肾切除术麻醉
神经内镜在前颅底沟通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讨论神经内镜在前颅底沟通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经典的颅面联合进路结合神经内镜对20例鼻腔、鼻窦-颅沟通性肿瘤、鼻-眶-颅沟通性肿瘤进行切除,并同期行带蒂额肌帽状腱膜颅骨瓣修复前颅底缺损。结果20例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如脑脊液漏、颅内感染,肿瘤全切率75%,次全切除率20%,部分切除5%,良性肿瘤4例,至今全部存活;恶性肿瘤16例,2年生存11例,3年生存8例,5年以上存活6例。结论神经内镜能够有效地帮助颅面联合进路完整切除前颅底沟通性肿瘤,同时具备良好地照明,切除范围广,增加了手术的安全和彻底性,适合应用于前颅底沟通性肿瘤手术中。
马杰科吴宇平刘劲松吕杨成王光辉朱江
关键词:神经内镜前颅底沟通性肿瘤颅面联合入路
神经内镜辅助下颅面联合入路切除前颅底沟通性肿瘤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总结在内镜辅助下前颅底沟通性肿瘤的手术切除方法。方法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颅面联合入路对15例鼻腔、鼻窦-颅沟通性肿瘤及4例鼻-眶-颅沟通性肿瘤行手术切除,对颅底缺损区同期行带蒂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修复。结果19例肿瘤全切15例(78.9%),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均未发生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其中良性肿瘤4例,至今全部存活;恶性肿瘤15例,2年生存11例,3年生存8例,5年以上存活6例。结论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颅面联合入路,进行前颅底沟通性肿瘤切除,辅以带蒂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修复颅底缺损区,肿瘤切除安全彻底、方便可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王光辉吴宇平孙昌进吕杨成刘劲松马杰科朱江
关键词:神经内镜前颅底沟通性肿瘤
鼻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海绵窦解剖学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通过鼻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海绵窦解剖学研究,为临床治疗海绵窦区病变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2例成人尸头上进行,在鼻内镜下经鼻蝶入路进入海绵窦,观察窦内重要血管、神经的走行,并从颅内切开海绵窦,测量神经血管在窦内的长度、外径及与鞍底中线间的距离。结果在鼻内镜下可顺利进入海绵窦,清楚显露海绵窦内、外壁、颈内动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及眼神经,并对其进行全程游离。结论鼻内镜下经鼻蝶入路进入海绵窦,操作简便,创伤小,可清楚暴露海绵窦内部结构,可用于临床上海绵窦病变的治疗。
王光辉张勤修吴宇平刘世喜邹剑梁传余吕杨成刘劲松
关键词:海绵窦内镜经鼻蝶手术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侧脑室内肿瘤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总结显微外科切除侧脑室内肿瘤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侧脑室内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肿瘤位于侧脑室三角区或颞角10例,枕角4例,额角2例,室间孔区2例;病理性质为脑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间变性胶质瘤等。结果肿瘤全切15例,次全切3例。随访16例,失访2例,随访时间3个月~6年,平均2.3年;治愈14例,复发2例,同向偏盲2例,癫疒间1例,肢体瘫无好转1例。结论侧脑室内肿瘤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可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
刘劲松张虹吴宇平吕扬成马杰科王光辉汤磊
关键词:肿瘤侧脑室神经外科手术
手术结合伽玛刀治疗巨大听神经瘤19例
2007年
目的:探讨巨大听神经瘤的临床治疗方法,旨在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复发率和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巨大听神经瘤患者32例,以我科开始伽玛刀治疗时间为界,分为单纯手术组13例,手术+伽玛刀治疗组19例,对比分析两组的治愈率、复发率、术后面瘫发生率等差异。结果:两组症状恢复优的患者相比较,X2=4.67,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术后面瘫发病率两组相比较,x2=4.02,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病死率虽无统计学差异,但手术+伽玛刀组无死亡病例。结论:手术结合伽玛刀治疗巨大听神经瘤,可显著提高患者治愈率,促进神经症状恢复并减少术后面瘫的发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
王光辉吴宇平吕杨成刘劲松马杰科
关键词:神经瘤Γ射线放射外科手术
椎管内肿瘤显微外科治疗56例报告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术式与方法选择,脊柱脊髓与神经功能的保护和重建,评价半椎板切除入路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7月经半椎板或全椎板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及对沟通性肿瘤部分采用附加切口手术共56例。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8例;1例颈部与1例胸部沟通性肿瘤未切除椎板,余下均行椎板切除。结果手术后病理为:神经鞘瘤28例,脊膜瘤18例,神经节细胞瘤4例,星形细胞瘤4例,室管膜瘤2例;除星形细胞瘤2例外未能全切,其余均全切。半椎板切除入路者无手术并发症和脊柱畸形,术后下床早。结论经半椎板切除入路较全椎板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能够尽可能减少对椎体损伤,保留脊柱后柱结构,组织的完整性;增强脊柱稳定性及减少脊柱功能损伤;患者术后效果好,卧床时间短;对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入路方法,同样可取得较好疗效。
刘劲松吴宇平马杰科朱江王光辉吕扬成张虹
关键词:椎管肿瘤显微治疗椎板切除术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