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宇平
- 作品数:65 被引量:129H指数:6
- 供职机构:四川省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研究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胸大肌皮瓣在晚期口咽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 1991年
- 本文报道两例晚期口咽癌病例,小结在晚期口咽癌的综合治疗中应用胸大肌皮瓣进行修复手术的经验。对于晚期口咽癌,强调采用合理的计划性综合治疗。对于口咽癌联合根治术后的组织缺损,推荐首选胸大肌皮瓣进行一期修复。
- 陶远孝杨光蓉米文玉廖海星张虹张兵吴宇平
- 关键词:胸大肌皮瓣口咽肿瘤综合疗法
- 带血管蒂肌肉组织瓣在鼻咽癌挽救性手术中的应用
- 1996年
- 报道5例鼻咽癌挽救性手术治疗,术中应用带血管蒂的肌肉组织瓣6个,移位覆盖保护颈部大血管和重要神经,消灭死腔促进创口愈合,从而减少或避免了危险并发症的发生。因此,该方法是鼻咽癌挽救性手术中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之一。
- 陶远孝张虹吴宇平廖文满廖海星陈建超张兵
- 关键词:鼻咽肿瘤外科手术肌皮瓣
- 鼻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海绵窦解剖学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通过鼻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海绵窦解剖学研究,为临床治疗海绵窦区病变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2例成人尸头上进行,在鼻内镜下经鼻蝶入路进入海绵窦,观察窦内重要血管、神经的走行,并从颅内切开海绵窦,测量神经血管在窦内的长度、外径及与鞍底中线间的距离。结果在鼻内镜下可顺利进入海绵窦,清楚显露海绵窦内、外壁、颈内动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及眼神经,并对其进行全程游离。结论鼻内镜下经鼻蝶入路进入海绵窦,操作简便,创伤小,可清楚暴露海绵窦内部结构,可用于临床上海绵窦病变的治疗。
- 王光辉张勤修吴宇平刘世喜邹剑梁传余吕杨成刘劲松
- 关键词:海绵窦内镜经鼻蝶手术
- 60例前颅底区沟通性肿瘤的外科治疗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前颅底区沟通性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60例前颅底区沟通性肿瘤患者的资料,均行外科治疗,经病理证实良性肿瘤21例,恶性肿瘤39例。手术入路的选择为颅面联合入路44例,眶内容物剜除术5例,鼻侧切开术3例,前额硬膜外入路5例,眶外侧入路3例。结果:肿瘤全切51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5例。肿瘤切除后前颅底区组织缺损的修复采用带蒂额肌帽状腱膜颅骨裂层瓣修复27例。术后45例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手术死亡病例。并发症主要为颅神经损伤5例,伤口感染4例,其中局部加强换药愈合2例,清创缝合愈合2例,暂时性的脑脊液漏2例。术后放射治疗23例,剂量为45Gy~65Gy,术前或术后化疗15例,主要方案为DDP(顺铂)、5-FU(5-氟脲嘧啶)、平阳霉素。经信访或门诊随访1年~9年,死亡11例,失访2例。结论:前颅底区沟通性肿瘤以外科治疗为主,手术治疗是有效的,颅面联合入路是主要的手术方式,肿瘤切除后前颅底区组织缺损的修复采用带蒂额肌帽状腱膜颅骨裂层瓣修复是可靠和安全的。此区肿瘤的手术治疗难以达到肿瘤切除的"安全界",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是主要的死亡原因,需有计划地进行综合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 吴宇平王闽刘劲松马杰科吕扬成王光辉张虹
- 关键词:沟通性肿瘤外科治疗
- 沟通性鼻腔肿瘤的外科治疗(附75例报告)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沟通性鼻腔肿瘤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75例患者均行术前CT检查定位诊断。颅鼻沟通性性肿瘤63例,其中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8例,神经胶质瘤14例,低分化癌15例,嗅母细胞瘤17例,胚胎性横纹肌肉瘤9例。口鼻沟通性肿瘤12例,其中硬腭混合瘤9例,乳头状瘤3例。63例采用颅面联合进路,12例采用Weber-Fergusson进路。结果 75例患者肿瘤全切56例,次全切除12例,部分切除7例,无术中死亡病例。63恶性沟通性肿瘤随访57例,术后1年存活55例,术后2年存活46例,术后3年38例。结论沟通性鼻腔肿瘤分别采用颅面联合联合进路、Weber-Fergusson进路,可充分显露肿瘤,采用带蒂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修复颅底缺损,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 王光辉牟虹张虹吴宇平吕扬成刘劲松马杰科李成朱江
- 关键词:外科治疗
- 听神经瘤的显微外科治疗(附46例报告)
- 2008年
-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治疗听神经瘤的优缺点及面神经的保护。方法46例听神经瘤在神经内镜辅助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开枕骨骨瓣约5cm,上达横窦,下至枕骨大孔,内至中线,外达乙状窦后,十字形剪开脑膜,剪开前先行“1”字形切口,缓慢释放枕大池脑脊液再行手术切除,术后进行随访。伴非交通性脑积水未能解除中脑导水管压迫者可行Torkldsen手术。结果肿瘤全切33例(72%),次全切12例(26%),1例因大出血未能切除。面神经解剖保留39例(85%)(其中含有4~6cm的肿瘤9例,〉6cm^2例),面神经重建2例,未能保留1例。无死亡患者。结论在神经内镜辅助下采用显微外科治疗听神经瘤是面听神经得以保护,瘤体全切的关键。熟炼的手术技巧及扎实的显微解剖知识是手术疗效的保证。内镜的应用可使术野照明好,直观了解辨别手术进程及深部解剖结构关系利于手术和保护神经血管与脑干。
- 刘劲松李成吴宇平吕扬成王光辉马杰科朱江汤磊
- 关键词:听神经瘤显微手术
- 带蒂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修复前颅底被引量:28
- 2002年
- 目的 探讨颅颌面联合手术中前颅底区软硬组织洞穿性缺损Ⅰ期修复重建的方法。方法 采用带血管蒂的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 ,该瓣的血管蒂可为双蒂也可为单蒂。在术中Ⅰ期修复重建了 12例前颅底区软、硬组织缺损。取瓣面积可达 8cm× 15cm左右。结果 用该瓣修复的12例患者无颅内感染和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 ,伤口全部Ⅰ期愈合。 9例恶性肿瘤患者随访 2年以上 8例 ,存活 2年的 5例。结论 带蒂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血管恒定、血供好、组织薄软、带颅骨外板使其支撑力度强又可弯曲成型 ,取瓣径路与术野一致 。
- 张虹吴宇平陶远孝廖文满吕杨成胡国华高国亮杨桂芬吴家玉谭永富
- 关键词:外科手术方法骨重建
- 前颅底沟通性肿瘤的手术治疗(附19例报告)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总结前颅底沟通性肿瘤的手术切除与修复方法。方法采用颅面联合进路进行16例鼻腔、鼻窦-颅沟通性肿瘤及鼻-眶-颅沟通性肿瘤切除,并同期行带蒂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修复;3例眶颅沟通性肿瘤行额下选路手术切除。并行颞肌筋膜修补。结果19例术后均未发生脑脊液漏、颅内感染。随访17例,2年生存13例,3年生存8例,5年以上存活2例。结论颅面联合进路、额下进路进行前颅底沟通性肿瘤切除,加以带蒂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颞肌筋膜瓣修复,切除彻底、安全,修复方便、可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切除及修复方法。
- 王光辉陶远孝吴宇平张虹吕杨成刘劲松
- 关键词:外科手术手术治疗
- 晚期嗅神经母细胞瘤治疗经验被引量:3
- 1997年
- 晚期嗅神经母细胞瘤治疗经验张虹陶远孝廖文满王朝晖吴宇平樊晋川陈建超王桃仙郎锦义嗅神经母细胞瘤是鼻腔较少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筛窦、鼻腔。可向眼眶、前颅底、额叶、上颌窦等处扩展。我科从1984~1994年共收治4例嗅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皆行颅面联合进路根治...
- 张虹陶远孝廖文满王朝晖吴宇平樊晋川陈建超王桃仙郎锦义
- 关键词:鼻腔肿瘤嗅神经母细胞瘤外科手术放射疗法
- 头皮恶性肿瘤侵入颅内组织的外科治疗
- 2008年
- 目的探讨头皮恶性肿瘤侵入颅内组织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以外科治疗为主的头皮恶性肿瘤侵入颅内组织的治疗效果。肿瘤全切18例,次全切2例,大部分切除1例。切除肿瘤后造成的组织缺损修复主要是头皮软组织层及硬脑膜的修复。术后12例行放射治疗,剂量50~75 Gy,4例行化学治疗:结果主要并发症有皮瓣部分坏死3例,脑脊液漏2例,颅内感染1例,周围型面瘫1例,昏迷7天后苏醒1例。随访期2~7年,7例死亡,1例失访。死亡原因:局部复发2例,全身转移3例,全身衰竭1例,肺心病1例。结论头皮恶性肿瘤侵入颅内组织属于晚期肿瘤,仍可以行手术治疗,术后结合放疗、化疗,可改善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 吴宇平王闽吕杨成刘劲松王光辉
- 关键词:头皮恶性肿瘤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