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段惠川

作品数:16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细胞
  • 4篇畸形
  • 4篇干细胞
  • 3篇手术
  • 3篇先天
  • 3篇先天性
  • 3篇毛囊
  • 3篇成骨
  • 2篇增宽
  • 2篇头颅
  • 2篇头颅畸形
  • 2篇皮肤
  • 2篇外科
  • 2篇外科手术
  • 2篇小鼠
  • 2篇毛囊干细胞
  • 2篇面中部
  • 2篇眶距
  • 2篇眶距增宽症
  • 2篇基因

机构

  • 16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济南大学
  • 1篇山东省千佛山...
  • 1篇山东省医学科...
  • 1篇山西省人民医...
  • 1篇阜阳市人民医...
  • 1篇阜阳市肿瘤医...

作者

  • 16篇段惠川
  • 10篇徐梁
  • 10篇袁捷
  • 9篇俞哲元
  • 9篇韦敏
  • 4篇李东
  • 3篇白珊珊
  • 2篇耿英楠
  • 1篇潘晓岗
  • 1篇吴巍
  • 1篇孟飞
  • 1篇余东
  • 1篇曹谊林
  • 1篇王彦
  • 1篇刘炬
  • 1篇郗林鹤
  • 1篇郭相凯
  • 1篇韩志华
  • 1篇李俊宪
  • 1篇曹治敏

传媒

  • 4篇中华整形外科...
  • 4篇组织工程与重...
  • 3篇中华医学美学...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国口腔颌面...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组织工程与重...
  • 1篇第六届全国组...

年份

  • 1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良Park重睑术与传统切开重睑术疗效比较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探讨改良Park重睑术与传统切开重睑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在笔者医院医学美容科行重睑术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重睑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Park重睑术进行治疗,两组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一期愈合情况及手术相关指标;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的满意度评分和眼睑形态评分;统计两组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期愈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拆线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两组满意度评分和眼睑形态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切开重睑术,改良Park重睑术可明显改善患者手术指标,促进一期愈合,并能提高患者重睑修复效果和满意度,具有较高安全性。
曹程程曹治敏段惠川
关键词:重睑成形术
颅骨干骺端发育不良的手术治疗
2020年
目的回顾颅骨干骺端发育不良(craniometaphyseal dysplasia,CMD)病例的治疗过程和临床效果,总结治疗经验。方法2004年6月至2018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共收治3例CMD患者,第1例为1岁男性患儿,仅给予降钙素等药物治疗;第2例为5岁男性患儿,行鼻腔扩大、眶距缩窄术及內眦韧带移位术;第3例为7岁男性患儿,行颅骨重排+鼻畸形矫正术。观察患儿术后治疗效果。结果第1例患儿通过药物治疗后,实验室检查钙含量、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素均恢复正常,随访2个月,无并发症但畸形无改变。第2例患者术后鼻腔明显扩大,眶间距缩窄16~17 mm,但患儿颅面部畸形并未得到明显改善。随访半年,鼻腔功能处于良好状态。第3例患儿术后颅骨厚度由3 cm降至1~2 cm,头颅前后径缩短了6 cm,舟状头畸形明显改善。术后即刻复查DD二聚体为4.25 mg/L,FDP为20.6μg/ml,均较术前(DD二聚体0.98 mg/L,FDP 7.24μg/ml)明显升高。术后2周,因创面感染药物治疗无效,行颅骨重排术后清创术。颅骨重排术后10个月患儿再次因感染入院,CT示骨质吸收,于全麻下行颅骨外露清创缝合术及颅骨修补术。颅骨重排术后16个月随访,患儿病情稳定,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药物治疗对CMD具有一定的作用,而手术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手术风险高,并发症多,需要反复多次手术。
耿英楠袁捷俞哲元徐梁段惠川韦敏
关键词:骨吸收
Crouzon综合征面中部截骨牵引术后气道改变的影像学分析
2021年
目的分析Crouzon综合征患者面中部截骨牵引术后上呼吸道的影像学变化,以及手术对患者呼吸功能的改善。方法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Crouzon综合征患者15例,予以LefortⅢ或Monobloc截骨+面中部外置牵引器植入手术治疗,术后常规行面中部牵引成骨(1 mm/d),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行影像学测量和多导睡眠呼吸监测检查,分析上气道相关骨性面积、气道狭窄点距离、上气道体积及呼吸功能指数改善情况。结果患者术后腭咽以上气道相关骨性面积较术前显著增大,上气道鼻咽及腭咽处狭窄点宽度明显增宽,上气道体积也有显著性增加;睡眠呼吸监测结果提示,患者呼吸功能相关指数均较术前有显著好转。结论面中部牵引成骨可有效改善Crouzon综合征患者的上呼吸道通气情况,矫正患者阻塞性呼吸障碍。
徐梁段惠川马晧钧李东周思政俞哲元韦敏袁捷
关键词:CROUZON综合征影像学分析睡眠呼吸监测
全基因组测序鉴定3对单卵双胞胎中眶距增宽症致病基因突变及其验证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在3对表型存在差异(眶距增宽/眶距正常)的单卵双胞胎中鉴定面裂相关眶距增宽症的致病基因突变并进行验证和机制研究。方法纳入2014年5月至2019年5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3对单卵双胞胎,男2例,女4例,年龄5~18岁,双胞胎中均为1例眶距增宽症患者,1例眶距正常者,且眶距增宽均为面裂所致。对3对双胞胎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筛选眶距增宽症的突变基因。纳入该院同期33例面裂相关眶距增宽症患者和50例健康人作为验证样本,采用Sanger法进行外显子测序,验证全基因组测序筛选出的致病基因。在整形外科手术中获取患者和健康人颅面部骨膜组织,进行细胞培养,测定两组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并进行茜素红染色鉴定细胞成骨分化情况;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两组骨膜细胞Notch和Wnt信号传导通路mRNA、蛋白表达水平。正态分布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之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组之间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s检验。结果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显示,3对双胞胎中的眶距增宽症患者均在MAML3基因发现1个新的同义突变(c.1479 G>A,p.Q493Q)。Sanger法外显子测序结果中,33例眶距增宽症患者中有17例(51.5%)携带该突变;而在50例正常对照者中没有检测到该突变。骨膜来源细胞学实验结果显示:患者来源细胞中MAML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健康者来源细胞;成骨诱导后3、7、14 d,患者来源细胞中ALP活性均高于健康者来源细胞(8.540±1.450、20.740±2.514、24.090±3.213 vs.5.268±0.482、11.680±1.527、13.200±0.592;P值均<0.05);成骨诱导后14 d,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患者来源细胞内红斑形成多于健康者来源细胞,提示MAML3突变可能导致人骨膜来源细胞过度成骨分化;成骨诱导后14 d,与健康者来源细胞相比,Notch信号途径下游的靶转录因子hes1、hes5的mRNA和�
林丽琴白珊珊俞哲元徐梁段惠川朱一佳韦敏袁捷
关键词:双生单卵眶距增宽症
计算机导航技术在眶颧部骨纤维异常增生症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技术在眶颧部骨纤维异常增生症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疗效分析。方法以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收治的眶颧部骨纤维异常增生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术前三维CT扫描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镜像设计原理将健侧与患侧进行配对比较,确定术中异常骨质切除范围并标明术中危险区域。术中将导航支架置于患者前额,配对完成后,于计算机导航辅助下经下睑缘-口内切口入路根据术前方案行异常骨纤维切除。于术前、术后6个月头颅CT三维重建模型上标记颧颌点、眶下点、颧突点及颧颌缝眶下缘点,分别测量其到正中矢状面的距离,采用配对t检验分别对患者术前和术后健、患双侧对称性进行分析。术后对眶颧部形态进行对比,并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16例眶颧部骨纤维异常增生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4例,年龄18~35岁。术前健、患双侧颧颌点、眶下点、颧突点到正中矢状面距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颧颌缝眶下缘点双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健、患双侧4个标志点到正中矢状面的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患侧颧颌点到正中矢状面距离的差值由(10.1±6.2) mm减少至(2.7±6.4) mm,眶下点由(7.7±4.6) mm减少至(1.9±3.9) mm,颧突点由(8.5±7.5) mm减少至(0.7±1.5) mm,颧颌缝眶下缘点由(1.9±3.5) mm减少至(0.6±2.1) mm。所有患者术后疗效显著,患侧与健侧形态对称,轮廓自然,无并发症发生,满意度较高。结论应用计算机导航技术治疗眶颧部骨纤维异常增生症可有效解决经下睑缘-口内入路视野暴露困难的问题,显著提升手术的精确性、对称性及安全性。
钟业宏徐梁林喜凤俞哲元袁捷段惠川韦敏
关键词:外科手术眼眶颧骨骨纤维异常增生症
人毛囊干细胞体外培养纤维连接蛋白铺层最佳浓度的实验研究
2015年
目的探讨最适合人毛囊干细胞体外培养及扩增的纤维连接蛋白(FN)铺层浓度。方法将新鲜FN稀释至所需要的4个浓度:5μg/mL、200ng/mL、10ng/mL、0ng/mL。使用酶消化法分离人毛囊细胞,将原代人毛囊干细胞在不同浓度铺层的培养皿中的细胞增值能力和克隆形成率进行统计分析,获得最适合人毛囊干细胞体外培养的铺层浓度。结果接种同一样本相同数量细胞,做克隆效率测定,在原代培养第8天做Giemsa染色,结果显示0ng/cm2铺层的培养皿中克隆团小,数量少;10ng/cm2铺层的克隆团大,数量多;200ng/cm2和5μg/cm2铺层的克隆团较小,数量不多。取10个样本,分别对4个FN铺层浓度的克隆效率进行统计分析,10ng/cm2铺层的克隆效率最高。在不同FN铺层浓度条件下,细胞扩增能力也不同,10ng/cm2铺层浓度细胞扩增能力最强,与其他3个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ng/cm2与其余3个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ng/cm2的FN铺层浓度效果最佳。
吴巍段惠川曹谊林
关键词:毛囊干细胞纤维连接蛋白细胞培养
小鼠毛囊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成骨的实验研究
2012年
目的:探索便捷而有效的小鼠毛囊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并研究该群细胞的成骨能力,以探寻新的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获得小鼠毛囊来源的干细胞,用不同培养体系进行传代培养,观察各细胞的增殖能力,并对所获得的毛囊来源的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诱导,行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染色,对该细胞的成骨能力进行鉴定。结果:应用MEF条件培养液培养的小鼠毛囊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且诱导组和对照组能在体外被诱导成骨。结论:小鼠毛囊中存在具有较强增殖能力及成骨能力的间充质干细胞,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高文岚段惠川潘晓岗
关键词:小鼠毛囊间充质干细胞成骨
儿童及青少年先天性头颅畸形颅骨重塑和牵张成骨后骨吸收的定量分析
2021年
目的定量分析儿童及青少年先天性头颅畸形患者经颅骨重塑术后骨吸收的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进行颅骨重塑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头颅畸形(Crouzon综合征)患儿14例,平均年龄7.7岁,给予改良monobloc截骨牵引成骨和颅骨重塑术。调取患儿术后1周(t1)及术后1年(t2)的头颅CT扫描数据,以Dicom 3.0格式保存后,输入Mimics 18.0软件进行颅骨CT三维重建,在三维重建的颅骨上采用ROI(region of interest)曲线进行定量研究。于重建的颅骨上选取术区的自体骨移植部分,标记为目的选区,读取该区域骨体积,Vt1作为成骨牵引前骨体积,Vt2作为成骨牵引后骨体积,以(Vt1-Vt2)/Vt1×100%作为骨吸收率。采用配对Student’s-t检验对患儿术后1周和术后1年的骨体积进行比较。结果在14例患者中,有11例患者发生了骨吸收,术后1年的骨吸收率为3.482%。术后1年与术后1周骨组织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51,P=0.410)。结论儿童及青少年先天性头颅畸形患儿经颅骨重塑和牵引成骨术后1年时出现骨吸收,但骨吸收程度可以接受。因此,对1岁以上的儿童及青少年先天性头颅畸形患儿进行颅骨重塑和牵引成骨的手术治疗方案是可行的。
耿英楠俞哲元徐梁段惠川韦敏袁捷
关键词:骨质吸收
重组Periostin蛋白对TWIST1^(+/-)小鼠颅缝细胞增殖以及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
2017年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Periostin重组蛋白对体外培养的TWIST1^(+/-)小鼠冠状缝颅缝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取TWIST1+/-小鼠冠状缝颅缝细胞,培养传代后随机分成4组,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重组Periostin蛋白(0μg/L、50μg/L、100μg/L、200μg/L)进行培养。采用CCK8法检测该蛋白对颅缝细胞增殖的影响;碱性磷酸酶定量试剂盒检测细胞内ALP的分泌;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成骨分化相关因子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与0μg/L组相比,Periostin 50μg/L、100μg/L、200μg/L浓度组分别培养1、3、5、7 d后,颅缝细胞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碱性磷酸酶试剂盒检测结果显示,与0μg/L组相比,Periostin 50μg/L、100μg/L、200μg/L浓度组分别成骨诱导培养10 d后,ALP活性被抑制,表达量下降(P<0.05);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成骨诱导培养21 d后,与0μg/L组相比,Periostin 50μg/L、100μg/L、200μg/L浓度组颅缝细胞成骨分化相关因子OCN、OPN、BSP、COL-1表达量下降(P<0.05)。结论不同浓度(50μg/L、100μg/L、200μg/L)的重组Periostin蛋白对TWIST1^(+/-)小鼠冠状缝颅缝细胞增殖、分化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白珊珊李俊宪李东徐梁段惠川俞哲元袁捷韦敏
关键词:成骨分化
MSCs在缺氧状态下的基因差异性表达
2016年
目的探讨MSCs在缺氧环境中细胞生物学特性及相关生长因子的变化,为修复组织损伤提供临床应用依据。方法体外进行MSCs缺氧处理,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特性,RT-PCR检测VEGF、bFGF、TGF-β和IL-1α基因,从细胞分化、生长因子和细胞信号通路等方面,来探讨MSCs在缺氧环境下发生的转变。结果 MSCs经1%O2缺氧培养24 h后,镜下观察示细胞成活良好,未见形态、生长方式等发生明显变化。免疫荧光及双荧光染色观察缺氧处理24 h的MSCs有向内皮细胞,特别是血管内皮转化的趋势。VEGF、bFGF、TGF-β和IL-1α在缺氧处理后的MSCs中表达均增强,而未经缺氧处理的MSCs相关因子表达微弱。结论在缺氧的环境下,MSCs可向血管内皮细胞方向分化,并且与促进血管形成和生长相关的VEGF、bFGF、TGF-β和IL-1α基因表达均增强,可直接或间接促进损伤组织的血管化。
徐梁白珊珊段惠川余东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基因表达血管化缺氧培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