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铁

作品数:42 被引量:96H指数:5
供职机构: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艺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文学
  • 14篇文化科学
  • 4篇艺术
  • 3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文化
  • 5篇品格
  • 5篇文学
  • 4篇电影
  • 4篇少数民族电影
  • 4篇身份
  • 4篇文学理论
  • 4篇现代性品格
  • 4篇民族电影
  • 4篇快感
  • 3篇艺术
  • 3篇中国少数民族...
  • 3篇身份认同
  • 3篇审美现代性
  • 3篇手机
  • 3篇民族
  • 2篇当代汉语
  • 2篇当代汉语诗歌
  • 2篇意识形态
  • 2篇知识分子

机构

  • 38篇吉首大学
  • 6篇暨南大学
  • 3篇湖南财政经济...
  • 1篇广州电视台

作者

  • 39篇林铁
  • 10篇张建永
  • 4篇费勇
  • 2篇田茂军
  • 1篇李超
  • 1篇王江生
  • 1篇刘晗
  • 1篇简德彬
  • 1篇刘熹

传媒

  • 4篇吉首大学学报...
  • 2篇中国文学研究
  • 2篇文艺理论研究
  • 2篇创作与评论
  • 1篇当代传播
  • 1篇电影文学
  • 1篇文艺评论
  • 1篇内蒙古社会科...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学术界
  • 1篇中州学刊
  • 1篇理论与创作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新疆社科论坛
  • 1篇民族论坛
  • 1篇新闻界
  • 1篇长沙大学学报
  • 1篇潍坊教育学院...
  • 1篇艺术百家
  • 1篇怀化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8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2
  • 1篇2000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民间的走向——论“寻根”及其以后创作主体的“民间意识”被引量:4
2002年
从文学史的研究角度出发 ,梳理出寻根及其后不同流派的作家的文本中所体现出来的主体意识与民间意识的三种关系。通过对这三种关系的述评 ,剖析了不同创作倾向中民间意识与主体意识的位置与关系的误区。并指出主体意识应超越作为“文化意识”上的民间意识 ,以作品的文学性形成对文化的“本体性否定” 。
刘熹林铁
关键词:寻根文学本体性否定
沈从文文学理论的现代性品格
2008年
20世纪中国文学一直以复杂的方式参与了现代化叙事的构造。沈从文在现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政治语境中建构自己的文化身份和文学的言说立场,他充满个性的理论表述呈现出颇具特色的现代性品格。沈从文一方面认同了新文学在现代价值和意义空间的创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学之于现代人格的塑造与民族哀乐以及"百年立国"联系在一起。但另一方面,沈从文并不认同文学需要让渡自身的边界和规律去迎合来自文学之外的商业意识形态与政治意识形态。沈从文在文学的工具——功利与审美——自律的张力结构中提出重塑文学主体的呼唤,其核心概念是理性、介入性、批判意识、独立品格。总之,沈从文极力主张现代新文学参与到中国社会现代性的历史进程与知识建构中去,但这种参与必须建立在尊重文学自律与主体自由的基础之上。
张建永林铁
关键词:文学理论
现代性视域下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认同路径被引量:4
2012年
在现代性视域下考量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认同路径,一方面是在中国现代性的政治语境中,尊重少数民族文化的审美自律;另一方面是在少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民族记忆与共同符码中采取一种去本质主义的身份建构姿态,而且,这种基于对话关系的主体性的文化身份建构,绝不是以取消少数民族文化本身而融入单一的现代性洪流为代价的。
林铁张建永
关键词:少数民族电影
媒介知识分子:公共性与议程设置被引量:4
2010年
公共性作为大众媒介与知识分子的共同属性与品质,其消亡处境也是二者在当今共同面临的严重问题。在自主性屈从于媒介逻辑,普世关怀拘囿于专业知识,公共关怀受制于固有思想的情形下,媒介知识分子作为媒介文化生产过程中的现象,需要从媒体自身规律着手,并保持知识分子的理性,通过对话影响媒介议程设置,并将精英知识转化为公共理解力,以重新唤起其公共性品格。
林铁张建永
关键词:公共性公共空间
20世纪西方快感理论演进的三条理路
2018年
20世纪西方快感理论研究主要存在三条进路。一是心理学与人类学的快感研究,作为对理性传统、文明、道德的反叛与突围,快感牵连着身体、无意识和非理性等问题,参与主体的合法建构,承担着生命解放的新功能;二是符号学与经济学的快感研究,以商品社会和消费社会为起点,通过能指与所指、主体与客体、编码与解码诸种关系的交织,剖析快感如何参与资本主义社会资源的交换与分配;三是马克思主义的快感研究,以意识形态为阐释框架,分析快感作为特定的社会治理机制,如何将人纳入到社会的权力结构中。不同的研究路径显现着快感理论演进的复杂关联,更映射着百年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形态的发展现实。
林铁
关键词:非理性符号经济意识形态
文化想象与身份认同:现代中国旅行书写中的异国情调
2020年
旅行作为与中国知识分子相关的现代性事件,无论是服务于世界意识和空间拓展的叙事模式,还是借此建立起乌托邦理想的价值维度,抑或是表达对传统社会积弊的现实批判精神,都在不同程度上与现代性话语构成了相互交织的关系,成为现代中国启蒙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表征。现代中国旅行书写中的异国情调,既是地理层面异域风景、风情、风俗的文化想象和审美传导,也是作为社会价值观念形态的表达,更是一种文化立场的思想判断和文化身份的确认方式。在跨文化的文学实践中,对传统文化的超离与缅怀,对西方文化的倾慕与反思,构成了复杂的张力,显示出东西方文化碰撞过程中吸纳与排斥、融合与竞争这一矛盾而复杂的现代性品格。
林铁
关键词:异国情调文化想象身份认同
乡村生态的现代性寓言——解读冉正万长篇小说《纸房》的生态视野
2008年
贵州作家冉正万的长篇小说《纸房》,将乡村生态这一视野纳入其文学思考的维度,展示了纸房这个西部传统乡村,在现代金矿开采和冶炼工业进驻之后,土地资源、生活方式、社会关系、价值观念等方面发生的种种变化。在现代性的语境下,纸房这个乡村的生态危机不仅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生态)出现了断裂,而且,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我的关系(社会生态)上也出现了身份错位,人的精神信仰(精神生态)出现了祛魅后的苍白。《纸房》成为当代乡村生态现状的一个现代性寓言。
林铁王江生
关键词:乡村生态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
媒体知识分子与经典的危机被引量:4
2008年
无可否认,经典和知识分子之间的共生关系千丝万缕并且根深蒂固,经典的变化往往是反映知识分子身份和处境变化的一种症候,进而也会昭示这些变化背后的社会文化现实。一个无需争议的事实是,20世纪90年代末特别是新世纪以来,迅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态势和无孔不入的消费主义风潮,以及随之而来日益发达的大众传播媒介,正在不断改变着当代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和价值归属。换言之,消费语境下媒体的介入,从某种程度上加速了当代知识分子群体的分化,媒体知识分子应运而生。
张建永林铁
关键词:当代知识分子媒体大众传播媒介知识分子群体文化现实消费主义
文化追往与现代性的救赎——论张建永的边地摄影
2008年
张建永湘黔边地摄影作品凝聚了一种强烈的认同性力量,其实质是意欲营构历史与现今的结合,促使人们把握历史,认同文化差异,赋予其审美对象新的深度;借助于图像的魅力,以空间性特征来对抗和批判现代性的时间性特征,在文化追往的旅途中,修补现代性的价值缺失,重塑一个灵魂安顿的精神居所。在此意义上,张建永的边地摄影作品主要从三个向度上展开,并借助对三种审美对象的细部描述和思索,解读存在于地方性价值体系中的文化符码。
林铁
母体经验的差异表述与身份认同——黄青松《名堂经》的文化人类学解读被引量:1
2007年
青年作家黄青松的长篇小说《名堂经》以词汇条目的形式,对花桥人的文化习俗、神话、方言、日常伦理、生活情态进行全息展现,通过花桥人特有的生命体验、情感诉求和生存形态的个性化描述,从两个层面上展开其反抗现代性的意义阐释,即表层上片段化的独特的文本叙述方式,和深层上地方性价值系统的建立,这两个层面又共同构成花桥作为一个文化母体的双重经验。由此。黄青松的写作在差异效果中最终完成了其文化独立意义上的身份认同。
林铁田茂军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