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杉

作品数:60 被引量:406H指数:12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6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农业科学
  • 18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5篇土壤
  • 10篇有机碳
  • 8篇土地利用
  • 7篇三峡库区
  • 7篇土地利用方式
  • 7篇可溶性有机碳
  • 7篇库区
  • 7篇茶园
  • 6篇施肥
  • 5篇生物质炭
  • 5篇硝态氮
  • 5篇小麦
  • 5篇秸秆
  • 5篇N2O排放
  • 4篇土壤可溶性有...
  • 4篇微生物
  • 4篇微生物生物量
  • 4篇污染
  • 4篇物量
  • 4篇长期施肥

机构

  • 59篇华中农业大学
  • 11篇河南省农业科...
  • 8篇江西省农业科...
  • 3篇中国电建集团...
  • 2篇长江科学院
  • 1篇贵州省农业科...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湖北生物科技...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塔里木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河北旅游职业...
  • 1篇十堰市农业局
  • 1篇日本国际农林...
  • 1篇山东正维勘察...
  • 1篇湖北省烟草科...

作者

  • 59篇林杉
  • 27篇胡荣桂
  • 10篇张水清
  • 9篇冯明磊
  • 7篇夏文建
  • 6篇曹红亮
  • 6篇黄绍敏
  • 5篇田亚男
  • 4篇肖宏宇
  • 4篇郭斗斗
  • 4篇赵劲松
  • 4篇刘念
  • 4篇何志龙
  • 3篇姜炎彬
  • 3篇聂文婷
  • 3篇阮雷雷
  • 3篇周维
  • 2篇伍玉鹏
  • 2篇刘广龙
  • 2篇聂胜委

传媒

  • 4篇环境科学
  • 4篇农业环境科学...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中国土壤与肥...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福建农业学报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核农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Agricu...

年份

  • 6篇2024
  • 8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6篇2008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基于农业固废增值利用的环保缓释磷肥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农业固废增值利用的环保缓释磷肥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及绿色农业技术领域。本发明以农作物秸秆、草木灰、鸡蛋壳、鸡毛为原料,通过微波辅助热解、活化扩孔,表面功能修饰制备环保型改性多孔生物...
曹红亮邹志东张书刘念牛文娟杨争鸣任鲁娜林杉
三峡库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以三峡库区秭归县的黄棕壤为对象,研究了林地、茶园、果园、旱地和菜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黄棕壤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可溶性有机碳与微生物生物...
林杉胡荣桂聂文婷
关键词:黄棕壤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时空变化特征
文献传递
生物炭对潮土氨挥发及小麦氮素吸收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为探明生物炭对河南潮土区土壤氨挥发和小麦氮素吸收的影响,本研究设置不施肥(CK)、氮磷钾化肥(NPK)、生物炭(BC)、化肥配施生物炭(BC+NPK)4个处理,测定小麦季土壤氨挥发速率、籽粒产量和氮素吸收量。结果表明,在小麦基肥期,CK和BC处理氨挥发速率相对稳定,平均速率在0.06 kg·hm^(-2)·d^(-1)左右,且无显著差异。而NPK和BC+NPK处理氨挥发速率在基肥施入后2~3 d达到峰值,分别为0.86和1.25 kg·hm^(-2)·d^(-1),BC+NPK处理较NPK处理显著提高45.35%。在小麦追肥期,NPK和BC+NPK处理土壤氨挥发速率最大值分别为0.96和1.07 kg·hm^(-2)·d^(-1),且均在追肥后第7天达到最大值。与NPK处理相比,BC+NPK处理导致土壤氨挥发累积量增加9.45%,在基肥期和追肥期分别增加了5.47%和13.44%。整个小麦生育期,BC+NPK处理的土壤铵态氮含量平均值为21.61 mg·kg^(-1),较NPK处理显著增加17.29%,氨挥发速率与土壤铵态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不施肥条件相比,施用生物炭使小麦籽粒产量及地上部吸氮量分别提升0.23 t·hm^(-2)和6.12%,差异不显著;化肥配施生物炭使小麦地上部吸氮量提升6.44%,但差异不显著。综上,在河南潮土区,施用生物炭通过提升土壤铵态氮含量进而增加了土壤氨挥发速率及累积量,但对小麦产量及氮素吸收的提升效果不显著。本研究为生物炭在黄淮海平原潮土区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张水清张博岳克林杉黄绍敏
关键词:生物炭氨挥发氮素吸收潮土铵态氮
一种炭基呕吐毒素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炭基呕吐毒素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以海藻、芝麻油渣、竹屑、发霉饲料混合物作为原料,低温热处理后,与饲料补锌剂混匀,再经中温热处理、高温蒸汽热处理与低温蒸汽热处理后,冷却、洗涤、干燥,制得炭基呕吐毒...
曹红亮马家敏孙铝辉张书牛文娟张雷刘念林杉
牛粪炭吸附NH4+的动力学和热力学行为被引量:8
2020年
将牛粪在200~700℃范围内热解炭化,制备出不同理化结构的牛粪炭样本,并设计牛粪炭对NH4+的固液相批量吸附实验,结合动力学和热力学吸附模型,研究牛粪炭对NH4+的吸附过程和行为。结果表明:牛粪炭对NH4+的吸附能力不随炭化温度的升高而单调递增,400℃牛粪炭吸附能力最强,而后依次是300℃>700℃>600℃>500℃>200℃,相应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为:2.2499、2.0101、1.9149、1.8502、1.6198、1.5351 mg/g;牛粪炭对NH4+的吸附过程,主要受扩散步骤控制,但非内扩散过程控制,而是由NH4+在炭颗粒表面的界面扩散、吸附以及输运过程等界面行为综合决定;牛粪炭对NH4+的吸附是空间孔隙结构和表面活性基团共同作用的结果,以单分子层的表面吸附为主导,同时存在多层物理吸附。
吕敏吴雪双刘俊怡张书林杉曹红亮
关键词:热力学生物炭铵态氮牛粪
三峡库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林杉胡荣桂聂文婷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三峡库区
秸秆添加对长期施肥旱地红壤N_(2)O和CO_(2)排放的影响
2024年
秸秆还田作为农田土壤培肥的一种重要措施,显著影响N_(2)O和CO_(2)等温室气体排放.为探明长期施肥土壤N_(2)O和CO_(2)排放对秸秆添加的响应规律及关键影响因素,采集对照(CK,不施肥)、当地推荐化肥施用量(F)、200%当地推荐化肥施用量(2F)、猪粪(M)和化肥配施猪粪(FM)这5种长期施肥(30 a)处理的旱地红壤,分别设置添加秸秆和不添加秸秆处理,在恒温恒湿条件下培养(65%田间持水量,25℃)20 d.结果表明,施肥显著促进了N_(2)O排放.相较不施肥处理[(22.05±2.09)μg·kg^(-1),以N计,下同],施化肥处理N_(2)O累计排放量显著增加了119%~195%[F和2F处理分别为(48.38±20.81)μg·kg^(-1)和(65.13±12.55)μg·kg^(-1)],施粪肥处理N_(2)O累计排放量显著增加了275%~399%[M和FM处理分别为(82.72±12.73)μg·kg^(-1)和(1101.99±425.71)μg·kg^(-1)].土壤硝态氮(NO_(3)^(-)-N)、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可溶性总氮(DTN)是影响不同施肥处理N_(2)O排放的主要因素.相较未添加秸秆,添加秸秆对CK、F和FM处理的N_(2)O累计排放无显著影响,显著增加了2F(345%)和M处理(247%)的N_(2)O累计排放.秸秆添加通过增加DOC和消耗DTN从而影响N_(2)O排放.施肥显著促进了CO_(2)排放.相较不施肥处理,施粪肥处理CO_(2)累计排放量显著增加了120%~130%[M和FM处理累计排放量(以C计,下同),分别为(122.11±4.3)mg·kg^(-1)和(116.47±4.55)mg·kg^(-1)],2F处理CO_(2)累计排放量显著增加了28%[(65.13±12.55)mg·kg^(-1)].微生物量碳(MBC)、DOC和DTN是影响不同施肥处理CO_(2)排放的主要因素.相较未添加秸秆,添加秸秆条件下CO_(2)累计排放量显著增加了660%~1132%.秸秆添加后DOC和MBC含量显著提高,促进了CO_(2)排放.综上,秸秆添加通过增加土壤DTN消耗和DOC含量显著促进施肥处理的N_(2)O和CO_(2)排放.在施用粪肥的旱地红壤中应合理考虑秸秆还田,以平衡肥力提升与温室气体排放的综合效益.
涂昊泽林杉王军胡荣桂肖恒斌邬磊
农田微塑料污染现状及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危害
2024年
微塑料由塑料分解而来,具有颗粒小、化学性质稳定、吸附性强等特点,广泛分布于环境中。农业中常见的农膜覆盖、肥料施用、农田灌溉等方式会造成大量的微塑料输入,且对土壤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和潜在威胁。为加深对农田土壤微塑料污染现状的了解,更好地防范其带来的生态风险,本研究综述了农田土壤微塑料的来源、污染现状、迁移和降解机制及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在总结当前研究的基础上,为未来的土壤微塑料研究提供方向和思路。
袁征郑志杰覃卫林李励漫魏谋勇涂昊泽林杉
关键词:农田土壤土壤生态系统生态风险
UV-B辐射增强对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以母质相同、有机碳含量不同的2个水稻土为研究材料,通过室内模拟光照,探讨紫外辐射(UV-B,280~315nm)对土壤总碳(TC)、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复合酚(AEP)含量的影响以及土层厚度不同(0.95,1.89,2.84mm)对UV-B辐射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与黑暗处理相比,培养96h后,无论是在有机碳含量低的土壤(A土)还是在有机碳含量高的土壤(B土)中,UV-B辐射均显著降低了土壤TC的含量,却增加了土壤DOC的含量,在试验结束时,土壤A和B的TC含量分别降低了3.11%和6.18%,而土壤DOC含量分别增加了16.05%和9.89%。在UV-B辐射96h后,与1.89,2.84mm土层相比,土层厚度为0.95mm时土壤TC、DOC和AEP含量变化幅度最大,A和B两个土壤中TC含量分别降低了19.11%和14.35%,DOC和AEP含量分别增加了18.66%和18.92%与23.52%和22.70%,而UV-B辐射对厚度为1.89mm和2.84mm的土层TC、DOC和AEP含量并无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UV-B辐射对土壤碳库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在农业生产中为了保护碳库稳定性,应该尽量减少地表裸露。
蒋梦蝶王秋敏徐鹏林杉邬磊赵劲松胡荣桂
关键词:UV-B辐射TCDOCAEP
一种适用于沼液浓缩的生物炭基太阳能蒸发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沼液浓缩的生物炭基太阳能蒸发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沼液资源化利用领域。本发明的生物炭基太阳能蒸发器通过“活化造孔‑表面烙黑”两步法制备得到,以来源于农林废弃物(包括高粱茎秆、玉米茎秆、竹子、玉米...
曹红亮杨争鸣徐天宇李强安忠凤林杉王卓超袁巧霞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