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绍敏

作品数:185 被引量:1,718H指数:24
供职机构: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9篇期刊文章
  • 39篇专利
  • 10篇科技成果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7篇农业科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0篇小麦
  • 70篇土壤
  • 64篇施肥
  • 54篇潮土
  • 23篇定位施肥
  • 22篇长期定位施肥
  • 20篇长期施肥
  • 15篇氮素
  • 15篇玉米
  • 14篇肥力
  • 12篇氮肥
  • 12篇冬小麦
  • 12篇作物
  • 12篇利用率
  • 12篇磷素
  • 11篇肥料
  • 10篇土壤肥力
  • 9篇养分
  • 9篇施用
  • 8篇有机质

机构

  • 179篇河南省农业科...
  • 33篇河南农业大学
  • 25篇中国农业科学...
  • 10篇华中农业大学
  • 8篇郑州大学
  • 6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日本国际农林...
  • 3篇河南心连心化...
  • 3篇上海市园林科...
  • 2篇广西农业科学...
  • 2篇河北省农林科...
  • 2篇吉林省农业科...
  • 2篇河南科技大学
  • 2篇青岛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商丘职业技术...
  • 2篇西南大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84篇黄绍敏
  • 91篇张水清
  • 82篇郭斗斗
  • 56篇张珂珂
  • 36篇宝德俊
  • 31篇聂胜委
  • 22篇皇甫湘荣
  • 21篇张巧萍
  • 17篇徐明岗
  • 16篇张玉亭
  • 10篇张鸿程
  • 9篇介晓磊
  • 6篇和爱玲
  • 6篇何宁
  • 6篇林杉
  • 6篇胡琳
  • 6篇杨占平
  • 6篇张运红
  • 5篇杨先明
  • 5篇杨学云

传媒

  • 16篇植物营养与肥...
  • 15篇河南农业科学
  • 12篇中国土壤与肥...
  • 8篇土壤通报
  • 8篇华北农学报
  • 7篇麦类作物学报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中国农学通报
  • 5篇农业资源与环...
  • 4篇核农学报
  • 4篇农业环境科学...
  • 3篇土壤
  • 3篇河南农业大学...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玉米科学
  • 2篇粉煤灰综合利...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山西农业科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

  • 4篇2024
  • 12篇2023
  • 11篇2022
  • 18篇2021
  • 15篇2020
  • 10篇2019
  • 5篇2018
  • 7篇2017
  • 6篇2016
  • 10篇2015
  • 12篇2014
  • 5篇2013
  • 9篇2012
  • 9篇2011
  • 13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7篇2006
  • 3篇2005
1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小麦籽粒灌浆速率的测量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麦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小麦籽粒灌浆速率的测量装置。它解决了不能测量灌浆速率的问题。它包括底座,底座上纵向转动连接有测量筒,测量筒中空且上下两端分别贯穿设有进口和出口,进口处设有止流阀,出口处设有单向...
宋晓黄绍敏许端阳李向东张珂珂宋阿琳杨程胡颖李清欣
长期施肥对黄淮海平原小麦氮素吸收及氨挥发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黄淮海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针对该区域氮肥利用率低且损失率高等问题,以国家土壤质量新乡观测实验站为研究平台,监测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小麦玉米轮作体系土壤氮素损失规律,探讨减少黄淮海平原土壤氨挥发的科学施肥方式,为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设置了对照(CK)、单施化肥(NPK)、单施有机肥(M)、秸秆还田配施化肥(NPK+S)、化肥增施有机肥(NPK+M)5个处理,于小麦季观测潮土氨挥发损失,分析土壤矿质氮含量、pH值对氨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肥对小麦产量及氮素吸收有显著影响。各施肥处理小麦产量均显著高于CK处理,且籽粒、秸秆和颖壳产量以NPK+M处理最高,分别达11.6、13.38和3.34 t·hm^(-2),较NPK处理分别增加15.6%、39.1%和18.4%。各处理的小麦地上部吸氮量以NPK+M处理最大,达306.67 kg·hm^(-2),较NPK、NPK+S处理分别提高14.3%、44.7%。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氨挥发有显著影响,小麦季土壤氨挥发速率峰值主要在施肥后1~4 d内,其中NPK+S处理观测到的峰值高达N 0.40 kg·hm^(-2)·d^(-1),其次为NPK+M处理。不同长期施肥处理小麦季土壤氨挥发损失总量达9.73~13.73 kg·hm^(-2),且基肥期氨挥发总量(占施肥量52.7%~64.3%)高于追肥期;NPK+S处理小麦季土壤氨挥发总量最高(13.73 kg·hm^(-2)),与NPK处理相比显著提高24.5%。而NPK+M处理小麦季土壤氨挥发总量最低,占施氮量的4.65%,显著低于其他施肥处理。综上所述,有机无机肥配施比单施化肥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和氮肥吸收,降低土壤氨挥发,有利于实现作物高产与肥料高效利用,可作为黄淮海平原小麦生产的优化施肥方式。
张水清张博岳克林杉郭斗斗郭腾飞黄绍敏
关键词:氨挥发长期施肥潮土黄淮海平原
利用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后的培养基废料生产菌渣肥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利用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后的培养基废料生产菌渣肥的方法,可有效解决利用栽培食用菌后的培养基废料制备菌渣肥,以满足农业对肥料的需要,减少环境污染,改良土壤,增加产量的问题,方法是,将栽培食用菌后的培养基废料脱掉外包...
聂胜委张玉亭李向东张巧萍黄绍敏康源春王二耀张水清
文献传递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土壤肥力评价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为潢川县粮食生产及作物施肥技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网格布点法取样322个进行化学分析,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全县土壤全氮含量为0.48~2.77 g/kg,全磷含量为0.15~0.86 g/kg,有机质含量为6.00~41.80 g/kg,速效磷含量为0.10~68.90 mg/kg,速效钾含量为21.10~255.90 mg/kg,缓效钾含量为15.40~1 539.70 mg/kg,pH值范围为4.93~7.95,阳离子交换量为0.40~31.20 cmol/kg;将土壤肥力分级,依次为:一等地占0.9%,二等地占5.3%,三等地占40.1%,四等地占49.4%,五等地占4.3%。[结论]中低产田合计占53.7%,需进一步采取改良措施。
张水清黄绍敏郭斗斗杨尊玉
关键词:土壤肥力潮土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长期施肥下三类典型农田土壤小麦磷肥利用效率的差异被引量:16
2009年
对我国北方长期施肥下三类典型农田土壤(塿土、潮土和褐潮土)的小麦产量、小麦磷肥农学利用效率、小麦磷肥利用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施用磷肥处理(氮磷化肥配合施用、氮磷钾化肥配合施用、氮磷钾化肥和秸秆配合施用、氮磷钾化肥和有机肥配合施用)的小麦产量为2914~6219kg·hm-2,较不施磷肥处理(不施肥对照、单施化肥氮、氮钾化肥配合施用)提高了2~4倍,各施磷肥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试验起始年施用氮磷钾化肥处理的塿土、潮土和褐潮土上的小麦磷肥农学利用效率分别为17.0、20.3和13.3kg·kg-1,小麦磷肥利用率分别为15.3%、31.2%和23.8%;施肥15年后,小麦磷肥农学利用效率每年分别增加3.9、2.5和2.8kg·kg-1,小麦磷肥利用率每年分别增加1.3%、0.9%和1.0%.同一类型土壤不同施磷处理间的磷肥农学利用效率和利用率差异不显著.在我国北方地区,长期施用磷肥可以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和磷肥利用效率;氮磷钾化肥和有机肥配施处理下,塿土平均每年增长的小麦磷肥农学利用效率和磷肥利用率较潮土和褐潮土高.
高静张淑香徐明岗黄绍敏杨学云
关键词:长期施肥小麦磷肥利用率
小麦硝酸盐转运蛋白TaNRT1.1-1A转录活性检测及互作蛋白筛选被引量:1
2023年
为了进一步解析小麦硝酸盐转运蛋白TaNRT1.1-1A的调控机制,本研究对其进行了自激活性检测。利用已构建好的小麦酵母cDNA文库,以TaNRT1.1-1A为诱饵,通过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其互作蛋白,回转试验进一步验证其互作关系。结果表明,TaNRT1.1-1A无自激活活性,酵母双杂技术筛选小麦cDNA文库,共获得2个候选互作蛋白,候选蛋白Sdr I-like主要参与植物病害有关的应答响应。Sdr I-like的回转验证结果表明,该蛋白可能与TaNRT1.1-1A存在互作关系。该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TaNRT1.1-1A调控小麦硝酸盐吸收有关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宋晓黄绍敏张珂珂王沙沙李向东杨程杨天军
关键词:小麦转录激活酵母双杂交
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碱性土有效磷对磷盈亏的响应被引量:12
2021年
【目的】磷素易于在土壤中固定,碱性土壤更甚,影响着磷肥的肥效和利用效率。研究长期施用磷肥对我国北方碱性土有效磷与磷盈亏的影响,为碱性土地区合理施用磷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是基于河北、北京、山东、天津、河南和山西的6个冬小麦‒夏玉米轮作长期定位施肥试验,试验周期为1991—2011年。所有定位施肥试验均设有不施磷肥(P0)、单施化学磷肥(P)、化肥配施秸秆(P+S)、单施有机肥(M)、化肥配施有机肥(P+M)5个处理,施磷方式和施磷量不同。分析了土壤有效磷、作物产量、有机质、pH随时间的变化特征,计算了土壤有效磷含量与作物产量、土壤磷盈亏、磷肥利用率的关系,用冗余分析得出每100 kg/hm^(2)磷盈余下土壤有效磷变量(有效磷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P 0处理土壤磷亏缺为‒357.73~‒28.21 kg/hm^(2),有效磷含量随种植时间延长下降,下降速率为0.14 mg/(kg·year),此处理下作物产量较低,小麦低于2000 kg/hm^(2),玉米低于4000 kg/hm^(2)。4个施磷肥处理(P,P+S,M,P+M)土壤磷表现为盈余,21年连续施肥磷总盈余为23.65~860.93 kg/hm^(2),磷盈余量顺序为P+M>P>P+S>M。土壤有效磷含量随种植时间延长上升,年平均上升速率为P+M[4.85 mg/(kg·year)]>M[1.87 mg/(kg·year)]>P+S[0.65 mg/(kg·year)]>P[0.63 mg/(kg·year)]。施用磷肥的小麦产量为3399~7880 kg/hm^(2),4个施磷肥处理间差异不明显;玉米产量为4186~9176 kg/hm^(2),以P+M处理玉米产量最高,P处理最低。土壤有效磷含量与作物产量的关系可以用Mitscherlich方程模拟(P<0.01),小麦和玉米产量随土壤有效磷含量升高而增加,在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达到22.47和20.68 mg/kg后不再增加。小麦P+S处理的磷肥利用率最高,21年均值为16.17%;玉米以M处理的磷肥利用率最高,21年均值为16.45%。小麦和玉米磷肥利用率均随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升高而上升,以P+S处理上升最�
张微微周怀平黄绍敏杨军刘树堂马俊永张淑香
关键词:作物产量磷肥利用率
一种小麦根系特征及其对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响应测定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根系特征及其对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响应测定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选取试验地;(2)选取小麦品种;(3)筛选不同氮效率基因型小麦;(4)测定不同氮效率基因型小麦根系特征与酶活性的差异。申请人利用30...
宋晓黄绍敏许端阳张珂珂宋阿琳黄晨晨岳克郭斗斗张水清郭腾飞王培云
大豆施用粉煤灰磁化肥最佳用量及增产效果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粉煤灰磁化肥施用于大豆田的试验表明 :粉煤灰磁化肥比习惯用肥增产 15 .2 % ,亩增产 15 .2kg ;比等量N ,P ,K混合肥增产 4.5 % ,亩增产 4.9kg ;最佳产量的粉煤灰磁化肥的施用量为 49kg/亩 ,亩产量达 12 7.18kg。
孙克刚黄绍敏
关键词:大豆磁化复合肥肥效
施肥对潮土养分非匀衡化的土壤修复研究(英文)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施肥对不同处理的土壤修复作用。[方法]利用盆栽试验对长期不合理施肥导致土壤养分失衡及生产力下降的土壤进行施肥修复。[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是快速修复土壤养分和提高生产力的最佳方法;NP、NPK是既均衡土壤肥力又提高作物产量的无机肥施用方式;对土壤有效磷、氮极度缺乏的土壤,单施磷肥、氮肥效果极显著,其肥效在小麦上与NPK相同。[结论]长期施化肥的土壤对化肥的依赖性更强,停止施肥,玉米产量下降78.6%,小麦产量下降52.8%;而长期施NK和PK肥的土壤,停止施肥反而产量增加,NK处理玉米产量提高112%,小麦产量增加182%,PK处理中玉米产量增加15.1%,小麦产量增加59%;单施有机肥的当季效果不如化肥,但后效明显好于化肥。
黄绍敏宝德俊张水清郭斗斗
关键词:施肥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