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蔚
- 作品数:56 被引量:184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一种聚驱后微生物采油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微生物采油方法,包括在油层聚合物驱之后,使用菌液进行驱油的过程,菌液为梭形芽孢杆菌6# CGMCC No.2439、波茨坦短芽孢杆菌Po CGMCCNo.2441或地衣芽孢杆菌U1-3 CGMCC No.2...
- 石梅侯兆伟乐建君李蔚陈星宏
- 文献传递
- 一株梭形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梭形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fusiformis)6# CGMCC No.2439及其应用。含有梭形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fusiformis)6# CGMCC No.243...
- 石梅侯兆伟李蔚陈星宏金锐
- 文献传递
- 表面活性剂与金属离子对采油微生物局部富集的影响
- 2010年
- 通过添加不同的表面活性剂(脂肽、吐温80、石油磺酸盐)和金属离子(Ca^(2+),Mg^(2+),Zn^(2+)和Mn^(2+)),用显微观察法对采油微生物在原油周围富集的影响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表面活性剂对不同采油微生物菌株在原油周围的富集均有促进作用,脂肽生物表活剂效果最好.进而证明脂肽能改变细菌表面的亲疏水性,也能乳化原油,使菌体细胞在原油周围富集.金属离子对菌株在原油周围的富集作用效果差别显著,Ca^(2+)对趋化性运动起促进作用,Zn^(2+)和Mn^(2+)起抑制作用,尤以Zn^(2+)最为明显.
- 盖立学刘洋王蕊李蔚
-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金属离子微生物原油
- 一株波茨坦短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波茨坦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orstelensis)Po CGMCCNo.2441及其应用。含有波茨坦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orstelensis)Po CGMCCNo...
- 石梅李蔚侯兆伟陈星宏郭盟华
- 文献传递
- 多种表面活性剂对大庆原油乳化能力的影响研究
- 表面活性剂对原油具有一定的乳化作用。以酵母粉与原油的作用作为对照分别对不同浓度的四种表面活性剂与原油的乳化效果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对原油的乳化效果与地层水的矿化度有关;不同表面活性剂具有不同的乳化能力,其中...
- 王蕊李蔚侯兆伟刘洋楚艳萍
-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原油乳化石油磺酸盐
- 文献传递
- 降解石油的细菌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降解石油的细菌及其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降解石油的细菌是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HT CGMCC № 1142。实验证明,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
- 侯兆伟石梅杨振宇伍晓林李蔚乐建君
- 文献传递
- 一种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产生及特性研究被引量:20
- 2004年
- 从油田采出水中分离到一株芽孢杆菌(Bacilluslicheniformis)。菌种发酵液具有高表面活性,经分离提取获得浅黄色固体产物,其临界胶束浓度(cmc值)为30 0mg/L,该产物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红外光谱(IR)、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纸层析(PC)分析表明:其疏水基半分子为β-甲基十四碳脂肪酸及β-羟基十八碳脂肪酸;亲水基半分子含Asp、Glu、Ile、Val、Lys等氨基酸,为一种由脂肪酸和肽组成的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特性分析表明:该表面活性剂可耐高温和高浓度盐,pH适应范围较广,对原油具有较强的乳化、增溶、脱附和降黏作用。
- 李蔚刘如林刘春林梁凤来张心平刁虎欣
- 关键词:生物表面活性剂脂肽降黏
- 阿塞拜疆油田微生物提高油层采收率方法的分析被引量:1
- 2006年
- 在综述阿塞拜疆共和国境内油田利用微生物方法提高采收率室内研究及矿场试验的基础上,探讨了微生物方法提高油层采收率的机理及矿场试验动态反应规律。认为生成气体补充地层压力,气液产物降低界面张力、改善体系性质和大量微生物植入是提高采收率的主要因素,并用自组织理论解释微生物在油藏中作用的实质。其中用活性淤泥和牛奶乳浆的矿场试验见到了良好的增油降水效果,采出液成分发生了变化。
- 洪金秀张子涵李蔚纪常杰
- 关键词:微生物提高采收率采油机理自组织理论矿场试验
- 采油菌在油水中的运移过程及其采油调控
- 采用来自大庆油田的对原油具有黏附性的菌株,通过显微观察法记录菌株对原油的趋化性运动,通过微生物黏着碳烃化合物(MATH)法进行了菌株对烃类物质的的疏水性试验.结果表明:原油黏附性菌株对原油的黏附作用可在10 min 以内...
- 李蔚刘洋王蕊
- 关键词:表面疏水性微生物采油
- 羧酸盐表面活性剂对细菌在油水界面的影响研究
- 2018年
- 实验筛选到一株地衣芽孢杆菌,命名为DY1。对该菌株在油水界面处的运动行为、羧酸盐表面活性剂对其生理生化活动的影响进行了显微观察。细菌DY1在接触原油介质初期,由于细胞较强的亲水性,在油水界面处出现宽度约20μm的"真空带",加入羧酸盐表面活性剂后,"真空带"逐渐消失,细菌细胞开始向油水界面聚集并出现"在位繁殖"现象。实验分析表明,加入0.05%羧酸盐表活剂后,细菌DY1的代谢作用增强,产生了部分活性物质:与仅加入表活剂或单独细菌营养液相比,表面张力分别降低了28.2%、19.1%,说明羧酸盐表活剂对细菌能够起到较好的协同作用,可以促进细菌对原油的利用。物理模拟驱油实验表明,在羧酸盐表活剂的协同作用下,微生物驱油采收率比水驱提高3.7个百分点,达到5.2%(OOIP)。
- 李东翰李蔚所艳华罗庆吴景春刘音颂
- 关键词:细菌油水界面驱油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