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慧 作品数:21 被引量:38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2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 辽宁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在结直肠癌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TIMP-1)水平的检测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71例结直肠癌患者(恶性组),65例结直肠腺瘤患者(良性组)和40例健康体检人群(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MMP-9和TIMP-1的水平。癌胚抗原(CEA)测定采用电化学发光法。结果恶性组血清MMP-9和TIMP-1、CEA的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组血清MMP-9和TIMP-1、CEA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MMP-9、TIMP-1和CEA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有关。血清MMP-9、TIMP-1和CEA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0、0.821和0.789(P<0.01)。血清TIMP-1和CEA的联合诊断达到最高灵敏度94.7%和特异度93.6%。结论血清MMP-9和TIMP-1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有关,联合检测可以用于结直肠癌的辅助诊断。 梁彬 郭政东 李云慧关键词:结直肠癌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偏头痛患者对氧磷酶-1活性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偏头痛患者血清对氧磷酶-1(PON1)活性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的变化,揭示偏头痛发病机制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将66例偏头痛患者和45名健康体检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测定血清中PON1活性和ox-LDL水平。将66例偏头痛患者分成先兆偏头痛患者组(43例)和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组(23例),比较2组血清中PON1活性和ox-LDL水平的变化。结果偏头痛患者组血清PON1活性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ox-LDL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在无先兆偏头痛和先兆偏头痛患者中,PON1活性和ox-LD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ON1活性和ox-LDL水平呈负相关(r=-0.523,P<0.01)。结论血清PON1活性和ox-LDL水平变化对于揭示偏头痛的发病机制,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梁彬 李云慧关键词:偏头痛 对氧磷酶1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动态监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住院患者各类送检标本,采用DL-96细菌测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220株,检出率逐年上升,主要分布在ICU(35.9%)、老年病内科(16.8%)和呼吸内科(13.2%);60岁以上患者检出占76.8%;在痰液中共检出170株,占77.3%。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除米诺环素的耐药率21.8%较低外,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60.0%以上,特别是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已达90.0%以上。对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治疗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采用两药联合或三药联合。结论制定合理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合理使用广谱抗菌药物,避免及减少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翟如波 李云慧 张昊 孙跃岭 邱广斌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 医院感染 多重耐药 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7与膀胱癌的诊断及预后关系分析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7,MMP-7)检测在膀胱癌诊断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取77例膀胱癌患者和65例健康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MMP-7的水平。结果膀胱癌组血清MMP-7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3.1(0-32.1)ng/ml vs 1.0(0.2-2.6)ng/ml,X^2=9.29,P=0.0023];膀胱癌患者血清MMP-7水平与淋巴结转移(X^2=10.49,P〈0.01)和病理分期(X^2=4.55,P=0.033)有关。血清MMP-7水平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0,诊断膀胱癌的灵敏度为83.6%,特异度为77.4%。高MMP-7水平的膀胱癌患者的生存率显著低于低MMP-7水平的膀胱癌患者(X^2=3.88,P=0.0488)。结论MMP-7可能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有关,血清MMP-7是膀胱癌的良好的诊断与预后指标。 程大也 李云慧自身抗体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研究 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检测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SLA)、抗肝细胞膜抗体(LMA)、抗线粒体抗体(AMA),来探讨自身抗体检测对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方法筛选出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阴性而谷丙转氨酶异常升高的病人血清。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自身抗体。结果38份血清中有9例存在一项或一项以上的自身抗体,其中ANA阳性5例,SMA阳性4例,LKM阳性4例,SLA阳性1例,LMA阳性2例,抗线粒体抗体阳性2例。结果 全为阴性的血清标本29例;而对照组健康人只有1例ANA呈阳性。结论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组以存在自身抗体为特点的肝损害疾病,通过检测自身抗体可对一部分AIH病人进行确诊。 李云慧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抗体检测 抗核抗体 抗平滑肌抗体 抗线粒体抗体 间接免疫荧光法 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在心力衰竭中的诊断和预后价值 2012年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Pregnancy-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 A,PAPP-A)的变化,及其在诊断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72例心力衰竭患者和50名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PAPP-A的水平。结果心力衰竭组血清PAPP—A水平(8.8±2.3n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4.7±1.9ng/mL),且随心功能分级呈进行性增加。血清PAPP—A水平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82(0.688—0.876),诊断心力衰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1%和62.0%。血清高PAPP-A水平的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率显著低于血清低PAPP-A水平的心力衰竭患者。结论血清PAPP-A的检测在心力衰竭的诊断、评价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及预后中有重要价值。 程大也 李云慧关键词:妊娠相关蛋白-A 心力衰竭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肿瘤相关新基因MTLC的克隆及在肿瘤中的表达研究 目的本研究运用这一策略首次成功克隆到一个新基因MTLC,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和在喉癌、胃癌中的表达作了初步分析.方法本实验室在前期喉癌组织原代培养和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研究中发现... 邱广斌 郝冬梅 宫立国 李云慧文献传递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及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了解本院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在大肠埃希菌中的分布类型及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用确证法对54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进行确证,用PCR的方法扩增ESBLs基因片段,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125株大肠埃希菌中,ESBLs阳性率为43.2%。对青霉素类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为100%,对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在95%以上,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为31.5%;对环丙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分别为79.6%和83.3%;对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复合制剂仍保持较高的敏感性;未发现耐亚胺培南菌株。含耐药基因型CTX-M型49株、TEM型33株、SHV型1株,同时含有两种基因型达29株。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明显高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基因型主要为CTX-M,其次为TEM,同时含有两种基因型达29株。明确产ESBLs病原菌的基因型及耐药性对临床抗感染治疗及感染控制有较大意义。 李云慧 翟如波 张昊 吴秋梅 邱广斌关键词:大肠埃希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基因型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特征和耐药株相关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携带不同基因型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与抗菌药物耐药性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携带不同基因型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 110株铜绿假单胞菌通过药敏试验和PCR方法检测。结果与24h药敏结果相比,48h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为13.6%,而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在6.4%~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AmpC阳性基因的菌株有12株(80.00%),携带VIM-2阳性基因的菌株有9株(60.00%),携带OprD2阴性基因的菌株有11株(73.33%)。结论不同时间检测的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显著不同,其机制与AmpC、VIM-2和OprD2基因密切相关。 李鸿飞 邱广斌 邱广斌关键词: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对氧磷酶-1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分析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对氧磷酶-1(PON1)活性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的变化,揭示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将4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测定血清中PON1活性和ox—LDL水平。将4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期,比较各期患者血清中PON1活性和OX-LDL水平。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组血清PON1活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x-LDL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分期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PON1和ox-LDL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PON1活性和ox—LDL水平呈负相关(r=-0.5347,P〈0.01)。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与氧化应激相关。 王春红 黄洪武 李云慧 孙志刚关键词:氧化低密度脂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