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孜旺古丽
- 作品数:11 被引量:49H指数:5
- 供职机构: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攻关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水利工程更多>>
- 新疆小麦黑胚病的病原、致病性及侵染的研究被引量:14
- 2006年
- 通过对小麦黑胚病病原分离、病原的鉴定及致病性研究结果表明,新疆的小麦黑胚病是由多种的病原侵染所组成,确立了Alternaria consortiale(Thüm.)Hughes,Alternaria alternate(Fr.) Keissler与Bipolaris sorokiniana(Sacc et Sorokin) Shoems是引发新疆小麦黑胚病的病原,前二者是本病主要病原成分,第三个虽然也可引起与前者同样症状的黑胚病,分离率却很低,仅占病原总分离率的7.0%~8.1%.A.consortiale可侵染小麦种粒且成为新疆小麦黑胚病的优势病原菌.3种病原对麦粒的致病性表现有差异,A.consortiale与A.alternate对小麦苗期的致病力不显著,以B.sorokiniana最强;但进入小麦接穗期后却表现相反:B.sorokiniana对麦粒的致病力表现较弱,且其侵染期仅局限在小麦的抽穗期至乳熟期,而A.consortiale与A.alternate却明显地较强,其侵染致病期均出现在小麦的乳熟期至黄熟期.小麦黑胚病病原的侵染机制,表现在穗轴各部位首先发病,然后由病变处的菌丝体穿透过小穗的基部再过渡到胚尖,才使得小麦的胚也感染变黑.大田环境高温多湿,是引致小麦黑胚病高发的首要成因.
- 郝敬喆贾菊生马德英日孜旺古丽马春春高磊
- 关键词:小麦黑胚病病原侵染
- 马铃薯黄萎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室内药剂筛选被引量:8
- 2014年
- 对马铃薯黄萎病两种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室内药剂筛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两种病原VertiG cillium alboGatrum Reinke & Berthold 和V.dahliae Kleb.的生物学特性具有部分共同点:生长温度范围均为10~35℃,都能够利用5种供试培养基和5种供试碳源.但在其他方面存在较多差异:V.alboGatrum菌丝生长最适培养基为梅干煎汁培养基,最适温度20℃,酸碱度生长范围为 pH 值5.0~11.0,最适 pH 值8.0,最适碳、氮源为甘油和磷酸铵;而V.dahliae 菌丝生长最适培养基为改良查氏2号培养基,最适温度25℃,酸碱度生长范围为 pH 值5.0~12.0,最适 pH 值7.5,最适碳、氮源为蔗糖和硝酸钠.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50%苯并咪唑、70%甲基硫菌灵及75%百菌清表现出良好抑菌作用,EC50值≤4.05 mg/L.
- 王丽丽李芳日孜旺古丽郎玉瑶帕提古丽李克梅
- 关键词:马铃薯黄萎病轮枝菌生物学特性药剂筛选
- 乌昌地区蔬菜细菌性软腐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 2012年
- 细菌病害属于非专性寄生菌,病菌与寄主细胞接触后通常先将细胞或组织致死,然后再从坏死的细胞或组织中吸取养分,因此所致症状是组织坏死、腐烂和枯萎,少数能引起肿瘤。初期受害组织表面常为水渍状或油渍状,半透明,潮湿条件下有的病部有黄褐色或乳白色胶粘、似水珠状的菌脓;腐烂型往往有臭味。
- 汗祖热木·托拉克日孜旺古丽苏皮
- 关键词:细菌性软腐病组织坏死蔬菜寄主细胞细菌病害
- 新疆小麦黑胚籽粒分离鉴定初报被引量:7
- 2004年
- 对采自南北疆的31个县市119份小麦样品,初步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新疆地区小麦黑胚病籽粒的分离物以细链格孢[AlternariatenuisC.G.Nees]和小麦根腐离蠕孢[Biplarissorokiniana(Sacc.)Shoem]为主,同时分离到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tenuissima(KunzeexPers.)Wiltshire]、芽枝霉[Cladosporumspp.]、匍枝霉[Stemphyliumspp.]、镰刀菌[Fusariumspp.]、球黑孢霉[Nigrosporasphaerica(Sacc.)Mason],但出现的几率不大。在吐鲁番地区小麦黑胚籽粒中分离到喙状突脐霉(拟)[Exserohilumrostratum(Drech)Leo.&Sug.],在和静的黑胚籽粒中,匍枝霉[Stemphyliumspp.]分离率较多,同时分离出小麦生链格孢[AlternariatriticicolaVasantRao]。
- 栾丰刚羌松马德英日孜旺古丽
- 关键词:小麦黑胚病病原
- “种子病害及防治”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 2015年
- "种子病害及其防治"是植物病理学、植物检疫学和种子学的交叉学科,也是植物病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在"种子病害及防治课程"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是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重要环节,该文从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重,分析课程改革的优势,并有针对性地、切合实际地提出优化实验教学的思路,从而促进该课程实验教学的全面发展,通过多种途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李克梅日孜旺古丽代培红王丽丽
- 关键词:实验教学教学手段
- 新疆大豆孢囊线虫病的初步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大豆孢囊线虫病是威胁大豆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随机调查了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在新疆的分布;运用鉴别寄主法鉴定新疆大豆孢囊线虫的生理小种;室内盆栽法测定新疆主栽大豆品种对大豆孢囊线虫的抗病性。结果表明大豆孢囊线虫主要分布在新疆阿勒泰地区,为4号生理小种,新疆主栽大豆品种均为高感品种,研究结果将为控制新疆地区大豆孢囊线虫的危害提供理论依据。
- 李克梅日孜旺古丽董艳秋
- 关键词:大豆孢囊线虫生理小种
- 新疆阿勒泰地区草地植物的白粉菌和锈菌(Ⅰ)被引量:2
- 2016年
- 通过对新疆阿勒泰地区草地植物的白粉菌和锈菌进行形态分类鉴定研究,报道该地区白粉菌22种,隶属于5族6属,其中白粉菌新记录寄主植物18种;报道锈菌23种,隶属于2科4属,其中锈菌新记录寄主植物1种。文中提供了真菌名录,包括寄主、采集地点和标本号。
- 王丽丽李克梅赵震宇日孜旺古丽徐光青吴乐年
- 关键词:白粉菌锈菌
- 新疆苜蓿白粉病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 2004年
- 调查了苜蓿白粉病在新疆的分布情况,研究了苜蓿白粉病的症状、病原菌及闭囊壳的越冬特性。结果表明,苜蓿白粉病在南、北疆均有分布;病原菌有内丝白粉菌和豌豆白粉菌两种;病原闭囊壳经越冬测定,发现在土壤10cm以下囊原生质体结构发生畸变,失去形成子囊孢的能力,而保存于4℃冰箱和温室条件及室外地表和土壤浅层中的病残体上的闭囊壳中均有部分存活子囊,说明土壤中10cm以上的病残体是第二年苜蓿白粉病发生的主要侵染源。
- 李克梅赵莉日孜旺古丽白付强赵仁君
- 关键词:苜蓿白粉病症状病原菌闭囊壳
- 乌昌地区马铃薯黄萎病菌分离与鉴定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对新疆乌鲁木齐及昌吉多个马铃薯产区范围内的马铃薯黄萎病菌进行分离和鉴定,明确其种类和分布。【方法】采用常规分离培养法分离、纯化菌株,参照Koch's法则回接验证,对确认为马铃薯黄萎病菌的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和ITS序列分子鉴定。【结果】引起本地马铃薯黄萎病的病菌有两种:黑白轮枝菌(Verticillium albo-atrum Reinke&Berthold)和大丽轮枝菌(V.dahliae Kleb.),其中,大丽轮枝菌分布范围相对较广,是引起马铃薯黄萎病的主要病原。【结论】明确了乌昌地区马铃薯黄萎病的致病菌株的种类,并获得菌株为开展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 王丽丽符桂华马金贵日孜旺古丽郎玉瑶帕提古丽李克梅
- 关键词:病原鉴定大丽轮枝菌
- 新疆马铃薯黄萎病病菌分离与鉴定
- 马铃薯黄萎病属于典型系统性病害,一旦发生,整株带病,难以防治,可直接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及品质,轻者损失20%~30%,重者损失达50%以上.1916年,该病害由斯塔克曼等在美国明尼苏达州首先发现,之后在世界各地相继被报道,...
- 王丽丽日孜旺古丽禹媛郎玉瑶李克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