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彩英

作品数:147 被引量:1,086H指数:18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8篇期刊文章
  • 17篇科技成果
  • 12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7篇农业科学
  • 9篇生物学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7篇大豆
  • 37篇性状
  • 30篇小麦
  • 28篇基因
  • 22篇种质
  • 15篇育种
  • 14篇种质资源
  • 13篇大豆品种
  • 12篇低磷
  • 11篇农艺
  • 10篇选育
  • 10篇农艺性
  • 10篇农艺性状
  • 10篇品质性状
  • 9篇冬小麦
  • 9篇豆种
  • 9篇栽培
  • 9篇植酸
  • 7篇栽培技术
  • 7篇植酸磷

机构

  • 132篇河北农业大学
  • 10篇河北省农林科...
  • 7篇教育部
  • 7篇承德市农业科...
  • 2篇河北科技师范...
  • 2篇承德市农牧局
  • 2篇承德市农林科...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莱阳农学院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保定职业技术...
  • 1篇西澳大学
  • 1篇北京农林科学...

作者

  • 145篇张彩英
  • 88篇李喜焕
  • 52篇常文锁
  • 40篇李文龙
  • 27篇孔佑宾
  • 22篇马峙英
  • 21篇段会军
  • 17篇杜汇
  • 16篇刘渊
  • 10篇张丽娟
  • 9篇杨学举
  • 8篇张孟臣
  • 8篇郭小敏
  • 8篇张树华
  • 7篇李之国
  • 7篇王瑞霞
  • 6篇谢令琴
  • 5篇荣广哲
  • 5篇王运杰
  • 4篇赵晓雷

传媒

  • 28篇河北农业大学...
  • 13篇中国农业科技...
  • 13篇植物遗传资源...
  • 11篇大豆科学
  • 6篇华北农学报
  • 6篇中国农学通报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河北农业科学
  • 3篇河南农业科学
  • 3篇中国油料作物...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作物杂志
  • 2篇菌物学报
  • 2篇2017年中...
  • 1篇植物生理学通...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种业

年份

  • 6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6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9篇2017
  • 9篇2016
  • 7篇2015
  • 1篇2014
  • 12篇2013
  • 7篇2012
  • 10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1篇2008
  • 8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5
  • 6篇2004
1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北省大豆推广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6
2006年
利用主要农艺性状以及SSR和AFLP2种分子标记,对河北省41个大豆推广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便为种质资源利用和创新提供依据。农艺性状聚类结果将41个材料划分为3个类群和2个特殊品种,聚类结果与材料系谱来源相差悬殊,不能反映材料间亲缘关系。SSR和AFLP数据聚类结果将41个材料划分为4个SAG(SSR and AFLP—basedgroups)分子类群。30对SSR引物共检测出135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上有4.47个等位变异,SSR的遗传多样性指数(Simpson)分布范围为0.0928~0.7800,平均值为0、6442。10对AFLP引物共扩增出93个多态性标记,平均每对引物9.3个多态性标记。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变化范围为0.5877~0.9868,平均值变化范围为0.6732~0.7653,总体平均值为0.7237,遗传相似系数较高,说明材料间遗传变异较小。
贾晓艳张彩英
关键词:大豆农艺性状SSRAFLP
基于SLAF-BSA技术挖掘大豆酸性磷酸酶候选基因及标记开发被引量:4
2020年
磷利用效率与大豆产量密切相关,根尖酸性磷酸酶活性是筛选大豆品种磷效率的重要指标。挖掘酸性磷酸酶活性候选基因并开发其功能标记对获得磷高效功能基因、解析磷利用分子机制和培育磷高效大豆新品种意义重大。本研究利用酸性磷酸酶活性重组自交系群体F12构建了2个极端性状混池DNA文库,通过SLAF-BSA技术,获得了268个与大豆酸性磷酸酶活性关联的SNP,包括12个非同义突变,其中亲本间7个,后代混池间5个;在2个关联候选区域,获得79个酸性磷酸酶活性相关基因,其中第3号染色体的20138271~20268154间4个,17号染色体的14368648~15526449间75个;对该区域内基因进行了功能注释。开发了非同义突变基因Glyma.17G166200.1功能标记GMsnp-B,用该标记检测169份大豆栽培品种基因型,与表型符合率达到82.8%。
刘渊孔佑宾李喜焕张彩英
关键词:大豆酸性磷酸酶候选基因
大豆品种资源子粒中磷含量差异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以239份大豆品种资源为试材,研究其子粒中全磷和无机磷含量的差异表现,分析大豆子粒中磷含量水平,并筛选高全磷、高无机磷资源材料。研究结果表明,供试239份大豆品种子粒中的全磷、无机磷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其分布范围分别为全磷6.24~9.56g/kg,无机磷0.12~0.37g/kg;平均含量分别为7.78g/kg,0.20g/kg;无机磷与全磷含量的比值为1.39%~4.94%,平均为2.56%。同时,筛选出子粒中高全磷、高无机磷含量的大豆品种各5个,其中品种洋黄豆、高家营黑豆、绿75、郭柳条青、大毛角为高全磷材料;品种8012混-1、黄豆、白露快、平顶黄、黑大粒为高无机磷材料;
李喜焕常文锁刘渊王静华张彩英
关键词:大豆子粒无机磷
大豆种质资源的分类鉴定研究被引量:31
2002年
将 10 4份来自于国内外的大豆品种 ,于 1998~ 1999年在河北省保定生态条件下种植 ,以田间调查记载和室内考种分析所得到的 14个性状为参数 ,对该大豆品种资源群体进行了分类鉴定研究。结果表明 ,该群体在主要产量性状上具有较为丰富的变异潜力 ,但在生育期和蛋白质含量方面变异程度较小。生育期、植株、产量、品质、抗病虫性状的分类鉴定结果表明 。
张彩英张丽娟段会军常文锁
关键词:大豆种质资源性状
大豆感染灰斑病菌后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被引量:17
2002年
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抗性的大豆品种接种灰斑病菌 1~ 1 0号生理小种后 ,叶片中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变化的规律 ,探讨了过氧化物酶在大豆抗灰斑病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 :大豆抗感品种接种灰斑病菌后 ,叶片中过氧化物酶活性比对照植株叶片中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有所增高 ,并且抗感品种接种后叶片中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的幅度因生理小种的不同而不同。可见 ,大豆感染灰斑病菌后叶片中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是大豆一种普遍性的抗病反应 ,而且抗感品种之间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差异并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因此 。
张丽娟杨庆凯张彩英
关键词:灰斑病菌过氧化物酶抗病性灰斑病酶活性
大豆GmPHR1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植物分子生物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豆的GmPHR1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和应用。本发明提供一种大豆的GmPHR1蛋白,1)、由SEQ ID No.2所示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或2)、在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
张彩英李喜焕常文锁王运杰张俊红
黄烷酮3-羟化酶基因表达分析及转基因大豆新种质创制
2016年
黄烷酮3-羟化酶(F3H)是大豆异黄酮代谢途径重要酶类。研究F3H在不同大豆品种中的表达差异,并应用转基因途径创制新种质是提高大豆异黄酮含量的重要途径。以高异黄酮含量大豆品种中豆27和低异黄酮含量大豆品种楚秀为试材,采用q PCR技术,分析F3H在大豆不同发育时期、组织部位中的表达差异;并利用花粉管通道转化技术,获得转F3H阳性植株。结果表明:F3H在2个大豆品种R1~R7期叶片中的表达模式不同,中豆27的F3H表达量在R1期最高,而后开始下降,R2~R5期维持较低水平,R6期略有上升,R7期又出现下降;楚秀F3H表达量在R1~R4期较低,R5期出现表达高峰,R6期开始下降。F3H在2个大豆品种R5~R8期籽粒中的表达模式基本相同,表达量均从R5期开始下降,且R6~R8期维持较低水平。基于此,构建F3H RNAi反义载体,并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转入不同大豆品种,获得了5个转基因新材料。
崔艳伟李文龙常文锁李喜焕张彩英
关键词:大豆异黄酮含量基因表达RNAI
几种瓜类枯萎病菌专化型的AFLP分析被引量:17
2005年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西瓜、冬瓜、黄瓜和甜瓜4个不同专化型的10个菌株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对引物对供试菌株扩增出550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75条,占总带数的31.8%。对供试菌株的AFLP指纹图谱聚类分析,可将其划分为FOGI、FOGII、FOGIII和FOGIV 4个类群(FOGs),分别为西瓜专化型菌株、冬瓜专化型菌株、黄瓜专化型菌株和甜瓜专化型菌株,聚类结果与菌株的专化型间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
段会军姬惜珠张彩英李兴红郭小敏马峙英
关键词:枯萎病菌专化型AFLP分析
植酸酶基因phyA转化大豆品种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土壤磷多以有机态形式存在,而植酸磷占一半以上,分解利用植酸态磷是提高土壤磷利用效率、改善植物磷素营养的新途径。利用大豆农杆菌介导子叶节转化与花粉管通道转化技术,将含有根特异启动子pyk10、信号肽S和植酸酶phyA的嵌和基因(KSA)转入冀豆12、冀豆16、五星1号和吉林35中。经PCR检测,共获得T0阳性植株114个,T1阳性植株101个,T2阳性材料28个。通过将T4代转基因株系和野生型对照在仅含植酸磷的营养液中进行培养发现,转基因植株在植酸磷条件下生长状况优于对照,并且3个转基因株系根系分泌型植酸酶活性分别比野生型提高5%、13%和24%。
闫瑞叶李喜焕李桂兰常文锁张彩英
关键词:大豆植酸酶基因农杆菌介导
国内外大豆品种在保定生态条件下生态反应被引量:2
2000年
本文就国内外推广的41个大豆品种在河北保定生态环境下的生态反应和性状表现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大豆品种由于日照的改变,使得品种生育期缩短、产量和品质性状改变;国内大豆品种与国外品种相比在分枝数和分枝英数、单株总英数、单株粒数方面存在差距。筛选出3个在本地区表现早熟优良的品种和两个菜用大豆品种。
张彩英段会军张丽娟荣广哲
关键词:大豆生态反应性状表现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