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宏其

作品数:412 被引量:1,399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18篇期刊文章
  • 19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85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97篇脊柱
  • 156篇后路
  • 148篇结核
  • 125篇手术
  • 101篇脊柱结核
  • 77篇内固定
  • 76篇植骨
  • 75篇手术治疗
  • 67篇颈椎
  • 66篇脊柱侧
  • 64篇病灶清除
  • 61篇畸形
  • 59篇脊柱侧凸
  • 59篇侧凸
  • 56篇疗效
  • 55篇腰椎
  • 50篇后凸
  • 45篇后凸畸形
  • 44篇椎体
  • 43篇植骨融合

机构

  • 411篇中南大学
  • 5篇新疆医科大学...
  • 4篇中南大学湘雅...
  • 4篇郴州市第一人...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南华大学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湘雅医院
  • 1篇长治医学院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湖南省人民医...
  • 1篇昆明医学院第...
  • 1篇泸州医学院附...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411篇张宏其
  • 186篇郭超峰
  • 131篇唐明星
  • 126篇吴建煌
  • 125篇刘少华
  • 125篇刘金洋
  • 124篇胡建中
  • 116篇邓展生
  • 113篇王锡阳
  • 98篇陈静
  • 90篇王昱翔
  • 80篇龙文荣
  • 78篇高琪乐
  • 67篇陈凌强
  • 64篇邓盎
  • 51篇葛磊
  • 42篇李康华
  • 36篇鲁世金
  • 33篇陈静
  • 32篇肖勋刚

传媒

  • 57篇中国矫形外科...
  • 31篇第3届湘雅国...
  • 26篇第八届全国脊...
  • 19篇中华骨科杂志
  • 19篇中国脊柱脊髓...
  • 14篇中国现代医学...
  • 13篇医学临床研究
  • 13篇脊柱外科杂志
  • 13篇第三届全国脊...
  • 1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2篇第16届全国...
  • 9篇中国组织工程...
  • 8篇中国医师杂志
  • 8篇中南大学学报...
  • 7篇中华创伤杂志
  • 6篇中国医学工程
  • 4篇第7届长征脊...
  • 3篇中国修复重建...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临床骨科杂志

年份

  • 2篇2023
  • 8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8篇2019
  • 9篇2018
  • 60篇2017
  • 15篇2016
  • 27篇2015
  • 14篇2014
  • 14篇2013
  • 16篇2012
  • 24篇2011
  • 11篇2010
  • 55篇2009
  • 19篇2008
  • 72篇2007
  • 23篇2006
  • 11篇2005
  • 5篇2004
4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被引量:24
2007年
[目的]探讨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固定在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中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颈椎前路钢板和后路侧块钉棒Ⅰ期联合复位内固定技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27例,手术均在颅骨牵引下经鼻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先采用俯卧位,植入侧块螺钉、减压、复位后,植入棒,运用“弓弦原理”,采用CD旋棒技术恢复颈椎的序列,维持并稍加大颈椎在矢状面上的生理前凸,植骨融合后拆除颅骨牵引置仰卧位,行前路椎体复位、减压、植骨及自锁钛板固定。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以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率,以Frankel分级判定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术后27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6—27个月,平均11.6个月。脱位均完全复位,无植骨不融合。损伤节段稳定,颈椎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都得到良好重建及维持,未出现内固定断裂、松动及脱出,无血管、神经、食道损伤等并发症。除5例A级、2例B级脊髓功能无恢复,Frankel分级无变化外,其余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8级,其中5例患者达到E级。[结论]颈椎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完全恢复颈椎序列,复位良好,椎管前后方压迫得到彻底解除,损伤节段术后获得即刻稳定,方便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为一积极有效的方法。
张宏其向伟能陈静罗继鲁世金陈凌强胡建中王锡阳
关键词:颈椎骨折脱位前后路
前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0
2006年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结核理想的手术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总结2000年1月~2005年6月期间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51例。所有病例分为:A组(24例)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钉-板(棒)矫形内固定术治疗组,B组(27例)一期后路钉-棒矫形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组;每个组又分为累及单个椎体组(A1,B1)及累及多个椎体组(A2,B2)。分别对比研究A1、B1及A2、B2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矫形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植骨融合时间、并发症等。结果A1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B1;B2组矫形率、稳定性及并发症发生率优于A2组。结论胸腰段脊柱结核累及单个椎体时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钉-板(棒)矫形内固定术是较佳的选择;累及多个椎体尤其脊柱后凸角度偏大时一期后路钉-棒矫形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更为理想。
张宏其陈凌强肖勋刚陈静王锡阳胡建中郭超峰邓展生龙文荣
关键词:胸椎脊柱结核内固定器
人同种异体骨载异烟肼-壳聚糖缓释微球的制备和体内外释药特性被引量:6
2012年
背景:壳聚糖微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抗菌活性,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种药物缓释系统中。目的:制备人同种异体骨载异烟肼-壳聚糖微球,并分析其体内释药性能。方法: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异烟肼-壳聚糖微球,进行体外45d的药物释放实验。将单独装载异烟肼的异体骨块(对照组)和装载异烟肼-壳聚糖微球的异体骨块(实验组)分别植入家兔两侧髂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药物体内释放情况。结果与结论:异烟肼-壳聚糖微球外观呈圆形、表面光滑、分散良好;平均粒径(3.33±0.9)μm,载药率(16.25±1.24)%。体外药物释放实验显示无突释现象,24h释放20%左右,45d释放76%,释放曲线较平缓,释放稳定;数学模型拟合符合Ritger-Peppas模型。实验组异烟肼浓度在前28d内缓慢升高,其后缓慢下降,持续56d以上,浓度38.50~155.75μg/g;对照组异烟肼浓度在1周左右达高峰,为1982.5μg/g,21d后骨块周围药物不能测到。说明异烟肼-壳聚糖缓释微球在体内外均可以缓慢平稳释放异烟肼,且持续时间长。提示人同种异体骨载异烟肼-壳聚糖缓释微球复合体可以作为骨结核病灶清除后的一种置入材料,在提供机械支持的同时进行长时间的局部化疗。
张宏其高琪乐郭虎兵李劲松郭超峰鲁世金黄术
关键词:骨结核复合体缓释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对脊柱结核易感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维生素 D 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多态性与湖南省汉族人群脊柱结核易感性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04年10月至2006年2月我院收治的湖南省汉族新发脊柱...
张宏其郭超峰陈静吴建煌林涨源胡建中王锡阳
文献传递
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灌洗治疗小儿腰骶段结核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PCD)灌洗治疗儿童腰骶段脊柱结核的疗效. 方法:2006年1月~2011年2月我科采用CT引导下PCD灌洗治疗9...
张宏其尹新华刘少华李刚陈筱鲁世金高琪乐黎峰
关键词:小儿患者腰骶段脊柱结核
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评价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评价人工全髋置换术的疗效.方法回顾调查1995年1月~2001年6月该院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52例(157髋).男73例,女89例;平均年龄56.2岁.股骨颈骨折69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7例,骨关节病32例,骨肿瘤6例,强直性脊柱炎3例.患者的情况以Harris评分为标准.对患者术前、术后和随访期间的症状、体征、X线照片进行总结评价.结果152例(157髋)患者其中5例现已死亡,失访5例,其余142例(143髋)患者随访1.5~8.0年,平均4.1年.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的55.8分提高到术后的95.0分,最后一次随访平均Harris评分为87.1分.骨水泥反应3例,下肢深静脉栓塞2例,伤口感染3例,髋关节脱位4例,股骨骨折3例,疼痛24例,下肢不等长2例.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作为髋关节重建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为患者解除疼痛,恢复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邓展生鞠洪斌龙文荣胡懿郃李康华廖前德雷光华张宏其朱峥嵘刘华林涨源
关键词:髋关节关节假体手术效果手术治疗
后路减压矫形融合治疗上胸椎黄韧带骨化症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探讨上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OLF)及其合并同节段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手术治疗的27例上胸椎OLF病例,其中11例合并同节段后纵韧带骨化。所有病例均采用“揭盖法”切除椎管后壁进行减压;合并同节段后纵韧带骨化症者中9例在减压的基础上行后路钉棒内固定矫形融合术,利用“弓弦原理”将胸椎生理后凸角度和骨化后凸角度减小,间接解除前方压迫。研究27例的病变分布节段,评估术后疗效,测量行内固定矫形术的9例患者术前、术后即刻、随访时减压段胸椎后凸角度和骨化后凸角度。结果术后27例随访12-78个月,平均35个月。行植骨融合的患者均达到骨性融合,融合时间3~9个月,平均5.4个月。根据Epstein标准评定:优13例,良9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1.5%;伴有同节段脊髓前方压迫并行矫形手术的9例中,优5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77.8%。矫形的9例术后即刻的胸椎平均后凸角度和平均骨化后凸角度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无显著的角度丢失。结论采用“揭盖法”进行胸椎管后壁切除减压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弓弦原理”矫形融合可减小胸椎后凸角度及骨化后凸角度达到脊髓前方有效减压,避免再行前路手术。
张宏其陈凌强罗继肖勋刚陈静向伟能郭超峰邓展生胡建中王锡阳
关键词:椎管狭窄黄韧带骨化后纵韧带减压术
经椎板间隙内窥镜下分开黄韧带切除椎间盘被引量:3
2013年
背景:经椎板间隙途径内窥镜下间盘切除需游离黄韧带,后者如果辅助连续扩张器及工作通道进行操作,无论切口多小(甚至3-5mm),均可完整保留黄韧带。目的:介绍经椎板间隙内窥镜下分开黄韧带切除椎间盘的应用。方法:采用经椎板间隙内窥镜下分开黄韧带椎间盘切除治疗16例男性患者和14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48±15)岁,主诉单下肢根性疼痛,病变位于L_(3-4)间隙1例,L_(4-5)间隙13例,L_5-S_1间隙16例,其中间盘向上脱出游离者4例,向下脱出游离者7例,所有患者术中电生理监测,在工作通道中分开黄韧带,间盘切除撤出工作通道后,黄韧带可自行复位。结果与结论:操作时间20-40min,治疗后随访时间(149±108)d。治疗中电生理监测无异常,椎间盘切除症状均得以改善。经核磁随访显示:脱出间盘组织已完全摘除,黄韧带保留完整,所有患者无相关并发症。结果可见经椎板间隙内窥镜下分开黄韧带切除脱出的间盘组织,是一种可行的操作方式。
王珑楚戈张宏其郭超峰唐明星高琪乐乔为民闫涛
关键词:内窥镜经皮椎间盘切除黄韧带椎板间隙
影响一期手术治疗脊柱结核并截瘫患者疗效的相关因素
:探讨影响一期手术治疗脊柱结核并截瘫患者疗效的相关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2月至2004年6月,我院一期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治疗81例脊柱结核并截瘫病人的术前、术后X片、MRI、ESR资料及术后伤口引...
张宏其邓展生龙文荣郭超峰胡建中王锡阳陈静
关键词:脊柱结核截瘫手术治疗并发症
自然抵抗相关巨噬细胞蛋白1基因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感性的关系研究进展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结核病的发生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自然抵抗相关巨噬细胞蛋白1(natural resistance-associated macrophage protein 1,NRAMP1)...
许洪张宏其
关键词:结核病基因多态性易感性
共4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