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登辉

作品数:9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市中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7篇乳腺
  • 5篇乳腺癌
  • 5篇腺癌
  • 2篇乳腺炎
  • 2篇腺炎
  • 2篇甲状腺
  • 2篇META分析
  • 1篇蛋白基因
  • 1篇凋亡
  • 1篇毒副反应
  • 1篇药理
  • 1篇阴性
  • 1篇阴性乳腺癌
  • 1篇预后
  • 1篇远期
  • 1篇远期预后
  • 1篇肉瘿
  • 1篇乳癌
  • 1篇乳癌术
  • 1篇乳癌术后

机构

  • 9篇重庆市中医院

作者

  • 9篇吕钢
  • 9篇廖登辉
  • 8篇王婷
  • 7篇曾真
  • 7篇甘霖
  • 7篇王亚冬
  • 5篇闵捷
  • 1篇王洪波
  • 1篇陈颖
  • 1篇杨在亮

传媒

  • 2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实用中医药杂...
  • 1篇光明中医
  • 1篇激光杂志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中国年轻女性乳腺癌临床及病理特征的Meta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比较中国的年轻女性乳腺癌(≤35岁)与中老年乳腺癌(〉35岁)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系统地收集中国年轻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研究文献,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得到合并OR值及其95%CI。结果 纳入合格研究文献31篇,文献质量评价多在6-7分,纳入文献质量较高;年轻乳腺癌和中老年乳腺癌患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的临床病理特征为误诊率、临床0-Ⅱ期或Ⅰ-Ⅱ期,病理类型为浸润性癌、组织学Ⅲ级和淋巴结转移阳性,OR值分别为6.42(95%CI:4.22-9.79)、0.61(95%CI:0.50-0.74)、2.25(95%CI:1.69-2.99)、1.73(95%CI:1.23-2.43)、1.80(95%CI:1.23-2.43)。结论 与中老年乳腺癌患者相比,年轻乳腺癌具有误诊率高、临床分期晚、浸润性癌比例高、组织学分化差及易发生淋巴转移的临床病理特点,提示对年轻乳腺癌的筛查和治疗可能应采用不同的原则和措施。
王婷廖登辉王亚冬甘霖闵捷曾真吕钢
关键词:乳腺肿瘤临床病理META分析
COL1A1、KPNA2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远期预后的关系
2024年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蛋白α1链(COL1A1)、核转运蛋白α2(KPNA2)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87例TNBC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手术留取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OL1A1、KPNA2在各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表达情况与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绘制生存曲线分析二者表达情况与患者5年预后的关系,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生存的因素。结果COL1A1、KPNA2在TNBC患者癌组织中高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在TNBC癌组织中,COL1A1、KPNA2高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0.05),COL1A1高表达还与临床分期有关(P<0.05)。随访5年,87例患者总生存率78.16%(68/87),COL1A1高表达者生存期较低表达者更短(P<0.05),KPNA2高表达者较低表达者生存期更短(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Ⅲ期、有淋巴结转移、COL1A1高表达、KPNA2高表达是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COL1A1、KPNA2在TNBC患者癌组织中表达均增加,两者高表达与患者组织学分级、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情况均有关,且影响患者远期预后。
廖登辉王婷甘霖闵杰王亚东曾真吕钢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远期预后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BIM基因表达及其与BRAF^V600E突变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通过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BRAF^V600E突变与促凋亡基因BIM表达的情况,探讨两者的关系以及它们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应用突变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MASA—PCR)和直接测序法,qPCR技术分别检测61例PTC组织及与其配对正常甲状腺组织中BRAF^V600E突变和BIM基因表达情况,分析BRAF^V600E突变与BIM基因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提示PTC中BRAF^V600E突变率为54.1%,首次报道含有BRAF^V600E突变的PTC组织中BIM基因的表达水平比野生型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低,且BRAF^V600E突变与更高的临床TNM(III/IV)分期有关(P〈0.05),而BIM基因的低表达与肿瘤大小及更高的TNM临床分期相关(P〈0.05)。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PTC的发病机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PTC提供了新的线索。
廖登辉王婷杨在亮甘霖曾真王亚冬闵捷吕钢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
微波消融术联合自拟消瘿方治疗甲状腺结节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观察微波消融术后口服自拟消瘿方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行甲状腺结节微波消融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彩超引导下行微波消融术,试验组:微波消融术后口服自拟消瘿方,收集2组治疗前后临床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试验组甲状腺结节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 <0. 01)。结论甲状腺结节微波消融术后口服自拟消瘿方有利于结节的吸收,提高临床疗效。
熊志峰曾真廖登辉王婷吕钢
关键词:肉瘿甲状腺结节微波消融术
中药配合理疗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理疗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效果。方法: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及对照组18例,两组均行抬高患肢、肢体锻炼、加压等理疗,治疗组另用中药治疗,两组均7天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统计疗效。结果:两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治疗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中药可明显消除淋巴水肿,近期疗效明显,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廖登辉吕钢陈颖王婷王洪波王亚冬
关键词:乳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理疗
中西药联合治疗急性乳腺炎的Meta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10年间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急性乳腺炎,并以单纯西药治疗作对照的研究文献进行定量合并分析。结果对中西药联合治疗与西药治疗患者临床有效率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别进行分析,经异质性检验,发现大部分研究对象同质,且中西药联合组的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据现有资料证明中西药联合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确切,但需进一步规范中药治疗方案及疗效评价指标等。
王婷吕钢甘霖曾真王亚冬廖登辉
关键词:中西药结合疗法乳腺炎META分析
TEC与EC-T方案治疗乳腺癌患者近期毒副反应的比较
目的:比较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联合(TEC)与序贯(EC-T)治疗乳腺癌的近期毒副反应. 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行TEC(n=102)或EC-T(n=80)方案化疗的182例乳腺癌患者,观察并记录每例患者...
吕钢王婷甘霖曾真王亚冬廖登辉闵捷
关键词:乳腺癌化疗药物毒副反应临床药理
通乳探针的研究及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通乳探针及其临床应用。方法通过乳汁淤积的临床特点及银的物理学特点,研究通乳探针作用原理,通过对符合条件的32例产妇使用通乳探针,采用级乳管排空分级,探讨和分析通乳探针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通乳疗效观察。结果:32例产妇和8例复发中39例实现乳管级通畅,1例未通畅,再次通过乳管镜通乳后达到级通畅。结论通乳探针可以有效解决乳管开口处堵塞型乳汁淤积。
王亚冬吕钢甘霖曾真闵捷廖登辉
关键词:乳汁淤积乳腺炎
miR-486-3p对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的调控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为探讨miR-486-3p对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的调控作用,采用q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测定24例乳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miR-486-3p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qRT-PCR法测定乳腺癌细胞MCF-7、HBL101和正常乳腺细胞MCF10A中miR-486-3p的表达水平。将MCF-7、HBL101和MCF10A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拟物对照组、miR-486-3p模拟物组、抑制物对照组和miR-486-3p抑制物组,各组细胞转染后进行培养,采用CCK-8法测定各组细胞增殖情况,采用细胞划痕法测定MCF-7和MCF10A细胞的迁移情况,采用Transwell法和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细胞侵袭和凋亡情况,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凋亡相关蛋白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该研究得出乳腺癌组织中miR-486-3p表达水平较癌旁正常组织显著降低(P<0.05),乳腺癌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较癌旁正常组织显著增加(P<0.05),而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较癌旁正常组织显著降低(P<0.05)。乳腺癌细胞MCF-7和HBL101中miR-486-3p表达水平较正常乳腺细胞MCF10A显著降低(P<0.05),其中以乳腺癌细胞MCF-7中miR-486-3p表达水平最低。miR-486-3p模拟物组乳腺癌细胞MCF-7和HBL101中miR-486-3p的表达水平较模拟物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miR-486-3p抑制物组miR-486-3p的表达水平较抑制物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miR-486-3p模拟剂组乳腺癌MCF-7和HBL101细胞在24 h、48 h和72 h时的吸光度值较模拟物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而miR-486-3p抑制物组在24 h、48 h和72 h时吸光度值较抑制物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miR-486-3p模拟剂组乳腺癌MCF-7细胞划痕宽度显著宽于模拟物对照组(P<0.05),而miR-486-3p抑制物组乳腺癌MCF-7细胞划痕宽度显著窄于抑制物对照组(P<0.05)。miR-486-3p模拟剂组乳腺癌MCF-7细胞穿膜细胞数量较模拟剂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而miR-486-3p抑制物组穿膜细胞数量较抑制物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miR-486-3p模拟剂组乳腺癌MCF-7细胞�
甘霖王亚冬王婷闵捷廖登辉吕钢
关键词:乳腺癌BCL-2BAXCASPASE-3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