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康妹娟

作品数:8 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椎间盘
  • 3篇腰椎
  • 3篇腰椎间盘
  • 3篇腰椎间盘突出
  • 3篇椎间盘突出
  • 3篇胶原酶
  • 2篇动物
  • 2篇动物实验
  • 2篇溶解术
  • 2篇神经阻滞
  • 2篇利多卡因
  • 2篇麻醉
  • 2篇来比林
  • 2篇脊髓
  • 2篇胶原酶溶解
  • 1篇动物实验研究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抑菌
  • 1篇抑菌作用
  • 1篇硬膜

机构

  • 3篇北京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张家口医学院
  • 1篇新疆医学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北京铁路分局...
  • 1篇广州市妇婴医...
  • 1篇北京市丰台铁...

作者

  • 8篇康妹娟
  • 2篇韩济生
  • 2篇罗非
  • 1篇冯瑞晶
  • 1篇刘红兵
  • 1篇安建雄
  • 1篇郑丽君
  • 1篇倪家骧
  • 1篇罗涌
  • 1篇余铣雄
  • 1篇刘文兴
  • 1篇李东莺
  • 1篇王文
  • 1篇牟桂玲
  • 1篇王伊鹏
  • 1篇王平
  • 1篇王平
  • 1篇王琼
  • 1篇刘延青
  • 1篇刘延青

传媒

  • 5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中国麻醉与镇...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3
  • 2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康宁克通A、利多卡因复合用于胶原酶盘外溶解术被引量:24
1999年
目的:观察康宁克通A、利多卡因复合用于胶原酶盘外溶解术的作用。方法:随机将70例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骶裂孔(硬膜外)前间隙置管注入胶原酶行盘外溶解术的患者分为三组。1、单纯胶原酶组(C组);2、胶原酶、利多卡因组(C+L组);3、胶原酶、康宁克通A、利多卡因组(C+K+L组)。结果表明:C+K+L组2周疼痛缓解率较C组、C+L组明显增加。术后7天、14天VAS评分C+K+L组明显低于C组和C+L组。2周直腿抬高试验好转率C+K+L组也明显高于C组。术后3个月近期疗效随访观察,C+K+L组优良率(91%)虽高于C组(67%),但3组间有效率无显著差异。本组总有效率达97%,优良率达81%。另外,本法将CT定位改进为用利多卡因试验剂量测定阻滞平面,以确定是否与病变椎间盘节段相符,然后注入治疗药,省却了CT定位的麻烦。从而使本法可以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具重要临床价值。结论:1、经骶裂孔硬膜外前间隙胶原酶盘外溶解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2、康宁克通A复合利多卡因用于胶原酶盘外溶解术可明显缓解术后2周内的疼痛,并可提高近期优良率。
刘延青刘延青康妹娟王平康妹娟冯瑞晶
关键词:康宁克通A利多卡因胶原酶溶解腰椎间盘突出
体表电刺激在正常和麻醉状态下肌松作用的研究被引量:4
1999年
目的:应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进行100Hz体表电刺激,观察是否有肌松作用。方法和结果:(1)抬腿读秒试验:健康自愿受试者20例,分别在0Hz、2Hz、100Hz和2/100HzHANS刺激前后进行45°抬腿试验。发现2/100Hz和100HzHANS刺激30min后抬腿时间较刺激前减少20.7%和40.9%(P<0.05和P<0.01);(2)临床麻醉观察:选择需全麻的腹部手术ASAⅠ~Ⅱ级患者60例,随机分成HANS组(静脉全麻+HANS)和对照组(单纯静脉全麻),每组30例。两组的首次全麻药和肌松药的用量及一般麻醉方法均一致,并全程进行肌松和生命体征监测,当肌松的TR值>0.25或麻醉机气道压力>2kPa时,追加首次肌松药和全麻药量的半量,使手术始终处于良好的肌松和平稳的麻醉状态。HANS组于全麻诱导前20min开始100HzHANS体表电刺激。结果表明,HANS组的肌松药用量较对照组减少35%(P<0.01),全麻药较对照组减少20%(P<0.05)。结论:健康受试者抬腿读秒试验和腹部手术临床麻醉的观察结果表明,HANS确有明显的肌松作用,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张本国王朝霞罗非罗非毛少磊康妹娟韩济生
关键词:麻醉肌肉松弛
来比林、胶原酶对脊髓及椎间盘组织的影响:动物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1年
康妹娟刘延青罗涌赵承水
关键词:脊髓组织椎间盘组织来比林动物实验
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1
2000年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或布比卡因的抑菌性能。方法:在环脂培养基中,混入不同浓度的利多卡因或布比卡因,并暴露于空气后,在37℃恒温箱中培养24h。结果:两种局麻药均有抑菌作用,其作用强度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强。当利多卡因浓度≥0.5%、布比卡因浓度≥0.125%时,抑菌作用均较封照组有显著性增强(P<0.005)。结论:在临床不引起局麻药中毒的前提下,应用较高浓度局麻药之前避免过早稀释,对预防污染可能有益。
安建雄赵爱平罗非康妹娟郑丽君倪家骧韩济生
关键词:利多卡因布比卡因抑菌作用细菌污染
来比林镇痛复合液用于神经阻滞的临床研究
刘延青康妹娟王平冯瑞晶李东莺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既往治疗急慢性神经痛,神经阻滞镇痛复合液多复合应用激素,长期大量使用激素,可导致诸多副作用,如股骨头坏死、骨质疏松等。来比林为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和赖氨酸的复盐,过去临床多以口服或静脉滴注治疗急慢性...
关键词:
关键词:神经阻滞脊神经脊髓
来比林镇痛复合液用于神经阻滞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 :探讨来比林 (Aspegic)镇痛复合液用于神经阻滞的作用。方法 :12 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和颈椎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四组。Ⅰ组 :对照组 (30例 ) ;Ⅱ组 :来比林组 (30例 ) ;Ⅲ组 :地塞米松组(30例 ) ;Ⅳ组 :来比林静滴组 (30例 )。Ⅰ~Ⅲ组患者均采用神经根或外周神经阻滞治疗 ,间隔 3~4天治疗一次 ,一疗程 4次。Ⅳ组患者用来比林静滴治疗 ,每天一次 ,7天为一疗程。各组治疗前后疼痛情况用VAS评估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来比林组神经阻滞治疗后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和来比林静滴组。 (2 )来比林组和地塞米松组神经阻滞治疗后镇痛效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来比林镇痛复合液用于神经阻滞治疗 ,镇痛效果优于单纯全身用药和常规局麻药镇痛复合液。来比林和地塞米松镇痛复合液比较 ,镇痛作用相似。
刘延青王平康妹娟冯瑞晶李东莺郭晓红
关键词:来比林镇痛复合液神经阻滞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
胶原酶溶解术致瘫机制及远期疗效研究
刘延青牟桂玲康妹娟王平王伊鹏王文刘红兵
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椎间盘微创治疗技术在全国各级医院发展迅速,其中开展较早的胶原酶化学髓核溶解术已为许多患者解除了病痛。胶原酶化学髓核溶解术的优势在于其创伤小,但是临床偶见报道出现术后化学性脑脊髓膜炎...
关键词: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动物实验
应用HANS辅助硬膜外麻醉预防剖宫产内脏牵拉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1996年
为探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应用于剖宫产麻醉,是否能起到辅助麻醉,预防剖宫产时内脏牵拉痛的作用。随机选择ASAⅠ缓急症或择期剖宫产产妇40例,分为两组:Ⅰ组(HANS组)20例,HANS加硬膜外麻醉。Ⅱ组(对照组)20例,单纯应用硬膜外麻醉。HANS组将HANS两对电极分别置于双侧足三里、三阴交穴位。频率100Hz,强度为10~15mA等幅刺激。诱导时间为15~20分钟,持续30~70分钟。术中监测循环指标。SpO2及分娩后婴儿Apgar评分,观察切开腹膜、分离膀胱反折、婴儿分娩、清理宫腔及探查附件时,五个阶段的内脏牵拉痛发生情况。术后随访镇痛效果及维持时间。结果表明:除附件探查时两组内脏牵拉痛发生率无差异外,其余几个阶段对照组牵拉痛发生率均明显高于HANS组(P<0.01),且HANS组母婴安全,各项监测指标稳定,无任何不良反应。术中需用麻醉性镇痛药者对照组(30%)明显多于HANS组(5%)。但硬膜外局麻药用量两组间无差异,这可能与本组手术时间短有关。术后镇痛时间,HANS组(平均5.23h)较对照组(1.15h)明显延长。结论:HANS辅助硬膜外麻醉能有效预防剖宫产术中内脏牵拉痛的发生,减少术?
刘延青刘文兴王琼余铣雄康妹娟
关键词:针刺辅助麻醉剖腹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