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可赜

作品数:14 被引量:56H指数:5
供职机构:海口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海南医学院科研基金资助学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关节
  • 4篇细胞
  • 4篇骨折
  • 2篇动脉
  • 2篇动脉损伤
  • 2篇肢体
  • 2篇肢体坏死
  • 2篇置换术
  • 2篇胫骨
  • 2篇髋关节
  • 2篇脱位
  • 2篇膝关节
  • 2篇内固定
  • 2篇坏死
  • 2篇脊髓
  • 2篇脊髓损伤
  • 2篇骨质
  • 2篇骨质疏松
  • 2篇关节置换
  • 1篇蛋白

机构

  • 14篇海口市人民医...
  • 3篇海南医学院
  • 1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4篇崔可赜
  • 11篇张寿
  • 7篇韩贵宾
  • 5篇刘亦恒
  • 3篇张海英
  • 2篇李文平
  • 1篇符林雄
  • 1篇范忠诚
  • 1篇邢势
  • 1篇郭祥
  • 1篇陈建强
  • 1篇陈元良
  • 1篇杨能
  • 1篇张小明
  • 1篇张明磊
  • 1篇黄友华

传媒

  • 5篇海南医学
  • 2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国骨肿瘤骨...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开门减压内固定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双开门减压内固定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09年8月我院采用颈椎后路双开门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的30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随访比较术前、术后的JOA评分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随访8~42个月,平均22个月,术后脊髓JOA评分由术前平均3.5分上升至平均10.6分,植骨均获融合,无血管、神经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颈椎后路双开门减压内固定术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安全有效的方法,但需合理掌握手术适应证。
崔可赜张寿刘亦恒
关键词:颈椎脊髓损伤侧块钢板减压术
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化脓性膝关节炎的临床价值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化脓性膝关节炎诊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46例入选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血沉、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结果 ,进行分析比较。结果①高敏C反应蛋白的敏感性高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血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高敏C反应蛋白在不同程度的膝关节感染患者间的检测结果与其他各指标一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高敏C反应蛋白在患者症状改善前后的检测结果与其他各指标一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高敏C反应蛋白与血沉检测结果之间存在不强的正的直线相关关系(P<0.05)。结论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本研究中未显示出更高的临床价值。
韩贵宾张寿崔可赜刘亦恒
关键词:C-反应蛋白血沉白细胞计数化脓性膝关节炎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阶段性康复训练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9
2010年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是目前常见骨科手术之一。在过去的30年中THR的应用逐渐普及,使上百万患者的疼痛得以缓解,生存质量得以改善;与此同时,康复治疗作为患者术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受到重视。THR后治疗不是单纯卧床休息等待组织的愈合,而是要在术后早期实施康复治疗,
刘亦恒张寿张海英崔可赜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康复治疗骨科手术卧床休息
17例腘动脉损伤的临床分析
2011年
目的探讨腘动脉损伤的合理诊治流程。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17例腘动脉损伤患者诊治情况,归纳预后的影响因素,制定诊疗流程。结果 17例患者中出现肌肉坏死6例,其中4例保肢成功,2例截肢。术后并发症:感染4例,急性肾衰竭1例。结论影响腘动脉损伤预后的因素包括检查方案、监测方案、手术方案、术后监测方案等。可据此制定腘动脉损伤的合理诊治流程。
韩贵宾张寿崔可赜李文平
关键词:诊治流程肢体坏死
髌上入路髓内钉治疗老年胫骨多段骨折的临床疗效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分析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多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治疗27例胫骨多段骨折患者,其中男9例,女18例,平均年龄64. 6岁(60~72岁)。6例属于GustiloⅠ型开放性骨折,其余21例为闭合性。结果随访10~18个月(平均16个月)。手术效果良好,无严重并发症。按照Johner-Wruhs评估标准,优良率为96%。结论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是治疗胫骨多段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崔可赜郭祥陈元良韩贵宾周祖彬
关键词:胫骨多段骨折胫骨髓内钉
巴戟天多糖含药血清对体外成骨细胞DKK-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探讨巴戟天多糖含药血清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DKK-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源于大鼠颅盖骨的原代成骨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巴戟天多糖含药血清进行干预。MTT法观察巴戟天多糖含药血清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用硝基苯磷酸盐(P-nitrophenyl phosphate,PNPP)偶氮法观察含药血清对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的影响,用蛋白印记法观察含药血清对成骨细胞DKK-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巴戟天多糖含药血清可使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增殖率明显提高(P<0.01),并能提高成骨细胞ALP活性(P<0.01)。此外,巴戟天多糖含药血清可以下调成骨细胞DKK-1蛋白的表达。结论巴戟天多糖含药血清可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能力和ALP活性,并可通过下调成骨细胞DKK-1蛋白的表达影响骨代谢。
崔可赜刘亦恒张寿张海英杨能
关键词:含药血清成骨细胞
麻醉在Lachman试验中对急性前交叉韧带损伤诊断价值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麻醉在Lachman试验(LT)中对急性前交叉韧带(ACL)损伤诊断价值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海口市人民医院2003~2008年收治的可疑ACL急性损伤患者共80例,分别于未麻醉状态下及麻醉状态下由高、低资历两位医师行前抽屉试验(ADT)、轴移试验(PST)和LT,比较其灵敏性、特异性。分析麻醉与LT灵敏度的差异及LT的可重复性。结果 LT的灵敏度高于其他两种检查方法。PST的特异性显著高于其他两种试验方法。麻醉后LT的灵敏度显著提高。结论 LT可作为临床排除诊断的主要指标。PST可作为临床纳入诊断的主要指标。LT具有极好的一致性,麻醉后检查更有价值。
韩贵宾张寿崔可赜李文平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关节镜检查
闭合性腘动脉损伤12例临床分析
2010年
目的探讨闭合性腘动脉损伤的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所收治闭合性腘动脉损伤患者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12例均行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6个月,平均1年9个月。术后小腿无肌肉坏死者8例;出现肌肉坏死者4例,其中3例保肢成功,1例截肢。术后并发症:感染3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结论合理的诊治策略是缩短肢体缺血时间、减轻闭合性腘动脉损伤危害性的关键。
韩贵宾张寿崔可赜符林雄
关键词:闭合性肢体坏死
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对骨密度及生物力学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冲击疗法对大鼠骨密度及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46只成年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等3组。按改良Allen's法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治疗组伤后30min经腹膜腔注入MP30mg/kg,以后每小时注入MP5.4mg/kg,维持24h;模型组应用生理盐水替代MP,处理方法同治疗组。观察模型组与治疗组大鼠在伤后1、3和6个月BBB运动功能评分、各组L4椎体、股骨不同部位骨密度及生物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术后各时间点模型组与治疗组BBB评分总体呈增高趋势,治疗组在各个时间点BBB神经行为学评分均优于模型组(P<0.05,P<0.01)。术后1、3、6个月,模型组与治疗组大鼠股骨骨密度均显著下降(P<0.05,P<0.01);术后6个月,与模型比较,治疗组股骨、腰椎骨密度均显著下降(P<0.05)。术后6个月,对模型与治疗组大鼠的右侧股骨最大荷载、第4腰椎结构强度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的右侧股骨最大荷载、第4腰椎结构强度降低,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模型组及治疗组均可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但大剂量MP对大鼠远期骨密度及生物力学有不利影响。
刘亦恒张寿张海英张小明崔可赜
关键词:急性脊髓损伤骨质疏松骨密度生物力学
VEGF重组质粒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表达的检测
2011年
当细胞植入体内后,必须尽快发生血管化,建立血液循环,通过血液-细胞间液使细胞获得营养及氧气,维持其活力,进而发挥成骨作用,修复骨缺损。充分的血液供应是保证细胞在体内存活的决定性因素。在应用大块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时,
崔可赜张明磊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质粒转染VEGF植入体内血液循环细胞间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