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耘
- 作品数:24 被引量:93H指数:6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在正常体重和肥胖乳腺癌患者不同组织中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2
- 2007年
- 目的研究线粒体融合素基因(mfn2)在正常体重和肥胖乳腺癌患者的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mfn2基因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及评价肥胖与乳腺癌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技术对20例正常体重乳腺癌患者及20例肥胖乳腺癌患者的胸大肌组织,脂肪组织,正常乳腺组织,癌旁组织和癌组织的mfn2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测定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乳腺癌患者不同组织的mfn2的表达水平有差异。在正常体重组内,胸大肌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内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101),但显著高于脂肪组织(P=0.016),高于癌旁组织(P=0.027),高于癌组织(P=0.002)。肥胖组内,胸大肌组织、脂肪组织、正常乳腺组织内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03),高于癌组织(P=0.001)。两组间比较,mfn2在肥胖组患者的五种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体重组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mfn2基因在癌组织中低表达,且在肥胖患者组织中表达更低,mfn2与乳腺癌的发生有关且肥胖可能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 张玮夏耘张彦武张林吴亚群
- 关键词:乳腺癌肥胖
- 不同年龄乳腺癌基因分型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对不同年龄乳腺癌患者基因分型的分布特点进行分析,为乳腺癌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年、中年、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基因分型分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同年龄(≤40岁、40岁-60岁、≥60岁)乳腺癌的基因分型分布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年轻乳腺癌患者中≤35岁与35-40岁患者的基因分型的分布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年龄乳腺癌人群的基因分型不同,需结合其他临床和病理指标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及预后;老年乳腺癌患者基因分型的分布并不乐观,需强调早期诊断和治疗。
- 晏昱婧董鸿罗智勇夏耘汪洁吴亚群
- 关键词:乳腺癌基因分型年龄
- 多病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多病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科收治的104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多病灶患者肿瘤大小为每个病灶最大直径之和。结果: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率为33.7%(35/104)。男性,年龄≤45岁,无包膜,双侧病灶,肿瘤大小>0.5 cm者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高(P<0.05)。两个以上病灶(不论肿瘤大小总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均明显高于单病灶患者(P<0.001)。结论:对有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的患者(包括男性,年龄较轻,术中发现缺乏完整包膜,双侧病灶,肿瘤大小>0.5 cm)建议行甲状腺全切+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对两个以上病灶的微小癌患者,应视为一般甲状腺癌处理,甲状腺全切+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是必需的,且需密切随访。
- 晏昱婧罗智勇汪洁夏耘吴亚群
-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
- 不同方法治疗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有效性的网状Meta分析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评价不同方法治疗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有效性。方法全面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有关于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治疗的文献,检索时间均为自建库起至2020年6月30日。由2名研究者按照所制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并提取资料,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采用漏斗图、Begger秩相关检验及Egger线性回归分析文献的发表偏倚;将累积排序概率图下面积(SUCRA)和平均等级值作为评价指标,对各种治疗措施进行优劣排序。结果共纳入29篇文献,共计1 585例病理学明确诊断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患者,涉及7种治疗措施[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手术、激素联合手术、抗生素、切开引流、激素联合甲氨蝶呤、观察]。共有3篇文献证据等级评为A级,其余文献证据等级均为B级。Begger秩相关检验及Egger线性回归法均提示无明显发表偏倚(P=0.133、0.177)。网状Meta分析结果提示:使用激素联合手术治疗的有效率优于单纯手术治疗(RR=1.14,95%CI:1.06~1.23)、单纯激素治疗(RR=1.25,95%CI:1.11~1.40)和切开引流(RR=0.70,95%CI:0.57~0.85);激素治疗优于抗生素治疗(RR=0.58,95%CI:0.34~0.98);手术优于切开引流(RR=0.80,95%CI:0.67~0.95);激素联合甲氨蝶呤优于抗生素治疗(RR=2.11,95%CI:1.14~3.88),观察优于抗生素治疗(RR=1.97,95%CI:1.15~3.36)。7种干预措施治疗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有效率排序:激素联合手术(SUCRA=89.5)>观察(SUCRA=78.1)>激素联合甲氨蝶呤(SUCRA=67.8)>手术(SUCRA=59.0)>激素(SUCRA=35.1)>切开引流(SUCRA=18.4)>抗生素(SUCRA=2.0)。结论在7种治疗方法中,激素联合手术治疗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效果最佳。
- 王雨晨达娃卓玛夏耘
- 关键词:肉芽肿性乳腺炎甾类外科手术META分析
- 线粒体融合素-2对裸鼠成瘤性及增殖、转移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 观察线粒体融合素(mfn)-2对裸鼠成瘤性及增殖瘤的增殖、转移的影响。方法裸鼠共分为3组:实验组、空载体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分别将3组MCF-7细胞异种移植到无胸腺小鼠体内,建立裸鼠人乳腺癌移植瘤模型,比较3组裸鼠之间肿瘤的大小和重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组肿瘤组织mfn2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检测核增殖抗原(Ki-6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实验组、空载体对照组、空白对照组3组肿瘤瘤体质量(单位:g)分别为1.78±0.13、2.84±0.16、2.77±0.12,实验组裸鼠肿瘤重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瘤体的体积与两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mfn2基因高表达(P〈0.05),两对照组低表达,两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两对照组比较,实验组Ki-67的表达升高,而VEGF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mfn2基因可明显抑制人乳腺癌成瘤,对人乳腺癌裸鼠移植成瘤后的增殖和转移能力有影响。
- 夏耘龚建平吴亚群
- 关键词: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成瘤基因治疗
- RhoC、KAI1在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 探讨Ras homologous C(RhoC)、KAI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应用HPLAS-1000型彩色图像分析系统,检测45例乳腺良性疾病组织和75例乳腺癌组织中RhoC和KAI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RhoC蛋白在乳腺良性疾病组织和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灰度值分别为(0.07±0.01)、(0.35±0.12),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oC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KAI1蛋白在乳腺良性疾病组织和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灰度值分别为(0.72±0.25)、(0.27±0.13),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I1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呈负相关(P<0.05).RhoC、KAI1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无相关性(P>0.05).结论 RhoC、KAI1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RhoC和KAI1异常表达可能成为判断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 徐旭东吴亚群张林罗智勇夏耘
- 关键词:原发性乳腺癌RHOCKAI1
- 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对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研究外源性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mfn2)对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的影响。方法在阳离子聚合物的介导下将含有mfn2 cDNA的质粒在体外转染MCF-7,蛋白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绿色荧光蛋白(GFP),MTT法检测mfn2对MCi-7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Annexin-V/PI双标记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凋亡的变化,JC-1标记细胞线粒体,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线粒体跨膜电位(△ψm)的变化,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转染mfn2基因的MCF-7细胞可以稳定高表达GFP蛋白。MTT实验提示,转染mfn2 cDNA后,MCF-7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转染mfn2 cDNA后48 h,△ψm下降。与转染pEGFlP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转染pEGFP mfn2组明显促进凋亡,其凋亡率分别为:转染组16.0%,转染空质粒组3.6%,空白对照组4.8%(P<0.05)。电镜观察显示,mfn2使线粒体嵴断裂、消失、基质疏松,肿胀的线粒体围绕在核周呈密集排列。结论mfn2基因在体外转染MCF-7细胞,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线粒体嵴断裂、消失,细胞凋亡明显增加。
- 夏耘吴亚群郑启昌张玮龚建平裘法祖
- 关键词: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乳腺癌细胞细胞凋亡
- 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及化疗敏感性影响的研究
- 夏耘
- 关键词: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线粒体膜电位P21CDK2KI-67
- 文献传递
- 跨膜型TNF-α与NF-κB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跨膜型TNF-α与磷酸化NF-κB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2例三阴性乳腺癌与30例非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跨膜型TNF-α与磷酸化NF-κB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三阴性乳腺癌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跨膜型TNF-a与磷酸化NF-κB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7%(43/52)和67.3%(35/52),均显著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三阴性乳腺癌中,跨膜型TNF-α及磷酸化NF-κB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与否显著相关(P<0.05),且跨膜型TNF-α与磷酸化NF-κB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跨膜型TNF-α及磷酸化NF-κB高表达可能预示着TNBC更差的化疗敏感性和预后,有望成为TNBC预后的重要预测因子。跨膜型TNF-α通过激活磷酸化NF-κB激活其下游的抗凋亡和促增殖因子,与三阴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 晏昱婧胡小鹏胡艺冰夏耘吴亚群
-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跨膜型TNF-Α耐药
- 环丙沙星和多西环素促进支原体污染切口愈合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从抗支原体角度,研究环丙沙星及多西环素对细菌培养阴性的外科难愈切口有无促进愈合作用。方法体外细胞划痕实验观察环丙沙星联用多西环素对NIH-3T3成纤维细胞污染支原体后的迁移能力的影响。选取手术切口一期未愈合且均为切口分泌物常规细菌培养阴性者,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证实有不同程度的支原体污染40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填料分别予3%氯化钠溶液或3%氯化钠溶液加环丙沙星和多西环素处理。每日换药,观察切口愈合情况。结果没有污染支原体的成纤维细胞,未用药时划痕缘距离(355.0±39.1)μm,用药后划痕缘距离(371.0±72.1)μm。污染支原体的成纤维细胞,未用药时划痕缘距离(772.0±102.5)μm,经环丙沙星(10μg·mL-1)和多西环素(10μg·mL-1)处理后划痕缘距离(447.0±43.1)μm(P<0.01),环丙沙星联用多西环素可抑制支原体并恢复支原体污染的NIH-3T3成纤维细胞的迁移能力。经环丙沙星(10μg·mL-1)和多西环素(10μg·mL-1)处理24 h后的细胞培养物半定量PCR检测支原体条带相对吸光度为(1.00±0.36),未用药细胞为(2 541.6±687.05),治疗组切口愈合,有效17例,无效3例,对照组有效8例,无效12例(P<0.01)。结论环丙沙星和多西环素可促进支原体污染的未愈切口愈合。
- 胡晓鹏周翔罗智勇夏耘吴亚群
- 关键词:环丙沙星多西环素支原体愈合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