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昆仑

作品数:135 被引量:617H指数:15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海大学中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2篇期刊文章
  • 17篇专利
  • 16篇科技成果
  • 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8篇农业科学
  • 17篇生物学
  • 1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00篇青稞
  • 34篇基因
  • 15篇小麦
  • 12篇胁迫
  • 11篇选育
  • 11篇青稞品种
  • 10篇性状
  • 10篇条纹病
  • 9篇育种
  • 9篇克隆
  • 8篇栽培
  • 8篇生态区
  • 8篇青稞新品种
  • 7篇蛋白
  • 7篇品种选育
  • 7篇基因表达
  • 6篇淀粉
  • 6篇栽培技术
  • 6篇作物
  • 5篇种子

机构

  • 93篇青海大学
  • 62篇青海省农林科...
  • 5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西藏自治区农...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石河子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35篇吴昆仑
  • 73篇姚晓华
  • 44篇迟德钊
  • 19篇党斌
  • 17篇杨希娟
  • 13篇姚有华
  • 11篇任又成
  • 10篇蒋礼玲
  • 7篇陈丽华
  • 7篇邓晓青
  • 6篇马晓岗
  • 6篇张志斌
  • 5篇刘新红
  • 5篇谢德庆
  • 5篇杨菁
  • 4篇王燕春
  • 4篇李新
  • 3篇闫殿海
  • 3篇王显萍
  • 3篇王燕

传媒

  • 11篇麦类作物学报
  • 9篇西北农业学报
  • 7篇江苏农业科学
  • 7篇作物学报
  • 6篇青海农林科技
  • 6篇西北植物学报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青海大学学报...
  • 3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江西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农业机械
  • 2篇食品工业
  • 2篇广东农业科学
  • 2篇青海科技
  • 2篇中国种业
  • 2篇作物杂志
  • 2篇2010年国...

年份

  • 3篇2024
  • 12篇2023
  • 6篇2022
  • 15篇2021
  • 3篇2020
  • 8篇2019
  • 5篇2018
  • 6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14篇2014
  • 9篇2013
  • 15篇2012
  • 5篇2011
  • 9篇2010
  • 3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1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青稞品种生态适应性的评价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青稞品种生态适应性的评价方法,包括:采集不同地区的青稞品种,对不同地区的环境气象因子和不同地区的青稞品种进行农艺性状、品质指标分析,得到关键评价指标;对关键评价指标进行权重分析,对权重进行整数化,构建品种生...
姚晓华吴昆仑姚有华陈鲁鹏
青稞HvnWAK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条纹病胁迫下的表达
2024年
为探索青稞(Hordeum vulgare L.var.nudum Hook.f)WAK类基因在青稞抗条纹病中的作用,以抗条纹病青稞品种昆仑14号和感病品种Z1141为材料,从叶片中克隆了HvnWAK基因。昆仑14号HvnWAK基因开放阅读框(ORF)为2964 bp,Z1141的ORF为3048 bp,分别编码988个氨基酸和1016个氨基酸,两者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97.14%。启动子区域预测表明,该区段包含脱落酸、茉莉酸、赤霉素等与逆境胁迫相关的多个顺式作用元件。蛋白质序列分析表明,HvnWAK为亲水性的不稳定酸性蛋白,具有典型的细胞壁相关激酶结构特征,如细胞壁受体结构(GUB_WAK_bind)、胞内激酶结构域(intracellular kinase structural domain)和跨膜域、表皮生长因子结构域(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属于WAK家族。同源比对与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昆仑14号的HvnWAK蛋白与大麦、山羊草、硬直黑麦草的WAK蛋白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7.24%、92.17%、80.80%;Z1141的HvnWAK蛋白与大麦、山羊草、硬直黑麦草等的WAK蛋白序列相似性分别为100%、92.17%、80.80%。青稞HvnWAK蛋白与大麦HvWAK蛋白的亲缘关系最近,与玉米和水稻的亲缘关系较远。蛋白互作预测结果表明,与WAK蛋白存在互作关系的有抗病蛋白同源物、解旋酶家族蛋白、苏氨酸蛋白激酶等。实时荧光定量(qRT-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感病后迅速表达,且在抗病材料昆仑14号中的表达峰值显著高于Z1141(P<0.01),且高峰时期(8~9周)晚于在Z1141中的表达高峰时期(7~8周)。由此推测,HvnWAK基因在青稞抗条纹病的后期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李婷婷姚有华安立昆白羿雄杨雪姚晓华吴昆仑
关键词:青稞条纹病基因表达
裸大麦PKABA1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被引量:2
2012年
根据GenBank上小麦(M94726)、大麦(AB058924)和黑麦(DQ295068)的蛋白激酶外显子3的编码基因的同源序列比对,设计基因PKABA1的引物,建立了用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裸大麦PKABA1基因在不同低温处理时间下mRNA表达量的方法。以样本循环数为纵坐标、以稀释倍数的对数为横坐标建立标准曲线,其相关系数(r2)达到了0.996,扩增效率99%,熔解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产物为特异的单峰,退火温度为(80.5±0.5)℃。结果表明,裸大麦PKABA1基因在不同低温处理时间下的表达量稳定,其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扩增效率高、特异性强、线性范围广、检测周期短,为PKABA1基因作为内参基因进行裸大麦功能基因表达的定量分析奠定了基础。
吴昆仑邓晓青姚晓华
关键词:裸大麦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
不同种植模式对青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0
2021年
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6种种植模式下青稞根际土壤的16S rDNA和18S rDNA基因相关区片段进行测序,研究根际土壤细、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并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分析环境因子与群落结构的关系,从根际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的角度解析青稞连作障碍的发生机制。6种种植模式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WHD模式最高,全磷含量YC模式最高,全钾含量MLS模式最高,pH均为碱性;3种连作模式下,随着连作年限的增长,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钾逐年降低,全磷显著升高。6种种植模式下,细菌和真菌群落Alpha多样性指数和覆盖度没有显著差异,与连作相比,WHD和MLS模式可显著提高细菌群落的Shannon指数、ACE指数和Chao1指数;与混作、轮作相比,连作显著提高真菌群落的Shannon指数和ACE指数,但Chao1指数差异不显著;连作使细菌群落Alpha多样性减小,真菌群落Alpha多样性增加。6种种植模式下,genus水平群落结构表现为连作使青稞根际土壤中微生物区系发生较大改变,导致有害菌群丰度增加,有益菌群数量减少,尤其是真菌菌群发生较大改变,而轮、混作模式使优势菌群及新种数量明显增加。细菌、真菌群落PCoA分析结果表明,微生物群落在6种种植模式间变异较小且未发生明显分化,PC1、PC2的总解释能力均大于80%,表明有显著主导因子。细菌、真菌群落与土壤理化性质关系显示,土壤有机质、全氮与提高WDH、QKA模式下的细菌群落多样性呈正相关,而pH、有机质、全氮与提高WDH、YC、QKB模式下的真菌群落多样性呈正相关。表明,与连作相比,WDH和MLS模式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微生物群落组成,是缓解青稞连作障碍的可能途径,可为青稞连作障碍修复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姚有华王玉林姚晓华安立昆白羿雄李新李新
关键词:高通量测序微生物群落结构
种植密度对2个青稞品种抗倒伏及秸秆饲用特性的影响被引量:7
2020年
种植密度是影响青稞抗倒伏和秸秆饲用特性的重要因子。以抗倒伏品种昆仑14号和倒伏品种门源亮蓝为试验材料,比较研究种植密度对这2个品种生长发育、抗倒伏特性和秸秆饲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2个品种的抗倒伏和秸秆饲用特性的影响存在差异。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昆仑14号根长、根体积、根数和根干重先增后降,茎粗和壁厚依次下降;门源亮蓝根系和茎秆相关指标则随种植密度增大而下降。昆仑14号抗倒伏相关指标先增后降,但整个生育期未发生倒伏;门源亮蓝各指标均显著降低,诱发倒伏现象提前发生,致使倒伏率增大、倒伏程度加剧。昆仑14号茎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等化学成分含量随密度增加先增后降,门源亮蓝各成分含量呈下降趋势,相对饲喂价值随密度增加呈现增高的趋势。综合抗倒伏特性与秸秆饲用特性,昆仑14号最佳种植密度为375×10^4株hm^-2,门源亮蓝粮饲兼用时适宜密度为300×10^4~375×10^4株hm^-2。
赵小红白羿雄王凯姚有华姚晓华吴昆仑
关键词:青稞种植密度抗倒性
淀粉和蛋白质组成与青稞面条食用品质的关系
为了明确淀粉和蛋白质与青稞面条食用品质间的关系,本文以八种青海主栽的青稞品种为原料,对不同品种的青稞淀粉和蛋白质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与青稞面条的感官品质和蒸煮特性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所制作的面条均具有青稞...
党斌吴昆仑迟德钊
关键词:青稞淀粉蛋白质面条品质
青海不同生态区青稞Wx基因遗传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选择5个与哦基因有关的引物,利用基于PCR扩增的SSR标记技术对来源于青海西宁和海北2个地区的42份青稞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5个SSR标记均扩增良好且具有多态性。各标记位点检测出的耽等位基因数为2~4个,共检测出等位基因17个,平均3.4个;其中有14个等位基因显示出多态性,平均2.8个。各多态位点检测出带型为2—5种,共检测出带型18种,平均3.6种。聚类结果可以将这42个品种分为3组。最终得出结论:这42份青稞材料的耽基因表现出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但耽基因等位位点变异与材料来源地的生态条件无明显相关性。
杨菁迟德钊吴昆仑何桂芳
关键词:生态区青稞WX基因
亏缺灌溉对藜麦光合特性、营养品质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19年
针对藜麦生产过程中合理水分管理措施缺乏的现实问题,探索亏缺灌溉对藜麦光合特性、营养品质和产量调节的生理基础,为藜麦节水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以‘青藜2号’为供试材料,通过设置充分灌溉、轻度亏缺灌溉和重度亏缺灌溉3个处理,探索不同灌溉处理对藜麦光合特性,籽粒蛋白质、氨基酸质量分数和产量性状的影响。亏缺灌溉使藜麦植株在不同生育期的Pn、Tr和Gs显著降低,但Ci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显著升高,且降、增幅随亏缺灌溉程度的加剧而增大;亏缺灌溉降低了藜麦籽粒的蛋白质质量分数、氨基酸总量和氨基酸各组分质量分数;亏缺灌溉显著降低藜麦的总分枝数、有效分枝数和主穗面积,相比于充分灌溉和重度亏缺灌溉处理,轻度亏缺灌溉可显著提升藜麦的主穗粒质量、单穗粒质量、千粒质量和产量。亏缺灌溉负面影响藜麦植株的光合特性,但有助于提高叶片WUE;亏缺灌溉不利于藜麦籽粒蛋白质、氨基酸和氨基酸各组分质量分数的提高;轻度亏缺灌溉可有效控制和提高藜麦的主穗面积、单穗粒质量、单株粒质量、千粒质量和最终产量;轻度亏缺灌溉在节约水资源和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能显著提高藜麦的产量,且能维持相对较高的籽粒蛋白质和氨基酸质量分数。
姚有华姚有华吴昆仑
关键词:亏缺灌溉光合特性
青稞昆仑12号丰产栽培技术规范
任又成吴昆仑王显萍许建业颜生寿梁朝鹏
该规范的编写符合GB/T1.1—2000《青海省青稞品种观察记载标准》的要求。规定了青稞昆仑12号产量指标及播种方法、田间管理等技术内容。在试验、验证的基础上,准确地反映了青稞昆仑12号丰产栽培的技术要点,具有实用价值高...
关键词:
关键词:青稞丰产栽培技术规范田间管理播种方法
青稞新品种昆仑13号
迟德钊任又成王显萍吴昆仑陈丽华车晋叶许建业韩庭贤盛清明程明发袁翠梅雷增荣颜生寿许乃军王延吉
青稞品种昆仑13号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与青海鑫农科技有限公司以89-828为母该,以北青1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昆仑13号β-葡聚糖平均含量8.98%,属β-葡聚糖加工型专用青稞品种。该品种丰产性较好,中早熟,对青...
关键词:
关键词:青稞品种杂交选育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