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南中

作品数:121 被引量:1,241H指数:22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1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1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55篇教育
  • 18篇学分银行
  • 18篇职业教育
  • 17篇逻辑
  • 13篇大数据
  • 11篇终身
  • 11篇教师
  • 10篇X
  • 9篇逻辑与
  • 9篇教学
  • 8篇高职
  • 7篇终身学习
  • 6篇远程教育
  • 6篇职教
  • 5篇学分
  • 5篇课堂
  • 5篇互联
  • 5篇互联网
  • 4篇意蕴
  • 4篇终身教育

机构

  • 104篇重庆广播电视...
  • 32篇西南大学
  • 10篇重庆工商职业...
  • 4篇重庆能源职业...
  • 3篇广西科技大学
  • 2篇海南师范大学
  • 2篇重庆市教育科...
  • 2篇重庆市北碚职...
  • 2篇重庆三峡职业...
  • 2篇江西科技师范...
  • 1篇湖南广播电视...
  • 1篇六盘水师范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重庆工程职业...
  • 1篇重庆理工大学
  • 1篇中央电化教育...
  • 1篇重庆第二师范...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21篇吴南中
  • 19篇夏海鹰
  • 6篇张伟
  • 4篇胡艳芳
  • 3篇彭飞霞
  • 3篇胡艳芳
  • 3篇黄治虎
  • 2篇谢青松
  • 2篇李健苹
  • 2篇南旭光
  • 2篇李玲
  • 2篇张海深
  • 2篇王觅
  • 2篇罗湲
  • 2篇李慧玲
  • 2篇胡娜
  • 1篇刘云艳
  • 1篇谢青松
  • 1篇丁翠娟
  • 1篇黄治虎

传媒

  • 16篇成人教育
  • 12篇教育与职业
  • 11篇中国职业技术...
  • 8篇职业技术教育
  • 7篇中国远程教育
  • 7篇电化教育研究
  • 6篇现代教育技术
  • 6篇重庆广播电视...
  • 6篇湖南广播电视...
  • 5篇湖北广播电视...
  • 4篇继续教育研究
  • 3篇现代远距离教...
  • 3篇中国电化教育
  • 3篇重庆城市职业...
  • 2篇教学与管理(...
  • 1篇安徽广播电视...
  • 1篇学前教育研究
  • 1篇中国成人教育
  • 1篇继续教育
  • 1篇高教探索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7篇2021
  • 12篇2020
  • 16篇2019
  • 10篇2018
  • 13篇2017
  • 12篇2016
  • 13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8篇2012
  • 1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1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元认知理论下农村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农村由于经济发展的落后,教育资源比起城市相对不足,一些先进的教育观念传播也就较慢,且农村学校老师自身专业知识、教育理念都相对落后,因此仍普遍采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是实现主体性教育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是学生能力的体...
吴南中
关键词:元认知理论农村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
文献传递
开放时代电大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与方向
2012年
电大校园文化建设旨在通过其内在的文化内涵,塑造电大独特的观念形态、物化产品、学习和生活方式等文化要素,满足电大面临的开放大学建设、和谐校园建设、贯彻中央精神和自身发展的需求,探索通过塑造系统文化自觉,凸显学校历史使命;追求高品位的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自信;发挥电大精神,调动电大人的积极性;结合电大独有文化气质,力求有所突破来建设实现电大文化建设的目标。
张伟吴南中
关键词:电大校园文化
中印科技奖励制度对比研究与启示
2012年
本文通过对中印科技奖励制度的类型与特征、获奖者的社会分布、获奖后效等方面的对比研究,分析了中印科技奖励制度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科技奖励要引导科学家加大农学等基础科学研究,并重视对个人的奖励。
彭飞霞吴南中何剑群
关键词:中印科技奖励制度
远程开放教育小专业共管模式——资源共享共建的新模式被引量:2
2014年
远程开放教育中需要建立合作组织加强对学生人数偏少、分布零散、教学资源偏紧的专业的管理。这是建立与开放大学相适应的专业体系建设、促进电大教育教学、搭建终身学习平台的重要举措,这种模式的形成,需要依托"系统联动、各司其职、优化管理、注重服务"的工作模式。
张伟吴南中
关键词:远程教育
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分享研究——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的思考被引量:6
2011年
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对幼儿教师知识分享的内涵进行了解读,揭示出知识分享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而对目前我国幼儿教师在知识分享上存在的困境及成因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后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视野提出一些促进知识分享的策略。
吴南中彭飞霞
关键词:幼儿教师知识分享学习共同体
有组织教研:人工智能环境下教师研修的有序进化
2024年
传统教师教研形式因客观性不强、持续性不够、衔接性不足,与时代所需要的高质量教研相悖,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基于生态进化理论,建构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教师提供选题、过程支持、资源制度、工具辅助和协同机制的有组织教研模式,以提升教研与教师的个体适配,形成有组织的多主体行动网络,并在有序原理和整体原理的框架下,建构了智能技术支持的教师有组织教研运行模型。有组织教研的关键问题是教师动态需求的系统捕获、内容进化的智能控制、自适应路径的有效调节、研修空间的适应性调整、语义关联的建立,并形成面对理论与实践冲突、转化机制异化、主体与相关要素不适切等问题的处理机制。要实现人工智能支持的有组织教研,需要按照有组织教研的运行建立设计人工智能元平台,布局大数据采集平台,开发教育人工智能的算力,并在制度和理念的双向演进中通过实践进行优化,实现人工智能下教师研修模式的迭代。
吴南中陈恩伦吴云
关键词:人工智能教师教研
大数据视角下“互联网+教育”生态观及其建构被引量:42
2018年
完整的"互联网+教育",既在教学过程之中,也在教学过程之外,通过大数据实现内外沟通,强调对"互联网+教育"生态建构的关注。大数据视角下的"互联网+教育"的生态构建具有系统性,影响机制具有多向度性,形成发展具有建构性,存在样态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大数据视角下"互联网+教育"生态的构建需要通过数据的支撑与制约、理解与引导、检测与反馈、再适应与再调整等作用机制发挥影响。大数据视角下的"互联网+教育"蕴含着整个教育体系的变革,其生态构建需要遵循生态学的理念与原则,外部实现与门户、搜索、社交的数据联通,内部实现管理系统的数据沟通,实现基于智慧性、统整性、及时性和精准性的"无缝对接"的"互联网+教育"体系。
吴南中吴南中黄治虎谢青松谢青松
关键词:大数据生态观
“互联网+”特色应用型高校建设被引量:4
2019年
互联网+"是人、事、物都被互联网连接起来的大生态,改变了教育的存在基础、组织模式和实践模式。建立"互联网+"特色的应用型高校是依托"互联网+"教育理念和技术,通过要素融入、体系重构和与"互联网+"业态的双向调适,打造的特色应用型高校:培养适应"互联网+"业态的人是根本任务和直接目标;主要科研任务是应用技术和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为社会培育"互联网+"业态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服务社会的主要形式,并执行"互联网+"特色文化的传播与扩散,完成文化传承职能。为此,"互联网+"特色的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是开放和包容的高校,是真正围绕学习者办学的高校,是百姓身边的高校。在向"互联网+"特色的应用型高校转变的过程中,需探索一条从意识到能力再到智慧生态打造的基本路径。
胡艳芳吴南中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
自然性的复归:智慧教学的生命秩序困境与重构——基于典型案例区教师智慧课堂实践的考察
2024年
随着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深入,教学中人的主体性危机日渐凸显。以智慧教育典型案例区教师的智慧课堂实践为考察中心,采用深度访谈法和观察法,聚焦智慧教学主体的生命自然性,建构智慧课堂自然生命观照的理论逻辑和实践模型。研究发现,智能“集置”中的自然生命面临身体秩序失衡、心理秩序偏离、逻辑秩序错位和行为秩序繁化四重困境,而困境的纾解有赖于生命自然秩序的澄明。生命的本质力量是一种奔腾不息的“活力”,生命感知秩序奠基于感性直观之上,生命能量流转遵循自然简约原理。基于此,智慧教学要营构熨帖自然生命的智能空间,助力“数字身体”复归质朴自然;戒除数字依赖及干扰,重建自由宁静的主体心理秩序;顺应“生命之流”的延续性、质性、时间性和自由性,为智慧教学逻辑注入灵动气韵;遵循“最小作用原理”,驱动智慧教学行为复归简洁高效。
许三珍夏海鹰吴南中
关键词:智慧教学人工智能智慧教育
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的内涵、遴选理念与评价标准被引量:3
2021年
遴选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院校,引导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回应"互联网+"的时代诉求,是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议题,也是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重要内容。为此,文章以标杆法为主要思想,以提炼标杆标准为目标,综合多种研究方法,结合职业教育信息化自身的特点,建立了一套涵盖信息化业务支持程度、信息技术水平、信息化技术应用绩效、信息化管理能力和信息化持续发展能力5个维度,信息技术覆盖面、信息技术应用深度、信息技术应用集约度、信息技术业务协同度等26个观测指标的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评价标准体系,并对26个观测指标如何设置观测内容进行了系统阐述。
谭绍华罗统碧吴南中
关键词:职业教育信息化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