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飞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多发
  • 4篇多发性
  • 4篇多发性骨髓瘤
  • 4篇骨髓
  • 4篇骨髓瘤
  • 3篇荧光
  • 3篇原位
  • 3篇原位杂交
  • 2篇多发性骨髓瘤...
  • 2篇荧光原位杂交
  • 2篇细胞
  • 1篇蛋白
  • 1篇形态学
  • 1篇形态学分析
  • 1篇遗传学
  • 1篇造血
  • 1篇造血干
  • 1篇造血干细胞
  • 1篇造血干细胞移...
  • 1篇沙利度胺

机构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上海市闸北区...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作者

  • 4篇叶飞
  • 4篇侯健
  • 3篇傅卫军
  • 3篇张春阳
  • 3篇曾添美
  • 2篇姜华
  • 2篇张慧
  • 2篇周帆
  • 1篇奚昊
  • 1篇樊建玲
  • 1篇石昊天
  • 1篇袁振刚
  • 1篇李荣
  • 1篇杜鹃
  • 1篇孙爱华
  • 1篇韦苇

传媒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新药诱导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以荧光原位杂交分层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价值
2013年
目的评价新药诱导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对荧光原位杂交(FISH)标危及高危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均接受以硼替佐米和(或)沙利度胺为主的诱导化疗,按FISH检测结果及诱导后是否接受ASCT分为标危移植组、标危化疗组、高危移植组及高危化疗组4组,通过生存分析分别评价ASCT对标危及高危患者生存的影响。结果74例患者经新药诱导后总缓解率为91.9%(68/74),接近完全缓解(nCR)+完全缓解(CR)率为62.2%(46/74)。FISH标危的患者与高危的患者诱导后缓解率分别为93.2%(41/44)与86.7%(26/30)(P=0.592),nCR+CR率分别为56.8%(25/44)与70.0%(21/30)(P=0.251)。FISH标危的患者中,接受移植的患者与接受化疗巩固的患者无进展生存(PFS)及总生存(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42和0.652),而FISH高危的患者中,接受移植的患者比接受化疗巩固的患者PFS延长19.7个月(P=0.028),OS延长12.5个月(P=0.542)。结论在以硼替佐米和(或)沙利度胺为主的方案诱导后,ASCT对FISH标危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PFS和OS均没有影响,但可使FISH高危患者的PFS延长。
曾添美叶飞奚昊张春阳杜鹃姜华傅卫军侯健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造血干细胞移植自体细胞遗传学
常见IgH易位与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形态学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3种常见IgH易位与骨髓瘤细胞形态学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35例伴有t(4;14)、t(11;14)及t(14;16)的初诊MM患者骨髓涂片及外周血涂片中骨髓瘤细胞形态特征及比例。分别按照细胞成熟度及细胞大小的形态特征对浆细胞形态分类。按细胞成熟度分为成熟型(Ⅰ型)、幼稚型(Ⅱ型)、原始型(Ⅲ型)及中间型(Ⅳ型)浆细胞;按细胞大小分为大浆细胞和小浆细胞(又称为淋巴样浆细胞,LP-PC)。然后根据具有各种不同形态特征浆细胞所占比例,将骨髓瘤分为成熟型骨髓瘤(Ⅰ型骨髓瘤)、幼稚型骨髓瘤(Ⅱ型骨髓瘤)、浆母细胞型骨髓瘤(Ⅲ型骨髓瘤)、中间型骨髓瘤(Ⅳ型骨髓瘤),非成熟型骨髓瘤(Ⅱ型+Ⅲ型+Ⅳ型骨髓瘤)。分析3种IgH易位与不同细胞形态学分型及分类之间的关系。结果:t(11;14)患者中Ⅰ型骨髓瘤占53.45%(31/58),多于t(4;14)患者46.55%(27/58)(P<0.05),且t(11;14)中Ⅰ型浆细胞占总浆细胞比例为62.64%,高于t(4;14)患者50.14%(P<0.05)。t(11;14)患者中伴有LP-PC骨髓瘤占70.69%(41/58),显著多于t(4;14)患者6.85%(5/73)(P<0.05)。t(4;14)患者中非成熟型骨髓瘤占63.01%(46/73),显著多于t(11;14)患者46.55%(27/58)(P<0.05)。而t(14;16)患者例数较少(4/135),形态分类均为非成熟型骨髓瘤细胞且均未检出LP-PC。结论:不同的IgH易位与特定的骨髓瘤细胞形态学特征有关。
张慧孙爱华李荣姜华曾添美叶飞周帆侯健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形态学荧光原位杂交
染色体1q21扩增对硼替佐米或沙利度胺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疗效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1q21扩增与接受硼替佐米或沙利度胺治疗的初治骨髓瘤患者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FISH技术对108名接受硼替佐米和(或)沙利度胺治疗的初治骨髓瘤患者进行1q21扩增的检测,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及疗效间的关系。结果完成检测的108例患者中,有29例(26.9%)1q21扩增阳性。伴有1q21扩增的患者与不伴1q21扩增的患者中位年龄分别为62岁与58岁(P=0.029),血红蛋白均值分别为81.39 g/L与97.58 g/L(P=0.002),其余临床特征如肌酐、血钙、白蛋白、β2微球蛋白及骨髓浆细胞比例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伴有1q21扩增的患者比不伴有1q21扩增的患者合并IgH易位及13q缺失的比例更高(79.3%vs.48.1%,P=0.004和58.6%vs.31.6%,P=0.011)。可评估疗效的95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73.7%(70/95),伴1q21扩增患者有效率低于不伴1q21扩增患者(50%vs.80.8%,P=0.007)。剔除12例硼替佐米与沙利度胺联合治疗的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将剩余83例分为硼替佐米组和沙利度胺组,结果显示硼替佐米组伴有1q21扩增患者与不伴有1q21扩增患者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0%vs.80%,P=0.789),而沙利度胺组伴有1q21扩增患者治疗有效率较不伴有1q21扩增患者差(20%vs.78.3%,P=0.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纳入因素中仅1q21扩增是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优势比(OR值)=0.231(95%CI:0.078~0.684,P=0.008)。结论1q21扩增是影响多发性骨髓瘤预后的重要因素,伴1q21扩增的患者接受沙利度胺治疗疗效较不伴1q21扩增患者差,但接受硼替佐米治疗疗效与未扩增者无差异。
曾添美叶飞张春阳傅卫军李璐周帆侯健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硼替佐米沙利度胺
四例IgM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提高对IgM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临床及实验室特征的认识。方法收集4例IgM型MM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及实验室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4例患者符合IgM型MM的诊断。4例均为男性,年龄54~69岁,初发症状包括骨痛、高黏滞血症、出血,3例轻链为K型,1例为入型,Durie—Salmon(D—S)分期均为ⅢA期,国际分期系统(ISS)分期:I期1例,Ⅱ期3例。平均IgM83.6(52.9—111.0)g/L,HGB79.5(61.0~105.0)g/L,血钙3.20(2.11—6.00)mmol/L,肌酐104.3(56.0—171.0)μmol/L,骨髓浆细胞比例0.558(0.290~0.775),3例存在骨质破坏。3例患者行免疫表型检测均表达CD38、CDl38,不表达CDl9、CD20、CDll7。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检查结果显示4例患者均有IgH易位和1q21扩增,2例伴有13q和17p缺失,3例明确为t(11;14)。3例予以硼替佐米为主的方案诱导化疗,达到部分反应至非常好的部分反应。随访至2012年11月30El,无进展生存时间仅6.0(2.5—7.0)个月,总生存时间仅为17.5(2.5~27.0)个月。结论IgM型MM非常罕见,在所有类型MM患者中不到0.5%,细胞遗传学异常以t(11;14)和lq21阳性多见,硼替佐米为主的方案治疗有效,但患者病情进展迅速,总体预后较差。
樊建玲傅卫军石昊天周帆袁振刚张春阳韦苇叶飞张慧侯健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多发性骨髓瘤原位杂交荧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