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厉新妍

作品数:10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肝炎
  • 3篇乙型
  • 3篇乙型肝炎
  • 3篇衰竭
  • 3篇慢加急性肝衰...
  • 3篇急性肝
  • 3篇急性肝衰
  • 3篇急性肝衰竭
  • 3篇肝衰
  • 3篇肝衰竭
  • 3篇病毒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细胞癌
  • 2篇芯片
  • 2篇基因
  • 2篇非编码
  • 2篇肝细胞
  • 2篇肝细胞癌
  • 2篇肝炎病毒

机构

  • 9篇广州市第一人...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香港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作者

  • 10篇厉新妍
  • 5篇方亮
  • 4篇雷瑞祥
  • 3篇黄淑琳
  • 2篇柯伟民
  • 2篇王轶
  • 2篇周艳
  • 1篇徐绘华
  • 1篇李学俊
  • 1篇李庆山
  • 1篇朱建芸
  • 1篇向帅
  • 1篇郭奇峰
  • 1篇毛平
  • 1篇高志良
  • 1篇王顺清
  • 1篇赖菁
  • 1篇郭文
  • 1篇刘青华

传媒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解剖学研究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细胞癌相关长链非编码RNA差异表达的研究
2016年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与正常肝组织中差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发现可能与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相关的特异lncRNA。方法采用lncRNA表达谱芯片技术检测5例肝细胞癌和其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的lncRNA,筛选出差异表达的lncRNA。运用分层聚类分析,对所有的lncRNA进行分类。最后从中选择10个lncRNA用RT-PCR进行定量验证。结果有1359个lncRNA表达水平出现显著性差异,差异倍数〉2倍。其中629个显著上调,占46.2%,其中125个表达5倍以上;730个显著下调,占53.7%,其中110个表达5倍以上。聚类分析(1)基因间lncRNA有11706条,其中与已知编码基因相距<300 kb的lncRNA共有352条。(2)增强子型lncRNA共有1802条,其中与已知编码基因相距<300 kb的lncRNA共有42条。(3)HOX基因簇共有101条。RT-PCR结果有8条lncRNA表达趋势与基因芯片结果一致。对癌组和癌旁组进行检验,有6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癌旁组织比较,lncRNA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改变,可能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厉新妍方亮黄淑琳
关键词:肝细胞癌长链非编码RNA
不同移植策略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初步观察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对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尤其是Ph+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了减少移植后复发,移植时机、移植方案以及移植后的过继免疫治疗至关重要。实验拟观察清髓性与非清髓性移植后供者淋巴细胞输注以及非清髓性移植后采用低剂量环孢素A的效果。方法:选择1998-12/2007-05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5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患者对治疗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1例采用传统的白消胺联合环磷酰胺方案做清髓性预处理;4例采用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1例采用以抗胸腺细胞球蛋白为基础减低白消胺联合环磷酰胺强度的预处理,移植后行供者淋巴细胞输注,3例以氟达拉滨为基础的非清髓性移植,采用低剂量环孢素A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均采用短程的甲氨蝶呤联合环孢素A。观察患者治疗后造血、嵌合状态、移植物抗宿主病、感染等移植相关的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供者细胞的成功植入。①以抗胸腺细胞球蛋白为基础的非清髓性移植获得混合性嵌合体,进行8次淋巴细胞输注后逐渐形成完全供者嵌合体,并发肝脏和皮肤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无病生存。②以氟达拉滨为基础的非清髓性移植获得完全供者嵌合体,1例复发无并发移植物抗宿主病,2例消除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细胞并发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③清髓性移植1例复发、并发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结论:①传统的预处理、以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或者氟达拉滨为基础的非清髓性预处理移植治疗成人急性白血病均可获得供者细胞的成功植入,非清髓性移植后的过继免疫治疗均获得了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②3种移植策略的疗效、并发症有待进一步观察。
厉新妍李庆山王顺清毛平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过继免疫治疗
特异长链非编码RN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和验证
2016年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组织与配对癌旁组织中表达差异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探讨可能与肝细胞癌发生发展有关的特异lncRNA。方法:采用lncRNA芯片技术,检测5例肝细胞癌和其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的lncRNA和mRNA,筛选出差异表达的lncRNA和mRNA。运用分层聚类分析,GO分析和pathway分析等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其进行分类。最后从中选择10个lncRNA用RT-PCR进行定量验证。结果:有1 359个lncRNA表达水平出现显著性差异,差异倍数>2倍。629个显著上调,占46.2%,其中125个表达5倍以上;730个显著下调,占53.7%,其中110个表达5倍以上。聚类分析结果:(1)基因间lncRNA有11 706条,其中与已知编码基因相距<300 kb的lncRNA共有352条。(2)增强子型lncRNA共有1 802条,其中与已知编码基因相距<300 kb的lncRNA共有42条。(3)HOX基因簇共有101条。GO分析将mRNA分成分子功能、生物过程和细胞组分3类。Pathway分析结果:差异表达的mRNA基因所参与的细胞生命活动调控通路共有61条,上调表达的mRNA参与12条通路,下调表达的mRNA参与49条通路。参与细胞周期和化学致癌作用的表达水平明显改变。RT-PCR结果:8条lncRNA表达趋势与基因芯片结果一致。对癌组和癌旁组进行检验,有6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癌旁组织比较,lncRNA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改变,可能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厉新妍方亮黄淑琳
关键词:肝细胞癌长链非编码RNA
成骨诱导双基因共表达腺病毒载体的构建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用一条Link序列T2A连接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因构建含目的基因的腺病毒载体的可行性。方法先从cDNA中扩增得到全长BMP-2和bFGF基因片段.再接于Link序列T2A的两端,通过T2APeptide的互补,延伸得到BMP2-T2A—bFGF的全长PCR产物,利用上游引物的BglⅡ酶切位点和下游引物的EcoRV酶切位点将其插入到pShuttle—IRES载体中,酶切、测序鉴定;利用同源重组技术将目的基因表达框从穿梭质粒转移到腺病毒载体,鉴定阳性克隆;将PacI线性化后的腺病毒载体转染到293A细胞,观察GFP表达,PCR鉴定后进行大量扩增,并用CsCl梯度离心法进行纯化;测量A260计算病毒感染滴度。结果克隆得到的BMP-2与bFGF基因测序正确,经BglⅡ和EcoRV双酶切得到的BMP2-bFGF2个基因全长序列完全克隆到穿梭质粒和重组腺病毒载体质粒中;转染293A细胞2周后观察到明显的GFP聚集表达,即病毒包装成功,扩增纯化后滴度为3.6×10^11 VP/ml。结论经酶切鉴定BMP-2与bFGF双基因共表达腺病毒载体构建成功。
徐绘华郭奇峰厉新妍刘青华向帅娄盼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双基因共表达腺病毒
抗病毒治疗对HBVDNA阳性原发性肝癌术后临床转归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对HBVDNA阳性原发性肝癌(PHC)术后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将56例HBVDNA阳性PHC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6例,在肝癌切除术后应用拉米夫定(100mg/d)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手术切除;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HBVDNA定量、AFP、Child-Pugh评分、无瘤生存率等。结果在术后3个月时,治疗组血清HBVDNA水平明显下降(P<0.05);在术后6个月时,治疗组血清HBVDNA水平显著下降(P<0.0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显著下降,ALB显著升高,Child-Pugh评分显著降低(P<0.01);而对照组术前术后HBVDNA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ALT、AST、TBIL、ALB及Child-Pugh评分等指标虽有改善,但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对照组与治疗组的无瘤生存率1~,2~,3~年分别为76.82%、53.49%、36.11%和89.05%、70.04%、64.66%,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癌根治术后抗HBV治疗能降低肿瘤复发率,延长无瘤生存期,改善患者预后,因此对术前HBV-DNA阳性(HBVDAN≥1.0×103copies/mL)肝癌患者,宜尽早联合抗病毒治疗。
方亮周艳王轶厉新妍
关键词:抗病毒治疗无瘤生存率
新型简易评分系统判定恩替卡韦在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中治疗时机与疗效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应用新型简易评分系统,判定恩替卡韦(ETV)在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治疗时机与疗效。方法对212例乙型肝炎ACLF患者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0.5mg/d抗病毒治疗。应用乙型肝炎ACLF预后评分模型对患者病情严重度进行评分,记录在开始治疗时、存活出院时/临终前的肝衰竭严重性评分、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住院时间。结果按照百分位统计表,对入院评分进行分组。确定≤4分为低分组,5-7分为中低分组,8-11分为中高分组,≥12分为高分组。随着分数的增高,死亡率上升,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0.662,P<0.001)。各组入院与死亡/出院严重度评分,低分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使用ETV在入院和死亡/出院时HBVDNA载量的比较,低分、中低分、中高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中低分组和中高分组使用ETV死亡和存活病人入院和死亡时HBVDNA载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TV对HBV-ACLF的挽救治疗疗效与开始用药时ACLF的严重性相关,HBV-ACLF预后评分系统可以比较清晰的判定ETV治疗HBV-ACLF的时机与疗效。
厉新妍雷瑞祥
关键词: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恩替卡韦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2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HBsAg/HBcAg表达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病理学损害和HBsAg/HBcAg表达的关系。方法对2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穿刺活检,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BsAg和HBcAg,同时检测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结果在肝脏炎症程度G1~G4四组患者之间血清HBV DN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纤维化程度S1~S4四组患者之间血清HBV DNA水平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肝组织HBsAg表达强度-~+++四组患者之间血清HBV DN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肝组织HBcAg随血清HBV DNA水平的增高而表达增强。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与血清HBV DNA水平无相关性。
厉新妍雷瑞祥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DNA肝组织病理学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恙虫病合并中毒性肝炎的临床观察
2009年
目的观察在抗感染的同时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恙虫病合并中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恙虫病合并中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7例在抗感染及给予甘草酸二铵护肝降酶基础治疗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照组15例仅予抗感染及甘草酸二铵护肝降酶。2组均治疗2周。结果治疗组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可使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88.2%,对照组为66.7%。肝功能各指标恢复正常或下降优于对照组。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恙虫病合并中毒性肝炎疗效良好,安全性高。
王轶方亮周艳厉新妍郭文
关键词:还原型谷胱甘肽恙虫病并发症中毒性肝炎
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严重度简易评分系统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建立一种评价乙型肝炎慢加急悱肝衰竭严重性的客观、简便、敏感的评分系统。方法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病科1998年1月至2008年3月409例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分为存活组194例和死亡组215例,分析患者的肝性脑病,血清肌酐,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总胆红素,感染,肝脏大小,腹水液平等7个临床指标,按照它们的严重性分别给予0~4分的评分并累计总分。将40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批,第1批309例,存活144例和死亡165例用于建立评分模型及确定诊断界点。第2批100例,存活50例和死亡50例用于验证。结果慢加急性肝衰竭严重性总评分在144例生存组为6.9±3.2,165例死亡组为15.8±4.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953,其最佳临界值为9.5,相心的灵敏度为0.97,特异度为0.82。根据最佳临界值将第2批患者(存活组50例,死亡组50例)分两组,≥10分组预后差,病死率为87.5%(49/56);≤9分组预后好,病死率为2.3%(1/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评分系统用于评价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严重性具有简易、敏感、客观的优点。
厉新妍雷瑞祥柯伟民李学俊赖菁朱建芸高志良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衰竭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简易评分系统的建立
2014年
目的:建立 HBV 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ACLF)严重度简易评分系统。方法收集620例 HBV -ACLF 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肝性脑病、血清肌酐、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感染、肝脏大小、腹水液平等7个临床指标,应用统计学方法并结合临床实际,确定各指标从0~4分评分界点,并累计总分。据此建立模型并确定诊断界点,对此评分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对HBV -ACLF 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交互卡方检验确定各指标评分分值并建立模型。将500例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两组间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5.78,P <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曲线)下面积0.963,最佳临界值9.5,灵敏度0.98,特异度0.83。120例患者对其进行验证,≥10分预后差,病死率为84.3%,≤9分组预后好,病死率为3.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2,P <0.001)。结论本评分系统可用于 HBV -ACLF 预后评估,具有简易、敏感、客观的优点。
厉新妍黄淑琳方亮雷瑞祥柯伟民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