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朱紫

作品数:14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长沙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交通运输工程
  • 5篇机械工程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PC-CRA...
  • 2篇影响因素
  • 2篇载人
  • 2篇制动
  • 2篇通事
  • 2篇碰撞
  • 2篇骑乘
  • 2篇两轮车
  • 2篇轮车
  • 2篇教育
  • 2篇交通安全
  • 2篇交通安全教育
  • 2篇交通工程
  • 2篇交通事故
  • 2篇仿真
  • 2篇安全教育
  • 1篇大学生
  • 1篇带头人
  • 1篇当代大学生
  • 1篇行人

机构

  • 14篇长沙民政职业...
  • 13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广东警官学院
  • 1篇长安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作者

  • 14篇刘朱紫
  • 13篇邹铁方
  • 2篇胡林
  • 1篇李岳林
  • 1篇袁泉
  • 1篇张勇刚
  • 1篇武和全
  • 1篇杜荣华
  • 1篇曹太山
  • 1篇谢丽琴
  • 1篇肖璟

传媒

  • 2篇汽车安全与节...
  • 1篇汽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公路与汽运
  • 1篇实验室研究与...
  • 1篇公路交通科技
  • 1篇中国安全科学...
  • 1篇道路交通管理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铁道科学与工...
  • 1篇科教导刊
  • 1篇科教导刊(电...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5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车-车碰撞仿真的驾乘人员损伤差异影响因素
2021年
为了解车-车碰撞事故中驾乘人员损伤差异影响因素,首先运用PC-Crash软件再现一例真实交通事故,通过分析面包车驾驶员的运动学及损伤响应,验证了其仿真车内乘员损伤的有效性,然后设计了包含6组车速、12个碰撞位置的72次试验,并通过仿真获得人体损伤数据,利用作图法分析所得数据。结果表明:当且仅当车速大于等于50 km/h时,驾乘人员头、胸、腿等部位的损伤才会出现明显差异,且差异程度随碰撞车速增加而增大;当车速大于50 km/h且碰撞位置在被撞车辆左侧或右侧前方时,驾乘人员各部位损伤差异最明显,其中又以腿部损伤最为突出,且靠近撞击侧乘员的损伤更严重。研究成果将为更好地利用损伤认定驾乘关系提供支持。
刘朱紫尹若愚邹铁方
关键词:安全人体学仿真
基于人车相互作用时间的人地碰撞损伤防护新视角被引量:2
2022年
采用PC-Crash再现145例人车碰撞事故视频案例,通过调整车辆制动以延长案例中的人车相互作用时间,采集行人抛距、人体各部位损伤及人车相互作用时间等参数并分析所得数据。结果显示:人车相互作用时间与人地碰撞损伤显著负相关;延长人车相互作用时间能显著降低地面所致头部、臀部损伤及车速≥40 km/h的胸部损伤,且不会明显增加地面所致四肢及车辆所致头、胸部和臀部的损伤。研究结果表明可从人车相互作用时间角度出发探索人地碰撞损伤防护的新方法。
邹铁方刘期刘朱紫刘阳阳
关键词:PC-CRASH
基于PC-Crash的载人两轮车事故再现仿真
2023年
为开发车-载人两轮车事故再现仿真案例,提出事故现场重建、事故参与者建模、仿真再现及结果分析的事故再现流程。通过1例车-载人两轮车事故演示与验证所提流程,发现通过该流程既能解释路面痕迹,又能解释车体变形及人体损伤痕迹,通过简单且可控的方式确保仿真痕迹与事故痕迹最大限度的一致,保证再现结果的客观、可靠。该研究对相关人员开展车-载人两轮车事故的再现及仿真分析工作具有借鉴作用。
刘朱紫刘阳阳谢丽琴邹铁方
基于熵值法的事故再现异常结果识别与融合
2023年
为客观融合多个事故再现结果并合理处理异常信息,提出一种基于熵值法的熵判断法以识别异常结果,并在融合时降低其概率。首先,熵判断法根据不同事故再现模型所得结果确定最终输出结果的子区间,计算各模型结果对各子区间的评价获得评价矩阵;其次,基于评价矩阵及信息熵获得各模型的信度,并预警模型信度最低者且认定为异常结果;然后,在确定无法剔除异常结果后,再结合评价矩阵及模型信度计算各子区间的概率,并在计算过程中降低异常结果的概率;最后,将所有子区间及其对应概率值作为最终融合结果输出。数值算例表明:当所有再现结果都可靠时,熵判断法所得融合结果与现有方法十分接近;而当结果中存在异常值时,熵判断法不仅能识别出异常结果且最终融合结果仍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真实汽车-摩托车事故证实该方法在实践中的实用性。
刘朱紫刘阳阳谢荣荣邹铁方
关键词:熵值法不确定性
重大护栏交通事故中加固护栏对事故后果的影响研究
2023年
为了解护栏加固对事故后果的影响,从网络上收集2010—2019年发生一次死亡10人及以上涉及护栏的重大事故报告58份,统计分析发现事故中有6类典型车辆运动轨迹且穿越护栏的占比高达91.4%,表明可通过阻止车辆穿越护栏来降低事故后果;通过事故再现仿真对其中1例真实事故案例进行分析,验证“加固护栏可降低不幸卷入事故中驾乘人员伤害”的假设,仿真结果显示加固护栏可阻止车辆穿越并有效降低事故伤害,能将人体头部损伤降低40%以上,降低不幸卷入事故中驾乘人员伤害。
诸忠孝程宇峰刘朱紫邹铁方
关键词:交通工程护栏交通事故
大学生交通安全意识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2022年
大学生是学生中受过良好教育的一个群体,是未来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不仅应成为交通安全法规的忠实践行者,还应成为交通安全教育的宣传人。但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这个阶段我国年轻人因意外伤害致死的主因是交通事故,已有研究亦表明大学生较缺乏交通安全意识,如在华中农业大学大学生安全意识的一项调查研究中,指出大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整体上处于一般层次,另一项在郑州轻工业学院的调查研究,则指出学生中33.89%发生过交通事故、96.86%违反过交通规则、63.1%不了解交通规则(虽然84.1%接受过安全教育)。
刘朱紫邹铁方
关键词:交通规则交通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意识交通事故数据显示
浅析当代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
2017年
中国作为汽车大国, 已大踏步进入 “运输车辆时代” , 与之相对应的交通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大学生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 有着受教育程度高、 可塑性强的特性, 针对目前大学生交通事故频发的现状, 如何对大学生开展行之有效的交通安全教育, 是本文重点分析的内容.
刘朱紫
关键词:交通安全事故交通安全教育
基于车辆运动控制的人地碰撞损伤防护新技术接受度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近年来,有学者提出通过控制车辆运动以防护人地碰撞损伤的行人自动紧急制动系统被动安全技术(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 System with Passive Safety Function,PAEB),为了解公众对这种新技术的接受度,参考已有研究成果设计问卷并调查,在对437份有效问卷进行因子分析及信度、效度检验后,采用图表及Kruskal-Wallis显著性差异检验、皮尔逊相关性检验与结构方程模型等统计学方法分析调查结果。结果表明,公众对PAEB的了解程度总体偏低,83.3%的人能接受低于1万元的PAEB商用价格,认为PAEB能实现且支持相关科研工作的比例很高。中年、有驾照、硕士及以上学历、理科类汽车领域工作且是专技人员者更了解PAEB,女性对PAEB的感知风险显著高于男性,硕士及以上学历群体对PAEB使用意愿显著低于本科学历群体,非汽车交通领域被调查者对PAEB的行为态度最积极,专技人员使用意愿最低。随着对PAEB了解程度的加深或降低,认为PAEB肯定能实现并非常支持PAEB科研及担忧事故责任归属问题的比例均增加,但越了解PAEB越会降低对PAEB的感知有用性。PAEB接受意向模型显示,为提高PAEB的使用意愿,需降低感知风险并提升感知有用性。相关结果能为PAEB后续研究工作指明方向。
邹铁方李艳春刘朱紫刘朱紫袁泉
关键词:行人接受度问卷调查
真实事故中通过制动控制降低人地碰撞损伤的潜在效益及时空约束被引量:3
2021年
为研究制动控制在降低人地碰撞损伤方面的潜在效益及其时空约束,首先从前期积累的事故数据库中筛选出139例真实的人车碰撞事故,利用PC-Crash对所有事故进行再现,再通过控制车辆制动以降低人地碰撞损伤,最后采集人体各部位损伤、头车与头地碰撞位置及制动控制过程中的时空约束等信息。分析结果显示,在真实事故中人车首次接触后车辆完全制动与否不会对人体损伤造成显著影响;通过制动控制能够显著降低头、臀与地面碰撞所致损伤,并能降低头车、头地碰撞位置的重合率,且不会加重车辆所致损伤;但要求车辆在较短时间内做出判断以正确控制车辆,且8.4%的案例在现实中未有足够空间让车辆实施制动控制。
邹铁方刘期刘朱紫刘朱紫
关键词:制动控制PC-CRASH
车—摩托车碰撞中骑乘人员运动学响应的差异被引量:2
2020年
为研究摩托车事故中骑车人和后座乘员运动学响应的差异,设计294组仿真试验,对仿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基于PC-Crash软件,选择3类汽车(轿车、运动型多功能车(SUV)和微型厢式车)、7种汽车速度、2种摩托车速度及7种不同角度和方向的碰撞形态作为试验变量。结果表明:对84%的碰撞形态和75%汽车车型,摩托车骑、乘人员的抛距、头部碰撞时间、头部相对碰撞速度和头部碰撞角度具有显著性差异,同时,在12%碰撞形态下,骑、乘人员两者具有极显著性差异;在不同碰撞车速下,骑车人的平均抛距、头部相对碰撞速度和头部碰撞角度均高于后座乘员,后座乘员的平均头部碰撞时间较骑车人更长。该结果可为摩托车驾乘关系判定、骑乘人员损伤防护等提供支持。
邹铁方王冠胡林胡林武和全
关键词:汽车被动安全显著性差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