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敏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杂合子
  • 2篇染色
  • 2篇染色体
  • 2篇人肝
  • 2篇人肝细胞
  • 2篇人肝细胞癌
  • 2篇肿瘤
  • 2篇细胞
  • 2篇细胞癌
  • 2篇肝细胞
  • 2篇肝细胞癌
  • 2篇肝肿瘤
  • 1篇杂合子丢失
  • 1篇P36
  • 1篇4号染色体
  • 1篇纯合
  • 1篇纯合子

机构

  • 2篇安徽省立医院
  • 2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作者

  • 2篇李晓明
  • 2篇丁敏
  • 2篇刘宗石
  • 1篇李川军
  • 1篇丁敏
  • 1篇刘允怡
  • 1篇赖宝山
  • 1篇吴珊
  • 1篇吴珊
  • 1篇王晓秋
  • 1篇王晓秋

传媒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01
  • 1篇199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人肝细胞癌染色体1p36.2-p36.3的肿瘤抑制位点的初步鉴定被引量:3
1999年
目的对肝细胞癌(HCC)的1号染色体远端可能含有肿瘤抑制基因(TSG)的精细缺失片段定位,为克隆新的TSG提供位点依据。方法使用1号染色体短臂(1p)的43个微卫星DNA多态性标志,其中30个标志集中分布在1p36.2p36.3,分析了38例原发性HCC的杂合子丢失(LOH)。结果74%(28/38例)肿瘤至少有1个位点的LOH发生在1p36.2p36.3。丢失图排列鉴定了两个独特的最小共同丢失片段(SCDR)。第1个定位在1p36.3的SCDR位于D1S2145和D1S2893位点之间;第2个定位在1p36.2的SCDR位于D1S244和D1S489位点之间。更重要的是应用复合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到第2个SCDR中的D1S434位点的纯合性丢失。结论高密度位点的LOH分析证实的2个独特的丢失片段有力提示,至少有2个肿瘤抑制位点存在1p36.2p36.3及在HCC的发生中扮演重要角色,并成为进一步克隆新的TSG的重要定位基础和捷径。
李晓明刘宗石丁敏丁敏王晓秋刘允怡吴珊王晓秋
关键词:肝肿瘤染色体杂合子纯合子
人肝细胞癌4号染色体高频率杂合子丢失的研究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为克隆新的肝细胞癌 (HCC)相关肿瘤抑制基因提供位点依据。方法 使用 4号染色体的 12个微卫星DNA多态性标志 ,分析了 48例原发性HCC的杂合子丢失 (LOH)。结果  44 %(2 1/4 8)和 6 3% (30 /4 8)的肿瘤组织中至少有 1个位点的LOH分别发生在 4p和 4q。丢失图排列鉴定了两个独立的共同丢失片段 (CDR)。第 1个定位在 4q2 2 q2 5的CDR位于D4S392和D4S16 2 5位点之间 ;第 2个定位在 4q2 7 q31的CDR位于D4S16 2 5和D4S16 5 2位点之间。结论 至少有两个肿瘤抑制位点存在于 4q。
李晓明丁敏赖宝山刘宗石
关键词:肝肿瘤染色体杂合子肝细胞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