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艾滋病
  • 2篇知晓
  • 2篇知晓率
  • 1篇碘盐
  • 1篇碘盐监测
  • 1篇碘营养
  • 1篇性病
  • 1篇性病门诊
  • 1篇性行为
  • 1篇盐碘
  • 1篇营养
  • 1篇营养状况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知识
  • 1篇知识行为
  • 1篇知晓率调查
  • 1篇少年
  • 1篇少数民族
  • 1篇少数民族青少...
  • 1篇女性

机构

  • 7篇黔东南州疾病...

作者

  • 7篇黄小琴
  • 5篇王方林
  • 4篇龙英
  • 2篇唐德亮
  • 1篇万毅
  • 1篇罗涛
  • 1篇卫芳
  • 1篇潘勇
  • 1篇时静

传媒

  • 1篇微量元素与健...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国校医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贵阳医学院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
2022年
相关数据调查显示,我国有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达到125万,艾滋病发病率占比为90%,85%的人是由于未做保护措施因婚外性行为被感染,性病的传染风险非常大,这与人们对性病知识的认知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次就针对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对艾滋病相关治疗的认知情况进行了调查。方法:我国每年患有性病的病例不断增加,为了解黔东南州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调查,收集2021年455名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资料进行统计描述;采用国家统一艾滋病哨点监测的问卷来收集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人群基本人口学特征及艾滋病的预防知识知晓情况,并进行了整体调查和评估,为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及效果评价提供依据。结果:虽然时代迅速发展,人们的文化水平明显提升,但是对于疾病问题依然有很多人只知其名,不知其因、其果、其害,此次就针对研究对象关于艾滋病预防知识了解程度进行了调查,数据表明有38例性病就诊者对相关预防知识不太了解,与其婚姻状态、文化水平、性取向和民族等有着直接的关系;运用Logistic回归方程对这些因素进行了调查,证明上述因素对性病就诊者对艾滋病的预防知识知之甚少明显有很大影响。结论:此次实践表明很多性病就诊者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了解较少,针对该人群实施有关健康教育事关重要,进而降低性病的形成和发展。
黄小琴
关键词:性病门诊艾滋病知晓率
2008~2013年黔东南州居民碘盐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为进一步巩固消除碘缺乏病成果,继续为碘缺乏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GB13025.7-1999直接滴定法,测定食用盐中碘含量。采用全国碘盐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数据库,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年份间合格碘盐食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16,P<0.001),不同年份盐碘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9.10,P<0.001),粗粒盐与精制盐碘盐覆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64,P>0.05)。结论:2013年居民食盐碘含量已经明显低于其他年份,证明新标准碘盐已经成为市场主要流通碘盐,应加大碘缺乏病监测力度。精制盐合格率明显高于粗盐,粗盐主要来源于从江县,粗粒盐改精制盐健康教育工作有待继续加强。
王方林唐德亮龙英黄小琴卫芳
关键词:居民户盐碘
贵州省黔东南州校外女性少数民族青少年艾滋病知识现状调查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了解黔东南州校外女性少数民族青少年艾滋病相关知识,为在校外女性少数民族青少年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黔东南州黄平、从江、丹寨等3个少数民族聚居较多的县,按照随机抽样方法,共抽取210名13~26岁校外女性少数民族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资料用Epidata3.1软件录入,并用EpiInfo2002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黔东南州校外少数民族女性青少年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53.15%,UNGASS指标中5个问题的知晓率仅为39.71%。艾滋病知晓率与被调查对象的居住地、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婚姻状况有关。被调查者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相对较高,而非传播途径的"蚊虫叮咬不会传播"、"与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一起吃饭不会传播"等知识知晓率较低。结论校外女性少数民族青少年中艾滋病防治知识严重不足,在艾滋病控制工作中应特别关注该人群。
黄小琴王方林吴家莲肖力川
关键词:艾滋病知晓率健康教育
2007—2022年黔东南州青年学生艾滋病流行特征及相关知识行为调查分析
2024年
目的了解黔东南州15~24岁青年学生艾滋病流行特征、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相关行为特征,为该人群制订有效的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黔东南州2007—2022年上报的15~24岁学生HIV/AIDS病例,分析其传播途径、发现途径等;下载2021—2022年黔东南州青年学生哨点监测数据,分析该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危险行为特征。结果2007—2022年黔东南州累计报告15~24岁HIV/AIDS病例142例,报告病例总体呈上升趋势;男性为主(占93.66%),以同性传播为主(占62.68%)。哨点监测显示:2021、2022年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9.63%、99.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65,P>0.05);2021、2022年青年学生有过性行为的所占比例分别为35.13%、30.13%,首次性行为最小年龄为15岁;最近1次与固定性伴、临时性伴、商业性伴、同性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55.56%、17.82%、0.38%、0.38%;从未做过HIV检测的青年学生占调查对象的90.13%。结论男男同性性接触是黔东南州青年学生感染HIV/AIDS的主要途径。青年学生艾滋病高危行为普遍存在,存在感染、传播艾滋病的风险。
黄小琴熊永香杨兴锦龙英
关键词:艾滋病知识
监管场所被羁押人员HIV检测与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了解羁押人员中艾滋病毒(HIV)的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被监管人员检测登记表收集一般人口信息与高危行为信息,同时采血检测HIV,应用Spss 15软件分析数据。结果:12 284名羁押人员中,18-40岁的占79.2%(9 723/12 284),籍贯以本省为主;2006、2007、2008及2009年各年度HIV抗体阳性检出病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情况不明组、性乱组、注射吸毒组、注射吸毒+性乱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应加大羁押、收教人员的HIV检测力度,重视对被监管人员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强部门间合作,阻断HIV传播。
王方林吴家莲黄小琴潘勇万毅
关键词:HIV性行为
黔东南州8~10岁儿童碘营养状况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分析黔东南州8~10岁儿童碘营养水平状况,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9年4—8月选择黔东南州16县(市)80所小学学生采集3237份尿样,用过硫酸铵-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尿碘含量,判断儿童体内碘营养水平;采集小学生家中食用盐样3237份,用直接滴定法测定盐碘,进行碘含量的检测和监测;抽取3252名儿童进行甲状腺B超检测甲状腺容积。结果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1.66%,尿碘中位数为220.80μg/L,尿碘≥100μg/L的尿样占94%,其中≥300μg/L的尿样占26%,≤50μg/L占1%;盐碘中位数为25.1 mg/kg,碘盐覆盖率、碘盐合格率、合格碘盐食用率分别为99.97%,96.57%和94.70%。结论黔东南州各县(市)儿童碘营养状况处于适宜水平。应强化各部门协作,加强监测,及时掌握病情动态以确保各项防治措施得到长期有效的落实。
黄小琴罗涛王方林龙英
关键词:营养状况甲状腺肿儿童
黔东南州艾滋病感染者及患者拒绝抗病毒治疗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拒绝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简称"HAART")治疗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普查法对2016-12居住在黔东南州3个月以上,存活可随访且≥18岁的HIV/AIDS进行调查,收集社会人口学信息与疫情数据库进行互补,计算HIV/AIDS拒绝HAART比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拒绝HAART的影响因素,调查拒绝HAART原因。结果符合本次研究条件的HIV/AIDS共计1 802例,有24.4%(440/1 802)的HIV/AIDS拒绝HAART。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苗族HIV/AIDS比其他民族更可能拒绝HAART(OR=1.99,95%CI:1.13~3.51);与疾控机构对HIV/AIDS实施的初筛阳性告知相比,综合医院告知(OR=1.48,95%CI:1.03~2.12)、未告知(OR=2.26,95%CI:1.44~3.56)更可能拒绝HAART;与无收入来源的HIV/AIDS相比,主要收入来源以低保为主的(OR=0.18,95%CI:0.08~0.39)更容易接受HAART结论黔东南州拒绝HAART比例较高,不同民族、初筛阳性告知机构、收入来源是HIV/AIDS拒绝HAART的相关影响因素。应提高初筛阳性告知质量,挑选懂少数民族语言的医生参与动员治疗工作,协助符合条件的HIV/AIDS申请低保,开辟低保申请"绿色通道"。
王方林龙黔清唐德亮熊永香龙英时静黄小琴
关键词:抗病毒治疗影响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