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继印

作品数:35 被引量:110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9篇遗址
  • 8篇文化
  • 7篇夏文化
  • 6篇二里头
  • 5篇王湾三期文化
  • 4篇遗存
  • 4篇二里头文化
  • 3篇新石器
  • 3篇新石器时代
  • 3篇新砦遗址
  • 3篇早期夏文化
  • 3篇石器
  • 3篇石器时代
  • 3篇墓葬
  • 3篇考古
  • 2篇大汶口文化
  • 2篇新石器时代晚...
  • 2篇新砦期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变迁

机构

  • 31篇河南大学
  • 4篇郑州大学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辽宁大学
  • 1篇河南省文物考...

作者

  • 35篇魏继印
  • 2篇赵春青
  • 1篇涂白奎
  • 1篇何晓琳
  • 1篇赵志军
  • 1篇郑龙龙
  • 1篇张国硕
  • 1篇靳松安
  • 1篇张建
  • 1篇钟华
  • 1篇沈小芳
  • 1篇张旭

传媒

  • 7篇中原文物
  • 4篇考古与文物
  • 3篇考古
  • 3篇华夏考古
  • 3篇中原文化研究
  • 2篇考古学报
  • 2篇文物
  • 1篇江汉考古
  • 1篇农业考古
  • 1篇兰台世界(上...
  • 1篇南方文物
  • 1篇平顶山学院学...
  • 1篇中国国家博物...
  • 1篇大众考古
  • 1篇黄河文明与可...
  • 1篇海岱考古
  • 1篇自然与文化遗...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南禹州市阎寨遗址龙山文化遗存的发掘
2024年
2018~2019年,禹州阎寨遗址的发掘,揭露出延续发展的龙山文化聚落,遗迹包括成排分布的连间房、灰坑、灰沟、墓葬、窑、灶等,遗物有大量陶器、石器。遗存年代涵盖整个中原龙山文化时期,绝对年代为公元前2250~1750年。这些发现有助于进一步研究龙山文化中小型聚落及其与中心聚落的互动关系。
魏继印付永敢(执笔/绘/拍摄)
商周时期格栏兽面纹爵及相关问题初探
2023年
格栏兽面纹爵出现于商末,流行于西周早期,主体形制及纹饰风格基本一致。出土铜爵的早晚关系、纹饰特征及安阳辛店遗址出土的格栏兽面纹爵范等证据表明:这类爵的生产地由安阳向洛阳、关中转移,并从这三处产地向周边地区传播。其产地转移应与辛店铸铜工匠随戈族贵族的西迁有关。此类爵的使用者多为殷遗民。
魏继印郑凯磊
关键词:青铜爵
对王湾三期文化族属的新思考被引量:4
2018年
王湾三期文化是分布于今河南省中部的一支龙山时代晚期文化,长期被视为中原龙山文化的代表,因与二里头文化关系密切,而被认为是早期夏文化或先夏文化。不过,最新的研究显示,二里头文化的主要源头并非王湾三期文化而是新砦文化,新砦文化则主要来源于豫东地区的造律台文化却不是王湾三期文化,王湾三期文化则主要来源于淮河流域的大汶口文化而非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这些研究表明,王湾三期文化很可能不是夏文化或先夏文化,而应跟东夷族有关。禹时的华夏集团中有两个东夷人,一个是皋陶,另一个是伯益,他们都是禹的助手,地位非常显赫。经考察,王湾三期文化的年代与皋陶和伯益所处的年代相合,其来源于东夷文化的性质与皋陶和伯益是东夷人的身份相符,它的分布范围与皋陶和伯益及其后裔的活动区域大体一致,新砦文化对它的取代也与启杀伯益建立夏王朝的记载相契,故应是皋陶和伯益族群的文化。
魏继印
关键词:王湾三期文化皋陶
濮阳高城城墙的分期、年代及相关问题被引量:2
2019年
濮阳高城在仰韶文化晚期时开始有人居住,分别在龙山时代早中期、下七垣文化时期、殷墟早期、东周时期间歇使用。其城墙始建于龙山时代早期,后经龙山时代中期、下七垣文化时期、春秋中期、战国中期等多次增修,到战国晚期彻底废弃。下七垣文化时期和殷墟早期商人曾利用高城城址的城防设施在此居住;春秋中期,卫国迁都于此,一直到战国末期为秦所灭。
魏继印
从夏、夷、商三族关系看夏文化被引量:3
2017年
夏族、商族和东夷族是夏商时期关系最为密切的三大族团。目前,商代后期文化因甲骨文的发现和殷墟的发掘而大白于天下,东夷文化也因特殊的地理位置而被认定,两者成为探索夏文化的两个重要基点。根据商代后期殷墟文化的特征可以认定二里冈文化和下七垣文化是比殷墟文化更早的商系文化。根据特殊的地理位置,也可以确定岳石文化为夏商时期的东夷文化。二里头文化分布于中原地区的南部,它与北部的下七垣文化和东部的岳石文化相互毗邻,呈鼎足之势,存在着密切的文化交流与联系。在夏代,商族有些首领曾在夏朝为官,这种"夏为君、商为臣"的历史与二里头文化的社会地位高于下七垣文化的情况相符;东夷族对夏朝时战时和的关系,与二里头文化和岳石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况也非常符合。夏末,商汤联合东夷伐夏,与下七垣文化和岳石文化融合共生的现象相合。通过战争,商族最终推翻了夏朝的统治而成为统治者,也与二里冈文化取代二里头文化,商系文化的社会地位在二里冈文化时期根本性转变的情况相符。夏、夷、商三族的关系表明二里头文化是夏文化。
魏继印
关键词:夏族商族东夷族二里头文化夏文化
论气候变迁与中原文明中心地位的形成被引量:7
2011年
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夏商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的关键时期,大体经历了由无中心向以中原为中心转变的"多源一统"过程。究其原因当有多种,气候变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各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的不同,它们对气候变化的反应也不尽相同。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在气候暖湿的时期发展较快,而湿润地区则在气候冷干的时期适宜发展。位于干旱地区的文明在长期冷干的气候条件下衰落了,位于湿润地区的文明在极端暖湿的气候时期中断了,唯有中原地区位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适应极端气候的能力较强,不仅在暖湿时期发展较快,而且在冷干时期仍能持续发展,最终成为全国文明的中心。
魏继印
关键词:气候变迁古代文明
论新砦文化与王湾三期文化的关系被引量:11
2019年
新砦文化与王湾三期文化的关系,是认识中原地区考古学文化序列和早期夏文化等重大学术问题的关键。对此,目前学术界分歧较大,主要有五种不同认识:第一,认为新砦遗存属王湾三期文化的晚期遗存〔1〕;第二,认为新砦遗存是从王湾三期文化到二里头文化的过渡性遗存〔2〕;第三,认为新砦遗存早段属王湾三期文化最晚阶段,晚段属二里头文化一期偏早阶段第四,认为新砦遗存属二里头文化最早阶段〔4〕;第五,认为新砦遗存是继王湾三期文化之后与花地嘴遗存和二里头文化一期同时出现的三类遗存之一〔5〕。
魏继印
关键词:夏文化二里头文化学术问题考古学文化遗存
河南大学文物馆藏明神宗封赠潞安府推官焦思忠诏书考释
2020年
河南大学文物馆现藏一幅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诏书,是万历皇帝封时任潞安府推官的乡进士(举人)焦思忠为文林郎,并赠其原配孙氏为孺人的敕命。该诏书于1989年底购自河南省延津县焦氏后人。诏书卷轴装,横幅,整幅无拼接,通长205、宽30厘米,绫质,质地细密厚实,颜色微黄,字迹清晰,墨色如新(图一)。诏书中的人物焦思忠,地方志中有载,且有出土墓志和碑刻。本文在介绍诏书内容的同时,结合墓志录文,对焦思忠生平予以梳理,以此聚焦一名明代地方官员的为宦人生。
魏继印涂白奎
关键词:万历皇帝出土墓志封赠
试析王湾三期文化的来源被引量:7
2017年
王湾三期文化早期遗存主要分布于河南中部的颍河中上游。龙山时代前期,这里是庙底沟二期文化谷水河类型、大汶口文化尉迟寺类型和屈家岭文化的交汇地带。分析出土陶器的形制特征,可知王湾三期文化的来源以大汶口文化尉迟寺类型因素为主,吸收了少量庙底沟二期文化谷水河类型、屈家岭文化及山东龙山文化的因素。
魏继印
关键词:王湾三期文化文化来源文化因素
河南淅川单岗遗址2013年度两周遗存发掘简报被引量:2
2017年
2013年3至6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建设,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对单岗遗址进行了第二次抢救发掘,发掘面积3500平方米,所见遗存主要为两周时期,另有少量属汉代、六朝和宋元时期。两周时期遗迹有房址、灰坑、灰沟、陶窑等,遗物以陶器为主,另有少量石器、铜器。依据层位关系和出土器物特征,可将其大体划分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春秋中期、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三个发展阶段,为研究丹浙流域两周时期中小型聚落变迁以及楚文化相关问题提供了新材料。
靳松安张建张建刘震洋沈小芳张贤蕊沈小芳孙广贺李鹏飞魏继印
关键词:楚文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