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志强
- 作品数:18 被引量:250H指数:11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幼儿对威胁性刺激的注意偏向:来自眼动的证据
- 本研究采用两个实验探讨了儿童与成人对威胁性刺激蛇视觉搜索过程中的注意模式以及产生注意偏向的影响因素。实验采用Tobii T120 型眼动仪,采用LoBue 等人(2008)的触屏视觉搜索范式。在实验一中发现,儿童与成人对...
- 颜志强王福兴周宗奎
- 关键词:幼儿眼动
- 儿童共情问卷的修订及信效度检验被引量:13
- 2019年
- 为解决目前国内缺少探讨儿童共情发展的工具这一问题,研究者翻译了儿童共情问卷(Empathy Questionnaire),并先后对多个样本进行施测。样本1和样本2的信度分析结果显示该问卷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和跨时间稳定性,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儿童共情问卷是三因素结构,包括情绪感染、情感关注和亲社会行为,该结构具有性别测量等值性。样本3的效度检验显示儿童共情问卷的结果与共情故事任务的结果高度相关。综上所述,儿童共情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测量儿童共情水平的一般工具。
- 颜志强刘月裴萌苏彦捷
- 关键词:儿童共情问卷信效度
- 认知共情和情绪共情的发展差异:元分析初探被引量:38
- 2021年
- 共情的毕生发展模型表明认知共情和情绪共情两维度可能存在发展差异,本研究借助元分析技术考察个体认知共情和情绪共情的毕生发展特点。通过文献检索和筛查,获取了136项研究和178个独立效应量,共计50606名被试。发表偏差检验表明文献选取不存在发表偏差,异质性检验表明应选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总体而言个体的共情反应以认知共情为主(Z=5.39,p<0.001)。进一步的调节效应分析表明,不同发展阶段个体的共情反应受认知共情和情绪共情的影响存在差异(Qb=73.99,p<0.001)。具体而言,学前期儿童主要以情绪共情为主,儿童中期至成年早期主要以认知共情为主,成年中期至成年晚期主要以情绪共情为主。
- 颜志强苏彦捷
- 关键词:共情
- 共情研究主题的变化——来自文献计量学的证据被引量:33
- 2017年
- 鉴于共情在个体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共情受到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这也使得与共情有关的文献发表数量在迅速增长。借助文献计量学的方法,本研究从宏观的角度呈现了1996年到2015年共情研究主题的演变趋势和今后可能的研究热点。结果表明,共情的年发表论文量符合摩尔定律;共情相关的研究主题从早期的人格特质、态度、情绪,逐渐过渡到社会认知;注重多学科合作。今后的研究热点可能有:社会技能、道德、情绪识别与调节;跨文化跨种族的人际交往;共情的神经机制及神经可塑性。
- 颜志强苏彦捷
- 关键词:共情文献计量学社会网络分析
- 多媒体视频学习中的教师角色被引量:16
- 2012年
- 教师角色在多媒体教学视频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为了考察教师角色在多媒体视频学习中的作用,研究从多媒体教学视频中内容的不同呈现方式入手,采用眼动技术,探讨了多媒体视频内容不同区域注视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实验一将教学视频内容分为教师形象区与文字PPT区,实验二以图片PPT替换文字PPT。结果发现:(1)动态的教师形象区较易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被试对视频中教师形象的加工多于文字PPT;(2)当教学视频中同时呈现教师形象与文字PPT时,对教师形象的注视与学习效果之间呈正相关;当教学视频中同时呈现教师形象和图片PPT时,教师角色和学习成效之间没有很大的相关性。
- 郑俊赵欢欢颜志强王福兴马征张红萍
- 关键词:多媒体学习教师角色眼动
- 共情对疼痛注意偏向的影响:来自眼动的证据
- 本研究采用疼痛面孔图片和中性面孔图片为材料,以观察者的疼痛灾难化思维和疼痛体验为协变量,探讨了观察者的共情水平与疼痛注意偏向之间的关系。以点探测范式为基础,同时记录了33名被试的眼动以作为直观而连续的注意分配的指标。最初...
- 颜志强王福兴苏彦捷
- 关键词:疼痛共情眼动
- 文献传递
- 心理理论研究的进展及展望:来自文献计量学的证据被引量:6
- 2019年
- 心理理论作为个体重要的社会认知能力之一,从1978年被提出以来一直备受关注。值此心理理论研究发展40年之际,研究试图借助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从宏观的视角呈现1999年到2018年心理理论研究的状况。结果表明,近二十年来心理理论的文献年发表量保持线性增长。文献的主题从关注心理理论的发展和测量,逐渐过渡到将心理理论放在社会认知的框架中进行探讨。研究同时以发表文献数量为指标,探讨了该领域的代表性杂志和重要作者。结合现有心理理论研究的成果,文章最后从心理理论的研究问题领域、相关脑区、毕生发展、异常发展和人工心理理论的建构几个方面进行了延伸讨论。
- 颜志强王笑楠苏彦捷
- 关键词:心理理论文献计量学社会认知
- 共情与同情:词源、概念和测量被引量:55
- 2018年
- 作为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共情一直是社会认知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们对共情原本的概念和内涵的认识逐渐变得模糊,具体表现为共情与同情术语的混用。事实上,与共情不同,同情的历史更加悠久,例如孟子提出的恻隐之心和休谟提出的同情说。为了辨析共情与同情的概念和内涵,以及阐述现有研究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本文从词源、概念和测量三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期望进一步规范相关术语的使用,进而为该领域的实证研究和理论探讨提供一些建议。
- 颜志强苏金龙苏彦捷
- 关键词:共情词源
- 共情的时代变迁:一项横断历史元分析被引量:11
- 2017年
- 共情作为人际和谐的粘合剂深受研究者们的关注,探讨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也非常多。然而,目前关注共情影响因素的研究大多聚焦于共情主体及共情对象等微观因素,少有研究试图探讨随年代变迁而发生改变的社会环境对共情的影响。为探讨上述问题,本研究采用了横断历史元分析的方法对2009-2015年间的18项使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测量大学生共情水平的研究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1)年代可以解释大学生共情水平19%的变异;(2)大学生共情水平均值在2009-2015年间的增加量为8.3(效应量d为0.94),这说明大学生的共情水平在2009-2015年间逐渐升高;(3)相关分析表明,共情水平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正相关(r=0.42,p<0.05),与18至25岁青少年刑事犯罪数呈现边缘显著的负相关(r=-0.42,p=0.057)。最后,本文对大学生共情水平逐年升高的原因,以及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 颜志强苏金龙苏彦捷
- 关键词:共情大学生
- 疼痛面孔注意加工中共情的作用——来自眼动的证据被引量:14
- 2016年
- 疼痛的威胁警示与趋近救助冲突近来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研究结合点探测范式与眼动技术,以疼痛面孔和中性面孔为实验材料,探讨共情在疼痛功能冲突中所扮演的角色。我们收集了33名被试的有效眼动数据,结果发现,与中性面孔相比,被试对疼痛面孔图片的早期注意定向更快(首次注视到达时间更短)、晚期注意维持更长(注视次数更多、总注视持续时间更长);与低共情组相比,高共情组被试对面孔的总注视持续时间更长,分组分析显示只有高共情组对疼痛面孔的总注视持续时间比中性面孔长。结果表明,被试存在疼痛面孔注意偏向,被试的共情水平可能作为一个调节变量影响其在注意维持阶段对疼痛威胁的知觉。
- 颜志强王福兴苏彦捷
- 关键词:共情眼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