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善楠

作品数:2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石斑
  • 2篇石斑鱼
  • 2篇斜带石斑
  • 2篇斜带石斑鱼
  • 2篇斑鱼
  • 1篇蛋白
  • 1篇球蛋白
  • 1篇免疫
  • 1篇免疫球蛋白
  • 1篇免疫球蛋白D
  • 1篇免疫球蛋白M
  • 1篇膜结合型
  • 1篇基因
  • 1篇基因表达
  • 1篇分泌
  • 1篇分泌型
  • 1篇分泌型免疫球...
  • 1篇干扰素
  • 1篇IFN-Γ
  • 1篇IGD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集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2篇陈善楠
  • 2篇聂品
  • 2篇黄贝
  • 1篇徐镇
  • 1篇黄文树

传媒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水产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斜带石斑鱼IgM、IgZ和IgD重链基因的克隆被引量:5
2012年
应用RACE方法获得斜带石斑鱼膜结合型免疫球蛋白M(membrane-bound immu-noglobulin M,mIgM),膜结合型免疫球蛋白D(mIgD),分泌型免疫球蛋白Z(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Z,sIgZ)的重链基因。斜带石斑鱼膜结合型IgM重链恒定区包含3个恒定区结构域(μ1,μ2,μ3)以及两个跨膜外显子(TM1,TM2),TM1外显子与μ3结构域末端相连接。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斜带石斑鱼mIgM各恒定区与牙鲆mIgM恒定区相似性最高,为53%-78%。mIgD的cDNA全长为3 375 bp,开放阅读框包含3 006 bp,其恒定区由1个μ1外显子,7个δ外显子以及跨膜区组成。斜带石斑鱼IgD恒定区与鳜IgD各恒定区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δ1-δ7的相似性分别为75.5%、75.8%、65.4%、76.6%、88.1%、90.6%、82.8%,TM结构域为82.7%。sIgZ的基因结构与其他硬骨鱼类sIgZ的结构相似,包括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内含子长度分别为222、129和458 bp。利用半定量PCR分别检测了这3种基因在斜带石斑鱼各器官/组织中的表达,发现mIgM在头肾、肾脏、脑、脾脏、肠、鳃、心脏和胸腺中均有表达;mIgD的mRNA在头肾、肾脏以及胸腺中有较高的表达,在肠中表达量较低;sIgZ mRNA主要分布于淋巴组织如头肾、肾及脾脏中,而在鳃、心脏和胸腺中的丰度较低。
黄贝陈善楠徐镇聂品
关键词:斜带石斑鱼免疫球蛋白
斜带石斑鱼IFN-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IFN-γ在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低等脊椎动物IFN-γ与哺乳动物IFN-γ相似性非常低,硬骨鱼类的IFN-γ近年来才得到鉴定。本研究报道了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的IFN-γ基因,并对其表达进行了分析。斜带石斑鱼IFN-γcDNA全长为867 bp,编码200个氨基酸。其基因组全长为5 104 bp,由4个外显子、3个内含子组成。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斜带石斑鱼IFN-γ与高等脊椎动物IFN-γ的序列相似性较低,仅为32.5%~39%,与其他硬骨鱼类的IFN-γ相似性为38.0%~68.5%。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斜带石斑鱼IFN-γ分子C末端中存在IFN-γ的特征序列以及核定位基序。二级结构分析结果显示斜带石斑鱼IFN-γ序列中包含6个α螺旋结构,其排列与高等脊椎动物的IFN-γ类似。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了IFN-γ基因在Poly I:C诱导后的表达变化。发现在肾、脾、鳃、头肾、皮肤和胸腺组织中,Poly I:C能显著诱导IFN-γ的表达,在胸腺中上调倍数最高,其次为头肾、脾、肾、皮肤和鳃,而在脑和心脏组织中没有显著变化。据此推测,IFN-γ在斜带石斑鱼抵抗病毒感染的过程中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黄贝陈善楠黄文树聂品
关键词:IFN-Γ基因表达斜带石斑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