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珍珍
- 作品数:3 被引量:47H指数:3
-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宁波市科技局农业与社发重大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象山港网箱养殖对近海沉积物细菌群落的影响被引量:35
- 2013年
- 微生物在有机物质分解、能量转移等生物地化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养殖活动对沉积物中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正确评价近海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沉积物的理化分析(T、pH、Eh和SO24-),通过T-RFLP(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了象山港网箱养殖对近海不同深度沉积物中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构建了对照区0—5 cm沉积物样品的细菌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并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近海网箱养殖活动不但使象山港沉积物Eh、pH值等理化性质有所改变,而且使细菌的群落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变形细菌纲细菌的相对丰度降低,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度也显著降低,致使近海沉积物细菌群落由多样性高的稳定结构向多样性降低的不稳定结构转变。
- 裘琼芬张德民叶仙森郑珍珍
- 关键词:网箱养殖沉积物T-RFLP
- 高温下两种不同pH水稻土甲烷产生及古菌群落的比较被引量:5
- 2015年
- 水稻土甲烷产生及相关古菌群落受到环境因子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比较高温下2种不同p H水稻土的甲烷产生及古菌群落结构的差异,本研究在50℃下将2种不同p H水稻土S1(p H 7.88)和S2(p H 4.67)进行了为期100 d的厌氧培养,测定了培养过程中甲烷气体的产生和土壤p H、有机碳以及铵氮等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并运用基于16S rRNA基因的T-RFLP(末端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析)技术分析了产甲烷过程中古菌群落结构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种水稻土在厌氧培养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含量下降,铵氮浓度变化趋势相似,且甲烷累积总量无差异,但两者p H的变化趋势和甲烷产生速率显著不同。土壤p H的升高会加快甲烷产生的速率,且甲烷八叠球菌(Methanosarcinaceae)和Methanocellaceae是50℃高温下2种水稻土中主要的产甲烷菌群,随着培养时间推移,不同水稻土有不同的群落发展方向,酸性水稻土更有利于Methanocellaceae的生长。
- 韦梦马兰胡越航郑珍珍裘琼芬
- 关键词:古菌PH水稻土T-RFLP
- 利用传统酒酿发酵改善鲣鱼风味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通过酒酿发酵的方法去除鲣鱼肉(普通肉和血合肉)的腥臭味。方法:运用电子鼻(E-Nose)对经不同时间、温度和固液比发酵的鲣鱼肉及未发酵的新鲜鲣鱼肉的挥发性物质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仪分析发酵前、后鲣鱼肉的挥发性物质。结果:电子鼻能较好地区分不同发酵条件下的各种鲣鱼肉。经GC-MS分析,发酵后鲣鱼普通肉的醛类由20.98%降至2.5%,烃类由53.15%降至11.2%,酯类由0.51%增加至71.86%。血合肉发酵后醛类由22.07%降至2.93%,烃类由10.64%降至0.48%,酮类由10.95%降至0.67%,而酯类由3.72%增加至68.43%。发酵前普通肉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辛醛(5.94%)、庚醛(4.2%)、苯甲醛(1.12%)、十五烷(36.41%)、十七烷(2.33%)和1-辛烯-3-醇(12.3%)。暗色肉中检出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己醛(4.32%)、辛醛(3.32%)、十五烷(1.41%)、十七烷(1.81%)、3,5-辛二烯-2-酮(2.66%)和1-碘十一烷(27.98%)。发酵后普通肉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3-甲基-1-丁醇(3.84%)、十二酸乙酯(24.54%)、十四酸乙酯(11.38%)、十六酸乙酯(21.11%)和2,5-二甲基吡嗪(1.22%)。血合肉中有十二酸乙酯(5.29%)、十四酸乙酯(22.94%)和十六酸乙酯(20.81%),这些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同样可增加发酵后的血合肉的香气。结论:通过感官评定结果可知,当发酵时间4 d、温度30℃、固液比1∶2 g/m L时,可去除鲣鱼肉的腥臭味,改良其风味。
- 王求娟郑珍珍蔺佳良陈义芳苏秀榕
- 关键词:挥发性成分电子鼻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