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予晖
- 作品数:17 被引量:59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历史地理更多>>
- 肝硬化纤溶及血小板活化指标检测分析被引量:5
- 2006年
- 李素珍尚佳邓予晖
- 关键词:纤溶因子血小板活化指标LC患者纤溶活性活性变化
- RF、抗RA33抗体、抗CCP抗体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5
- 2011年
-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RF)、抗RA33抗体和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2例RA患者和50例其他自身免疫疾病患者及50名正常对照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RF、抗RA33抗体和抗CCP抗体,观察各指标及3项联合检测对RA的诊断价值。结果 82例RA患者中,RF、抗RA33抗体、抗CCP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91.5%(75/82)、11.0%(9/82)、80.5%(66/82),非RA组其阳性率为22.0%(11/50)、2.0%(1/50)、4.0%(2/50),正常对照组有2名RF阳性。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2.4%,特异性为96.0%。结论 RF、抗RA33抗体、抗CCP抗体是RA较为特异的指标,3项的联合检测有助于对RA早期诊断、治疗和病情预后的估计。
- 秦望森邓予晖许泼实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RA33抗体
- 铜绿假单胞菌及其外毒素A对人单个核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 目的:铜绿假单胞菌为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同时是大多数囊性纤维化病(CF)最主要的支气管病原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于健康人为条件致病菌,对于CF病人却是慢性、进展性肺部疾病的主要病原菌.而目前关于细菌在CF病人体内持续...
- 邓予晖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肿瘤坏死因子-Α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 文献传递
- 胱抑素c、C反应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在高血压肾损伤诊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6
- 2012年
- 目的探讨胱抑素(Scy-c)、C反应蛋白(CRP)、尿β2微球蛋白(β2-MG)在高血压肾损伤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19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89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研究高血压不同严重程度组别及高血压不同肾功能组别与对照组Scy-c、CRP、尿β2-MG浓度比较。结果高血压不同严重程度组别及对照组Scy-c、CRP、尿β2-MG有统计学差异,随血压升高Scy-c、CRP、尿β2-MG均升高;高血压不同肾功能组别及对照组Scy-c、CRP、尿β2-MG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随高血压肾功能的受损,Scy-c、CRP、尿β2-MG进行性升高。结论 Scy-c、CRP、尿β2-MG是高血压早期肾功能受损良好的指标。
- 秦望森邓予晖刘章锁
- 关键词:胱抑素CC反应蛋白高血压肾损伤
- 纤溶与血小板活化因子在肝硬化不同时期检测的意义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观察纤溶及血小板活化指标在肝炎后肝硬化不同时期的变化,以揭示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80例肝硬化患者、50例正常人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β-血小板球蛋白(β-T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原物抑制剂(PAI-1)的血浆水平。结果患者组GMP-140、β-TG及t-PA血浆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失代偿组显著高于代偿组(P<0.01);PAI-1水平患者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失代偿组显著低于代偿组(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隨着病情进展,体内血小板不断激活,纤溶活性逐惭增强,预示着有出血倾向。
- 李素珍邓予晖尚佳
- 关键词:肝硬化Β-血小板球蛋白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合并无症状主动脉夹层A型一例
- 2023年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是指肾上腺皮质自主分泌醛固酮,导致体内钠潴留,血容量增加,钾排出量增多,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 angiotensin aldosterone system, RAAS)活性受抑制的一种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高血压和低血钾。研究发现,醛固酮增多是导致心肌肥厚、心力衰竭和肾功能受损的重要危险因素,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相比,原醛患者心脏、肾脏等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更为严重。
- 代淑阳滑世轩董佳佳李涛王晓宇邓予晖许泼实
- 关键词: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主动脉夹层肾功能受损无症状钠潴留
- 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浓度检测意义
- 2005年
-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检测156例冠心病患者(包括50例冠状动脉造影确诊患者)及150例对照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及血脂水平,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并比较31例多支病变、19例单支病变及12例对照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CHD组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浓度均低于对照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脂蛋白(a)浓度高于对照组(P<0 .05 )。多支病变、单支病变患者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浓度低于对照组(P<0 .05),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 .05)。血清胆红素降低或脂蛋白(a)升高时CHD发病率高于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时发病率。结论: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可能在CHD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 邓予晖
- 关键词:血清胆红素浓度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多支病变单支病变间接胆红素
- 不同类型血凝分析仪的抗干扰功能被引量:2
- 2005年
- 邓予晖
- 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对淋巴细胞转化的抑制作用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PEA)对人淋巴细胞转化的抑制作用及抗.PEA血清的中和作用。方法采集健康成年人的静脉血,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台盼蓝染色排除法及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确定PEA对淋巴细胞的非毒性剂量范围。抑制实验分为对照组、4个不同浓度PEA组及抗血清预处理组6个组。非毒性剂量范围内不同浓度的PEA、植物血凝素(PHA)与淋巴细胞37℃、5%CO2共同温育48h,MTT法测定淋巴细胞转化。结果PEA对淋巴细胞的非毒性剂量范围为0~800ng/ml。PEA浓度在50—400ng/ml,对淋巴细胞转化存在显著抑制作用(P〈0.05);而抗.PEA血清可完全中和PEA射淋巴细胞转化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非毒性剂量的PEA对淋巴细胞转化存在抑制作用,抗-PEA血清具有保护性中和作用。
- 李素珍邓予晖
- 关键词:外毒素A淋巴细胞转化细胞毒作用
- 新生儿黄疸期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应用探讨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总胆汁酸水平,确定总胆汁酸在新生儿黄疸诊断治疗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对72倒病理性黄疸血清(包括38例高结合胆红素血清)及95例对照组生理性黄疸血清进行总胆汁酸测定,同时对其肝功能相关项目进行测定。结果:对照组生理性黄疸血清总胆汁酸参考范围为0-19μmol/L。病理性黄疸血清组总胆汁酸浓度73.74±69.30 μmol/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其中高结合胆红素血清组总胆汁酸浓度为116.56±67.8μmol/L,与直接胆红素≤34μmol/L血清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病理性黄疸血清组总胆汁酸与血清碱性磷酸酶、直接胆红素及-γ谷氨酰转移酶等肝功能指标有显著的正相关。结论: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新生儿黄疸的实验室诊断中具有较好特异性和灵敏性,可为临床儿科提供诊断和疗效观察的依据。
- 邓予晖
- 关键词:胆汁酸黄疸高胆红素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