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纳新
- 作品数:7 被引量:43H指数:5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主动脉夹层的血压控制经验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回顾30例主动脉夹层病例资料,总结控制血压综合治疗经验。方法 30例病例中,DeBakeyⅠ型16例,Ⅱ型2例,Ⅲ型12例。联合应用硝普钠和美托洛尔快速平稳控制血压,收缩压90~115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60~80mmHg,心率50~70次/min。16例手术治疗:5例行Bentall术;3例行升主动脉置换,其中全弓置换及软象鼻手术1例;8例介入治疗置入支撑型人工血管。14例采取保守治疗。结果 30例患者住院治愈率80%。血压控制达目标水平,手术无死亡,无脑梗死、心肌梗死及体位性低血压等并发症发生,非手术14例中,死亡6例。结论硝普钠静脉微量泵输注及美托洛尔口服联合控制血压治疗主动脉夹层有肯定的临床疗效。早期明确诊断和围手术期平稳控制血压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 郑理玲陈宏伟吴伟平谢纳新杨顺章
- 关键词:美托洛尔硝普钠主动脉夹层
- 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后叶脱垂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分析总结33例非风湿性二尖瓣后叶脱垂成形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5月至2011年5月行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后叶脱垂(除外其他合并畸形、风湿性病变及前叶脱垂)患者33例,男性18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46.5岁。术前二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9例、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24例。通过部分瓣叶矩形切除、瓣环环缩及成形环的综合运用修复二尖瓣,同期置入二尖瓣爱德华弹性环28枚。结果全组病例均痊愈出院,无围术期死亡。患者术前心脏彩超检查:左房内径(49.26±17.13)mm,左室内径(60.29±8.32)mm,射血分数(66.1±9.6)%,左室短轴缩短率29.78±6.81。术后1周心脏彩超检查:左房内径(40.23±7.93)mm,左室内径(50.63±4.67)mm,射血分数(53.0±8-3)%,左室短轴缩短率23.50±5.01。术后6个月复查心脏彩超检查:左房内径(36.16±7.46)mm,左室内径(45.61±5.67)mm,射血分数(65.0±7.6)%,左室短轴缩短率29.67±5.91。随诊6-70个月,平均随访18.2个月,二尖瓣功能正常或有微量反流22例,有微少量和少量反流9例,有少中量反流2例。无因二尖瓣关闭不全而再次手术者。结论对于二尖瓣后叶脱垂的病变,术中在经食管超声的帮助下,通过部分瓣叶矩形切除、瓣环环缩及成形环的综合运用,能够修复几乎所有非风湿性所导致的二尖瓣后叶脱垂,避免瓣膜置换。对于非风湿性二尖瓣后叶病变,瓣膜成形技术成熟、可靠,修复效果满意。
- 陈宏伟郑理玲谢纳新张志孟孙学军
- 关键词: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成形术
- 体外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比较的荟萃分析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使用Meta分析比较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和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检索2006~2010国内关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后疗效分析的临床研究,收集相关数据并用RevMan 5.1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检索并纳入本次研究的文献共16篇,合计病例2687例(OPCAB组1489例,CCAB组1198例)。Meta分析结果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在术后引流量、输血量、呼吸机辅助时间、留住ICU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都明显低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P<0.05),而两组在年龄和移植血管数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近期观察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状动脉病变比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效果更好。
- 陈良才郑理玲谢纳新陈宏伟张志孟
-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体外循环META分析
- 覆膜支架治疗胫后动脉假性动脉瘤一例被引量:1
- 2011年
- 患者,男性,47岁。右小腿疼痛1天并进行性加重于2010年2月7日入院。3周前患者因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性心内膜炎、二尖瓣前后叶赘生物形成、二尖瓣前后叶脱垂并关闭不全,行'二尖瓣机械置换术+心内赘生物清除术',术后经抗感染治疗恢复良好,术后第2周行走自如。患者既往有脑栓塞史,无吸毒史。体查:右小腿触及一约50mm×40mm肿物,右下肢皮温、皮色好,
- 陈宏伟谢纳新张志孟
- 关键词:假性动脉瘤胫后动脉赘生物溶血性链球菌覆膜支架清除术
- 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的疗效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心瓣膜置换术后疗效以及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治疗的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患者50例,分析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心瓣膜置换术后疗效及其危险因素。结果住院期间死亡2例,有39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危险因素包括高龄、病程长、术前心功能分级较高、术前非窦性心律、术前左心功能低下、双瓣膜置换术以及体外循环时间长等(P<0.05)。结论心瓣膜置换术治疗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患者手术疗效较好。其中高龄、病程长、术前心功能分级较高、术前非窦性心律、术前左心功能低下、双瓣膜置换术以及手术时间长是主要危险因素。
- 谢纳新
- 关键词:心瓣膜置换术
- 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强化降糖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SAS)患者的疗效。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8例2型糖尿病合并OSAS患者分为强化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前者给予胰岛素持续皮下泵入强化治疗,后者给予胰岛素常规皮下注射治疗。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进行多导睡眠仪检查,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呼吸紊乱指标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2型糖尿病治疗前,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暂停指数、紊乱指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和最低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4周治疗后,强化治疗组患者在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暂停指数、紊乱指数和最低氧饱度上明显好于常规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最长呼吸暂停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强化降糖治疗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SAS)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暂停指数、紊乱指数和最低氧饱和度,该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孙珲王国庆谢纳新苏章雷李辉杨宝
- 关键词: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疗效
- 品管圈活动在糖尿病患者院外健康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QCC)在提高院外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门诊确诊糖尿病患者801例,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提高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为主题,通过问卷调查及电话回访,组内讨论确定血糖控制率低主要原因并制定对策,设定预期目标值,按品管圈程序开展实施,比较QCC前后糖尿病患者对服务质量满意度、治疗依从性、糖尿病认知率及血糖控制率情况。结果 QCC活动实施前,患者服务质量满意度,治疗依从性,DM认知率及血糖控制率分别为77.8%(623/801),70.2%(562/801),60.3%(483/801),64.4%(516/801),而纳入QCC活动后分别为93.9%%(752/801),94.9%%(760/801),85.0%(681/801),86.3%(691/801),各项指标均较活动前有明显提高,且实施前后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QCC应用于糖尿病院外健康管理工作中,对血糖控制率的整体提高有利,值得临床推广。
- 高文峰傅晓敏谢纳新谢文钦
- 关键词:品管圈糖尿病血糖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