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晨东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药物制剂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阿替洛尔
  • 2篇动力学
  • 2篇微丸
  • 2篇稳定性
  • 2篇缓释
  • 2篇缓释微丸
  • 2篇交联
  • 1篇动力学研究
  • 1篇药动学
  • 1篇制剂
  • 1篇溶出
  • 1篇溶出度
  • 1篇溶胀
  • 1篇溶胀动力学
  • 1篇软胶
  • 1篇软胶囊
  • 1篇山梨酸
  • 1篇体内药动学
  • 1篇吸收动力学
  • 1篇明胶

机构

  • 5篇中国药科大学
  • 2篇广东药学院

作者

  • 5篇刘建平
  • 5篇董晨东
  • 1篇卫世杰
  • 1篇段子卿
  • 1篇卫士杰
  • 1篇张文丽
  • 1篇刘盼
  • 1篇陈梁
  • 1篇张代美
  • 1篇高媛

传媒

  • 2篇药学与临床研...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中国医药工业...

年份

  • 1篇2011
  • 4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不同冻力明胶的溶胀动力学和交联稳定性被引量:7
2010年
研究不同冻力明胶的溶胀动力学和稳定性差异,探讨影响明胶冻力和交联活性的组分。采用SDS-PAGE法测定不同冻力明胶中各组分的含量,用CM52阳离子交换柱分离得明胶α,β和γ组分,并利用甲醛交联模拟实验考察α,β和γ组分的交联活性,同时以平衡膨胀率(Seq)和ε-氨基酸残基含量为指标,对不同冻力明胶进行溶胀动力学和交联稳定性的考察。结果表明,随着明胶α组分含量增大,明胶的冻力升高,而其平衡膨胀率数值却减小;α,β和γ组分的ε-氨基酸残基含量及交联活性均以α>β>γ的顺序下降;随着明胶冻力的增大,ε-氨基酸残基含量逐渐升高,加速条件下实验结果表明,高冻力明胶较为不稳定,贮存过程中易发生交联。
董晨东卫士杰段子卿刘建平
关键词:明胶
一种阿替洛尔非pH依赖型缓释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药物制剂领域,具体涉及含有阿替洛尔的非pH依赖型缓释微丸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阿替洛尔非pH依赖型缓释微丸制剂,主要是由阿替洛尔含药丸芯和包衣材料组成,特征是阿替洛尔含药丸芯中含有一定比例的固体有机酸,其中...
刘建平董晨东
文献传递
明胶冻力对尼莫地平软胶囊溶出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将不同来源和冻力差异的明胶制成软胶囊和胶皮后,通过测定软胶囊的溶出度、胶皮的平衡膨胀量和氨基酸残基含量,考察软胶囊的稳定性,对明胶的组分进行分离和测定,考察其交联反应活性。结果显示,加速条件下放置90 d后,软胶囊的溶出度显著降低(P<0.05),且明胶冻力越高,溶出度越低,胶皮的平衡膨胀量和ω-氨基酸残基含量亦有相同变化。DSC图谱显示,考察后样品囊壳吸热峰向温度较高的区域偏移,且明胶冻力越高,偏移幅度越大。明胶分子主要含有α、β和γ等组分,其中α组分与明胶的冻力有良好的相关性,各组分的交联反应活性依次为α>β>γ。
段子卿董晨东刘建平卫世杰王珏
关键词:软胶囊溶出度交联反应
阿替洛尔大鼠在体胃肠道吸收动力学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阿替洛尔在大鼠胃、肠及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为其剂型设计提供生物药剂学依据。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实验,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分别测定酚红和阿替洛尔的含量。结果:药物在胃和小肠中2 h的吸收百分率分别为8.63%±1.04%、8.91%±2.73%;阿替洛尔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各为(0.0706±0.0161)h-1、(0.0360±0.0111)h-1、(0.0465±0.0126)h-1、(0.0479±0.0083)h-1;药物质量浓度为20、50、100μg.mL-1时,在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568±0.0308)h-1、(0.0360±0.0111)h-1、(0.0531±0.0095)h-1;当pH值为5.0、6.5、7.4时,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528±0.0051)h-1、(0.0603±0.0322)h-1、(0.0465±0.0126)h-1。结论:阿替洛尔在大鼠肠道各部分均有吸收,且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药物在大鼠肠内的吸收不受药物浓度和pH的影响;药物的吸收按十二指肠、结肠、回肠、空场的顺序依次下降。
张代美董晨东高媛刘建平
关键词:阿替洛尔吸收动力学被动转运
阿替洛尔缓释微丸的制备及其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制备阿替洛尔24h缓释微丸并研究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载药丸芯,Glatt流化床包衣制备阿替洛尔24h缓释微丸。大鼠分别灌服阿替洛尔缓释微丸和速释载药丸芯,血浆样品用二氯甲烷萃取,以甲硝唑(Metronidazole,MTZ)为内标,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采用PKsolver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制备的AT缓释微丸在2、12、24h的累积释放度分别为(21.31±1.12)%、(70.82±1.47)%、(91.87±1.71)%,工艺也较稳定。PKsolver拟合结果表明AT素丸符合二室模型,AT缓释微丸符合一室模型,AT素丸和缓释微丸的Tmax分别为(2.679±0.142)h和(10.430±1.225)h,Cmax分别为(1.238±0.144)mg·L-1和(0.356±0.031)mg·L-1,MRT分别(12.559±0.414)h和(21.764±1.992)h。结论:制备的AT缓释微丸在体内体外均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董晨东刘建平张文丽刘盼陈梁
关键词:阿替洛尔缓释微丸药动学HPLC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