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放

作品数:34 被引量:170H指数:8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电子电信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4篇细胞
  • 11篇肝癌
  • 9篇肝细胞
  • 7篇切除
  • 7篇切除术
  • 7篇激素
  • 7篇腹腔
  • 7篇腹腔镜
  • 6篇胆囊
  • 6篇基因
  • 5篇胆管
  • 5篇胆囊切除
  • 5篇胆囊切除术
  • 5篇受体
  • 5篇激素受体
  • 4篇等位
  • 4篇等位基因
  • 4篇雄激素
  • 4篇腹腔镜胆囊
  • 4篇腹腔镜胆囊切...

机构

  • 33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遂宁市人民医...

作者

  • 33篇罗放
  • 12篇王济明
  • 4篇杜成友
  • 4篇时德
  • 4篇马绍华
  • 3篇吴晓健
  • 3篇王洪林
  • 3篇孔宪炳
  • 3篇吴晓建
  • 3篇张才全
  • 2篇廖锐
  • 2篇向吉锋
  • 2篇周航
  • 2篇朱浩然
  • 2篇刘帅
  • 2篇钟华
  • 2篇李修红
  • 2篇张伟
  • 2篇张伟
  • 1篇姚珍薇

传媒

  • 5篇重庆医科大学...
  • 4篇激光杂志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重庆医学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2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世界科技研究...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腹部外科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华西医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普外基础与临...
  • 1篇医师进修杂志...
  • 1篇医学教育探索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5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雌激素受体α基因PvuⅡ、XbaⅠ、STR多态性与原性肝癌的关系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西南地区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α,ERα)基因多态性与原性肝癌关系。方法:选择西南地区100名原发性肝癌患者为实验组,100名非肝病人群作为对照组。应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分析PvuⅡ,Xba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同时对人雌激素受体基因上游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进行纯化、克隆和序列分析,观察ERα基因多态性基因型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中的基因型分布。结果:PvuⅡ和Xba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在两组中均呈多态性分布。病例组TA13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A15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ERα基因多态性与原性肝癌有关,X等位基因可能是其危险因素,P等位基因可能是其保护因素,TA13等位基因可能是其危险因素,TA15等位基因可能是其保护因素。
张伟时德杜成友罗放
关键词:雌激素受体等位基因短串联重复序列
雄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在肝细胞型肝癌中的免疫电镜观察被引量:8
2001年
目的:观察雄激素受体(AR)与雌激素受体(ER)在肝癌和非癌肝组织超微结构上的分布。探讨AR、ER在肝癌致癌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胶体金染色法(IGS)标记13例肝细胞型肝癌与5例非癌肝组织细胞内雄激素受体(AR)及雌激素受体(ER),并用免疫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发现胶体金颗粒主要分布于线粒体双层膜和脊膜;粗面内质网;结合及游离核蛋白体;核膜及核周间隙,异染色质及常染色质等部位。统计分析表明,肝癌细胞金颗粒明显多于非癌肝细胞内金颗粒(P<0.05)。肝癌细胞胞质、胞核AR金颗粒明显多于ER金颗粒(P<0.05)。而非癌肝细胞胞质、胞核AR、ER k颗粒数量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提示肝癌是一种雄激素依赖肿瘤,为抗性激素治疗肝癌提供了理论依据。
罗放马绍华唐时森陆有生徐晨王红
关键词:肝细胞型肝癌雄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
新型腹腔镜培训方法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6年
长期以来,受腹腔镜技术专业性强、医疗教学资源有限等因素限制,接受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对该技术掌握不足。而尽早接触腹腔镜并进行科学有效的训练是该领域人才培养和储备的关键。结合自身情况,面向规培医师推行一种新型的腹腔镜教学方案,在传统方案的基础上,增设并融合了LAPGAME腔镜操作训练系统及实时多媒体教学平台,初步实践效果良好。
朱方玉周航刘帅龚俊罗放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LAPGAME
肝内胆管细胞癌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4年
简述了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临床分型、诊断、治疗等的最新研究进展,加深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认识程度,以助于提高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早期诊断率及指导帮助改善预后。
罗俊罗放
关键词:肝内胆管细胞癌
肝癌术后TACE的抗复发作用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从临床角度发现影响肝癌术后复发的原因,预防性TACE在延缓肝癌手术后复发中的作用。方法:从1999年2月到2006年2月,连续性收治326例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肝癌切除术。将可能影响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观察指标包括性别、年龄、术前AFP、有无癌栓、手术切缘、手术前肿瘤是否破裂、肿瘤大小、肿瘤有无子灶、肿瘤包膜情况、手术后有无行预防性TACE等,用Cox模型分析各因素与复发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年龄小、有癌栓、手术前肿瘤有破裂、肿瘤体积大和肿瘤周围有子灶等因素使肝癌手术后复发时间提前,保证较大手术切缘距离和手术后行预防性TACE可延缓肝癌手术后复发。结论:对于存在术后复发高危倾向的患者,在术前、术中及术后采取相应措施,可有效提高术后无瘤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术后施行TACE,可能对具有早期复发倾向的肝癌患者具有作用。
吴晓健罗放王济明涂经楷
关键词:肝细胞性肝癌术后复发
早期急性胰腺炎严重性评价进展被引量:5
2014年
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由多种原因导致胰酶激活,引起胰腺局部及全身病变;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由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导致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生。AP的总病死率约为2%~5%,但SAP起病急、病情凶险、治疗困难、病死率高(20%~30%)[1]。AP发病机制复杂,病程变化大,故早期对AP的严重性和预后评价可有助于控制疾病的进展,提高治疗率,降低病死率。但目前尚无统一确切的评价标准被临床医生广泛运用。作者现将目前临床工作中常用的几类AP严重性及预后评价方法综述如下。
周航罗放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评价指标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中主动中转开腹对减少并发症 ,提高手术质量的重要性。方法 对比分析我院 94例LC主动与被动中转开腹的原因及手术效果。结果 主动中转开腹 79例 ,主要原因为Calot三角严重粘连、胆囊管结石嵌顿、胆囊萎缩及解剖变异。平均手术时间为5 0min ,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 8.5d ,无并发症发生。被动中转开腹 1 5例 ,主要原因为术中胆管损伤、大出血及胃肠损伤。平均手术时间为 91min ,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 1 4 .4d ,有 6例并发症发生。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当LC术中遇到Calot三角严重粘连、胆囊管结石嵌顿、胆囊萎缩及解剖变异等手术难度超出术者处理能力时应适时主动中转开腹以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孔宪炳罗放王济明张才全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腹腔镜剖腹术
21例肝细胞性肝癌抗雄激素治疗临床与随访观察
2001年
罗放马绍华王济明王洪林
关键词:肝细胞性肝癌HCC抗雄激素治疗疗效
精氨酸酶抑制剂nor-NOHA诱导HepG2肝癌细胞凋亡并抑制其侵袭和迁移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精氨酸酶抑制剂nor-NOHA对HepG2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0.0、0.5、1.0、2.0、3.0)ng/μL nor-NOHA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和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其对细胞内精氨酸酶1(Arg1)、P53、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以及上皮钙黏素(ECD)蛋白表达的影响;实时定量PCR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m RNA的表达;Griess法检测各组HepG2细胞产生的一氧化氮(NO)浓度;TranswellTM实验及细胞划痕实验测定HepG2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结果 nor-NOHA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nor-NOHA降低Arg1、MMP-2的表达水平,升高P53、ECD的水平并增加NO的合成;nor-NOHA降低肝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结论nor-NOHA通过抑制Arg1,可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并降低其侵袭、迁移能力,其机制与升高i NOS的表达,产生高浓度NO有关。
李向男朱方玉何永松罗放
关键词:肝细胞癌精氨酸酶一氧化氮合酶迁移
敲低B7-H4/VTCN1通过抑制JNK磷酸化促进Huh7肝癌细胞凋亡和自噬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研究B7同源蛋白4/含V-SET域T细胞激活抑制因子1(B7-H4/VTCN1)对肝癌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信号通路。方法采用小干扰RNA技术敲低Huh7细胞B7-H4,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裂解型胱天蛋白酶3(c-caspase-3)、B细胞白血病/淋巴细胞瘤分子2(Bcl2)、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P62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及磷酸化的JNK(p-JNK)蛋白水平;单丹磺酰尸胺(MDC)法检测自噬体。结果敲低Huh7细胞B7-H4后,肝癌细胞凋亡和自噬增加,细胞增殖降低;c-caspase-3、LC3Ⅱ蛋白增加,Bcl2、P62蛋白降低;JNK的磷酸化被抑制,可见自噬体形成。结论敲低B7-H4促进Huh7细胞凋亡和自噬,可能与抑制JNK的磷酸化有关。
郝团团雷登亮胡刚理廖锐罗放
关键词:凋亡自噬肝癌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