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出血
  • 3篇颅脑
  • 3篇脑出血
  • 3篇高血压
  • 2篇多巴
  • 2篇多巴胺
  • 2篇血肿
  • 2篇异丙酚
  • 2篇异丙酚镇静
  • 2篇引流
  • 2篇重型
  • 2篇颅脑损伤
  • 2篇脑损伤
  • 2篇高血压脑出血
  • 2篇丙酚
  • 1篇导向穿刺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海绵窦瘘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造影

机构

  • 8篇江门市新会区...
  • 4篇江门市新会人...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程树来
  • 6篇任安州
  • 5篇谭华沧
  • 4篇钟朋彪
  • 3篇冯子泽
  • 3篇陈永群
  • 3篇任安洲
  • 3篇卢天喜
  • 3篇廖锡强
  • 2篇张欣瑜
  • 2篇卢尔海
  • 2篇赵崇伟
  • 1篇彭彬
  • 1篇钟立行
  • 1篇黄坚彤
  • 1篇李杰华
  • 1篇王康
  • 1篇黄锦联
  • 1篇苏苟大
  • 1篇关志涛

传媒

  • 3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河北医学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广东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华今日医学...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抗感染药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2006全国...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6
  • 1篇200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颅内压监测在颅脑损伤术后早期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价值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持续颅内压监测对早期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意义。方法搜集193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颅内压监测组(n=96)和对照组(n=97)。观察两组颅内迟发性血肿的情况及预后。结果监测组迟发性颅内血肿16例,发生率16.67%,平均出现时间(12.6±4.8)h;对照组15例,发生率15.46%,平均发现时间(18.4±4.3)h。监测组恢复良好和轻残11例,重度残疾3例,植物生存和死亡2例;而对照组恢复良好和轻残7例,重度残疾4例,植物生存和死亡4例。结论颅内压监测可及时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对于术后颅内压异常增高宜及时复查CT,早发现、早处理以改善预后。
程树来陈永群卢天喜任安洲
关键词:迟发性血肿术后早期颅内压监测
多巴胺在预防ICU患者异丙酚镇静后出现循环抑制中的应用
2006年
目的:观察危重患者使用异丙酚镇静后循环抑制的严重程度及持续泵注多巴胺的预防作用。方法:30例外科ICU辅助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多巴胺组(Ⅰ组)15例,对照组(Ⅰ组)15例。所有患者靶控输注异丙酚辅助镇静,由lmg/L血浆靶浓度开始逐渐递增至Ramsay评分5分.Ⅰ组同时泵注多巴胺5μg/(kg·min),比较两组在不同Ramsay评分时SBP、DBP、HR变化和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及异丙酚用量。结果:当镇静加深至Ramsay评分3分后.Ⅰ组DBP、SBP下降较Ⅰ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至Ramsay评分4~5分时,Ⅰ组HR下降较Ⅰ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组低血压发生率高于Ⅰ组(P〈0.05);两组Ramsay各分值时的异丙酚血浆靶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外科ICU危重患者中靶控输注异丙酚辅助镇静同时泵注多巴胺能可降低循环抑制风险。
廖锡强程树来卢尔海
关键词:异丙酚机械通气多巴胺
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药学干预和临床药学工作模式优化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药学干预对降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的效果,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探究建立临床药师与临床科室合作的工作模式。方法:抽取2015年1月-2018年3月间医院各科室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资料为药学干预前组,统计与分析其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另抽取应用PDCA循环管理后的2018年4月-2019年6月间医院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资料为药学干预后组;比较和分析两组不同季度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即DDDs/(100人·d)的差异;并针对不合理用药科室制定相应的专项整治计划和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以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结果:应用PDCA循环管理后规范了医院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降低了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小于40 DDDs/(100人·d)。结论:临床药师通过药学干预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加强和建立了临床药学知识教育培训、查房会诊和病历点评的工作模式,规范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关志涛黄坚彤谭斌程树来
关键词:临床药学药学干预抗菌药物
多巴胺预防ICU病人异丙酚镇静后的循环抑制
一般认为持续输注异丙酚辅助镇静,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稳定。但ICU危重病人往往有循环容量不足、器官功能障碍等合并症,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异丙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循环抑制,本文旨在探讨持续泵注多巴胺对危重病人使用异丙酚镇静后循环...
廖锡强程树来卢尔海
关键词:多巴胺ICU异丙酚
文献传递
钻孔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比较钻孔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行手术治疗的幕上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38例)和B组(38例),A组患者行钻孔引流术,B组患者行小骨窗开颅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治疗时间,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无术中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无术中死亡病例。随访6个月,两组远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43.55±9.68)min、(28.39±5.30)ml、(14.26±3.35)d,显著低于B组的(98.63±11.65)min、(94.29±7.35)ml、(19.64±4.4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钻孔引流术和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相似,但钻孔引流术操作相对简便,可缩短手术时间,术中损伤小,而小骨窗开颅术清除血肿彻底,减压效果确切,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谭华沧任安州程树来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小骨窗开颅术疗效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式选择及预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7
2010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更合理更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采用单盲研究方法,根据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血肿量、血肿部位等选择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显微手术、常规传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手术。结果本组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160例,3个月生存134例。ADL评级:Ⅰ级31例、Ⅱ级45例、Ⅲ级41例、Ⅳ级12例、Ⅴ级5例。疗效优于普遍报道。结论根据病情个体化选择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方式能有效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缩短康复时间。定向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方法简单有效、创伤小、康复时间短、神经功能保留较好。血肿量较大合并脑疝患者行骨瓣开颅清除血肿及骨窗减压能有效挽救生命。显微镜下手术能减轻手术创伤、保护神经功能、减少再出血。
陈永群卢天喜张欣瑜任安州程树来钟朋彪
关键词:脑出血手术方式CT导向穿刺显微手术
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可脱性球囊经动脉途径栓塞治疗2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结果:21例患者中,瘘口栓塞17例,闭塞颈内动脉4例,均治愈。其中瘘口栓塞后1例并发球囊早泄瘘口复发,经再次球囊栓塞成功。颈内动脉通畅率为80.9%。随访3-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可脱性球囊栓塞术是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首选术式。
钟朋彪任安洲程树来冯子泽谭华沧
关键词:颈动脉海绵窦瘘可脱性球囊栓塞
重型复合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与预后探讨(附96例报道)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探讨重型复合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方法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收集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96例重型复合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伤情表现、头颅CT特点、手术情况、术后颅内压改变等,以及与其预后的关系. 结果 伤后3~6个月GOS评分评定为死亡16例,植物生存6例,重残13例,中残24例,恢复良好37例.96例患者中,特急性血肿的病死率为20.8%(11/53),急性血肿的病死率为15.6%(5/32),亚急性血肿11例无一死亡;GCS评分3分的死亡率为100%(6/6),4分的死亡率为60%(6/10),5分的死亡率为10%(2/20),6分的死亡率为4.5%(1/22),7分的死亡率为4.8%(1/21),8分者17例无一例死亡;双侧瞳孔散大者死亡率为53.3%(8/15),单侧瞳孔散大者死亡率为14.8%(8/54),无瞳孔散大者27例无一例死亡;术后颅内压<30 mmHg者20例无一例死亡,31~35mmHg者死亡率为57.1%(4/7),>35 mmHg者8例全部死亡;死亡病例的CT中线移位均超过10mm. 结论 在重型复合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中,病情进展快、GCS评分低、双侧瞳孔散大、中线移位超过10mm、术后颅内压持续>30mmHg提示死亡几率高、预后不良.
陈永群张欣瑜王康卢天喜彭彬苏苟大钟立行程树来任安洲
关键词:颅脑创伤硬膜下血肿预后
丙泊酚与咪唑安定用于脑血管造影的效果比较
2003年
目的:比较丙泊酚与咪唑安定在脑血管造影术中的监测下的麻醉处理(MAC)效果。方法:30例脑血管造影术患者随机均分为A组(丙泊酚组)15例和B组(咪唑安定组)15例,两组患者术前均静注芬太尼1μg/kg,A组静注丙泊酚1mg/kg诱导后泵注25~50μg·kg^-1·min^-1维持,B组静注咪唑安定0.05mg/kg诱导后泵入1~2μg·kg^-1·min^-1维持。采用改良Ramsay法进行评分,Ⅱ~Ⅴ分认为是适当MAC效果。结果:术中两组患者均达到满意MAC效果。A组入睡时间和苏醒时间均明显早于B组(P<0.01)。两组患者均有显著血压下降和呼吸抑制,A组较B组明显(P<0.01)。结论:采用丙泊酚或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均有良好MAC麻醉效果,丙泊酚有起效快及苏醒快的优点,而咪唑安定有呼吸循环抑制较轻的优点。
廖锡强黄锦联程树来
关键词:丙泊酚咪唑安定脑血管造影麻醉药物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
严重颅底骨折合并口鼻腔大出血的急诊救治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严重颅底骨折合并口鼻腔大出血的急诊救治。方法对17例颅底骨折合并口鼻腔大出血患者的救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抢救成功14例,死亡3例。结论颅底骨折合并口鼻腔大出血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需在急诊中采取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
谭华沧任安州程树来
关键词:颅底骨折大出血急诊救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