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颖

作品数:7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音乐疗法
  • 2篇疗法
  • 2篇结肠
  • 2篇化疗
  • 2篇化疗作用
  • 2篇化学治疗
  • 1篇血性
  • 1篇腰椎
  • 1篇腰椎手术
  • 1篇营养
  • 1篇营养状况
  • 1篇预后
  • 1篇预后分析
  • 1篇远航
  • 1篇融合率
  • 1篇手术
  • 1篇术后
  • 1篇气囊肿
  • 1篇切口
  • 1篇切口感染

机构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济南军区青岛...

作者

  • 7篇秦颖
  • 4篇梁浩
  • 4篇童瑞
  • 2篇石硕
  • 1篇高静
  • 1篇毛克亚
  • 1篇田亚平
  • 1篇高艳红
  • 1篇祖英秋
  • 1篇于青琳
  • 1篇江朝光
  • 1篇胡金川
  • 1篇王旭翾
  • 1篇张旭艳
  • 1篇秦蕾
  • 1篇邵长利

传媒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解放军医学院...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年份

  • 2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远航对舰艇官兵细胞免疫功能和营养状况的影响被引量:14
2008年
目的探讨远航对舰艇官兵免疫功能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和日立模块式7600全自动血生化分析仪对173名舰艇官兵远航前后T、B、NK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3+、CD3+CD4+、CD3+CD8+、CD4+/CD8+、CD3-CD19+和CD3-CD56+等6项免疫指标)和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A2(ApoA2)、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C2(ApoC2)、载脂蛋白C3(ApoC3)、载脂蛋白E(ApoE)、脂蛋白a[LP(a)]及血清铁(Fe2+)、总铁结合力(TIBC)、血红蛋白(Hb)、钾(K+)、钠(Na+)、氯(Cl-)、钙(Ca2+)、镁(Mg2+)等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与航前比较,舰艇官兵CD3+淋巴细胞、CD3+CD4+淋巴细胞、CD4+/CD8+均显著升高(P<0.05),CD3+CD8+淋巴细胞显著降低(P<0.05)。Glu、ApoC2水平显著升高(P<0.01),ApoA2水平升高(P<0.05),TC、LDC-C、ApoB、LP(a)水平显著降低(P<0.01);总铁结合力水平升高(P<0.05),TP、ALB、Hb水平显著降低(P<0.01),血清Fe2+水平降低(P<0.05),Mg2+水平升高(P<0.05),Na+、Ca2+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远航期间舰艇官兵免疫力提高,白蛋白和血清Fe2+、Na+、Ca2+水平降低,应给予及时补充。
高艳红于青琳胡金川高静祖英秋邵长利秦颖江朝光田亚平
关键词:海军医学免疫活性营养状况
65例直肠神经内分泌瘤合并大肠息肉的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直肠神经内分泌瘤合并大肠息肉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解放军总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直肠神经内分泌瘤病例,对比分析直肠神经内分泌瘤合并大肠息肉与同期未合并大肠息肉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共收集到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9-77(50.09±11.12)岁,男女比例1.7∶1。其中23例(35.4%)合并大肠息肉,42例(64.6%)未合并大肠息肉。合并大肠息肉组的平均年龄(55.83±11.12)岁,男性所占比例87.0%,症状发生率82.6%;未合并大肠息肉组的平均年龄(46.95±9.91)岁,男性所占比例50.0%,症状发生率57.1%;两组的年龄、性别、症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的形态、大小、位置分布、单发与多发比例、病理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例(40.0%)行超声内镜检查,对浸润深度的判断准确率为95%(25/26)。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内镜下治疗,1例发生术后出血,2例追加外科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无肿瘤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直肠神经内分泌瘤合并大肠息肉组较未合并息肉组年龄更大,男性所占比例及症状发生率更高。内镜下治疗能够获得满意的疗效,超声内镜能够很好地判断肿瘤浸润深度,有助于内镜下治疗的术前评估。
王祥耀石硕曾艳秦颖童瑞梁浩
关键词:大肠息肉病理学预后
音乐疗法对胃癌、结肠癌患者的辅助化疗作用
胃癌、结肠癌是消化道肿瘤中恶性程度高、严重消耗性疾病,不仅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伤害,心理上也有严重的影响,多数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抑郁和绝望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化疗是一个攻击损伤性的治疗过程,常出现各...
秦颖
关键词:胃癌结肠癌化学治疗音乐疗法
文献传递
音乐疗法对大鼠的辅助化疗作用
2017年
目的观察音乐疗法对化疗大鼠一般情况、行为、血液学指标的影响,探索音乐疗法的生物学机制。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进行音乐预培养1周,使其适应人类音乐的音频,经旷场实验剔除行为不佳和过度活跃的大鼠。将剩余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化疗组、化疗联合音乐组及正常组,每组8只。化疗组大鼠隔天腹腔注射1次5-FU(100 mg/kg,半数致死量);化疗联合音乐组给予同样化疗,联合音乐治疗(65~70 db,6 h/d);正常组腹腔注射同等剂量生理盐水。用药前及用药过程中第7天、14天、21天进行旷场实验,检测血常规、血生化结果。结果化疗组大鼠运动次数明显减少,与化疗联合音乐组及正常组大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化疗组、化疗联合音乐组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血小板、白细胞计数明显下降(P<0.05);与化疗组相比,化疗联合音乐组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数量、白蛋白含量更高(P<0.05),谷草转氨酶和尿素含量更低(P<0.05)。结论音乐疗法对化疗大鼠出现的化疗不良反应有纠正作用,能够改善化疗大鼠的一般情况,增加运动活性,提高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血小板的数量,改善肝脏功能。
秦颖李修璨石硕梁浩童瑞王祥耀
关键词:音乐疗法化学治疗
结肠气囊肿症2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总结结肠气囊肿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1995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20例经结肠镜确诊的结肠气囊肿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结肠气囊肿瘤患者中,男16例(80.0%),女4例(20.0%)。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胀、腹泻、腹痛、黏液血便。确诊主要依靠结肠镜检及病理检查,1例行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切除术,1例行剖腹探查、乙状结肠穿孔修补术;5例行内镜下治疗;2例行药物+高压氧治疗;7例单纯药物治疗;4例未做治疗。结论结肠气囊肿瘤诊断首选结肠镜,无症状者无需治疗。治疗主要包括氧疗、内镜下治疗和外科手术及治疗原发病,预后良好。
童瑞秦颖秦蕾梁浩
关键词:结肠气囊肿症内镜
41例缺血性肠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肠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的41例缺血性肠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9例,女性22例,年龄38~87(61.41±12.65)岁,选择同期在我院行健康查体、肠镜检查正常的8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男性49例,女性31例,年龄36~79(56.3±9.54)岁,筛选出与缺血性肠病可能有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元Logisitc回归分析,明确缺血性肠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年龄、冠心病史、口服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药史、高血压病史、腹部手术史、输血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it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史、高血压病史、腹部手术史是缺血性肠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缺血性肠病与冠心病、高血压、腹部手术史密切相关,需加强这些疾病的治疗和控制。
秦颖张旭艳童瑞梁浩
关键词:缺血性肠病胃肠病
局部应用万古霉素预防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及对融合率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评价局部应用万古霉素预防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及对融合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于我院行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的569例患者。排除标准:无内置物微创手术;胸腰段畸形手术;入院前3个月内有感染史;头孢类及万古霉素过敏等;随访少于12个月;术后未复查腰椎正侧位X线片及CT三维重建。采用常规腰椎后路围手术期预防感染方案(术前1h静脉应用头孢呋辛钠2.0g,术中每隔4h追加2.0g,术后24h内给予2.0g)患者纳入对照组(A组,n=363),男195例,女168例,年龄51.5±19.4岁,其中≥55岁162例,<55岁201例,平均体重指数(BMI)28.1±6.7kg/m2,吸烟80例,不吸烟283例;采用常规预防感染方案的同时在关闭切口前术野局部应用万古霉素1g患者纳入万古霉素组(B组,n=206),男98例,女108例,年龄53.7±18.6岁,其中≥55岁99例,<55岁107例,平均BMI 30.2±7.1kg/m2,吸烟37例,不吸烟169例。两组比较,性别、年龄、BMI、吸烟情况、并存病(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肺部疾病)、既往腰椎手术史、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置管率、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引流量、融合节段数、住院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术后切口感染情况以及椎间融合情况。结果:B组共感染8例(3.88%),显著低于A组的30例(8.26%)(P=0.044)。B组中葡萄球菌4例(1.94%)、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0.49%),显著少于A组的20例(5.51%)及13例(3.58%)(P<0.05);感染非葡萄球菌中,B组4例(1.94%)与A组10例(2.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个月椎间融合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未出现肾毒性及耳毒性并发症。结论:局部预防性应用万古霉素能显著降低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后切�
李修璨秦颖王旭翾毛克亚
关键词:腰椎手术万古霉素局部用药切口感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